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一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方案。欧盟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要翻一番,由6%提高到12%。日本是资源较少的国家,2001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了宇宙太阳能发电站计划草案,把太阳能定为日本未来清洁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按照该计划,日本将用国产H2火箭向500千米高的太空轨道发射输出功率为100千瓦,展面为4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然后把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转换为微波送回地面。在地面废弃的飞机场、牧场或火箭发射场设立微波接收站,把发射回来的微波转换成电能供人们使用。此技术实用化后,太阳能电池板将达10平方千米,输出功率为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核电站。澳大利亚也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过去十年中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有突破性的进展。泰国、韩国、马来西亚都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计划。中国传统上把秸秆当做可再生能源,目前新的可再生能源(按现代化的标准)在全国占的比例只有18%,如果把秸秆全算上是164%,可以说是很低的,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水电方面中国做得不错,基本上商业化了。太阳能属于早期商业化,此外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还处于非常早期的研发阶段,还需要政策扶持。
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做的大量调查研究,中国在“十五”规划中接受了一个政策建议,这个政策叫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即可再生能源一定要在各电力公司、各地区的电力消费中占到一定比例,而且这个比例是全国平均。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它不排放,而且效益高,但比较贵。但它的分布却恰恰集中在西部,恰恰是支付能力比较差的群体。东部的上海、北京几乎没有可再生能源,而一些典型的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已占到了15%。清洁的能源、昂贵的能源由比较贫穷的群体在支付、在使用,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十五”期间应实行这样一种机制,全国都对可再生能源有贡献。没有这种资源的地区可向西部地区去买,尽一种义务,而有资源的地区可把它当做一种绿色产品出售。这并不带有惩罚的意思,但强调发展可再生能源人人有责,有钱无资源可出钱去买。这就是提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初衷,而且这是作为“十五”规划的第一条建议被采纳的。
水煤浆是煤变的“石油”吗
水煤浆最初是由油煤浆发展来的。当时有人将煤与油对半混合,加上一点添加剂后,煤就会像油一样流动。石油可以燃烧,油煤浆可以说是“火上加油”了。但油的价格贵,而且黏性大,因而实用价值较低。煤和水混合为什么能变成“油”呢?因为煤和油是同一“娘胎”的兄弟。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碳和氢,并含有少量的氧、氮、硫等元素。只是煤的含氢量比石油低得多,而含碳量则和石油差不多。所以,水的加入就是设法把煤的碳、氢元素重量的比例降低,达到接近石油的含量,这样它们的“性格”就接近了。这种煤变的“石油”还能在烧油的锅炉里使用。科学家做了一个特殊的喷嘴,使水煤浆与空气混合,像雾一样地喷出。对锅炉不用作很多的改造,就能迅速点燃,越烧越旺。
油页岩会出油吗
有一种石头叫油页岩,它同石油一样,是由生物的残体混同泥沙变成的,所以可以用来炼油。大块的油页岩经过破碎、筛选,送到一种巨大的炉子里,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使有机质分解生成油气,油气再进入一个冷却装置,被冷却凝结成油状的液体,这就是页岩油。页岩油很像石油,除了液态的碳、氢物质外,还含有少量氧、氮和硫的化合物。页岩油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可以制得汽油、煤油、柴油等液体燃料,具有与石油相同的作用。在油页岩炼油过程中还能得到许许多多副产品:硫酸铵可作肥料;酚类和吡啶可用做生产合成纤维、塑料、染料、药物的化工原料;排出的气体,如同煤气一样,可作气体燃料;留下的页岩灰渣,可用来制造水泥,陶瓷纤维、陶粒等建筑用材。油页岩可谓“全身是宝”。据调查,全世界油页岩的储量要比煤、石油或天然气多得多。中国是世界上油页岩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以吉林的农安、广东的茂名和辽宁的抚顺为最多,广东茂名地区已探明的油页岩储量就有70多亿吨。实际上,把油页岩从地底下开采出来再炼油非常麻烦。科学家已想出一个好办法:在地面打一些钻孔通到地下,用带孔的钢管插进油页岩里,然后对它发射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依靠高频电产生的热,把油页岩中的有机质分解成页岩油和气体,使它沿着生产钻井跑到地面上来为人类服务。
你听说过会生产石油的树吗
1928年到1932年,美国科学家艾迪逊在研究橡胶树的时候,发现了好多种“石油树”。它们的皮、干、根、叶,甚至果实中都有可以燃烧的液体。一般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只是生成碳水化合物,它是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物质。可是,“石油树”却能经过光合作用产生许多胶汁状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同石油非常相似,可代替石油做燃料。人们可以像在橡胶树上割胶那样,采集“石油树”的树液,获得“石油”,而“石油树”还是照样生长。
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博士在巴西找到一种“石油树”,当地人叫它“苦配巴”。这是一种乔木,可以长到30米高,1米粗。在它的树干上钻一个直径5厘米的孔洞,二三小时内,就可流出一二十升金黄色的油状树液,成分十分接近柴油。后来,美国、日本都引种了这种“石油树”,它生产的柴油,可直接用来开柴油汽车,而且污染较少。巴西还找到了700种藤本植物,它们分泌的乳白色黏稠液,经加工后,可获得从柴油到航空汽油等各种各样的燃料。中国、泰国、澳大利亚都找到一些“石油树”。中国海南岛的尖峰岭、吊罗山等热带森林中,有一种叫做油楠树的大乔木,与“苦配巴”十分相似,也产“柴油”,每棵一年收获10至25千克,最多可达50千克以上。
甲醇汽油是汽车新燃料吗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研制成功一种汽车新燃料,它能使汽车的效率和机动性能都有所提高。使用这种燃料后,一辆货运汽车,每年平均可节省半吨汽油。这种燃料既改善了汽油在汽缸中燃烧时的爆炸现象,又消除了含铅汽油的铅污染。这就是甲醇汽油。
甲醇的“性格”很像汽油。每千克甲醇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只相当于汽油的一半,但甲醇不像汽油那样轻而“暴躁”。它在发动机汽缸内能耐受较高的压缩,能获得较高的机械能。因此,只要甲醇与汽油搭配得当,就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以甲醇代汽油的研究。结果证明,汽油中掺加10%~25%的甲醇,不需要改造汽车发动机,就能使用这种混合燃料。中国在解放牌汽车上设置甲醇箱作试验,将甲醇直接喷进汽化器,让甲醇和汽油在汽化器中混合。在一定的比例下,汽车发动、加速、爬坡等性能良好,而且还节省了汽油。甲醇来源广泛。劣质煤、天然气、油砂、木屑乃至垃圾,凡是能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都可用来生产甲醇。而且,甲醇生产具有工艺简单、设备规模不大、成品运输方便等优点。每千克木材下脚料可生产06千克的甲醇,全国每年的木材下脚料足可生产上百万吨的甲醇;一座日产7 000吨铁水的高炉,排出的气体可生产2 000吨甲醇。煤、巨藻都是甲醇取之不尽的原料。
何谓核与辐射安全工程
核与辐射安全工程是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的工程。为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核电发展的规划和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当前,中国在核辐射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随着核设施的发展,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放射源使用不当以及放射源的丢失和遗漏造成安全隐患。
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位于何处
在核电“锅炉”里,3千克核燃料,能产生相当于燃烧250多吨优质煤放出的热量。用来“烧”核燃料的锅炉叫原子核反应堆。1938年,科学家发现了“点燃”核燃料的“火柴”——中子。中子不带电,不受原子核电荷的排斥,很容易钻到核内部去,引起核裂变。一次铀核裂变可产生两三个中子,放出大量的能量,如果这些中子再被铀的原子核吸收,便继续引发核裂变,这就是裂变链式反应。但由于核裂变产生的新中子速度大,不易引起新的裂变。因此常用水、重水、石墨、铍等慢化剂来减小它们的速度,变成慢中子,链式反应就能不断进行下去。
“核锅炉”里的裂变反应与原子弹里的反应相同,但速度要小得多,而且只要在反应堆里插入一些能够吸收中子的“控制棒”,就可以使裂变反应不致太快。控制棒插进反应堆深一点,吸收中子就多,裂变反应规模就小,核燃料就“烧”得慢。在紧急情况下,控制棒可自动插入堆中,反应堆就完全停止工作。有人担心核电站会产生放射性污染。这是不必要的。因为现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是没有石墨的压水式反应堆。这种反应堆用水作慢化剂,水不会燃烧,不像石墨堆那样隐藏着起火的危险。同时给核燃料芯块穿上特别“外衣”,就是在芯块外表刷上三四层特殊的涂料,还设计三道屏障,千方百计阻挡放射性物质外溢。在正常情况下,核电站的放射性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成数百座核电站。中国大陆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已于1991年12月15日零时15分正式并网发电,电功率为15兆瓦,这标志着中国大陆核电时代的开始。
受控热核聚变的“魔瓶”是怎么回事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制造出一只“魔瓶”。它降伏的是像氢弹那样威力巨大的“妖魔”。这就是现在中国最大的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叫“中国环流器一号”。在这个“魔瓶”里,进行着像氢弹爆炸那样的反应: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如氘、氚等,在超高温的特定条件下,聚合成一个新的较重的核(氦核),同时把核中贮藏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人们称作核聚变反应。它放出的能量比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量还大好多倍。要是用1千克核燃料参加核聚变反应,能释放出相当于7 000吨汽油或1万吨煤所放出的能量。然而,要使不受控制的氢弹“妖魔”置于人工控制之下,是很不容易的。第一是高温,必须把核燃料加热到1亿摄氏度以上,使它的原子分离成离子和电子;第二是高压,要用强大的外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把离子和电子约束到每立方100万亿个以上的密度。可是,在这样高的温度下,任何材料做的“瓶子”都会汽化。
科学家普遍认为目前最好的受控核聚变,是苏联物理学家设计的一种叫“托卡马克”装置。这是一个中空的环形管,逐段设置铁块作磁场的铁芯,把管子围起来。加上高强度的磁场,把环形腔内的高温氘、氚封闭起来,使它们在环形腔内完全分离成带电的离子,而这些带电的离子在磁场作用下,只能沿磁力线方向运动。就像把高温的核燃料“盛放”在“磁瓶”里,有控制地进行热核反应一样。“中国环流器一号”属于世界上同类实验装置中较先进的“托卡马克”型。地球上约有海水10亿亿吨,含有35万亿吨氘。要是把这么多核燃料放在“魔瓶”里,乖乖地受人控制,使反应缓慢地进行,从中得到的能源和动力,足以供人类使用200亿年,而且安全,没有污染。一旦受控核聚变取得实用,海水将成为人类取用不竭的“能源库”。
受控热核反应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至今才40余年历史。但这门学科一经创立,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发展极为迅速。因为受控热核反应是核能利用的第二条途径,有可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巨大能源。
热管为何被称为传热冠军
热管是一种奇特的金属管子。取一根长不到1米、像四五支钢笔粗的热管,把管子的一头放在火炉上烧,不一会儿,另一头立即火烫炙手。它是一种特制的密封金属管,管里空气已经抽去。管内衬了一层多孔材料,叫做吸液芯,里面装着酒精或别的液体。这种热管构造非常简单,可是传热本领比银、铜、铝高出几千倍,甚至上万倍。
道理很简单。由于物质从液体状态变成气态,或从气态冷凝成液态时,都要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比如,常温下1千克水汽化成蒸汽时,要吸收约2 424焦耳的热量;反之,当水蒸气凝结为水滴时,就要放出同样的热量。当热管的一端受热后,吸液芯里的酒精就会蒸发,变成气体。酒精蒸气即在管子里跑到另一端,遇冷后又凝结成酒精,并放出大量的热。而冷凝后的酒精回到吸液芯,通过毛细管作用,又回到热端。这样,热管里的液体成了运载热量的工具,像汽车一样,把热量从“蒸发端”送到“冷凝端”,热管的外部便迅速接收到了热能。
热管是1964年发明的,最早使用在人造卫星上。卫星在太空运行,那里没有空气,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相差250℃左右,在外壳上装上几圈热管,就可以大大缩小温度差,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把热管装在工业锅炉的烟道里,能使60%~80%的废热直接返回锅炉中。有的工厂用装有44根热管的箱子,回收锅炉余热,可以使5吨水从17℃提高到98~120℃,供工厂、学校、医院和居民使用。热管还可用于原子能工程、汽车制造、食品工业、低温技术、电子工业和民用建筑等。
何谓矿产资源管理
矿产资源管理是对中国的矿产资源依法进行管理。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但无证采矿,滥采乱挖,擅自转让、出租和非法承包探矿权和采矿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中国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应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做好矿产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积极培育矿业权要素市场,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和开发管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合理开采和有效保护稀缺矿产和优势矿产资源,加强对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督管理,鼓励综合利用矿山废弃物,使矿业秩序逐步好转,矿业开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目前,中国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制定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全民所有制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
资源有偿占有制度有何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