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当代中国科技1000问
18804000000077

第77章 海洋技术(4)

在海洋能源开发方面,中国潮汐、波浪发电已初具规模。中国各种海洋能理论蕴藏量分别是:潮汐能为1亿千瓦,可供开发的装机容量为2 098万千瓦;海岸波浪能为07亿千瓦,这是中国新能源结构中的一支巨大能源。目前,中国正常运行的潮汐发电站共10处,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两省。如浙江江厦电站1980年5月部分投产,该站年平均潮差为508米,装机容量为3 000千瓦。它还是一座双向式潮汐电站,较之单向发电可增加发电量30%~40%,年发电量达1 000多万千瓦时,是中国潮汐发电站中最大的。中国波浪发电已开始发挥经济效益。

在海水资源开发上,海盐一马当先。中国现有盐田500万亩左右,盐年产量达1 000多万吨,约占世界海盐产量的1/5,高居世界榜首;采用吸附法直接从海水提取其他化学元素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海水淡化方面,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水淡化设备,已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和苦咸水的淡化。装置在西沙群岛的电渗析海水淡化器,日产淡水200吨,可供饮用。

在发展海洋运输业方面,1961年中国成立了远洋运输公司,各种远洋运输船航行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1991年的外贸海运量突破了2亿吨,达2045 3亿吨,占世界海运量的1/20左右。1999年12月前,已完成1 000多艘远洋船舶装备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卫星通信导航系统的任务,中国的海洋运输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海港建设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中国港口建设速度加快,沿海港口泊位现已达到1 400多个。其中,上海港年吞吐能力已逾亿吨,成为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秦皇岛港作为中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其年吞吐能力高达7 500万吨,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海洋开发的前景怎样

中国的海洋开发事业已从传统的海洋开发阶段转向以石油开发为中心的现代海洋开发阶段,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远不能适应中国“四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新技术革命给我们提供的绝好机会,加大中国海洋开发的力度,推动中国海洋开发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要搞好海洋开发政策和战略研究,做好统筹规划和统一协调工作。要加速中国海洋开发的步伐,应抓紧制定海洋开发的政策和战略研究,搞好统筹规划。开展海洋开发政策和战略研究,既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又要考虑海洋问题的全球性和国际性。一方面,研究制定海洋开发政策和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尽快把海洋工程搞上去。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提高海洋服务能力,增加海洋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海洋经济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重;另一方面,世界大洋相互沟通,海水流动,鱼类洄游,水中悬浮物和海底沉积物的迁移等,不受人为疆界的制约。因而,研究制定海洋政策,必须顾及海洋问题的全球性和国际性。

要努力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采取切实措施,加速完善中国海洋法律制度,为维护中国领海及毗连区、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勘探开发国际海底区域和大海资源提供法律依据;要深化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勘探,查清资源状况和环境因素,为海洋开发和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尤其要加大有争议地区的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力度,确保中国的海洋权益不受侵犯;切实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海洋管理,完善海洋综合管理制度,妥善解决海洋开发中的各种矛盾,不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一支强大的综合海洋力量,包括海军舰船、商船队、渔船队、海上石油平台和船只以及科学考察船队和设施等,从而使我们维护、保卫和开发海洋的物质基础不断得到加强。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只能以实力为基础,绝不能指望别国的恩赐和谦让,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得到应属于我们自己的份额。

既要注意统筹规划,统一海洋政策,又要十分注意地区性和不同行业的特点。海洋开发具有综合性,而海洋资源的分布又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因此,开发过程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合理开发。同时,各项海洋开发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的特殊性,每项海洋开发都有其内在的本质和由其本质所决定的运动规律,以及与之相应的具体活动方式和工作手段。因此,在坚持统一的海洋政策的同时,还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结合,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和块块、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宏观与微观、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促进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依靠科学技术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加快对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术改造,不断开拓新领域;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促进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所谓新兴海洋产业,主要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石油开发、海水养殖、海洋服务以及海水淡化等。首先要搞好海上石油开发。中国大陆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要加大勘探开发的力度。其次要大力发展海洋农牧业。目前,中国海水养殖面积为400万~500万亩,产量在200万吨左右。建立人工渔礁,改造渔场环境,放牧鱼、蟹、虾苗种的海水增殖业也将有较大发展。再次,加快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搞好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最后,还要搞好其他海洋产业,如海洋能源发电、深海采矿和极地洋区的资源开发等。

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技术,加速海湾旅游设施的建设。海洋工程门类众多,内容广泛。例如,船舶技术、水下动力和装备技术、海岸工程技术、离岸工程技术以及为从事海洋科学考察、资源勘探、开采等服务的其他方面的工程技术。发展海洋工程技术,革新海洋观测、勘探仪器和水下作业工具手段,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必备条件。同时,中国拥有一些自然条件极为优良的海滨,如秦皇岛、大连、青岛等城市的海滨,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挥其最佳经济效益,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切实重视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海洋环境遭受石油、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是世界性的严重问题,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保护海洋环境和保护海洋生态平衡是发展海洋开发事业的基本前提,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和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既要发展中国海洋开发事业,又要保护海洋环境,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实施和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为什么说21世纪是海洋农业的世纪

陆地占地球总面积较小,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日益减少,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1%的海洋,进行海洋开发,发展海洋农业。有人认为,21世纪是海洋农业的世纪。发展海洋农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培育海洋农作物。由于海水含盐量高,陆生农作物无法直接在海水中种植,必须对农作物进行杂交、培植、筛选,以培育出能直接用海水灌溉的作物品种。目前已获得的海水作物品种有小麦和西红柿。海洋农业的另一方面是养殖业。建立养殖场、育苗厂,使海洋成为鱼、虾、贝、藻等动植物的农牧场。在海洋深处,氮和磷的含量分别是表层海水的200倍和15倍。假如将深层海水抽上来,就会形成一个极富营养的养殖系统。美国和日本已经进行这种人工上升流的试验,这将会引发一场海水养殖的革命。

21世纪将有10%的人口移居到海上城市吗

海洋资源丰富,21世纪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向海洋拓展空间的世纪。当陆地人满为患之时,发展海上城市势所难免。据预测,21世纪世界将有10%的人口移居海上城市。美国准备在离夏威夷群岛不远的太平洋上修建一座海上城市,它将建在钢筋混凝土的浮船上,有旋转公寓和办公楼、发电站、供水箱,海上城市设有机场和码头,与大陆相联系。

美国世界城市公司正在拟订一项建造海上城市的计划。它的结构与船体结构相仿,船上建有多幢设备齐全的多层和高层住宅楼,有可供游艇停泊的船坞,还有商务大厦、会议中心、通信中心、图书馆、广播电视站等,可容纳5 000人。

日本把建设海上城市列为21世纪开发的三大技术群之一。日本海洋开发建设协会公布了21世纪海洋开发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上机场城市。它将建造在距陆地40千米的一个人工岛上,岛分上下两层,上层是有4 000米长跑道的全天候飞机场,可供大型超音速飞机起降,其面积与东京国际机场、伦敦希斯洛机场相仿;下层是国际会议厅、国际金融中心、娱乐中心、旅馆、饭店等。高速、高架公路把不同功能的各个建筑物连为一体。

日本在东京湾用城市垃圾填出了18个小岛。其中扇岛的面积原来只有09平方千米,经过填海造陆,已使这个小岛扩大到55平方千米。浦安市的东京迪斯尼乐园也是填海造出来的。现在,这个乐园拥有211平方千米陆地,每年接纳游客1 000多万人。千叶市经过不断填海扩张,向海洋推进,新造陆地337平方千米,虽然其弯曲的海岸线不见了,但却使20万人有了舒适的家园。

未来海上城市一般以人工岛为基地。人工岛的主要类型有围垦式、桩墩式、基底固定式、漂浮式、半潜式等。日本神户城市公司设计的海上城市是漂浮式的典型。按水深不同,海上城市分为深水漂浮式和浅水漂浮式,前者面积较大,有较先进的工作和生活设施,它既可以固定在深水区,也可启动螺旋桨漂浮;后者多漂浮在较浅的近海水域,面积较小,功能也较单一。

新加坡也十分重视填海造地工作。新加坡独立时国土面积只有581平方千米,而现在它的国土面积已扩大到618平方千米,增长了6%,这6%的国土就是围海造出来的。但新加坡在围海造地工作上有一个先天不足的问题:由于其陆地面积太小,所以连填海造地用的沙土,自己国内也无法供给,只好从国外进口沙土用于造地建设。

在海上建造机场有许多优点,可以降低成本,保证机场用地,海上机场占地费用低于距大城市中心附近的机场用地费;海上机场还可以把废气转移到海上,从而减轻对大城市的污染;海上机场周围数千米没有高大的建筑物,视野开阔,可以提高飞机升降的安全性。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海上机场的有英国伦敦、日本长崎和美国纽约。

海洋能有何特点

蕴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和海洋盐度能。除了潮汐能、潮流能来源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外,其他海洋能主要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及潮流能是力能,海洋温差能是热能,海洋盐度差能是渗透压能。五种海洋能在全球的理论可再生总量约为788亿千瓦,技术上可能利用的能量为64亿千瓦。由于海洋能的存在形式不同,在技术上转换的方法也不同。通常将海洋能转换成电能,也可以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目前,仅有潮汐发电技术和小型波力发电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其他几种海洋能转换技术尚在试验研究阶段。海洋能具有如下特点:能量密度低,单位体积、面积或长度上所蕴藏的量小;有的海洋能不够稳定,随时间变动性大;所有海洋能都发生在海洋环境中。上述特点使海洋能集能及转换装置体积庞大、技术复杂;有的海洋能在实用中需要配备调节和蓄能装置;海洋能装置需具备抗海生物附着、防海水腐蚀和抗风暴的能力。海洋能发电站的经济性目前尚不能与火电、水电电站相竞争,但海洋能总蕴藏量大、无污染,开发时对环境影响小,是一种有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

什么是潮流能

海洋能之一,由风和密度差引起海水朝一定方向流动时蕴有的能量。中国著名的潮流高能密度区包括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杭州湾北侧、舟山群岛的金塘水道和西侯门水道等。潮流能发电试验最早是在1978年由浙江一位农民自费进行的,1999年以意大利阿基米得桥公司为主的欧盟执行单位已与中国数家科研机构达成协议,拟在舟山群岛岱山海域的龟山水道兴建世界首座潮流能电站。新近研究的潮流能发电船是指利用潮流冲击安装在锚定的船舶两侧的水轮机转动发电的装置。

何谓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是应用集热技术或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供给海水淡化中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能量制取淡水的方法。如蒸馏法中海水加热需要的热能,电渗析法中渗析及泵的动力所需的电能,反渗析法中加压和运输泵所需的电能等都可以利用太阳能供给。太阳能海水淡化方法可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将集能部(主要是集热器)和除盐部(蒸馏器)集于一体的方法;而间接法则是将集能部(集热器、太阳电池等)和除盐部(各种淡化装置)分开,即通过集热器收集能量,用以驱动除盐装置的方法。

直接法:应用集热器将太阳光照变成热能直接加热海水,蒸馏制取淡水的方法,它分为浅盘型(也称顶棚型、水平型)、倾斜型和多效型三种蒸馏装置。间接法:用集热器将光能变成热能,或用太阳电池将光能变成电能,并以此作为海水淡化装置的能源制取淡水的方法。它又分为蒸馏法、反渗析法和电渗析法三种。

水资源的内涵是什么

在以地球为中心的自然界,无机物质的“水”,由于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得以“三态”同时共存,而且都是和其他物质溶解、结合和混合存在的。所以,水资源就不仅限于地面水,也包括空气中的气态、液态和固态水。其实,来自地球深处,由火山和温泉喷发的水汽也应包括在其中。淡水资源是极其重要的,但其数量极为有限,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淡化海水及盐碱等矿化度较高的湖河水,以补充淡水资源,应提上议事日程。目前,人们对“水资源”有各种理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为“水资源为可利用或有可能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些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中国则定义为“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那一部分,如浅层地下水、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及河川水等淡水”。

大洋底下有可燃烧的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