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怎样对孩子说话最有效
18800500000016

第16章 和自卑孩子的说话技巧

信心是希望的灯盏,它能够照亮人的生命旅程;自卑是人生的恶梦,它会将命运拖入黑暗的深渊。解开孩子自卑的心结,帮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孩子才能大步迈向美好的明天。

1.搞清孩子为什么瞧不起自己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具有自卑感的孩子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无力进取。

自卑感并非一日所成,许多曾经有过自卑的人都做过种种努力,试图摆脱自卑的困扰,但不少人努力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还会使自己在自卑的泥潭里越陷越深。造成孩子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1)主观原因

①对权威的迷信

孩子从出生起便生活在独自一人的世界里,除了啼哭,毫无保护自己的能力。父母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类权威,孩子从这第一权威中认识到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尽管不少父母赞同要民主地对待孩子,但真正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却寥寥无几。上学后,孩子就有了第二类权威——老师。老师的权威来自于老师传授的几千年来被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真理,因此具有权威性。还有种种英雄伟人,如一座座大山,封住了孩子的向上探索之路。

②自我评价过低

人认为自己是怎样-个人比他真正是怎样一个人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是按他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而行动的。自卑者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往往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看不到自己的“如人处”和“过人处”,却对自己的短处和缺陷妄加评判,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这是-种认知悲剧。

③消极的自我暗示

自卑者由于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和对事情的认识不足,总有“我不行”的消极自我暗示。这种自我损害的倾向,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抑制了能力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事情的失败,而这又验证了当初的消极自我暗示,强化了他们的自卑感。

④内向的性格容易导致自卑

性格内向者多愁善感,不善于交往,敏感多疑,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事事退缩,回避社交,阻碍了社交技能的提高。因此交往能力差,得到的尽是别人消极的反馈,就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⑤生活中遭受的失败和挫折是导致自卑的根本原因

有的孩子把一次的失败与事事失败相混淆,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他确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时,不是说“我考试失败了”,而是认为“我是个失败者”:不是说“我这门课不及格”,而是说“我是个不及格的学生”。由此,失败引起自卑,自卑又会导致更多的失败。

⑥一味追求完美也会导致自卑

追求完美的人对自己要求苛刻,事事都力求做得最好,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就会形成错误的自我评价,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卑感。

(2)客观原因

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向:

①生理上的原因

个人的相貌、身材、体重、肤色等都可能导致自卑感的产生。有些女生常因相貌平平、个子矮小或肤色黝黑而苦恼、自卑。至于那些有先天性生理缺陷的人或因意外事故而造成残疾的人,存在自卑感的现象就更普遍了。

②家庭条件的原因

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条件差而感到自己不如他人,或因父母的职业问题而感到自卑,或因自己家住农村而不在别人面前谈及家庭情况,自卑心理表露无遗。

③成人的贬抑性评价

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会把父母的错误指责当作“真理”,自尊心深受伤害,从而产生自卑感。

孩子由于对自我和周围的认识不足,往往形成错误的评价,从而导致自卑感的产生。

自卑一旦在心中滋长,会导致他们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缺乏自信、表现出颓废。长此以往,他们不仅身心受到伤害,而且也会给自己的行为设置障碍,自己堵塞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2.帮助孩子战胜自卑感

一个孩子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压抑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还会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所以自卑感是一种很有害的意识。

这世上因信心不足而自卑的人数非常多。自卑这种“疾病”会使孩子将自己约束在昨日的生活模式之中,而不敢轻易尝试突破现状的努力,过着没有明天,没有希望的日子。因此,父母对自卑的孩子,要教育他靠自己奋起,努力培养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与信赖感,给自己的信心充电。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有缺陷的人。他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课堂里总显露出一种惊惧的表情。他有哮喘病,呼吸就好像喘大气一样。如果被叫起来背诵课文,他会立即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开起口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有点外露,加上难堪使他一脸灰色。

像他这样一个小孩,自我的感觉一定很敏感,常常容易拒绝参加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他是一个自卑心理很重的人!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却通过鼓励和其他一些积极的教育方法,使罗斯福树立起了很强的奋斗的精神——一种任何人都可具备的奋斗精神。

他爸爸对他说:“罗斯福,你有着别人所没有的特点,你将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所以,你没有必要为别人的嘲笑而减低勇气。你要用坚强的意志去努力奋斗。你一定会成功的。”从此以后,罗斯福开始坚信自己是勇敢、强壮或好看的。他用行动和坚信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而得到成功。

罗斯福从此不再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顽强之中抗争。而且他不因缺憾而气馁,而是用它作动力,将它变为资本、变为扶梯使自己登上了成功的巅峰。他当了受人尊敬的总统,在晚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有严重缺憾的人了。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是孤儿、从小流落街头而自卑。

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失父,一只眼斜视,并发展到失明,失去亲情与身体的残疾使他产生极重的自卑感。

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曾为自己的身材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

美国英雄总统林肯出身农庄,9岁丧母,只受过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林肯曾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但自卑一直是他奋进的动力。

从众多成功的例子中,父母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卑是可以克服的,为了有效地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父母还可帮助了孩子通过下列方法找到克服自己的方法:

(1)正确评价自己的才能

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不如人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不妨将自己的兴趣、嗜好、才能、专长全部列在纸上,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再去和同龄人作比较,便能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扬长避短就会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扔掉自卑轻装前进。

(2)勇于面对自己的恐惧

父母要告诉孩子,有问题不要气馁、放弃努力,应正视自己的问题,从正面去试着解决。譬如,如果害怕在大庭广众前发表意见,就应多在大庭广众前与人交谈;如果有事想找老师谈,但因心中胆怯,事情一拖再拖无法解决,不妨一鼓作气走到老师面前,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相信结果一定比想象的会好些。所以,如果现在心里有尚未完成的事,切勿迟疑,赶快开始行动吧!

(3)拒绝消极的思想

一切消极的思想,再加上重复的回忆习惯,最容易导致自信心的彻底丧失。不管心理障碍有多大,只要停止消极思想,多回忆一些积极的事情,它们就一定会被克服。

要塑造全新的自我,便要拒绝在“心理银行”中积累储存不愉快的思想。集中精力多想好的方面,忘却不愉快的事,多往积极方面努力,一旦发现自己陷于消极思维,立即转向积极方面。

(4)努力地补偿自己

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来补偿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有自卑感就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就要设法予以补偿。强烈的自卑感会是一种动力,往往会促使人们在其他方面有超常的发展,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代偿作用”,即通过补偿的方式扬长避短,把自卑感转化为自强不息的推动力量。

美国“劈柴”总统林肯,补偿自己不足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及自我教育。他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给了他全面的补偿,最后使他成了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

许多人都是在这种补偿的奋斗中成为出众人物的。古人云:“人之才能,自非圣贤,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敝。”从这个角度上说,天下无人不自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完全不必为“自卑”而彷徨,只要把握好自己,成功的路就在脚下。

3.培养孩子的人生自信是走出自卑的关键

要让每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一句教育名言。让孩子“抬起头来”意味着让他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让孩子抬起头来,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的心理需要,自信感能使人奋发、进取,坚定地去追求成功。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与父母的教育培养密切相关。孩子的自信心是心灵的保护层,一旦受到伤害,犹如树苗的表皮被剥去一样,树苗最后可能因此而枯萎。

自信心是靠后天培养的,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1)使孩子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

要让孩子建立起“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的信念。作为家长要经常分析并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成绩,使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地得到证实。要绝对禁止孩子说自己“笨”、没出息、没信心等,要鼓励孩子以最充足的信心、最饱满的精神、最高昂的斗志,全力以赴,战胜困难。

(2)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

因为一技之长会使孩子领会学习的诀窍和乐趣,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他会“扬长避短”,不丧失自信心。

(3)鼓励孩子要勇于竞争

孩子面临的不是大锅饭,而是充满竞争的时代,作为家长应从小鼓励他们要与高手比上下,不能安于现状,不能满足现在的成绩,总是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要想方设法把别人的长处学到手,要有超越的思想,当然,学习也要量力而行,显然做不到的先不提,以免起反作用。

(4)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尤其是大一点的孩子最反感的是家长对他什么都要嘱咐几句,什么都不放心,结果弄得孩子手足无措。作为家长,最好不要影子似的跟着孩子,而要隔开一点,只有当孩子发问时才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各种能力。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在未来能够获得成功。为此,就应该停止伤害孩子自信的做法,同时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也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只有自尊自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自信是人一生的精神支柱,对自己充满信心,人一生就有了立足自己脚跟的基础。我们要让孩子追求成功,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战胜自卑感,树立起信心,充实而坦然地面对生活。

4.语重心长,教孩子走出自卑的方法

少年时期是孩子们自我意识迅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心自己、关心自我形象、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稍微不如意就会产生自卑感,那么家长如何使孩子从自卑中走出来呢?家长可以用以下这些话语来诱导孩子,使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1)“孩子,改变你的形象吧”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有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不前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着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家长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以改变自己的形象。

(2)“我行,我一定行”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此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夸奖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我行,我一定行”之类的话,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同时告诫孩子:没有谁能击败你,除非你自己!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情,自己要看得起自己。生活就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你要永远对它微笑!别人都帮不了你,最终还要自己帮助自己!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这才是真正的你!

(3)“孩子,你也有别人没有的长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会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家长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4)“把你的每一点进步都记成成功档案”

在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们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孩子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时的心情,这样能使孩子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5)“这方面比别人强多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孩子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一般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逆向比较法,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