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大全集
18782400000063

第63章 处世厚黑学(4)

清代康熙年间,当朝人称“张宰相”的张英与一个姓叶的侍郎,两家毗邻而居,叶家重建屋子,将两家公共的弄墙拆去并侵占三尺,张家自然不服,引起争端。张家立即发鸡毛信给京城的张英,要求他出面干预,张英却作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看见这封家书,立即命人退后三尺筑墙,而叶家深表敬意,也退后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即由从前的三尺巷变成了六尺巷,被百姓传为佳话。

《菜根谭》中指出,“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这句话旨在说明谦让的美德。凡事让步,表面上看好像是吃亏,但事实上由此获得的必然比失去的多。做人也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这样人生之路才会越来越宽。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与人相处,不管是在利益上还是在是非上,争斗都是难免的。

在我们周围,常常会遭遇这样那样的争斗和竞争,即使你无意“过招”,但在别人的不断逼迫下,你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争斗的漩涡中去。而大部分的人一陷入争斗的漩涡,便“一发不可收拾”,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会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会让你暂时吹着胜利的号角凯旋,但也会成为下次争斗的前奏——“战败”的对方失去了面子和利益,他当然要“讨”回来。如此“你来我往”,其结果只能是纠纷不断、两败俱伤。

两人对论,各执己见,这是常有之事,但是道理是不欺人的,绝无两张面孔。在这种情况下,应小心机智地加以处理。有时不妨站在对方立场上,谨慎修正自己的观点,从别人的思想角度考察自己的动机。只有如此,你才不会盲目地谴责他人或盲目地自我辩护。

小王和小梅是一对交往已经两年的情侣,小王个性虽强,脾气尚称温和,小梅个性也差不多,但情绪较为不稳,易被小事惹怒。由于小梅口才甚佳,因此和小王若有争执,不管谁对谁错,小王总是“输”得有一肚子发作不出来的气。

有一次,两人又为了一件事吵架,小王基于每次都无力招架,就只好采取沉默战术,任凭小梅如何说,他只是沉默。小梅并没有因此而收兵,反而逼问小王此举“用意”何在,一连逼问半个小时,小王终于说:

“那我们分手算了!”

小梅也是个个性强的人,当场就同意分手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小梅想要的结果。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掺杂感情在内时,谁是谁非,有时候是很难弄得明白,也不必去弄得太明白的,因为对与错往往是主观的认定,而主观又受到当时的气氛、自己的情绪以及二人相处经验的影响。因此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甚至根本谈不上“错”的事,经过主观意识的作用,便会复杂起来,如果硬要在这上面“辩争”得一清二楚,便会有一方被言语伤害。

所以,与人在言语上的交锋应考虑到能不争不辩最好,如非争非辩不可,则不宜过于尖锐,除非辩论比赛,或牵涉到生死存亡之事,否则不必把对方逼到墙角,因为对方会为了不显得软弱而反扑。

爱逞一时口舌之快者大多是心浮气躁、又习惯指责他人的人,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忍”字可言。只要不顺心就见事骂事,见人骂人,为的是排遣胸中的忧烦。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焦躁的情绪得到宣泄了,被骂者的心理感受如何呢?对于有逞一时口舌之快者,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耐性,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厚黑新奥义

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争强好胜、处世无方最容易得罪人而招来横祸,与人共事的人只要受了你的气,就可能会与你作对。而得理让人则会赢得他人的感激和尊重,得理之时让三分,这样既给了别人颜面,也算给自己留了退路。为人不可太狠,做事不可太绝,是厚黑学中的一个重要“处世经”。当与人发生冲突时,如果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处理事情,对待对方,情况往往就会往积极的一面发展。虽然你有“得理不饶人”的权利,但又何妨“得理且饶人”呢?给对方让开一条生路,让对方有个台阶可下,为他留点儿面子和立足之地,对自己的将来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吃亏便是福,贪小便宜吃大亏...................................................................................................

【宗吾真言】 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吃亏是福”下加注几行字:“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吃亏,顾名思义,就是被别人占了便宜,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为人处世,有收获也有付出,但收获和付出不可能次次相等,有得也有失,但也不会有全得,也不会是全失,而是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吃亏则是收获与付出之间的平衡,得与失中的理性。

生活中,一点亏也吃不得,处处想占便宜的人,虽然处处争得自身利益,争得高高在上,但是却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外援,最终必将众叛亲离,孤立无援。只有不怕吃亏、愿意吃亏的人,才能与人和谐共处,赢得人心,从而获得最大的回报。

宋朝时,李士衡在馆阁任职,一次出使高丽,一名武将担任他的副使。高丽方面赠送了许多礼品财物,李士衡并不在意,只是把它交给副使管理。出发前,副使发现船底有缝隙渗水现象,副使不动声色地把李士衡得到的丝绸细绢垫放在船底,然后把属于自己的礼物放在上面,避免自己的东西受潮。船到大海之中,风浪汹涌,船又太重,很危险,船员要求把装载的东西全部扔掉,否则船翻人亡。副使也很慌张,就急忙把船上的东西抛入大海。东西大约丢了一半时,风浪平息,航船稳定了。过后检点一下,丢掉的都是副使的财物,而李士衡的物品由于放在船底,除了受点潮湿,其余完好无损。从这个故事看出,李士衡原先吃了亏,结果却是利益既得者。

厚黑学认为,人与人相处,如果一个人从来不想吃亏,只知道占便宜,到最后,他很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吃亏的人。

据报载有一位颇有成就的科研工程师,一次占便宜收受了工程回扣几万元钱,涉嫌受贿被判刑入狱,公职没有了,工资更没有了。本来每个月拿3000多元工资,正常情况下他可以活到70岁以上,按每年国家发给他的薪水3万元计算,20年是多少?30年是多少?为了区区几万元钱,丢掉了100多万。更悲惨的是因他入狱,白发苍苍的老母急瞎了眼,妻子患上不治之症而去世。

在收别人几万元钱的时候,这位工程师认为自己是占了很大的便宜,实际他的亏吃大了。生活中吃亏和受益常常同时存在,相伴相生。

刚强与韩星是对门的邻居,这天不知谁家的鸡在两家的路中央下了一个蛋,刚强有事出门正巧看见了这枚蛋,当他刚要伸手捡起来的时候,韩星正巧也从家里出来,韩星上前问道:“我家的鸡下的蛋,凭什么你拿起来?”刚强不服气地说:“凭什么说是你家的鸡下的,这是我家的鸡下的。”两个人都不肯礼让,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来,韩星见自己的嘴快不过刚强,便抬手给了刚强一耳光,刚强见自己吃了亏,跑回家拿了把剪刀,一气之下捅了韩星的腹部,结果韩星当场死亡,刚强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被公安机关逮捕。两天后,刚强对自己的做法越想越觉得窝囊,便自寻短见,一命呜呼了。

有一个人到菜市场买菜,向菜主讨价还价,菜主不同意,一番争执之后,菜主终于同意优惠一点,可当他选好了菜要付钱时,菜主还是按原价收钱。他见菜主少找给了自己一块二毛钱,就一肚子的不满。菜主说:“愿买就买,不买拉倒。”这人一听火冒三丈:“我还不买了呢,你怎么着?”说完把菜往地上一扔,准备要走。菜主见状忙追上去让这人捡起来。他硬是不捡,菜主一急踩了他一脚,这个人不服输,拿起一个秤砣就打向菜主的脑部,菜主当场晕倒,被送入医院。顾客本来想占点便宜,不愿吃一块二毛钱的小亏,没想到自己却吃了管人家医疗费、医药费,还得照顾病人的大亏。

上面的两个例子都说明了有些人看问题时目光短浅、过分看重眼前利益,结果吃了大亏。像刚强与韩星这样,如果任何一方肯站出来让一步,吃点小亏的话,也不至于断送两条人命;而那个买菜的人不愿吃一块二毛钱的小亏,最后却吃了百倍的大亏。

在一家卖衣服的店铺里,有个打工妹要买一件衣服,这件衣服的价格是30元。当她掏钱时,从衣服口袋里掉出来一张100元的钱,可是她没有看见,但营业员已经看见了。打工妹只拿出10元钱,对营业员说:“营业员小姐,我只有10元钱,等一下我马上把钱送来给你好吗?”这时营业员想:你掉在地上的钱就有100元,就是你不来钱也多了,就说:“好,好,你马上送来。”打工妹拿走了衣服后,营业员马上把地上的钱拿起来一看,是一张假币。

因为想私吞打工妹“无意间”掉出来的100元钱,结果损失了一件衣服。这不能不说是因为想占人家便宜的后果。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想尽办法占尽别人的便宜,好像不占别人便宜他就吃亏了似的。这种人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他们的做法也不应该是我们所仿效的。试想,大家都想占便宜,那么最后吃亏的是谁?总是想自己占便宜,让别人吃亏,哪有那么多好事等着你?天上不会掉馅饼。做人,还是要踏踏实实。平时,吃点小亏又能怎么样呢?

有个百货商店的老板,他没有多少文化,是个半文盲,却经营有方,在人精成堆的生意场上竟然打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生意特别兴隆。有人问他:“你的经营秘诀是啥?”他笑着说:“不字加一点,一人一块田,家家日子好,人人笑连连。”

原来他说的是一个“福”字。他解释说:“福就是吃亏,我宁愿少赚点钱,也绝不让顾客吃亏。在我这儿买东西,百挑不厌,包退包修,上门服务,负责到底,上门购物的人自然就络绎不绝了。也许,在某些商品上,我少赚了或者亏了本,但从长期、总体来看,我肯定赚钱,而且还能长久赚钱。所以吃亏不一定是坏事,我就肯吃亏,心甘情愿地吃亏。”

“吃亏是福”并不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福祸相依、付出与得到的人生哲学,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经商做生意,吃点亏、肯吃亏都是其不二法门。

人都有趋利的本性,自己吃点亏让别人得利就能最大限度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自己广结良缘。中国人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凡事都愿意吃点亏来帮助他人、奉献于社会,在日后肯定会得到同样的回报。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在很多时候不爱吃看得见的小亏,反而吃了看不见的大亏,正所谓“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其实,如果想顺利解决这些小事情,办法只有一个,以“吃亏时就糊涂一下”当作自己的做人原则,凡事多谦让别人一些,自己吃点小亏就万事大吉了。

吃亏并不是个褒义词,为什么还说要学会吃亏呢?做人要学会吃亏、甘于吃亏、善于吃亏,这并非是懦弱的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品性、思想、行为的反映。一般人不肯吃亏,聪明人甘于吃亏,而只有比聪明人更聪明的人才乐于吃亏。让利于人、荣辱不惊、得失无悔、放平心态,人生就会拥有无尽的美好,这应该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和处世的基本准则。

有人说,世界上什么学问都好学,最难学的是吃亏,吃亏是一种本事,是一种素质,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涵养,更是一门学问。愿意吃亏才会有权威,才会有号召力,多吃亏自然少是非,只要肯吃亏就能有作为。但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实在太少。

生活中,总少不了那些为了点儿鸡毛蒜皮的事争来抢去的人,总少不了那些为了私利出卖朋友的人,总少不了那些鼠肚鸡肠、算计来算计去的人,这些人不愿吃小亏,最终必将会吃大亏。

厚黑新奥义

现实中,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广、肯吃亏的人。相反,那些一事无成、庸庸碌碌的人,多半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肯吃亏的人。做人做事时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小利益就不肯放手,更不要抱着无论如何也不能吃亏的想法,要学会在表面和暂时的亏损中求得将来的回报和好处。厚黑学“吃亏经”指出,吃亏就是占便宜,做人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能吃亏就能有回报。因为人都有趋利的本性,你吃点亏,别人得点利,天长日久他们就会对你产生感激和尊重之意,因为怀感恩图报之心,一旦你有困难向他们提出要求时,他们就会慨然应允,这样一来,你先前所吃的亏就得到了补偿,所得到的回报也就丰厚可观了。

弯腰低头巧示弱,宁做弱者不做强者................................................................................

【宗吾真言】 行之而不惹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自由。

《孙子兵法》说:“兵者,诡道也。”孙子的原话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示弱”是中国古代的军事策略思想,能够造成敌人和对手的轻敌。在现实中,弯腰做人,以弱示人,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和安身立命的手段。

现实中,有的人张扬个性,争强好胜,表现自我,不懂得弯腰做人的道理,争面子,争所谓的一口气,结果给自己造成很大的伤害,有的伤害覆水难收,永远都无法弥补。厚黑学认为,为人处世,要知进知退,退一步,路更宽,暂时弯腰,是为了养精蓄锐,以待时机,这样的退后再进则会更快、更好、更有效、更有力,而弯腰则会增强以后的爆发力和冲劲,退是为了以后再进,暂时放弃某些有碍大局的目标是为了最后实现更大的成功。这弯腰中本身已包含了进的涵义,这种弯腰更是一种进取的策略。

生活中,有时必须要学会弯腰做人,以退换进,特别是遇到比自己强的对手,更是要如此。只有做到暂时的“退”,才能有以后的“进”,否则就会像台风中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或被拦腰折断。

武则天年方14时便已艳名远扬,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不久被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王朝将遭“女祸”,有一个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作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丸,虽一时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过了不多久,便身形槁枯,行将就木了。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她没有就此“撤离”,而是分析形势,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了打算。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