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18779200000067

第67章

1927年10月3日,整编后的部队到达宁冈县西北部的一个小镇古城,在这里召开古城会议。古城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肯定了坚持向井冈山进军的战略,并着重讨论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问题。经过毛泽东的演说和精辟分析,大家一致赞同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但井冈山当时被农民武装控制着。要想在井冈山立足,就必须扫除这两个障碍。至于怎么克服,大家意见不一。有的人认为袁文才、王佐实际上是山林土匪,主张用武力消灭他们。毛泽东反对这种意见,他提出了团结、教育、改造这两支部队的方针,并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在毛泽东与袁文才的亲自交谈和感化下,袁文才深表钦佩,表示同意革命部队上井冈山,还愿意改造自己的部队,并劝服住在山上的拜把兄弟王佐一同加入革命部队,同意革命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样,井冈山的大门不费一枪一弹就向革命部队敞开了。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兵分两路进入茅坪,受到热烈欢迎。10月24日,部队行至荆竹山村口,毛泽东站在一块石头上向战士们宣布了著名的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筹款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讲话完毕,毛泽东身背斗笠,率领革命部队向井冈山的大井村进发。10月27日,部队来到了井冈山上最大的村镇茨坪。这样,秋收起义的部队在毛泽东的率领下,经过一个多月艰苦转战,行程千余里,终于将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的最高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革命斗争提供了新的思路,开创了自八一南昌起义以来武装斗争的新形势。毛泽东点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

●朱毛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就一直非常关心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的去向。可是消息被敌人严密封锁着,直到在酃县水口镇打游击的时候,毛泽东才偶然得知朱德的部队已经到了广东省潮州、汕头一带。

南昌起义部队有了下落,毛泽东非常高兴,他马上召集千部开会,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毛泽东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支部队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我们一定要设法同他们取得联系。”大家都表示赞同,于是,就派何长工去广东寻找朱德的部队。

何长工偶然得知朱德在云南军阀范石生的十六军,他急匆匆地赶过去,终于找到了朱德、陈毅的队伍。第二天,朱德握着何长工的手,交给他一封信,希望他赶快回到井冈山,和毛泽东同志联系,他们的队伍正在策动湘南暴动。何长工带着信,回到了井冈山。毛泽东听了何长工的报告后,更加密切地注视着这支革命武装的行踪。不久,朱德发动了湘南暴动,但很快就失败了。朱德不得不带领队伍向湖南、江西边境转移,但是敌人一直尾追不放。

这时的毛泽东正住在酃县水口镇,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带领工农革命军去支援朱德,在毛泽东的掩护下,朱德的部队安全到达了宁冈砻市。毛泽东完成了掩护任务后,率领工农革命军返回砻市。有人报告说:“朱德同志住在龙江书院,他正在等您回来。”毛择东一听,非常高兴,马仁朝龙江书院走去。

朱德、陈毅等人早就在门口等候了。毛泽东走近龙江书院时,朱德抢先几步,毛泽东也加快了步伐,两只有力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两支革命武装会合在一起,革命的力量发展壮大了。

不久,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成立了。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红四军的成立,使并冈山革命根据地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后来,根据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井冈山地区的红军力量更加壮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展。

●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除项英、陈毅等率领部分红军和工作人员3000人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外,红一方面军主力8万多人分别从江西南部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此时,红六军团已撤离湘赣苏区,会同红二军团创建了湘鄂川苏区,准备迎接中央和红军主力的到来。但长征初期,“左”倾领导者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行动迟缓,延误了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时间。

此时,蒋介石已对红军的行动意图有所察觉,他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红军主力由于要随时掩护行动迟缓的中央、军委机关和其它直属单位,在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并转移到湘江以西地区时,主力部队已由原来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在这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主动放弃了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挥戈西南,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1934年12月15日,红军攻占了贵州黎平;1935年1月,红军强渡了乌江;1月7日,红军占领了遵义城。1935年1月巧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停止了博古、李德对红军的领导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此后,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的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忽东忽西,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一路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使敌人摸不着头脑,疲于奔命。

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在四川愚功、达维地区与从川陕根据地转移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但此期,掌握红四方面军指挥权的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战略方针,继而分裂中央、分裂红军,擅自率领左路军重过草地,向南退却。1935年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红军,违抗中央命令的严重错误。会后,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攻占天险腊子口,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与此同时,南下的红四方面军却遭到了国民党军队多次围攻袭击,被迫退向西康的甘孜一带。9月27日,中央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后,组织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决定放弃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而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11月初,中央红军与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及所率领的陕北十五军团在陕北根据地胜利会师。与此同时,贺龙、任弼时所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亦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与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率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至此,红军用两年时间,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11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是一部英雄的史诗。长征的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卢沟桥“七七”事变

“九·八”事变后,日寇步步为营,六年中蚕食了华北北部广大地区,北平、天津也完全处于日寇包围之中。位于北平西南巧公里、平汉线上的卢沟桥地区,已成为北平联系内地的唯一门户。根据公元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日本获得了在卢沟桥南的丰台铁路枢纽一带的驻军权,此时已集聚了八千名日军,随时可以切断北平与外界的联系。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后,日军竟开始攻击中国驻军,炮轰宛平县城。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旅长何基沣、团长吉星文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将士们个个奋勇拼杀,其中一连的全体官兵最后只剩下4人,仍旧与敌寇进行肉搏。一名战士手握大刀,一连砍倒了十几个日军,自己也英勇捐躯。日寇在我守军英勇无畏的打击下,丢下了100多具尸体狼狈滚出永定河东岸。

7月9日,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却暗中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军队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月17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政府决定动员40万兵力,妄图用武力灭亡中国。7月25日,日寇开始进攻平津,26日强占了廊坊,切断了平津两市之间的联系。28日早晨,日寇终于向北平发起总攻,北平陷落了。在与日军激战中,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身先士卒,率部抗击日寇的进攻,先后献出了生命,成为抗战以来最先殉国的高级将领。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的,是全面侵华的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通电,揭露日本侵略者妄图用武力侵占平津和华北的阴谋,指出中华民族已到危急关头,只有实行全面抗战,中国才有出路。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中国人民高举的抗日烽火迅速燃遍了全国。

●平型关大捷杀敌

1937年9月,日军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太原。平型关是太原的门户,是山西东北的一个著名要塞,地势十分险要。日军便企图攻取平型关,以打开夺取太原的通路。9月,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巧师担负了配合友军作战,侧击来犯日军的作战任务。全师指战员受领任务后,决心歼灭来犯之敌,保卫山西,打出八路军的军威。

9月上旬,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并占领有利地形。2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狭窄谷道伏击歼敌。23日夜,115师师部进至平型关以东之冉庄、东长城村地域,并部署作战计划,进行战斗动员。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阵地。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我115师伏击阵地。115师指挥员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整个战斗中,各级指挥员指挥果敢沉着,作战任务明确,他们按预先作战方案以一部歼击先头日军,阻其沿公路南窜: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此役取得了杀敌1000余人的战果。此时,日军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急从蔚县、涞源调兵增援,但115师对此早有防范。增援日军被115师独立团、骑兵营阻击于灵丘以北及以东地区,并于腰站毙伤其300余人。

平型关大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日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当时作为中国首都的南京就暴露在日军的面前。12月3日,日军逼近南京,双方开始零星战斗。9日,日寇开始大举攻城。15万南京守城部队激战三四天便全军溃退。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进入南京城,开始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日寇以“搜索中国逃散官兵”为名,冲入市民房舍大肆烧杀抢掠,见到青壮年男子当场就开枪射杀,对于战场上俘虏的中国官兵,或者集体枪杀,或者挖坑集体活埋。18日夜间,在谷寿夫的指挥下,日寇将被囚禁在幕府山的军民57418人以铅丝捆绑,驱逐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射杀,一些倒卧血泊中尚能挣扎的中国军民,都被乱刀戳死,全部尸骨被浇上煤油焚化。还有无数尸体被抛进长江……

日寇对南京军民的屠杀是灭绝人性的。他们或者随意从商店拉出一青年,脱光衣服,用硝镪水浇下,使浑身焦烂,再逼令行走,直到倒毙,以此取乐;或者剥去被俘士兵的衣服,捆在柱子上、门上,用锥子把他们刺成血人,对叫骂怒视者,再猛锥眼睛,随后用刺刀把喉咙穿破;或者把成百士兵绑起,挖出眼睛,割去耳朵,放火烧死;或者轮奸一孕妇后,又剖出腹中胎儿,挑在刺刀上戏耍。至于把人捆在电线杆上或树权上作为枪击和刀刺的靶子,更是常有的事。甚至搞杀人竞赛,如在日本出的报纸《东京日日新闻》上,就以“杀人记录已超百人”为题,登出了日本官兵手拿战刀搞杀人竞赛的照片。杀人最多的一个日兵,竟一连杀了106个中国人。只有三百来户人家的王府巷被日寇多次血洗。见到走路的人他们就捉住乱刺,割下头,有许多人家被全部杀死。几天之内,王府巷被杀害的居民就有500多人。

据统计,南京大屠杀中,被集体枪杀和活埋的中国军民达19万多人,零散被杀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有15万多具,中国军民遇害人数近40万人。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和死亡人数巨大,为现代战争中所仅见,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本质。就连一个德国人在给法西斯德国政府的报告中,也说日军简直是“兽类的集团”。这个骇人听闻的滔天罪行永远保留在历史上,不是日本少数人可以抹杀掉的。

抗战胜利以后,松井石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处以纹刑,谷寿夫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台儿庄血战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最为精彩、最为壮烈的一次胜利。

1938年春天,日军由津浦路南北推进,企图夺得徐州后,进一步攻占武汉,逼蒋介石投降,以实现其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危急的形势下,李宗仁受命指挥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粉碎日军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