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18779200000033

第33章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许多隋朝的官吏也纷纷造反,自己统领军队称霸一方,其中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最终促成了唐朝的建立。李渊本是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杨广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

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是他众多儿子中最有才能、最有胆识的一个。他眼见隋朝大势已去,便暗中结交有才识的人士,一同商议统一天下。天下大乱之后,李世民乘机劝父亲起兵。

李渊依照世民及晋阳令刘文静的计谋,从太原起兵,自任大将军,集中了20多万大军攻打长安。李渊攻下长安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宣布约法12条,把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废除,并且暂时让杨广的孙子杨侑做个挂名的皇帝。

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政变,勒死隋炀帝后,李渊立即把杨侑废掉,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李渊和李世民经过几年征战,平定了其他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李世民东征西讨

公元618年,李渊做了皇帝,建立了唐朝,但各地的战乱并没有平息,到处是占山为王的割据势力,统一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这个艰巨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李世民头上。

在多种割据势力当中,依附突厥的刘武周最为强大。他占据了雁门、楼烦(今山西静乐)、定襄(在今内蒙)等几个郡,自称皇帝,猖撅一时。公元619年,刘武周率军进攻唐朝城镇,接连取得了几次胜利。坐守太原的李元吉见刘武周来势凶猛,不敢抵抗,吓得把太原城白白送给了刘武周,匹马逃回了京城长安。刘武周得以长驱直进,势力越来越大。李渊在猖狂的刘武周面前,也吓得准备放弃黄河以东的土地,守住蒲津关以西,做个关西皇帝算了。李世民坚决反对父皇的这种苟安思想,他阐明厉害,并积极请战。李渊被李世民说服了,就命李世民领兵出击。经过几次大的战役,李世民把刘武周的主力部队都消灭了。刘武周见大势已去,就逃往突厥。突厥不想得罪唐朝,就将刘武周杀了。失去的大片土地,经过李世民挥军奋战,又回到了唐朝手中。

打败了刘武周之后,唐朝已把西北的几股割据势力都铲平了,使后方得到了稳固,李渊又命李世民率大军攻取东都(今河南洛阳)。李世民挥师出关,锐不可当,河南许多州县望风而降,很快就把东都包围了。

东都这时在王世充手里。王世充是隋朝大臣,原与杨广的孙子杨侗一起镇守。杨广死后,王世充先立杨侗为皇帝,后来,他打败了瓦岗起义军,自以为了不起,就废了杨侗,自立为帝,取国号为郑。

李世民领兵围住东都,日夜不停地攻城。被围在城里的王世充为了摆脱被困的挨打局面,他派人悄悄赶往河北,向窦建德求救。接到王世充的求救信,窦建德即发兵去救王世充。他的目的是想先与王世充联合击败唐军,再寻机消灭王世充,最后夺取天下。窦建德一面发兵30万去救援王世充,一面派人送信给李世民,信中以命令的口气要李世民退回吴中。

窦建德的信不仅没使李世民撤退,反倒给李世民抢得战机的时间。李世民接受了部将的意见,一面继续围攻东都,一面分兵截住南下的窦建德大军。李世民把他的弟弟留下来攻城,自己则领兵去拦截窦建德。虎牢关(在今河南)一战,窦建德的夏军被打败,溃不成军。在一片混乱之中,窦建德受伤做了俘虏。打败了窦建德,李世民又回兵东都,王世充只好打开城门乖乖投降。

李世民这一战一举消灭了夏、郑两个大国,使黄河南北的广大地区都成了唐朝境地,统一事业也就基本完成了。

●再反唐李密身死

李密兵败后率两万瓦岗军来投奔唐朝,李渊封他为荆国公,并且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他,但是却不给他兵权,只让他做三品的光禄卿。李密深知李渊此举是对自己进行防范,心中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李密觉得李渊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越想越气,决定离开长安,但孤身一人离开,他又心有不甘,于是便心生一计。

一天,李密对李渊说:“臣蒙恩宠,安坐京都,深感不安。闻听山东臣旧日部下大多对王世充不满,臣愿率军前去招抚他们,共讨王世充。”李渊觉得这是件好事,便答应了,并派给李密一万人马。

离开长安,身边又有一万人马,李密心中松了一口气。他此番就是为了脱离李渊,图谋东山再起。与李密一同出行的还有王伯当、贾润甫,但二人并不知他心中的这一番想法。

大军刚行到稠桑(今河南灵宝以北),忽然有御史快马追来,传皇帝御旨,要求李密速回长安,说有要事相商,王伯当、贾润甫先率军继续前行。李密一听,便知情况有变。但他心意已决,绝不再回去,便找来王伯当、贾润甫商议对策。

原来,李密刚带兵出长安不久,李渊便得到密报说李密要倒反长安、图谋不轨。报密之人便是李密原来的部下,此人本是李密亲信,最了解李密为人,他知道李密率一万人马此番去山东,是为了重新开辟地盘与李渊做对。李渊闻言大惊,忙降旨召回李密。

李密对王伯当、贾润甫二人说:“皇上突然要我回去,定是有人说了我的不是,我此番回去必死无疑!哼,我最了解李渊为人,最怕我掌握了兵权,不甘臣服,于是封我个有名无实的光禄卿,表面上还装得很热情。我再也不肯上他的当了。这里是桃林县境内,不如我们攻破桃林,夺到粮食,然后去黎阳,在山东重振旗鼓。二位意下如何?”

贾润甫大吃一惊,对李密说:“明公此言差矣。当今皇上待人宽厚,决无害你之心。更何况一旦举事,朝廷必派人来追杀,区区一万人马不堪一击。那时悔之晚矣!”李密闻言勃然大怒,举刀便向贾润甫砍去。王伯当见状,赶忙上前拉住。贾润甫跟随李密多年,没想到他现在如此对待自己,流着泪劝道:“眼下强者为王、败者为寇,况且自从翟让被杀,天下人皆以为明公为忘恩负义之人,谁还肯来投奔?恕属下直言相告,望明公三思。”杀翟让之事是李密的心病,听贾润甫再次提起,一时气恨交加,举刀又欲杀之。但见贾润甫涕泪横流,一番话说得句句中肯,也只有真心相待之人才会说出此言,又不忍下手,半响方说:“也罢,既然你不肯和我一起举事,姑且自已去罢。我心已决,不可阻拦。日后若战场相见,只当不识也就罢了!”贾润甫闻听此言,心下大痛,但自觉无趣,独自出营,骑马奔熊州而去。王伯当为人义气,虽不赞成举事,但见李密鬼迷心窍,只好说:“我王伯当与你生死与共,只是日后因此事而死,太没有价值了!”

李密与王伯当商定,很快便带入攻下桃林县,杀死县令,夺得粮食。消息传到熊州,唐右翔将军史万宝怕他前来攻打,便与行军总管盛彦师商量对策。盛彦师成竹在胸地说道:“您不必担心,李密志在山东,不会攻打熊州。况且,只要您肯给我5000人马,便可提李密人头来见。您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史万宝忙问是何良计,盛彦师只摇头微笑不语。于是,史万宝拨给盛彦师5000人马,静待佳音。

李密果真没去攻打熊州,而是奔黎阳而去。但是去黎阳如果走大路必然要经过洛阳,洛阳此时为王世充所占,自然不会放李密过去。李密便决定先去襄城,然后绕道黎阳投奔徐世助。而去襄城必经熊耳山。熊耳山山高林密,中间一条峡谷便是惟一的通道。盛彦师的锦囊妙计便是埋伏在峡谷两侧的山头,居高临下,以逸待劳。

果不出盛彦师所料,他带5000精兵埋伏好的第二天,李密、王伯当便率众走入熊耳山峡谷。待他们全部进入埋伏圈,盛彦师一声令下,乱箭齐发。李密所带军兵猝不及防,无处躲藏,乱作一团,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李密无力组织反抗,身中数箭而亡。可怜王伯当也随他同赴黄泉,但正如他自己所说,死得毫无价值。

在黎阳的徐世勃,虽归顺李渊,但此人注重情义,将二人盛殓葬在黎阳山上,并且亲自戴孝,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玄武门兄弟相残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选定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但是,其次子李世民在建唐过程中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李建成、李世民二人的矛盾日见加深。

李世民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徐世勃、李靖等著名将领,像房玄龄、杜如晦等著名的十八学士也都成了他的谋士。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统领军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他有太子这个合法的身份,使得一大批皇亲国戚聚集在他的周围。他长期留守关中,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固的基础,甚至宫廷的守军(玄武门的卫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还把齐王李元吉拉找讨来。总体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但是,形势对李世民越来越不利。由于李渊昏庸无能,听信谗言渐渐疏远了李世民。李建成乘机加紧和李元吉、张婕好、尹德妃勾结,几次三番想暗害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世民、元吉跟随李渊到城外打猎,李渊让他们骑马比箭。李建成故意让李世民骑他的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李世民刚骑上马,马就狂蹦乱跳起来。李世民急忙跳下,等马安静了,再骑上去。谁知刚一上马,马又跳起来。这样反复了三次,李世民才制服了这匹烈马。李世民骑在马上,对旁边的人说:“有人想用这匹马害死我,岂不知生死有命,怎么害得了呢?”李建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天夜里,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想用药酒毒死李世民。李世民毫无戒心,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突然感到胸口疼痛难忍,接着就大口吐血。幸好淮安王李神通在场,把李世民背回府全力医治,才保住性命。

李建成还用金银收买秦王府的武将,又鼓动李渊把李世民的心腹谋士全调到外地,眼看矛盾就要由明争暗斗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李建成和李元吉策划,利用抵御突厥入侵这个时机,先夺了李世民的兵权,等出征的时候再把他杀掉。李建成在李渊面前推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征,李渊答应了。李元吉又请求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等猛将归他指挥,并调李世民部下精锐士兵充实自己的部队,李渊也都一一同意了。李建成以为自己安排得十分周密,其实,这消息很决就传到李世民那里。李世民急忙找来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商量对策,大家都主张立即动手,先发制人。

公元626年的一天,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以及与张婕好、尹德妃的暖昧关系。李渊大吃一惊,说:“竟然有这样的事?”李世民说:“不但如此,他们还几次想谋害我。如果他们得逞,儿就永远见不到父皇了!”说完哭了起来。李渊说:“你讲的事情,关系重大,明天我要亲自过问!”

当天夜里,李世民调兵遣将。第二天一早,李世民亲自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张婕好听到了风声,马上派人报告李建成。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说:“我们应该赶快把兵马布置好,称病不去上朝,观察一下动静再说。”李建成说:“怕什么?内有张、尹二妃照应,外有自家军队守卫玄武门,能把我们怎么样?我们一起上朝去,看看情况再说。”说完两人骑马进入玄武门。

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但是已经被李世民收买过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往回跑。只听有人喊道:“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元吉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对头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一连向李世民发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对准李建成回射一箭,只听“唆”地一声,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气。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迎面碰上尉迟敬德,又掉转马头往回跑。忽然一阵乱箭射来,李元吉趁势滚下马鞍,往附近的树林里钻,正巧遇见李世民。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李元吉骑到李世民的身土,夺下了弓,动手去扼李世民的头颈。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尉迟敬德骑马赶到了。李元吉放开李世民拔腿就跑,尉迟敬德一箭把他射死了。

这时候玄武门外人喊马嘶,原来是东宫的大将冯翊、冯立,齐府的薛万彻带着两千多人,正在攻打大门。只见大力士张公瑾一个人用身子顶着门,外面的人没能攻进来,守卫玄武门的敬君弘、吕世衡两位将军挺身出战,先后战死。东宫、齐府的士兵又去攻打秦王府,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候,尉迟敬德提着建成、元吉的脑袋赶来,大喊道:“奉圣旨讨伐二贼,这就是他们的头,你们还为谁卖命?”东宫、齐府官兵见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果然是建成、元吉的,就一哄而散。

三弟兄火并的时候,李渊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尉迟敬德匆匆赶来,就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怕惊动陛下,特地派臣来护驾。”李渊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杀死了。”李渊十分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对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左右的大臣听到建成、元吉已死,就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萧璐、陈叔达说:“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大功,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理该立为太子。”李渊说:“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尉迟敬德忙说:“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李渊立即派人传旨结束了这场政变。

三天之后,李渊宣布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这年八月,李渊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是为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房谋杜断佐太宗

“房”指房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杜”是杜如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高祖武德年间,二人均为秦王府的重要谋士,助秦王李世民平定群雄、取得帝位。

唐太宗贞观初年,房玄龄、杜如晦分领尚书左、右仆射,共掌朝政,台阁制度皆二人所定。房玄龄善建嘉谋,杜如晦能断大事,两人为佐太宗,同心协力、相得益彰。故时称良相,必曰房杜。

●魏征直谏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把国家治理好,除了他的雄才大略等因素之外,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纳谏。这一点在他的治国经历中非常突出,因而得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皇帝”的美誉。

在李世民的鼓励下,大臣魏征总是不断地给他提意见,而且往往据理力争,丝毫不让。李世民对魏征也特别看重,还常常把他召进宫中,单独听取他的意见。

有个大臣的女儿,才貌双全,皇后建议把她选人宫廷,并且已经登记入册。其实这位姑娘已经与人订婚,有了婆家。但既是选入皇宫,谁还敢说个不字呢。有人就把这事告诉了魏征。魏征急忙进宫拜见李世民,劝谏说:“皇上居住的是深宫大院、亭台轩榭,应该想到平民百姓是否有房住;皇上每天山珍海味、鸡鸭鱼肉,应该想想平民百姓能否填饱肚子;皇上身边嫔妃成群、美女如云,应该想想平民百姓是否有个家。”李世民间:“你说了这么一通道理,到底想说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