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情商课大全集
18778700000006

第6章 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1)

毫无疑问,一个人的成才,正常的智商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一个智商不正常的人,将来是很难做成一番事业的。但,智商正常,甚至超常的人,就一定能成就惊天伟业吗?答案是:不一定。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在我们当中,智商过低或者过高的人,都是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智商正常的人,如何能从普通大众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事业,差距就在于情商。情商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评判,决定了这个人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决定了这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心态、处理方式……

(第一节 智商的源起

朋友告诉我这样一则小趣闻:

曾经有一次,朋友和他的朋友玩“脑筋急转弯”游戏,结果朋友的分数最低,被他的朋友喊了一晚上“笨笨”!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游戏,不能当真。我的朋友顺利从大学毕业,后来成为了一名记者,智商肯定不低。

说到“智商”,其实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个词,那么智商到底是什么,它又来源于何处呢?

其实,智商是测量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简称IQ,智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人们看作是衡量人的心智素质的唯一指标。

一般说来,智商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也就是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发展水平的高低,它主要表现的是人的理性能力。

智商测试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被各国广为采纳,并成为许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特殊职业的重要辅助标准。1904年,法国教育部组织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研究公立学校低能儿童的管理问题。委员会的委员比纳和医学家西蒙试图研究一种用测验的方法去辨别有心理和智能缺陷的儿童。次年,一套用以测量儿童智力高低的问卷编制问世——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科学量表。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并没有智商的概念,而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被测试智力的高低?如果心理年龄高于生理年龄,则认为智力高于一般儿童。

后来,在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中,“智商”被第一次提出,计算公式如下: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所谓智力年龄,是指智力达到某年龄的水平。这是通过特定的问卷等测评系统检测出来的。例如一个5岁的孩子,在做5岁组儿童的智力测试题中能及格,在做6岁组的智力测试题中也能及格,但在做7岁组的智力测试题中却没有及格。那么,这个儿童的智力年龄为6岁。他的智商(IQ)就是6(智力年龄)/5)实际年龄)×100=120。由此可见,如果一个孩子的智力年龄超出实际年龄越高,说明这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越高,他的智商也越高。

一般说来,在未经挑选的人群中,智力平均数为100。因此,智商接近100者称为智力正常,智商高于130者称为智力超常,而低于70者则称为智力落后。

“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问世之后,很快便引起了法国教育部的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推广。自此以后,各种测量智力的测验表相继问世,并在西方社会迅速普及开来,并渗透到各行各业、各年龄层中,掀起了智商测试的阵阵狂潮。可以这么说,20世纪的西方世界,几乎没有人在其一生中能够避免智商的测试!

智商测试迅速风靡整个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商测试来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准,并将其作为自己职业选择和决策的主要依据。作为家长,他们通过孩子的测试结果来为他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在升学、选择专业时作为参考,了解其智力结构中哪些方面是薄弱环节,哪些方面具有优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智力。所以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五花八门的智商测试题可以频频见诸报纸、杂志、网络,而各大知名企业在引进新人时增加对其智商的考核,更是对这股风潮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从“智商”的出现开始,经过循序渐进的层层发展,“智商风潮”大行其道。

(第二节 高智商不等于成功

生活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看到一群孩子在追逐嬉戏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观察并作出判断:“这个孩子能说会道,眼明手快,透着一股灵气,看上去很聪明;那个孩子呆头呆脑,看上去木木的,有点笨。”我们平常所说的“聪明”或是“笨”,通常指的就是一个人的“智力”。

传统的眼光总是认为,智商代表着智力,如果一个孩子测试出来的智商高,父母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家孩子聪明着呢,将来肯定有出息!”反之,家长往往愁眉不展,对其孩子的未来忧心忡忡。那么,智商等同于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吗?智商高的人必定能够取得成功吗?答案是未必。

有位学生学习成绩不佳,老是“开红灯”。于是家长带他去做智力测试,结论是智商偏低。

但是人们发现,这个孩子除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之外,其他方面并不见得有多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些“小聪明”经过医生的专业评定,原来这个孩子患有轻微的多动症。

除了上课之外,这个孩子在动手方面的能力特别强,他在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外兴趣班上,经常创作出一些“小发明”,有些竟然连老师也表示赞叹。离开了学校之后,他在设计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另外,在王安石的《伤仲永》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仲永曾是远近闻名的神童,长到5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却突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从此之后,但凡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仲永都能立刻完成。他不但才思敏捷,而且文采斐然,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甚至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或者一味在人前显示他的才华,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对他的培养,终于使仲永在长大之后,才能完全消失,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仲永的高智商在少时便已显露无遗,结果却因为疏于培养,最终落得才能尽失,和常人无异,而貌似智商偏低的孩子却获得了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以“智商”论成败的传统思维,

美国的心理学家就智商和成功的关系曾做过一项调研。他们对伊利诺州某中学几十位优秀毕业生进行过跟踪研究,这些学生的平均智商,即语言和逻辑分析能力是全校之冠,学习成绩也都非常优秀。但是,他们到近30岁时大都表现平平,中学毕业10年后,只有1/4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年龄最高阶层,很多人的表现甚至远远不如同行。

曾参与此项研究的波士顿大学教授凯伦·阿诺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指出:“面对一位毕业致词代表,你唯一知道的就是他的考试成绩不错,而对一位高智商者,你所知道的也就是他在回答某些心理学家所编制的智力测验时成绩不错,但我们无法对他的未来成败作出准确的预测。”

的确,智商测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学业成绩能否作为未来成就的唯一杠杆呢?智商确实能够反映出人类的部分智力状况,但是它能否代表某个人的整个智力呢?

如果智商不能,那么什么才是影响人成功最有力量的筹码呢?心理学家根据长期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另一个词——情商。

(第三节 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

一名儿童保健专家介绍说,曾有一位十多岁的男孩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医院咨询。这名男孩非常内向,在医生询问情况时总是低着头不说话。

从孩子的妈妈处了解到,孩子小时候还是挺活泼的,嘴也非常甜。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父母从小给他购买各类益智玩具,此外还帮他报名书法班、围棋班等。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内向,话越来越少,做什么事情都显得没有信心。

经过医生的询问了解,原来孩子的父母非常重视对男孩的“智商”培养,但在平时却并不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对他性格的变化也不甚关注,医生得出的结论是:孩子的“情商”比较低。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情绪智商》。该书系统而全面地将情绪智商方面的内容介绍给了大众,一时风靡全球。与此同时,“情商”这一概念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广受关注。在这本书中,戈尔曼教授提到了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例如人们普遍感到孤单、忧郁、任性、焦虑、冲动,等等——这引起了大众的强烈共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生活状态呢?人们虽然找到了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属情商。

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其能否取得成功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获取成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功;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部下成功。成功的路有千万条,成功的方法有千万个,但是看我们周围,真正成功的又有几个呢?

尤其是身处当今飞速发展社会的人们,快节奏的生活,高频率的工作负荷,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再加上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甚至天灾人祸,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很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高智商的应付显然力不从心,如果不能及时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最终败在自己手里的人决不在少数。

EQ创始人彼得·萨洛维和约翰·梅耶教授认为:EQ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第四节 高情商的人魅力无穷

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颇负盛名的总统罗斯福,在他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男孩,脸上总是露出惊恐的表情,背诵时双腿发抖,嘴唇颤动,回答含糊不连贯。然而他的这些缺陷并没有使他自暴自弃,反而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去奋斗,改善自我,提升自我。他的积极情商促成了他的奋斗精神,终于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总统。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从一个贫苦少年变成美国大富翁,凭借的也是他积极的情绪和涵养:“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点罗曼蒂克来,这不能怪罪于工作本身,而只能归罪于做这项工作的人。”

还有我国的周恩来总理,同样是一个高情商者。在国际交往中,他用他高超的外交艺术,用他的高情商,为我们打开了国际局面。

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有人对周总理说,你们中国这么穷,还搞什么社会主义?言语之中带有明显的挑衅意味。周总理说,我们国家是很穷,一穷二白。我们整个中国的钱加起来有18元8角8分。此话一出,语惊四座:中国所有的钱加起来才18元8角8分。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当时的中国,100元、50元和20元一张的人民币都还未发行,最大数额的是10元的纸币。此外还有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和1分,加起来就是18元8角8分。而后,周总理话锋一转,询问缘何中国这么穷?他告诉人家,那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封锁才造成了中国的一穷二白。虽然中国一穷二白,但是我们仍然要加快社会主义的建设。这里,周总理运用他的智慧,非常巧妙地以18元8角8分设置了一种悬念,引发大众的好奇心,然后再去进行阐释,让人恍然大悟。他没有直接去反驳,而是运用自己的高情商,既让对方容易接受,也在国际上树立了中国不屈不挠的形象。

此外,还有一次国际交往中,又有人对周总理发起挑衅,问道:总理先生,听说在你们中国有很多马路,我要请教一下,中国的马路是不是马走的路啊?周总理听闻此言并没有发怒,而是非常礼貌地回答:我们中国确实有很多马路,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如此机智而巧妙的回答,闪烁着周思来的智慧之光。他的回答既明确地表明了我国的立场,同时也没有直接伤害到他人,但是也在其中含蓄地反驳了对方。

情商的高低表明了人们所站立的起点不同,高情商的人所站的位置相对更高。因此他们可以看得更远,更广。因为高情商,罗斯福没有只看到眼前的不幸而忘却了不懈的努力;因为高情商,卡内基在枯燥的工作中努力寻找乐趣;也因为高情商,周恩来总理在他的外交中不逞一时的口舌之利而是理智地有弹性地应对外来的言语之攻。

情绪决定了人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状态才有良好的欲望,才能将一个人内在的其他能力发挥到极致其中当然也包括智力。

《情绪智商》的作者戈尔曼教授花费多年,对全球500家企业、政府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进行了研究分析,除了发现成功者往往具备应当具备的工作能力以外,杰出的成就和卓著的表现与情绪智能往往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而企业的优秀领导人在一系列的情绪智能,如影响力、团队领导、自信和成功动机等方面,都有非常优秀的表现?情商影响着人的一生。它在一个人的命运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人生各个领域中也就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位成功者可能不是聪明绝顶的天才,却必定是那些能调动自己情绪的高情商者。

(第五节 情商赋予成功更多的要求

一位勇敢的自我挑战者查德威尔,是一个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但她并不满足,决定超越自己,她想从卡塔林那岛游到加里福利亚。不久开始了了自己的计划,我们可以猜到,旅程是十分的艰苦的,刺骨的海水冻得查德威尔嘴唇发紫;连续十六小时的游泳使她的四肢像有千斤一样的沉重。最后,查德威尔感到自己快不行了,可目的地还不知有多远,连海岸都看不到。越想越没有希望,越没有希望越感到累,她感到自己一丝劲儿也用不上了,于是对陪伴她的艇上的人说道:“我放弃了,快拉我上去吧。”“不要这样,只有一公里就到了,坚持!”“我不信,如果只有一公里,我怎么看不到海岸线,快拉我上去。”查德威尔最终被小艇上的人拉了上去。小艇飞快地向前开去,不到1分钟,加利福亚的海岸出现在眼前——因为大雾,它在半公里范围内才能被人看见。查德威尔自己也后悔莫及:为什么不相信别人的话,再坚持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