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18775100000033

第33章 为人·处世篇(6)

年轻人在社会中,如何与别人共事,尤其是和下属共事,并能够使下属心甘情愿、死心塌地地尽力为你办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面确实有一些处世的艺术。恩威并重,又打又拉的招术,在现实生活中也仍然有其广阔的应用空间。也确实如此,谁被打了巴掌不恼怒,但是,如果能及时的给个甜枣吃,想想也便罢了。

387. 别被问题困死,陷于被动之中

幽默的谈吐和行为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应变所推崇的急中生智,最能代表变通水平的非幽默莫属。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们曾准确地击落过一架入侵我国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的,在一次引人关注的记者招待会上,曾有一位外国记者就此询问陈毅部长:“请问外长先生,你们是用何种武器击落如此先进的高空侦察机的?”显然,这是军事秘密,不能公开回答,但如不回答又会使提问者尴尬,陈毅就势举了举自己手中的拐杖,说:“就是用这玩艺儿把它桶下来的。”说着还做了个往上桶的动作。自然,此举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生活中,什么样的怪问都可能碰到,而对付这些怪问的最佳方案,就是利用语言的多义性做出迅速灵巧的变通,切不可被原问题困死陷于被动,自然,这种灵活的变通也将会使你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388. 别人从实处说,你可从虚处解

幽默里总有种平和的机智,不给人直接的挫伤感。

宋朝吕蒙正曾三次为相,有人送他据说能照二百里的古镜,吕蒙正幽默地说:“脸面不过像碟子一样大小,哪里用得着照见二百里的镜子呢?”

又有人送古砚给他:“这古砚不需加水,只要一呵气就湿润得可以磨墨写字。”吕蒙正半开玩笑地说:“即使一天呵出十担水,也不过值十个钱罢了。”

对别人送的珍品,吕蒙正自然是懂的,他故意用些不现实的、不关痛痒的话加以贬低,别人从实处说礼品功能好,他却故意从虚处理解,礼品的某种功能并不好使,而他设想的功能并无存在的必要,但幽默的效果却很好,好像不是自己想拒礼,而是别人送的礼品不恰当,幽默大智若愚,使得对方啼笑皆非,不好再坚持送礼。

生活中,对一些不情愿的事,我们可以不从实际情景出发,而是侧重联想,不给他有关问题的对口信息,将话题转向与问题没有直接关联的其他事情上,暂时中断对方原来的意念,中断必然引起对方对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的思考,品味其中的不协调,在意会里品味幽默。

389. 虚张声势在于虚而显实

大业年间,隋炀帝率军与突厥作战失利,被困于雁门关外。炀帝命人将诏书系在木块上,投入汾水中,向下游郡县告急,命他们募兵援救他。当时,李世民应募从军,在将军云定兴帐前供职。

李世民了解到前方的敌情之后,对云定兴说:“敌人胆敢围困天子,是因为他们料定我主力无法及时增援。因此,如今我们如果将军兵分散,拉开数十里的行列,白天要让敌人看得见旌旗,夜晚要让敌人听得见更鼓声,敌军不知虚实,一定会以为大批援兵迫近,这样,就可以不战自退。”云定兴听从了李世民的意见,依计而行。突厥可汗果然中计,连忙撤去了包围隋炀帝的军兵。李世民初入军旅,便献此虚张声势之计,兵不血刃,吓退敌军,解除了隋炀帝的危急,由此,他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虚张声势在于虚而显实,弱而示强。《百战奇法·弱战》云:“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远害。”此计用于生活、商场应变,也同样颇具功效。

390. 幽默,化解敌对情绪的诀窍

对付已产生敌意的人,可以选择幽默巧答去化解。

比如,你当了个小官,拒绝办某件不合法纪的事,但找你的亲人心里产生了反感。你可以分析一次你没有代人办事而受责的经过,最后说:“哈,叫我违法乱纪我不会,叫我行贿钻营我不敢,以前乡亲们说我是才子,可如今我是江郎才尽,只能背黑锅。”如果这话早于人言之先,对方就不好意思开口,从而不会发生冲突。

你可能有这样的体验:与人谈话的时候,发现对方将你的话一句句顶回,换之以带刺的应答。这时,你可明白:这是对方产生了敌对情绪所致。言谈中的敌意,使对方不再接受我们的观点,从而破坏了原有的人际关系,或者破坏了谈判交涉的顺利进行。

而且,这种敌对情绪是那么容易产生。据推词辩理于书生群中,戏言语交往于亲友之间,举手投足,有意无意,悄然失态,都可以使人产生敌意,破坏了融融气氛。这样的情景,我们当然不愿见到。如有这种情况出现,你是否常常采用幽默巧答呢?那可是个化解敌对情绪的诀窍!

391. 说对方想听的,交谈才能很好地继续

阿博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法律专业的学生,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了一名普通的职员。按照公司规定,实习期间的职员,每个月都必须拉一家新客户。

阿博在这个城市既没有背景,也没有关系,更没有经验。每次拜访客户,多是吃闭门羹。为了证明自己,阿博决心全力攻下一家公司。他看到主管名片上写着:万俟明。觉得这名字很奇怪,就仔细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个复姓,应该念“mòqí”。

尽管心情是忐忑不安的,阿博还是礼貌地走进主管的办公室。

“万俟先生,我是××律师事务所的职员,今天特来拜访您……”

话还没说完,这位先生就非常吃惊,但脸上却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激动地说:“你……你居然知道我的姓,一般人都会叫我‘万先生’,真烦死人了,每次我都得跟别人解释好半天”。

他们就在这个姓氏上越聊越多,越谈越投机。一次愉快的交谈,就使阿辉顺利完成了一笔改变命运的生意,由此,他才得以在这家律师事务所留下来。

投其所好可以培养成一种与人交往的习惯。无论何时,在会见任何陌生人之前,事先准备对方的详细材料,比如对方的孩子上哪所学校,成绩如何;他的孩子在哪些方面有特长,或者曾经获得过什么奖项;他太太上班的公司、厨艺等。总之,和陌生人首次交谈,最能从内心深处感动他的人和事,莫过于他的家庭。所以,我们要拨动的就是他心里最敏感、最脆弱的那根弦。

392. 从侧面多了解,更能投其所好

原一平是做西装生意的,有一次,计划去拜访一家企业的老板,他用尽各式各样的方法,由于各种原因的出现,最终都没能见到这家企业的老板。终于有一天,原一平找到了灵感。何不从老板常去的洗衣店店主口中得到老板西装的布料、颜色、样式的资料呢?

经过交涉,洗衣店店主,说到企业老板的西装、领带、皮鞋,还进一步谈到他的谈吐与嗜好。有一天,机会终于降临了,原一平穿上那一套甚合企业老板口味的西装并打一条很搭配的领带,从容地站在老板前面。

“老板,你好!”

不出原一平的预料,企业老板大吃一惊,一脸惊讶,接着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这个企业家的老板成了原一平的客户。

在这个例子中,充分体现出了投其所好的方式是多么的重要与可行。倘若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不考虑他人的喜好,只说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他肯定是一个不会办事的人。聪明的人都懂得用投其所好的方式吸引对方,从而使双方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所以,在与人交谈的时候,找话题时应把握其心理,投其所好,灵活应变,切不可以呆板的形式直入主题,一定要记住,从侧面投其所好对于人与人的交往将更加有效。

393. 与恶人相争,软硬兼施

面对蛮不讲理的恶人,一味的退让,他会更嚣张,因此你要抓住其弱点,强硬压他;而当他服软时,你要抓住时机,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很多人都是“软的欺,硬的怕”,对待他们要软硬兼施。如果能用硬压住对方嚣张气焰,用软取得同情,予人面子,便会让对方有顺水推舟的心理。

近代革命家黄兴一生历经了千难万险,但每次在危难之中都凭借过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口才,化险为夷,安然脱险。一次,黄兴回长沙发动群众,约定某晚起义。不幸机密泄露,湖南巡抚下令捕捉黄兴,隐匿者同罪。黄兴无处藏身,正在万分焦急之时,忽见一出租花轿仪仗的商店。黄兴面见店主,直接承认自己是黄兴,请他掩护自己。

店主怕惹是生非,怎么也不答应。黄兴无奈,便大喝一声:“今天巡抚下令关闭城门搜捕我,势必抓到我。我如果被捕,一定把你说成我的同党。要想免祸的话,就用花轿抬着我,配上仪仗和鼓手,送我出城,只要我脱了险,加倍付工钱。”话一出口,店主只好乖乖地照办了。

生活中,有时候就是需要变一种脸色,软硬兼施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对待商店老板这样的人,如果一开始就软,他必然认为你好欺负,而对你更加强硬;如果你硬到底,他下不来台,来个“死猪不怕热水烫”,你也没办法。有效的办法是:软硬兼施。关于先硬还是先软,则要因事、因时、因人而异。唱戏要得法,红脸白脸,都要会唱,效果自然最好。

394. “遇物加钱”讨人欢心

人们普遍的购物心理是,自己能够用“廉价”购得“美物”,那是精明人的一种象征。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是精打细算的精明人,也不可能都是善于购物者,但人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购物能力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

所以,当一个人购买了一件物品后,要是自己花了100元,而别人却认为只需50元时,他往往就会有一种失落感,觉得自己不会买东西。相反,当一个人花了50元买了一样东西后,别人却认为需要100元时,这个人往往就会有一种兴奋感,感觉自己很会买东西。正是这种购物心态的存在,“遇物加钱”这种说话技巧便有了用武之地。

同事小张买了一套样式挺不错的西服,同事小李知道市场行情,这种衣服两三百元完全能够买得下来。但同事小李在猜测价格时故意说:“这套西服不错呀,至少得花四五百元吧?”同事小张听后非常高兴,笑着说:“你没想到吧,我花二百元就买下来了!”

同事小李说话方式是很有技巧性的。他在明明知道同事小张大概花了多少钱买下这套衣服的情况下,故意说高衣服的价格,从而令对方产生成就感,当然会使对方高兴。

“遇物加钱”这个方法很能讨对方欢心,操作起来又很简单,你只要对对方购买的东西的价格高估就可以了。

395. “逢人减岁”讨人喜欢

由于人们都普遍存在怕老心理,于是“逢人减岁”这种说话技巧便有了讨人喜欢的“市场”。这种技巧的特征在于把对方的年龄尽量往小处说,从而使对方觉得自己显得年轻、保养有方等,进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

但是,“逢人减岁”不能减得太多,比如,一位40多岁的女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20多岁,一个60多岁的女人,你说她看上去只有45岁,这种“美丽的错误”,对方是会认为你缺乏眼力,对你反感的。

当然,你要特别注意的是,“逢人减岁”这种技巧通常只适用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假如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你用“逢人添岁”的技巧效果会较好,因为他们往往有一种渴望长大的心理。

总之,“逢人减岁”说白了就是去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当然,你的出发点是光明正大的,你的这种“投其所好”无论是对自己、对对方还是对社会,都是没有害处的;这种说话的技巧往往能给对方、给社会带来欢乐。

396. 做人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有一天,东郭先生派了三个弟子到襄阳去。

当东郭先生送他们到路口时,说道:“从这儿往南走,全是畅通的大道,你们沿着这条道路走就对了,别走岔路啊!”

这三个弟子分别是左野、焦苕和南宫无忌,他们往南走了一百多里时,遇上了阻碍,遇到一堵墙,挡住了前进的道路。

这次,南宫无忌说:“我们还是绕道走吧!”

但是,左野和焦苕却固执地说:“不行,我们要遵循老师的教导,绝不违背,因为我们一定能无往不利。”

于是,焦苕和左野朝着墙面撞去,只听见“碰”地一声,两个人猛烈地弹倒在地上。

思维不能变通与转弯的人,只会跌倒在死胡同中,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出路。

不知变通的人,不仅无法宽容别人,更糟糕的是还会害人又害己。现实生活中的应对进退之道也是如此,若不想让故事中的蠢事发生,那么面对刻薄的人的时候就多绕几个圈,别老是钻牛角尖。

397. 察言观色,善用巧变之功

有些人本可以把自己的本事显出来,但由于情况特殊,反而掩藏自己的本事,以免给人造成威胁感,这是善用巧变之功,里面透露出一种灵活之计。

殷纣王不分昼夜地饮酒,白天也闭窗点烛,以日为夜,以致忘记了时间,问一问身边的侍从,也都喝得稀里糊涂不知道,便派人去向担任太师之职的叔父箕子去打听。箕子说:“身为天下之主而自己和左右的人都忘记了日期,国家就很危险了。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知道,我也就危险了。”便推辞说自己也喝醉了酒,不知道日期。

这则故事给人的启发是,无论在什么问题上都不要表现自己过于高明,掩藏自己的智慧和自己的能力,才可避免遭到猜忌。

无论何人,只要心中有“精明善变”四字,便多多少少练就察颜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

398. 根据角色的需要玩变脸

《菜根谭》说: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只能解决与之相关的特定问题,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对人太宽厚了,则约束不住,结果无法无天;对人太严厉了,则万马齐喑,毫无生气。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两全。

高明的人深谙此理,为避此弊,莫不动用红白脸相间之策。有时两人连档合唱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更高明者,像高明的演员,根据角色需要变脸谱。

东魏独揽大权的丞相高欢临死前,把儿子高澄叫到床前,对他谈了许多将来辅佐他成就霸业的人事安排,特别提出当朝惟一能和侯景相抗衡的人才是慕容绍宗。

高欢说:“我故意不用此人,把他留给你。”唐太宗对李勋的使用也同高欢一样,故意把他冷落在一边,留给儿子唐高宗。唐太宗欲让权臣李助辅佐太子,但在临终之前,非但不对李助加官晋爵,反而把他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由此看来,要善于变化脸色,既要有丰富的阅历,又要有很高的技巧,真正演好它需要花很大的功夫。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善谋事者,总是不断地因变换心事而变换脸色,以便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这种变脸角色,令人想到川戏变脸,那急如闪电地改换面具的招术令人叫绝。

399. 当机立断,不可行则变

当遇到“障碍”时,不可行则变是硬道理,因为如果你不变,则会遭受更大的打击和挫折,变则可以柳暗花明,找到冲破障碍的突破点。处世应当机立断,有时一变则通。雍正用人从不墨守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