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总是为一点小事吵架,我烦了,想离婚
问题困扰
我和丈夫结婚已经五年了,五年来,我们在不断的吵架中过日子。曾经多次试图分居,最终又亲密接触,在一个又一个的循环中过了一年又一年。每次的循环如出一辙。先是小吵,慢慢地变成大闹,再就是怒目相向,伤筋动骨,直至我跑回娘家,他长驻办公室。然而每次我们真的分开以后,没有了”敌人”,我们却又互相挂念起来,我又会念起他平日的诸多好处。这样,常常在经历一番折腾后,我们又走到一起,似乎感情又深了一层。但每次又好景不长,没多久,我们又会为一点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新一轮循环于是又开了头。有时候,我真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像荡秋节一样,而且上扬与下坠完全在我和他的控制之外。想想就这样吵吵闹闹过一辈子,我真的有些心烦,我该离婚吗?
分析解答
为什么出现这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呢?据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必然性。夫妻双方构成了一个剧班,他们一起在表演。按各自性格的展示与互动,剧情向前发展。这其中有很清晰的内在规律和脉络。
其二、理想主义。如果心中总有一个追求完美的愿望,很容易就在现实中找到不满意的事情,这必然败坏心情,而且还可能迁怒于人。结果是处处不如自己的心愿。
其三、个人成长。和谐的婚姻既依赖于也有助于夫妻双方成长。如果夫妻总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说明一方或双方缺乏足够的反思反省能力,缺乏适应和调整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异者的确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受人歧视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轻易地离婚。离婚未必是解决感情问题的最佳选择。况且,人们在作出分手决定的时候,往往并不理性,而且常常缺乏深思熟虑。现在就有不少人在离异后经过冷静的反思,深感自己当初用离婚的方式来解决夫妻矛盾不够欠妥。有些人满心以为离婚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轻松和解脱,但事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他们在重建家庭的过程中碰到各种困难时,心中不免感到怅然,更容易“回想当年”。
另外,离婚真的把问题解决了吗?或只是另一串问题的开始?
青少年若住在继父母家,有相当大的比例会离家出走。年幼的男孩若骤然遭受父亲离家,会常做恶梦,十分“渴求父亲”。在青少年时期,其侵略性、参加帮派、产生情绪和行为偏差的程度显著增加。
许多夫妇面临婚姻问题时,往往过早放弃努力,而让问题发展到几乎无法挽回的地步。与其要面对离婚后所产生更多、更大的问题,不如回头与曾经互诺的配偶寻求协助,破镜重圆,以维护并保全一个完整的家。
应当说,任何一个家庭没有矛盾、没有不同意见,是不可能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常言说得好,嘴巴跟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何况两个天天一起生活,面对许许多多琐事的大活人。但是,出现了不同意见甚至矛盾,应当想办法化解、消化,不能让不同意见带给家庭更大的危机。家庭出现了矛盾,夫妻双方应当各自从自己出发,多从自身检查不对之处。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只要从互谅互爱的角度出发,夫妻再大的矛盾都能够得到很好解决。如果夫妻间为些小事,动不动就上法庭闹离婚,简单倒是简单,但给以后生活所带来的苦恼、痛苦,却是无法述说的。毕竟,这样做不是对家庭、对婚姻负责任的态度,同时离婚之后,如果再婚也不可能不会遇到矛盾。所以,对待婚姻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切不可草率、轻率从事。
有时候,夫妻间发生小矛盾、小摩擦,其实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根本不能成为闹离婚、不爱的理由。因此,夫妻双方要珍视爱的承诺,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从现在做起,不断地为家庭、为爱增添新的活力,千万不能为小事将爱、家庭置于危险境地。每对男女,经过相识、相恋,最后一起走进结婚殿堂,是人生的一大盛事、幸事,婚后肯定会遇到数不清的磕磕碰碰,但是只要双方时刻牢记对爱的承诺,就一定能够将爱情进行到底,更不会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琐事,而让婚姻破裂,幸福、美满、健康的婚姻,本来就源于平平常常的生活。
★2.我对她和家庭都没感觉了,还怎么过下去?
问题困扰
我是2003年结的婚,我妻子是我的第一个女朋友,说老实话,当时我还不太懂恋爱,所以简单的认为找个爱我的就会很幸福,从恋爱到现在,她也的确对我很好,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当初的这种将就心理正是导致我现在痛苦的根源。结婚后,我渐渐发现,我也渴望有一个自己真心去爱的人,加上我对工作很投入,渐渐对她和家庭没有了感觉,总一味的想自由,总找借口不回家。她也发现了我的变化,现在她想让我最后决定是继续过下去还是分手,如果要过下去以后怎么过。现在,我感觉我的婚姻就象鸡肋一样,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分析解答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今社会,快餐文化深入人心,难道婚姻也只不过是一份快餐,消费过后就可以弃如敝履?两个相爱的人最终走到婚姻的殿堂就是爱情的终点站?就案例中目前的情况来说,首先要决定的不是离与不离,而是如何去维护和改善和妻子的关系。和妻子之间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为什么感觉一不对劲就想到用离婚的方式来求得解脱呢?建议好好学学如何保护好一份和美的婚姻生活。
(一)选择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健康婚姻的第一要义是:选择。正确的婚姻选择观是:决定成婚时,明知极可能会有更好的人出现,但是此时此地此生,我就是选择了你。当你心动又想行动,情绪正在最佳状况,对婚烟有了正确认识及心理准备时,就可以结婚了。而这时的对象是不是今生最好的,根本是个看起来很实际、其实却很可笑的问题。当你具备结婚的身心成熟条件,无论和谁结婚,都有可能组成幸福家庭。当你全然肯定自己想结婚及经营婚姻时,七全八美的对象就是最好的候选人。在宽广的未来世界里,也许会有无数的凤凰可以和你结姻缘,可是你宁愿选择眼前的唯一——也许只是母鸡或小麻雀,但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彼此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去经营婚姻。对许多黄脸婆和白发王子而言,和对方一起成熟、一起老去,就是一种幸福。对方是不是最好的,根本不重要;外面是不是有更好的,他们也根本“看不到”。这正是婚姻的庄严与美妙,婚姻不是条件的比较,而是选择的艺术。婚姻是彼此在适合结婚的季节里,潇洒地做唯一不二的选择。
(二)经营
良好的婚姻是需要苦心的经营的。那种认为一旦拿了结婚证书就把爱情锁到了保险箱的想法是最要不得的。有些研究显示,爱情只是人体内分泌的一些激素在起作用,当激素耗尽的时候,爱情也就宣告终结?!还有人觉得爱情就是一种习惯,是可以通过学习、复习、经验总结得来的。这些观点的优劣暂不评论,两个有着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生活习惯的人走到一起。没有相互的宽容与忍耐,没有相互的信任与理解,没有相互的沟通与交流,再激情四溢的爱情都会走到尽头。夫妻情感生活就像花草一样,需要时时加以栽培养护,否则会逐渐枯萎。因此,善于经营,是维护婚姻日久常新的不二法宝。
(三)角色扮演
由恋人到夫妻,不仅仅是法律身份上的变换,更是日常生活角色的巨大变换。作丈夫的,应做什么事、管什么事;做妻子的,应处理什么事、负责什么事,都是社会文化习惯的产物。每个人从自己原来的家庭长大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夫妻角色的看法。假如夫妻二人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家庭背景,很可能带来极不相同的对夫妻角色的斯待,很容易对自己配偶产生不满情绪。夫妻双方都应恰当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过度干涉对方的生活,在保持密切接触的同时保持好两个人的最佳距离。距离产生美,夫妻角色的正确“演绎”,偶尔变化角色情节,更可以为平淡的婚姻生活增添几分乐趣。
(四)生活方式
每对夫妻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夫妻把工作看得很重要,彼此忘我地工作,很少有夫妻两人共有的生活;有的夫妻分居两地,只能偶而相聚,短暂地生活在一起;有的夫妻虽然天天在一起,而由于缺少沟通,却各怀心事……。因此,夫妻双方应及时检讨各自的生活方式,分析其利弊、长短,并相互研讨他们两人想共同建立的婚姻生活方式是什么,以便共同去改善、追求。
★3.大家都劝我离婚,我却总是心太软
问题困扰
在大家眼里,我是个为人热情、乐于助人的人,对丈夫更是百依百顺。可是近几年,我丈夫染上了酗酒的毛病,经常烂醉如泥,有时还对我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朋友和家人都劝我离婚,可我却总是因为自己“心太软”而迟迟下不了决心。即便是这样,丈夫也没有半点悔改之意,恶习照旧。我现在生活得很痛苦,自杀的心都有。为什么我就这么软弱呢?
分析解答
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认为是“心太软”的人,常常是被人需要的角色。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用给予别人的关爱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奉献”感到骄傲。因此,当自己尽心尽力照顾丈夫却没有得到感激,或是受到别人的指责时,心里就会抱怨。有些“心太软”的人,严重时甚至会谋杀他们投入感情最多又无法继续操纵的对象(如恋人或丈夫、妻子)。如果他们长期压抑这种愤恨情绪,就极可能成为身心疾病的患者。
国内外曾有不少心理专家分析“心太软”者的心态,认为他们都有过度的情感依赖人格倾向,只是在他们的心里却一直以为自己才是别人依赖的对象。有这种人格倾向的人,通常都与童年的生活经历有关。童年时期,他们常常是家中的老大,在众多的兄弟姐妹之中总是扮演着“小爸爸”或“小妈妈”的角色。因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只有借助这种对弟妹的关爱和助人的方式和行为,才能适应他们当时所处的家庭环境,得到父母的赞美。他们内心基本的欲望就是被爱,最害怕不被人接受。因此,他们常常感到“我总是关心着别人,尽力去爱别人,可是经常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关爱。”
“心太软”者的这种对情感依赖的性格弱点,最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来。他们常常会不慎重地选择配偶,和“不般配”的人陷入恋爱关系,尽管不满意,仍然不能自拔,并且相信自己“痴情”、“心太软”。由于他们的人格倾向于情感依赖,他们通常会将自己的“爱心”视为最高的人生境界,表现为过分热心、过度友善,对每件事都充满了善意。对他人总是投入高度的关注与赞同,甚至是阿谀奉承。他们希望得到人们的依赖,觉得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为别人做事,并不关心什么是对他人最有益的,常常让别人产生一种负债感。他们会去制造别人对他们的各种需求,并对需求者的大小事情大包大揽,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负债感而令其依附于身边。所以说,他们的痛苦都是由对他人过分的关心和照顾而引起的。
一部分“心太软”者在未得到自己期盼的回报时,逐渐变得压抑、愤怒,最终让自己成为身心疾病的受害者。在婚姻关系中,有情感依赖倾向的人常成为“牺牲”者,把配偶当宠物一样照料,造成配偶生活方面的过分依赖。但有时,他们也会因为对方的过分依赖产生愤怒,造成配偶之间的矛盾。在亲子关系中,他们对子女过分照顾和溺爱,甚至专制,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使孩子的人格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常常培养出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有依赖人格障碍的孩子。
有些爱,会让人感到窒息。所以,“爱”有时也会造成伤害。许多婚姻中的烦恼和痛苦都是因为对他人或对自己的不了解而引起的。虽然我们的潜意识受童年生活经历与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借助探索心理行为的方式,避免因自我认识不足而被不恰当的行为所伤害。因此,当自己陷入心理冲突或产生怨恨心理时,要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动机,了解自己的动机是否混杂着一些不易觉察的心理因素。尽管在意识层面自己的出发点通常都是善意的,但可能还是隐藏着自己内心深处不同的需求和自我。所以,反思自己平时给予对方的爱是否适合他,是他真正的需要还是希望他对自己总是抱有一颗感恩的心,想要得到他更多的关注和被爱?否则,就成了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控制者,谁都不情愿永远生活在控制之中。
如果心中的爱是真挚的,要相信真爱永不枯竭。真爱,包含着懂得如何让他人独立,杜绝无意识中控制他人的行为,使他人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与他人才有可能都表现出真正的自我。
★4.我真不想跟他过了,但又担心孩子没人养
问题困扰
丈夫有了婚外情后,提出和我离婚,我也不想再跟他过了,但因为顾虑孩子还小,我一直没答应离婚。他搬出去后,孩子不止一次和我说,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他不幸福。这是我最看重的,只要他幸福,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自己怎么样都行。但是丈夫性格暴戾,现在又有了婚外情,我不希望孩子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有时想想,可能离了对孩子更好。可问题是:两年前我就辞职了,孩子还小,要在这么长时间单独带孩子,单凭我一个人打工又太难了。真要离了,我就要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无形中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影响,而他爸爸的工作生活是相当优越的,我想把孩子让他带着,又实在难以割舍,让他爸爸带无异于就是给爷爷奶奶带了,爷爷奶奶倒是很爱孩子,但他们还孩子的方式我又觉得不放心,再说以后他们年龄大了怎么办。现在的我,该继续和他凑合下去还是答应他的离婚要求呢?
分析解答
据报道,有资料显示,在中国人现有的婚姻中,有些属于双方已无夫妻感情的凑合型婚姻,而凑合的一大原因就是“为了孩子”。有人说,这种凑合婚姻的当事人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以难得的责任感苦苦维持,这是一种伟大的牺牲,值得钦佩;也有人认为,夫妻俩这样凑合不仅是对自己感情的不负责任,对孩子也是更大的伤害,还不如和气离婚后再各自组成幸福的家庭,反而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
在我们身边,为了孩子而凑合着过的夫妻可能并不少见。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婚姻已“名存实亡”、毫无价值了。有人指责这种貌合神离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对孩子成长不利。从现实上来说,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我国的孩子跟西方的孩子相比,独立性较弱、家庭观念更重、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中国的父母也习惯于以孩子为生活的中心,甚至无条件地为孩子奉献一切,这就使得中国的父母无法像西方的父母那样“潇洒”地离婚。另外,社会上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歧视和偏见,离异家庭的孩子所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凑合”家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