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十六计大全集
18770300000008

第8章 胜战计(8)

罗斯福的租借法案在二战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苏德战争爆发后,也是利用这一法案,美国向苏联提供了1.5万辆坦克、7000架飞机。罗斯福的这一举动,不但挽救了英国,也挽救了苏联。但因为当时美国人十分抵触战争,罗斯福明白他还必须唤起民众的斗志。于是,在一次讲话中,罗斯福慷慨陈词:“谁也不能预言敌人何时向我们进攻。我们不应该静静地等敌人走进我们的院子时,才予以反抗,那样无异于自杀。在你的敌人乘坐一辆坦克,或开着一架飞机向你进攻的时候,如果你一定要等到看到他们的眼睛时再开枪,那你就永远也不会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罗斯福极具智慧的讲话,在美国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纷纷打电话给白宫,表示大力支持罗斯福。

下属对领导的某项指令感到难以理解或不予执行,是非常正常的。这时,如果用权力强迫执行,一定会激起下级的抵触情绪,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领导有责任向下属解释清楚自己的观点和部署,并为他们阐明利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罗斯福“以逸待劳”,尽可能地避免与公众的消极冲突,因势利导,用智慧和幽默巧妙地化解了争端,为法案的通过做了充分的铺垫,最终成功地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在获得公众支持的同时,维系了与别国的友好外交关系。

海威察色捉窃贼

日常生活中,“以逸待劳”的方法常常被人们用到各种场合。

化学家海威先生就曾巧妙地利用这一计策成功擒获了一名珠宝贼。被盗的珠宝是珠宝商考尔太太收藏的一颗金伯利黑钻石,价值连城。她逢人便夸,作为招揽生意的法宝。一天,查尔、贝洛和艾伦三位绅士慕名来访,考尔太太便把三人带到收藏室,打开盛放钻石的匣子,炫目耀眼的硕大钻石立刻让三个人惊呆了。他们一边仔细品味钻石的质地和成色,一边对如此珍贵的珠宝赞叹不绝。客人赏完,考尔太太便合上百宝箱,用一张涂满糨糊的白色封条封好,然后邀请绅士们到客厅叙谈。这天,考尔太太注意到三个人有一处古怪的巧合——右手指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小毛病。一个食指涂上了紫药水;一个拇指明显是被划破了,搽上了红药水;一个抹了碘酒。谈话在友好而热烈的氛围中进行,三位绅士曾先后离席去洗手间,但回到客厅后,依旧谈笑风生,表现得很正常。

大家兴致正浓时,考尔太太的好友、化学博士海威来访。于是,考尔太太再次陪同博士前往珍藏室参观钻石。当她揭开还未干的白色封条,打开箱盖时,突然发现钻石不见了。她绝望地喊了一声“上帝呀!”便瘫坐到了地上。虽然可以断定,钻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会飞出屋去,但那么小的一颗钻石,如果被人随意藏在一个地方,也是很难找到的。更何况,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是不能对客人随便搜身的。海威博士想了想,便扶着考尔太太来到客厅,把钻石失窃的事向三位绅士说明,然后风趣地问道:“尊敬的先生们,这调皮的钻石不会是飞到你们手里了吧?”三位绅士耸耸肩膀,双手一摊,异口同声地说:“这绝对不可能。”听罢,海威博士一边安慰着考尔太太,一边沉稳地说:“如果各位还想看到这颗钻石,那就留下来,耐心等待片刻。”

之后,海威在与客人的交谈中,仔细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神色以及各种细微举动。很快,海威的眼神迅速从每个人手上扫过,然后指着其中一位叫艾伦的绅士说道:“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了,你就是偷取钻石的人。”艾伦马上大声抗议:“你这样没有根据地讲话,会损坏我的名誉和声望的。”考尔太太也不想任何一位客人被冤枉。于是,海威不动声色地指着艾伦蓝黑色的拇指,肯定地说:“你的手指颜色说明了一切。”大家都迷惑不解地盯着海威博士。

海威博士接着说:“刚才,我同各位绅士握手的时候,发现各位的手指上都涂着不同的颜色。查尔涂的是紫药水,贝洛涂的是红药水,艾伦搽的是碘酒,而三位刚刚看过钻石,钻石便不见了。我想,兴许是哪位绅士在跟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吧。”海威博士环视了一下众人,接着说:“中国有一个绝妙的计策,叫做‘以逸待劳’,于是我便用了这个计策,让大家在这儿随意漫谈片刻。不出所料,我等到了我需要的结果,奇迹出现了,你们看……”海威站起来,走到艾伦身边,抓住艾伦的手指,给大家看:“艾伦手指上原来搽了碘酒,而当碘酒与糨糊接触时,手指会由原来的黄色变成蓝黑色,这是因为碘酒中的磺会与糨糊中的淀粉发生化学反应。我觉得,当考尔太太封好珍宝箱之后,艾伦先生又去触碰封条上的糨糊,一定不会只是出于好奇吧?”艾伦此时已经哑口无言,垂头丧气地低下了头,乖乖地把那颗钻石从已经藏好的衣扣里取了出来。

“以逸待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海威博士以静制动,争取时间,暗中观察,在得出有把握的结果之后,迅速变被动为主动,掌控了整个事件。运用“以逸待劳”的智慧,既避免了盲目怀疑带来的麻烦,又成功地帮助考尔太太找回了珍贵的珠宝,结局两全其美。

■ 职场活用 ■

小职员脱颖而出

厉飞是一家公司的中层职员,由于平日待人平和、乐于助人,深得老总的信任和同事的尊重。厉飞所在的公司,制度非常完善,竞争相对也比较公平,一到年底,大家就忙着写工作总结、准备评比计划,十分热闹。厉飞一到这时候,就显得比其他同事悠闲很多,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

去年年底对厉飞的同事们来说,有些特别。因为公司决定在年底外调一位高层人员,他的位置将由包括厉飞和同级几个同事中的一位来接替。由于厉飞的另外几位同事和他实力相差不多,而公司的竞争又比较公平,要想得到这个位置就必须拿出比别人更好的表现,让老总注意到你。

于是,竞争对手们千奇百怪的创意和略带夸张的年终总结与厉飞的清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厉飞的朋友们都为他着急,他自己却不动声色,让对手们暗暗欣喜少了一个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很快,大家对厉飞的敌意减少了很多,在他面前提起竞争这件事时也少了许多顾虑,而这正是厉飞想要的结果。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厉飞不仅在麻痹对手的同时暗暗做着准备,而且透过对手的“虚构事实”看到了有利竞争的突破口。他实事求是地写了一份年终总结,没有虚构,更不夸张,因为有太多失实的总结作对比,老总很快便注意到了厉飞朴素的工作报告,并牢牢地记住了他的稳重。而厉飞也知道老总比较注重实际的工作成效,就一边暗暗观察对手们的动向,一边把工作安排得更加井井有条,还不失时机地在老总面前表现出他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的态度。当竞争对手还在极力“美化”自己的工作总结,明争暗斗,忽略了正常的工作时,厉飞的这招“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已经成功地让老总将他认定为这个位置的最佳接班人了。

工作中,总有一些关键时刻需要灵活地运用一些技巧,不跟风,不蛮干,抓住对手的弱点,找准取胜的突破口,暗中精心准备,在别人误以为你止步不前的时候,积极等待时机成熟。这就是“以逸待劳”的智慧。

第五计 趁火打劫

原典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害:指敌人遇到的严重灾难,使之处在困难、危险的境地。

②刚决柔也:阳刚必须用决断性的气魄制裁阴柔。也就是说,“君子”应该消灭“小人”,“正气”应当压倒“邪恶”。此计用“刚”比喻自己,用“柔”比喻敌方,强调趁敌之危,就势取胜。

译文

当敌方处于危机的时候,要趁机对其发动进攻以便夺取胜利。敌方有内忧,可抢占他的地盘;敌方有外患,可掠夺他的民财;敌方内忧外患交加,就吞并他的国家。这就是强者趁势取利,适时把握战机,一举打败陷于厄境之敌的战略。

■ 解读 ■

无论多么强大的对手,都会有软弱的地方,看似无懈可击的防御,也会出现有机可乘的时候。当竞争对手遇到麻烦或陷入危机时,往往是制服对手的最佳机会。高明的决策者往往会充分利用这种机会,果断出击,获取最大利益。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乘人之危,抱薪救火。对方后院“起火”,我方可以伪装“救火”的姿态前去凑热闹,这样既不会被对方拒绝,也不会引起对方注意。在“救火”过程中,便可以暗中捞取好处,或在暗角再点一把“新火”,给敌方制造更多的麻烦,这样就可以轻易地将其置于死地。在敌人发生危难之时,采用这种方式向敌人发起主动进攻,往往很容易取得成功,为自己谋得利益,也可称为乘间取利,乘人之隙。第二种情形为助纣为虐,入伙分利。火是别人放的,别人趁火打劫时,我方乘机插手,助对方一臂之力,事成之后,获得部分利益。两种方法都极为巧妙。

“趁火打劫”这一计策虽然看似不甚光明磊落,但着实是屡试不爽的破敌良策,往往能起到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的奇效。其要义在于,当对手处在危难之中自顾不暇时,趁机迫其接受正常情况下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运用这一计谋的关键,在于对“打劫”时机的正确把握。这就要求决策者掌握对手的动态,通过分析,确认对手已经“失火”,正处在危难之中或是有求于己时,果断出手,于乱中获利。需要注意的是,“趁火打劫”,一方面要求决策者反应敏锐,出手果断,因为有利时机往往稍纵即逝,若是等到“火”灭了再行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可盲动,既要避免中了对手引蛇出洞的圈套,又要注意“劫”之有度,不要引火烧身。

“趁火打劫”的运用非常广泛。用在军事上,是选择战机的惯用谋略。所谓“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此计的应用需要有机可趁,以及敌对双方实力上的悬殊。矛盾双方的对峙,斗争力量的大小,决定了各自的内部矛盾状态。只有当敌方内部冲突激烈、尖锐,力量随之由强变弱的时候,己方才有机会突进。而运用到现代生活中,也是乘着对手之危谋取利益,达到各种目的的一种良计。商战中,“趁火打劫”可引申为:当竞争对手陷入困难和危机,或者市场发生变化时,趁势出击,凭借自己的优势战胜对方或夺取市场,以削弱对方实力,壮大自己。在西方世界,一旦某个企业濒临破产,其他财团、企业往往会蜂拥而至,以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抢夺它的有用设备和技术人员,就是对“趁火打劫”策略的有效利用。总之,此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

当然,一旦有人对我们实施“趁火打劫”之计时,我们也应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进行应对。首先,要时刻关好门户,不给敌人可乘之机。趁火打劫者一般都是乘隙取利,乘乱谋益,如果我们总是提高警惕,关好门户,以防外人乘虚而入,敌人就不太容易发现可乘之“隙”了。退一步讲,即使哪天我们身处困境,也一定要做到临危不乱,秩序井然。敌人的可乘之机无非就是我们“家里失火”后的混乱,如果我们沉着冷静,面面俱到,妥善处理问题,并且对外界保持高度的警觉,敌人也就无可乘之“乱”了,这是最根本的防范措施。其次,一旦陷入困境时要全力防卫,一致对外,让敌人无利可图。遇到危难,损失在所难免,但也要尽可能减少较大的损失。如果敌人乘我们内乱之时来进攻的话,那么,内部发生矛盾的双方要清醒地认识到,“鹬蚌相争”,得利的是渔翁。要立即摒弃前嫌,联合对外,这样不仅对双方有利,对整体也有利。

■ 兵家活用 ■

日军反中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是各国列强的最后奋战地。在这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使太平洋战场变得意义非凡。当时,日本在中国骑虎难下,北进企图又连连受挫,加上无法和强大的苏军相抗衡,于是决定“趁火打劫”,准备以解放亚洲的名义抢夺正在玩命抵抗希特勒的西方各国尤其是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这一企图迅速遭到欧美列强的一致反对,他们试图以禁运、制裁等政治经济手段迫使日本放弃行动,重新回到互旧的秩序中去,最后,甚至提出让日本从中国撤军的要求。然而,日本的“南进”决策已成既定事实,无法更改,而中国在日本人看来更是用无数“皇军将士”的鲜血换来的,绝没有不战而退之理。于是,从19世纪末就开始相互利用的英美和日本,这时候终于走到了战争的两极。日本“去意已决”,决心奋力挑战实力强于自己数十倍的美国,很快便投入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的战略是速战速决,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占领所有目标,摧毁太平洋地区盟军的作战力量,迫使他们(尤其是美国)与日本议和,并满足日本提出的各项要求。在这一战略指导下,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虽然没能歼灭美军航母编队,也没有彻底摧毁珍珠港基地,但也重创了美军主力战舰数艘。与此同时,日军开始大举进军东南亚。菲律宾美军在退守巴丹半岛,苦战数月,无力反抗后,被迫投降。英军在日军的闪电进攻面前更是不堪一击,一触即溃,而我国香港、新加坡要塞也很快失守,整个东南亚相继沦陷。

日本的巨大胜利并没有带来他期望的“妥协”,反而激起了对手的抵抗情绪。被卷入太平洋战争的各国决心联合作战,彻底击败背信弃义的日本。1942年4月,美军太平洋舰队航空兵空袭东京,完成了所谓的“杜立特”空袭,向日本展示了太平洋舰队虽然遭受重创却仍然要与日军奋战到底的决心。5月,双方在澳大利亚附近的珊瑚海上展开了历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战,双方损失均惨重。可喜的是,半年来日军在太平洋上势如破竹的攻势终于被遏制住了。6月,日本海军为了诱歼美军太平洋舰队主力,在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同时了展开行动,结果,日军此次派出的航母编队在中途岛海战中遭到重创,4艘航母被击沉。此次战役不仅迫使日军全面停止海上攻势,转为防御,同时也导致日军后来无法再大规模集结航母舰队为其掩护作战行径,也就不能对美太平洋舰队造成威胁。中途岛之战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8月,瓜岛之战成为美军局部反攻的开始,美军彻底破除了日军对自身防御圈的威胁,转而进入完全反攻,最终实现了太平洋战争的胜利。

近代以来,日本在各种战争中频繁使用“趁火打劫”的战略,尤其是用以对付军事实力较弱的国家,希望趁对方疲于应付更加强悍的对手之际,轻而易举地用较少的兵力将对方拿下。但这次“偷袭”,日本反而决策失误,输了老本,后悔莫及。

田单“巧攻心后打劫”

公元前284年,燕、赵、韩、魏、秦五国曾共同出兵攻打当时强大的齐国。燕国派出大将乐毅统率五国军马,接连将齐国七十二城攻下。最后,齐国只剩下莒州和即墨两座城市没有被占领,乐毅有意没有攻取这两个地方,是为了对民众施以仁政,收买人心,为日后做长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