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十六计大全集
18770300000005

第5章 胜战计(5)

即便后来苏联最高当局对这份假情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最终都没有识破希特勒陷害图哈切夫斯基的阴谋。很快,图哈切夫斯基及八名涉嫌“谋叛”的高级军事将领被逮捕。在军事法庭上,图哈切夫斯基等人面对大量无中生有的“证据”,有口难辩,只得听任法庭的裁决。整个审讯只用了十几分钟,法庭即以“串通敌国谋反罪”将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处以死刑,并在12小时内将他们全部枪决。

狡猾的希特勒“以假乱真”,瞒过敌方,并成功地运用“借刀杀人”一计,借用苏联自己的手除掉了多名高级将领。德军不费一兵一卒,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就在敌方内部挑起了是非,矛盾迅速激化,并最终达到了希特勒预期的效果。可谓“借刀杀人”,一计毙命!

盟军智除德国女间谍

1944年,盟军开始悄悄酝酿反攻欧洲大陆的诺曼底登陆计划,意在给德国最后一击,全面赢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配合这次大规模行动,盟军各个情报部门各显身手,利用各种方法隐藏此次登陆计划,使德国放松对这一地区的防御警惕。驻扎英国的美国情报局第2677特勤队特别情报小组组长斯蒂夫接到任务:务必想尽各种办法,让德军误信盟军将在荷兰登陆,使其从其他防线调兵力增强荷兰防御,以减弱诺曼底登陆点德国的兵力。

斯蒂夫成立了掩人耳目的“爱丽斯电影公司”来完成这项任务。正当他绞尽脑汁寻找任务突破口时,德国一位同事提供了一条极好的密报:德国最美艳的女间谍汉妮·哈露德突然离开柏林,去往英国。斯蒂夫顿时计上心来:德国女间谍来英,无非是想窃取有利情报,我们正好可以将计就计,把盟军登陆荷兰的假情报借女间谍之手传达给德国。于是斯蒂夫决定埋下陷阱,让这位貌美迷人的德国女间谍为盟军做一次“谍报员”。

4月,美国军方出人意料地以犒劳海外驻军名义举办了一次盛大空前的招待会。招待会上,斯蒂夫故意将汉妮·哈露德介绍给第2677特勤队的英俊少尉狄恩罗斯。不出所料,接下来的事情完全按照斯蒂夫的设计发展着:汉妮和狄恩罗斯花前月下,甚是甜蜜。这位让德国情报部深信不疑的美女间谍,成功地被盟军牵住了鼻子。时机已到,斯蒂夫开始实施他的一系列计划。他先是派遣狄恩罗斯以“公司”副主管的名义去荷兰执行任务,临行前吩咐他务必和中断已久的荷兰地下工作者取得联系,把盟军登陆荷兰的消息传达到荷兰,并即刻断绝与特别情报组其他人员的一切联系,直到任务完成。最后,斯蒂夫还故作烦恼:“现在就缺一个会荷兰语的人配合你的工作了。”狄恩罗斯立即回答:“汉妮可以做翻译的!”斯蒂夫爽快地答应了。

“爱丽斯电影公司”上上下下,只有斯蒂夫和他的得力干将、特勤部英籍少校军官霍华知道,此次盟军进攻的真正目标并非荷兰。为了顺利地完成此次掩人耳目的行动,斯蒂夫向公司其他“员工”隐瞒了真相,并在狄恩罗斯帮助下,用一艘鱼雷快艇将一位名叫汉克的荷兰游击队领袖偷载到伦敦。斯蒂夫向他说明了盟军进攻荷兰的意向,两天后,汉克飞返荷兰,第三天即被盖世太保逮捕。这位荷兰人在八小时酷刑之后,被迫招出了盟军攻击荷兰的军事计划。汉克遇难后第四天,斯蒂夫又用同样的方法接待了另一位荷兰地下工作者,他的被捕使盟军的军事预谋被证实,斯蒂夫的反间谍计划开始奏效。

为了让德国人深信盟军登陆点在荷兰,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斯蒂夫和霍华出席了英美高层联席会议,策划扩大假情报的效力。会议结束不久,麦西岛四周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批潜艇,陆地上成百上千的坦克车并肩而列,天地间霎时枪林弹雨。其实,这只是些侦查道具而已,盟军如此造势,是为了将拍摄的空中照片传给德军,以让其坚信盟军登陆荷兰的军事计划。盟军的蒙蔽很快奏效,德国的陆军和空军开始陆续向荷兰境内集中。5月底,抵达荷兰的德军已近十万人。

然而,滑头的希特勒却始终对盟军登陆荷兰一事心存疑虑,因为他派机飞往肯特群岛上空侦察时发现英国东南部好似有重兵云集。最后,斯蒂夫决定打出最后一记重拳,借德国女特务汉妮之手把盟军精心伪造的荷兰战略图,送到德国人手中。霍华将登陆图放进保险柜,并故意三次把钥匙落在办公桌上,可狡猾的汉妮始终没有动钥匙。最后,霍华只得借故让狄恩罗斯将钥匙带回寓所保管,给汉妮从容地印取蜡模的机会。为了确认汉妮已经拿到密件,斯蒂夫故意让霍华在密件信封的印花上,套了一枚曲别针,信封只要稍微一打开,它就会滑落下来,而汉妮在黑暗中作是不会注意到一枚曲别针的。6月2日下午,霍华邀请“爱丽斯电影公司”全体员工用晚餐,并约好9点钟回“公司”继续工作。为了给汉妮留出充足的作案时间,霍华故意将狄恩罗斯安排到自己身边,好让他和汉妮分开。就在大家尽情享受美味佳肴之时,在“爱丽斯电影公司”的办公室里,汉妮用蜡模配好的钥匙打开了保险柜。很快,她用随身携带的火柴盒照相机把登陆荷兰的战略图拍了下来。晚上9点整,所有人回到办公室,唯独不见汉妮的踪影。霍华检查完保险柜,便打电话向斯蒂夫汇报:“套在信封上的曲别针已经脱落,反间谍计划已经完成。”“现在我们做什么?”霍华请示。“帮助她脱身回国。”斯蒂夫答道。在美英情报人员的暗中尾随下,汉妮顺利地登上了德军潜艇,马不停蹄,于6月4日赶回德国境内,并通过德军情报机构迅速将偷拍的伪造密件转交给了希特勒。

不出所料,德军在一天之内纷纷奉命调往荷兰。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顺利反攻。面对如此败绩,名噪一时的女间谍汉妮·哈露德哑口无言,愤怒至极的德军情报负责人下令将她处死。而盟军妙用“借刀杀人”之计,多次利用德国女情报员和荷兰地下党为其传递虚假情报,迷惑德军,隐藏其真正的军事计划,不仅给敌军以重重一击,而且保全了自己的宝贵兵力。

■ 商家活用 ■

牛根生的“借”智

2002年,成立仅四年的蒙牛销售收入已突破20亿元。当时这种“蒙牛现象”被称为“西部企业,深圳速度”。蒙牛的成功远不止一个简单的商业策略或者一种单一的营销手段,发展速度如此迅速,它的成长是与“借术”密不可分的。

借才:1998年,为伊利工作16年的牛根生自立门户,创办了蒙牛,创业之初的绝大部分人才都是他从伊利“借”出来的,这为蒙牛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技术要素。但“借”是有前提的,老牛在伊利的时候基本上就用他的“大方”征服了很多员工的心。他的“钱散人聚”的经营哲学让大家都知道,跟着老牛不会错。所以,当老牛离开伊利时,身边的下属毫不犹豫地追随了老牛。加上伊利的老总郑俊怀当时对老牛以前的部下“赶尽杀绝”,进一步加速了人才的流失。而这些人在伊利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业务熟练,蒙牛壮大,势在必得。

借势:牛根生是一个借势高手,从起步开始,他就一直把伊利挂在嘴边,产品宣传也不忘带上伊利。一方面老牛来自伊利,本身对伊利有感情;另一方面他也深知“比附之道”在商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他以伊利为参照物,依附伊利的品牌影响力提升蒙牛的价值和知名度。他别出心裁地在产品包装盒上印上“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口号,他的第一块广告牌也非常“谦虚”地写着“做内蒙古第二品牌”。伊利从道义考虑没有多加干涉,蒙牛因此赢得了生存机会,利用伊利的名气越做越大。

借智:牛根生一直有一个观点,不善于学习的企业家永远做不大。即使不经常看书,也要向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取经,不断更新知识、增长智慧。创业之初,老牛曾经向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策划人之一王力取经,当时王力对这个“小老板”并不怎么重视,最后被老牛的诚意打动了,便答应与老牛随便聊聊。这次聊天花费了老牛20万元,他也深深地记住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以此为戒,老牛的大局观和眼光越来越非同一般,蒙牛的发展规划也越来越宏观。

在这一系列灵活、柔韧的借术指导下,牛根生带领手下将蒙牛的事业越做越火。企业经营都离不开借术,尤其是刚起步的企业,更需要借用别人的优势为己所用。蒙牛通过借伊利经验丰富的人才,在短时间内积聚了发展的宝贵财富;借向伊利学习之名,避免了与伊利的正面竞争,通过谦虚谨慎、暗中较劲的努力,成为足以向伊利挑战的强劲对手;不惜重金向专业人士借智慧,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凤凰卫视巧攻人心

凤凰卫视的创始人刘长乐是一位借术高手。1996年,为“拉近全球华人距离”,为世界华人提供高品质的华语电视节目,他创办了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十多年来,得力于庞大的环球市场及成功的扩展策略,凤凰卫视从单一频道发展成为多频道平台,旗下的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卫视电影台、凤凰卫视资讯台、凤凰卫视欧洲台及凤凰卫视美洲台,覆盖亚太、欧美、北非90多个国家及地区,此外凤凰卫视还拥有凤凰周刊和凤凰网,是一家在国际社会享有盛名的多媒体跨国机构。在国际电视传媒以英文为通行证的一统局面下,凤凰卫视为华语节目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凤凰卫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与创始人刘长乐的成功扩展战略密不可分。一方面,把内地市场作为切入点,给内地观众留下耳目一新的印象。另一方面,通过“名人+名栏”的强力聚焦,得到了世界各国观众的关注和认同。十多年来,凤凰卫视努力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著名主持人、评论员及记者,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名战略”。比如,台湾地区观众因喜爱本地的主持人吴小莉、刘海若和胡一虎而喜欢上了凤凰卫视。大陆的观众因对窦文涛、杨澜、曾子墨、许戈辉、陈晓楠等名嘴情有独钟而认同凤凰卫视。马来西亚的华人观众则因为阿牛的歌拉近了同凤凰卫视的距离。“千禧之旅”、“寻找他乡的踪迹”等栏目又如一条红线,把海外华人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对于不负众望的战地记者闾丘露薇、因报道9·11事件而成名的隗静,凤凰卫视不仅为她们提供了展示能力的机会,而且在她们取得成绩之后还大张旗鼓地对其进行专业形象及光辉事迹的宣传。凤凰卫视的整体推广战略包括记者会、观众见面会、演示会、报告会、平面媒体宣传、设计主持人卡、拍宣传片、建立专门网页等。最终,通过对主持人进行形象及个性的包装,整个凤凰品牌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2004年9月,在《新营销》杂志“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评选中,刘长乐被称为“以最经济的方式挥霍明星效应”的人。这位借术高手,借助华语电视节目,吸引了诸多华人的目光,有效地拉近了全球华人的距离。除此之外,他还借助观众所喜爱的名人,成功地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这一场借术,为其他企业经营者提供了很好的前车之鉴。一个企业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时常需要借助外力支持来实现其成长诉求。没有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不靠外力的支持就可以轻易实现的,不同的只是所借的内容、方法、形式而已。借力可以帮助企业起死回生,也可以成为企业迅猛发展的有力跳板。

福特“借”媒化险为夷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福特公司一款名为“野马”的新型轿车一经推出,便创造了车市一大神话:一年销售量高达41万部,创纯利润一亿美元。顾客轰然抢购,“野马”一度供不应求。不到一年时间,“野马”品牌迅速风靡全美。很快,“野马”车会成立,商店里出售的玩具、眼镜、帽子都被贴上了“野马”商标。“野马”车如此火爆,缘于担任福特汽车公司分部总经理艾柯卡的精心调查与策划。

当时福特的另一款车型“红雀”由于体积小,没有行李箱,外形也不够漂亮,在欧洲市场备受冷落。如果不尽快推出一种新车型,公司将被对手击败。于是指挥策划的艾柯卡便把未来的新型车定位为:款式新、性能好、载重四人、轻便、价格相对低廉(卖价不超过2500美元)。策划小组不仅一致同意艾柯卡的产品定位,还补充了一些新内容。如车型要独树一帜,车身要容易辨认,要更方便妇女和新手操纵,要有行李箱以便外出旅行,某些方面可以模仿跑车,以吸引年轻人购买。总之,要一举多得,同时进攻多个市场。策划小组很快便着手拟定规划、设计图样、制造泥塑模型,并通过众人的反复商议,最终将新车型命名为“野马”。新车问世前,艾柯卡还邀请了底特律地区54对收入水平不等的夫妇到汽车厂做客,并请他们对新型车发表评议。结果,白领阶层夫妇非常满意“野马”的车型,而蓝领工人虽然认为车很好,但都对费用有所顾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车价至少要10000美元,而艾柯卡2500美元的报价,让他们立刻决定开一辆回去。万事齐备,只欠东风。当企业的目标确定之后,广告宣传活动就成为开路先锋了。艾柯卡是一个非常重视广告策划、宣传的企业家,为了推出这种新产品,他委托汤姆森广告公司为“野马”进行了一系列的广告策划。

第一项:为各大报纸编辑每人提供一部“野马”样车,组织他们参加从纽约到迪尔伯恩的“野马”车大赛,并邀请100名记者亲临现场采访。表面上,这是一次赛车活动,而实际上是福特一次告知性的广告宣传活动。赛后,有数百家报纸、杂志报道了“野马”车大赛的盛况。

第二项:在新型“野马”车上市的第一天,260家报纸用整版篇幅刊登“野马”车广告。根据广告定位的要求,广告画面是一部白色“野马”车在奔驰,并以“真想不到”做大标题,副标题为售价2368美元。这一步广告宣传,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为主,进而为提高“野马”的市场占有率打基础。

第三项:从“野马”上市开始,就让各大电视网每天循环播放“野马”车广告。广告片由汤姆森广告公司制作,广告内容为:一个渴望成为赛车手或喷气式飞机驾驶员的年轻人,驾驶着漂亮的“野马”车在飞驰。福特公司选择电视媒体做宣传,就是为了扩大广告宣传的覆盖面,加大宣传力度,快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做到家喻户晓。

第四项:选择最明显的停车场,竖立巨型广告牌,上面标刻“野马栏”,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第五项:竭尽全力在美国各地最繁忙的15个飞机场和200家度假的饭店展览“野马”,以实物广告激发人们的购买欲。

第六项:向全国各地几百万小车主寄送广告宣传品,以达到直接促销的目的,同时将公司忠诚为顾客服务的态度和决心传达给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