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十六计大全集
18770300000019

第19章 敌战计(7)

而当别人对我们运用此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范措施来应对呢?首先当然是对敌人毫无缘由的主动亲近时刻保持警惕。敌人无缘无故的亲近,可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表明敌人要向我们发起进攻了。其次,当敌人的言辞突然谦卑时,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在加紧备战。要注意,没有事先约定而突然来议和的,其中往往会有阴谋。对于这样的敌人,我们不能完全相信,要察言观色,看透其本质。最后,尽早克服自身的弱点,因为敌人常常会利用我们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急躁浮动以及喜欢被奉承等心理弱点对我们进行攻击。戒掉了这些毛病,敌人便无可利用之处,也就拿我们没有办法了。

■ 兵家活用 ■

“大白舰队”耀武扬威

几百年来,西方列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海洋的争夺。而每一个海上强权的兴起,几乎都离不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海战。然而在20世纪初,美国人却利用“笑里藏刀”之计打破了这个成规,只做了一次耀武扬威的环球航行,便确定了自己海上强权的位置。

1905年3月4日,西奥多·罗斯福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他向全国人民呼吁:“美国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因此,与世界其他国家交往时,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与美国这个伟大的民族相称。”罗斯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坚持和积极努力下,到1907年,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已经达到二十艘,形成了两支强大的舰队:由八艘战列舰和一些小型战舰组成的大西洋舰队,以及主力是三艘战列舰的太平洋舰队。同时,美国在亚洲还保留了一支小规模舰队,在中国内河执行任务。在实力上,美国海军此时已经紧追英国皇家海军和德国海军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精心的筹备为美军后来组建“大白舰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5年,日本在对俄战争中大获全胜,进一步扩大了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影响。美国海军认为日本的咄咄逼人之势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但苦于美海军的主力大都集结在大西洋,在亚洲的舰队部署非常薄弱,实在无法与日本相抗衡,一向大胆张扬的罗斯福也不得不暂时采取退让政策,极力避免与日本在亚洲发生公开冲突。

久而久之,美日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对峙局面越来越明显,双方的敌对情绪也越来越严重。面对日本一次次的挑战,罗斯福始终为是否开战而苦恼。如果贸然出击日本,自己苦心经营的海军会不会重蹈1905年俄国舰队的覆辙——在环绕半个地球后惨遭日本海军歼灭?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向猖狂的日本人显示自己的实力,又能避免挑起战争呢?反复考虑之后,罗斯福最终决定:派出一支庞大舰队环游世界,向日本和其他国家展示一下美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以打消别国垂涎美国的念头。

一年后,一支由十六艘精锐战列舰和七艘小型雷击舰组成、海军官兵多达一万四千人的舰队突然亮相美国东海岸。为了让整个舰队看起来更加显眼,罗斯福特意下令所有舰只一律漆成华丽而庄重的白色,世人因而称之为“大白舰队”。

1907年12月16日,“大白舰队”从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海军基地起航。罗斯福总统亲自带领高官到现场送行。“大白舰队”浩浩荡荡出发后,便沿着大西洋一路南下,先后在巴西、阿根廷驻留,然后穿越麦哲伦海峡北上,经过智利、秘鲁、墨西哥,最后来到了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大白舰队”又从旧金山出发,先后抵达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菲律宾。1908年10月18日,经过近一年的长途跋涉,“大白舰队”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日本横滨港。

美国在全球佯装进行友好的军事访问,实则耀武扬威之时,精明的日本人也并没有闲着。早在“大白舰队”停靠美国港口旧金山时,日本政府就动员了上千名在旧金山的日本留学生夹道欢迎,高唱美国国歌,对美国大献殷勤。同时,日本驻美官员还热情邀请美国舰队访问横滨,意在进一步查清美国人的底细。当“大白舰队”抵达日本著名军港横滨时,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对美国海军的庞大阵容惊愕不已。日军高官经过商讨,一致决定谨慎对待这个对手。随后,包括天皇在内的全体日本民众给美国军官和士兵以最友好的欢迎和款待,庆祝活动整整持续了一周。

实际上,日本人心里并不那么“欢迎”自己在太平洋的对手前来做客。舰队未来之前,日本舆论还在一致“反美”。如今,美国海军的强大实力摆在眼前,日本政府只能一改往日的疯狂蛮横,同意在太平洋地区维持现状,尊重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不久,“大白舰队”跨越大西洋,并经过加勒比海返航,于1909年2月22日回到美国的汉普敦海军基地。

美国人利用“笑里藏刀”妙计,成功地促成此次“大白舰队”环球航行,不仅为罗斯福政府大添光彩,也让美国从此树立起了海上强权的霸主形象。为此,罗斯福还洋洋得意地宣称:此次环球航行是他“对和平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暗杀希特勒

“聪明反被聪明误”,生性奸诈的希特勒可能怎么都没有料到,有一天竟然会被自己的军官用“笑里藏刀”之计暗算。

二战期间,盟军诺曼底战役的胜利,为希特勒锁定了败局。德军内部厌战、反战的情绪急剧蔓延,就连为希特勒立过汗马功劳的“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也主张早日退战,避免无谓牺牲。可是,希特勒却一意孤行,试图垂死挣扎。

37岁的军官施滔芬贝格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眼睛和一只胳膊,他极其渴望着和平。于是,趁着职务之便,施滔芬贝格联络了一批渴望早日结束战争的军官,一起谋划暗杀希特勒,并全面接管德国政府。

然而,希特勒一向狡诈多疑,他所居住的元首山庄平时总是戒备森严,岗哨林立,一般人连进去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下手行刺了。不过,施滔芬贝格很快就发现,有时候机会真是说来就来。此时,关在集中营里的成千上万的外国劳工集体闹事,发动了一场大暴动。而希特勒为此大伤脑筋,束手无策。施滔芬贝格认为这是接近希特勒的大好时机。于是,一行人连夜制定出了一个用以镇压外国劳工的庞大计划纲要,代号为“女武神”,并立即上报希特勒。他相信,以这个重要的计划为诱饵,希特勒一定会召见他。不出所料,一天,元首山庄打来电话,要他立即带着计划书前往山庄。

“元首阁下,全部计划纲要都在这里,我相信按我的计划处理此事,那些外国猪猡个个都会马上比绵羊还老实。”说着,施滔芬贝格急忙递上他的“杰作”。

“太妙了,出色极了!”希特勒一边用放大镜看着,一边忍不住激动起来。施滔芬贝格见状,立即接上话题:“元首阁下,这个计划还不太完善。我会做进一步的修改后再向您汇报。”

“很好,你尽快去修改,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拿出具体的操作方案。”希特勒看着这个为德国战争献出一只眼睛和一只胳膊,现在又在为他如此分忧解难的年轻军官,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喜欢。出师顺利,施滔芬贝格便加紧实施谋杀计划。一个月之后,他再次来到山庄向希特勒汇报工作。这一次,施滔芬贝格的公文包里,除了“女武神”计划的详细方案之外,还装上了一枚英国制造的大威力定时炸弹。

然而,突然进入施滔芬贝格脑中的一个想法,让他暂时放弃了行动。原来,希特勒的两个死党戈林和希姆莱都是十足的战争贩子,三个人经常在一起策划战争阴谋。希特勒之所以顽固坚持不结束战争,一大部分原因在这两个“铁杆”部下身上。施滔芬贝格想把他们三人同时炸死,以彻底铲除希特勒的主战派势力。很不凑巧,另外两人此时却不在场,因此,施滔芬贝格这次没有引爆炸弹。

半个月之后,机会再一次到来。希特勒召见了“女武神”计划的全体人员,可惜,因为会议时间太短,前后一共只有半个小时,施滔芬贝格没有足够的时间打开炸弹引信。

不久,他又被通知去元首大本营参加由希特勒主持的军事会议。这次施滔芬贝格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先到厕所,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自己人手中拿走装有炸弹的公文包。然后,对希特勒的副官说:“我的衬衣脏了,你知道,元首阁下是最不愿意看到他的部下衣冠不整的。请你带我找个地方,我想换一下衬衣。”副官把他领到一间卧室,他从容地打开了炸弹引信。然后,故意与两名上校一边谈笑着,一边并排走进会议室。

希特勒正在听取一位军官的汇报,见他进来,便很客气地招呼他坐下。他立即坐在向希特勒汇报情况的那位军官身边,同时,很自然地把公文包放在了桌子下,并顺势向希特勒一边推了推。炸弹距希特勒不足两米,此时距爆炸时间还有5分钟。眼看大功就要告成了,施滔芬贝格抑制住内心的紧张和激动,趁希特勒专心听汇报而不注意他的时候,悄悄地离开了会议室,按照事先预定的路线,顺利地撤出了大本营。

5分钟后,一声巨响,炸弹准时爆炸。遗憾的是,由于那位汇报情况的军官无意中把公文包挪到了桌子的另一边,希特勒只被炸伤了双腿。

虽然因为偶然的因素没能达到预期目的,但施滔芬贝格的“笑里藏刀”之计还是取得了极为成功的效果。希特勒被炸之后,始终不相信炸弹是“忠心耿耿”为他卖命的施滔芬贝格放的,而是另有其人。可见,施滔芬贝格真是将这一计谋用到了极致。

■ 处世活用 ■

蒋介石的惯用伎俩

在政界,蒋介石称得上是用“笑里藏刀”之计的高手。他曾经多次将刀放在结拜兄弟的脖子上,最后还能杀人不见血。

1926年8月,蒋介石同李宗仁结为兄弟。在给李宗仁的兰谱上,蒋介石亲笔写下四句誓词:谊属同志,情切同胞;同心同德,生死系之。李宗仁并不愿意和蒋介石结为弟兄,出于应付,他照葫芦画瓢,把蒋介石帖子上的四句誓词照抄上去,下署“李宗仁,妻郭德洁”,敷衍了事。

蒋介石看到帖子,笑脸相迎,信誓旦旦地说,今后我们之间多了一层更亲切的关系,应该同生共死,为完成国民革命而奋斗。

而事实如何呢?

李宗仁先生在回忆录中写道:“蒋先生给我的兰谱,后来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他向武汉进兵,我身陷沪上,因军中无主,致全军瓦解时,连同我的行李一道遗失了。兰谱中所谓亲如弟兄,同生共死的话,转瞬间,竟变成兵戎相见,你死我活了。毋怪有深见的人说,政治是最污浊的东西啊!”

1928年2月,蒋介石在开封和冯玉祥结拜兄弟,他写给冯玉祥的帖子是:“安危共仗,甘苦共尝,海枯石烂,死生不渝。敬奉焕章如胞兄惠存,谱弟蒋中正谨订,年岁42岁,生于丁亥年9月15日。”冯玉祥给蒋介石的帖子是:“结盟真意,实为主义,碎尸万段。在所不计。敬奉介石如胞弟惠存,谱兄冯玉祥谨订。年岁47岁,生于壬午一年9月26日。”

1930年,在收拾了结拜兄弟李宗仁之后,蒋介石转而对这位“如胞兄”冯玉祥下毒手了。双方在中原大战中,真成了“碎尸万段”的生死对头。结果,冯玉祥几十万大军被蒋军一一瓦解,冯玉祥也成了光杆司令。

张学良将军也曾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蒋介石能统治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张学良的功劳。1930年,在蒋、冯、阎、桂大战时,蒋介石和冯、阎都曾极力拉拢张学良。因为他们都知道,张学良帮谁谁就能获胜。最后,张学良率兵入关协助蒋介石取得了胜利。

而“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没有抵抗,结果代蒋受过,蒙上了“不抵抗将军”的恶名。此时,蒋介石立刻一改亲如胞兄的面孔,逼迫张学良引咎辞职。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出于信义,将蒋介石送回南京。蒋介石却再次自食其言,翻脸无情,把张学良推上军事法庭,最后将其长期监禁。

“笑里藏刀”是蒋介石为达到政治目的而常用的伎俩。他常常面带笑颜地迎合并顺从对手,在背后却心狠手辣,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不惜多次残害结拜兄弟。他的口是心非、面善心狠,令人发指。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①

原典

势必有损②,损阴以益阳③。

注释

①僵:干枯。李代桃僵:用优等的代替劣等的,用有用的代替无用的。

②势:局势。损:损失。

③阴:指某些细微而局部的事物。阳:指整体而全局性的事物。损阴以益阳:当战局发展到自己必须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取得最终胜利时,指挥者应当机立断,牺牲某些局部或暂时的利益,以保全或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我国古代阴阳学说中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智慧。

译文

当局势发展到不得不遭受损失时,就舍弃次要利益,以保全重要利益的增值。

■ 解读 ■

“李代桃僵”原意是指李树代替桃树受虫蛀,用来比喻兄弟休戚与共的情谊。后来引申为相互替代、代人受过等行为。此计中“李”是牺牲方,“桃”指受保全方。“桃”、“李”能相互替代,而“桃”比“李”更具重要性。

作为敌战计,是一计借助某种手段,以一种事物的损失、牺牲,换取另一种事物的安全、成功的谋略。两军对敌,各有长短、优劣,相持不下。而长短、优劣有可能不断交叉突现。无论是哪一方,都很难取得全胜。决定胜负的,虽在于长短之比较,但也不全然。自古以来,就有以弱胜强、以短克长、以劣取优的战例,其胜之秘诀,在用谋设计。

而政治舞台或商业竞争中两军对垒时,想绝对地获益往往也不现实,很多时候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此时的原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顾大局,看长远,保大利。指挥者要胸怀全局,善于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而在理解、实施“李代桃僵”计策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和善于把握几个方面:

第一,高瞻远瞩,有敏锐的眼光和敢于决断的魄力,这是运用此计的先决条件。不懂得取舍,被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所累,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失去许多大好时机。

第二,“李代桃僵”之计,其深意在舍小取大,吃小亏占大便宜。是为了通过某种人为转换,取得优势和胜利而设的策略。因此,“舍”要真舍,“吃小亏”也须是真吃,要能忍痛割爱,才能引对方上钩。舍不了小,吃不了小亏,是取不了“大”,占不了“便宜”的。

第三,“李代桃僵”之计,其真谛在“代”上。因而运用此计时,必须对“代”的问题深思熟虑:谁代,谁能代,用谁去代最好,如何代等等。对这些问题都要周全谋划,做出策略。如田忌赛马,精心筹划才能稳操胜券。

第四,“李代桃僵”之计,一般都运用于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损失时。不失小,便失大,不能舍弃局部,就得全盘皆输。对方瞄准的本身就是你的全局,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搞垮你、歼灭你,让你无法保全。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你还不能认清局势,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就正中对方下怀了。这说明欲用此计,核心是“舍”,要会舍,善舍,以“舍”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