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十六计大全集
18770300000017

第17章 敌战计(5)

在现代经营活动中,利用此计主要是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之中,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等待有利的时机一举加入,趁机占领市场。可见,运用隔岸观火之计不应是消极等待、观望,而是要充分掌握竞争对手的矛盾,加速对策两极转化,取得成功。

而当敌人运用“隔岸观火”之计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防范:首先,要以大局为重,维持好内部团结。不考虑全局的共同利益,而只是为了一点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同室操戈,这就等于把屠刀交给敌人,让亲者痛、仇者乐。即便内部发生了矛盾,也务必要及时反省,不能让矛盾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以免敌人坐收渔翁之利。其次,要对敌人封锁内部矛盾。内部发生矛盾和分歧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不能把这些情报透露给敌人,让敌人有隙可乘。内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内部,切记不要到处宣扬。在敌人面前就要表现出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气势和决心来,才有可能夺取胜利。

■ 兵家活用 ■

美国伺机参战

美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隔岸观火”,不仅成功地避免了无谓的损失,还借机大捞了一笔,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并重新瓜分世界,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比、德、奥、日、意、罗等国相继投入战争,战火迅速从欧洲蔓延到中东、远东和非洲。

而美国这样一个日益强大的帝国在开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却一直静观其变。直到1917年4月,才被迫对德宣战。大战爆发后,美国曾对形势做出如下分析:如果协约国方面取得胜利,那就意味着沙皇俄国将统治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如果德国胜利,那将给美国带来祸患。于是,美国决定不轻举妄动,而是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

大战头几年里,美国不参与战争,反而乘机抢占国外市场。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说:“和平而体面地征服外国市场,是美国合理的雄心壮志。”在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刺激下,美国的钢铁、汽车、化学和造船工业飞速发展。从1914年到1916年,它的工业总产值由242亿美元猛增到624亿美元。由于英国对德国海港实行封锁政策,从1914年到1916年,美国对德、奥出口额减少了99%以上,而对协约国的出口则增加了3倍。经济关系的变化,使美国和协约国各国的利益变得戚戚相关。

德国实行的“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受了重大损失,成为美国表明其反德立场的导火线。1917年1月,德国外交部指示其驻墨西哥公使,唆使墨西哥同德国结盟反美。不料,这份电报被英国破译,并由美国报纸公布,更在美国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德浪潮。加上1917年的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已经内外交困,美国政府深怕俄国在革命后期退出战争,让德国得以集中兵力,加强西线,打败英、法。美国借给英、法的亿万贷款,就将无法收回。综合以上因素,美国于1917年6月4日正式对德宣战。

美国对德宣战后,便迅速大规模地扩充军队,先后派遣200万人奔赴欧洲战场。美国海军还协助英国海军参加了对德军的封锁和反潜艇战,大大降低了协约国商船的损失。除此之外,美国对协约国的军火和其他物资的供应量,也迅猛增加。而作为偿付手段,协约国的黄金则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导致美国的黄金储量由战前的19亿美元一下子增加到45亿美元,占据了世界黄金总储存量的二分之一;而战前,美国欠外债60亿美元,大战结束时,不仅还清了全部外债,还对外放债103亿美元。

美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先是“隔岸观火”,趁机快速发展经济,然后择良机参战,与协约国建立了良好的经济与军事关系,坐收渔利,一跃成为了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的大国。

迟迟未开的第二战场

美国在世界大战中“隔岸观火”,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们再次利用同样的计谋,避免了诸多不必要的损失,轻而易举地便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当然,这次获利的还有英国。

1941年7月10日,法西斯德国直入苏联境内数百公里,给苏联以沉重打击,基本完成了战略突破任务。

面对德军强大的攻势,苏联党和政府一方面领导苏联人民奋力抵抗,另一方面则开始在国际社会展开积极广泛的外交活动,以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争取让自己从反法西斯同盟中的英美两个大国获得尽可能的援助。而英美两国在援助苏联的问题上一方面履行道义,另一方面却在精打细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援助比较大方,在军事上则比较保守。

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当德军向莫斯科大举进攻之际,苏、美、英三国代表在莫斯科的一次会议上,签订了由一个英美两国向苏军提供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的议定书。遵照这个协议,从1941年下半年至1944年4月,美英等反法西斯同盟总计向苏联提供了1200余架飞机,12艘大型驱逐舰,9000余辆坦克、装甲车,22万余辆卡车,总价值达100多亿美元。这些巨额的援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弥补了苏军作战中巨大的损失消耗,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英美两国在直接参与对德作战方面始终小心谨慎,不愿意竭尽全力配合苏联应战,反而精明地采取“隔岸观火”的策略,伺机以待,以便合理地统筹安排其对德作战的时机和规模。

看看英美统治者的观望态度吧。苏德战争爆发不久,苏联驻英国大使馆搜集的外交情报表明,英国统治集团中有人认为,在布尔什维克同纳粹分子的冲突中,英国不仅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避免重大损失,甚至还可以捞到好处。当时的英国航空工业大臣穆尔·布拉巴宗甚至说,如果德国和苏联两败俱伤,战争结束后,英国就可以成为欧洲局势的主宰者了。美国密苏里州参议员、后来出任总统的杜鲁门也声称:如果我们看到俄国打胜仗,就插手帮助德国;如果德国胜,我们就帮助俄国。总之,让他们互相厮杀,杀得越凶越好。

在这种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加上英美两国均认为出兵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与德军主力交战的时间越早,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付出鲜血与生命的代价也越大。于是,英美两国不断地以条件不成熟为借口,屡次推迟从西线进攻德国的计划,听任德国法西斯投入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对苏联进行空前残酷的袭击。

1943年,苏联亿万军民经过前仆后继的殊死搏斗,终于熬过了卫国战争最艰难的关头。从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到7月库尔斯克会战,苏联人民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苏军最终夺取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到1943年底,苏军顺利收复了第聂伯河左岸的乌克兰地区和高加索地区,并开始解放第聂伯河右岸的乌克兰地区和白俄罗斯东部。苏军大反攻的时刻即将来临。

看到苏军已锁定胜局,时机成熟,英美两国抓紧由“观火”转入“打劫”,于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自西向东夹攻德国的欧洲第二战场。

战争中“隔岸观火”实属常见,英美两国盘算私利、见势出击,利用别人的辛苦战果谋算自己的军事利益,可谓运用计谋之高手。

■ 商家活用 ■

农夫果园为何成功

“隔岸观火”在商战中表现为,善于收集市场信息和经济情报,认真分析,科学推断,利用对手之间的矛盾为我所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

农夫果园能够在百花齐放的中国饮料市场中别开天地,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绕开了同行的争夺锋芒,坚持了对产品属性的特异追求。在众多果汁为标榜“一种水果一种营养,一种营养全面吸收”而源源不断地推出橙汁、苹果汁、椰奶等新产品时,农夫果园却反其道而行地推出了三种果蔬合而为一的果汁。

农夫果园的这种追求完全是开放式的,在某种程度上它只是弃除了一些被同行视为珍宝的产品属性,把一两项未被同行注意的属性融入自己的产品中,借鉴、利用、整合别人的个性。这种打破常规的属性组合,恰恰使得农夫果园在入市以后很快便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百事与可口可乐、碳酸饮料与茶饮料、茶饮料与矿泉水在各个区间市场打得你死我活、难解难分之时,农夫果园已经悄无声息地在中国饮料市场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2003年一上市,农夫果园便引起了巨大的市场轰动,成为当年最成功的饮料新品牌之一,列2003年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七位。而在此后的一两年内,农夫果园更是高歌猛进,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有人说这应该归功于产品的广告策划,毕竟投入将近1亿元的广告宣传一种新饮料在国内并不多见。也有人说这应该得益于农夫果园的“哥哥”——农夫山泉已有的名气,没有“农夫”系列的前期造势,也不会有农夫果园的今天。这些说法都不无道理,无论是对策划营销的大力重视,还是对品牌链条的充分调动,对农夫果园的成功肯定是有所帮助的,但真正能够让它脱颖而出、自成一派的理由,恐怕怎么也少不了它与生俱来的产品创新。

这缘于农夫果园的进军策略之一——隔岸观火、伺机而动。从竞争的角度看,农夫果园在进入市场之前先有汇源果汁,后有诸大品牌企业:可口可乐、康师傅、娃哈哈、统一等等。而农夫果园做的市场调查数据表明,自2000年开始,我国饮料家庭购买率中比重增长最快的饮料就是果汁类饮料,同期另有数据同样表明,近年我国饮料平均每户购买金额支出增幅最大的也是果汁类饮料。因此,市场并没有饱和。

其次,从饮料发展的阶段看,果汁饮料无论在增长速度还是消费量方面都已经开始进入黄金时段,即收获期。而处在市场收获期的果汁系列饮品是跟随的最佳品类。

在这种情况下,农夫果园上市可谓红火,几乎成为果汁市场的一匹黑马。而市场在竞争对手的培育下,已经趋于成熟。当然,漏洞似乎同时显现,为农夫果园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于是,农夫果园抓住时机,迅速由“观火”转入进攻,用“番茄+胡萝卜+橙子”这种三位一体的果蔬组合打破了市场上“一种水果一种营养”的单一格局,提出了“多种水果多种营养”的营销概念。

且不说多种水果会比一种水果营养价值高多少,单是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结构及消费体验,就足以彰显农夫果园与众不同的市场特色。而且,农夫果园对这种产品属性的集合创新并没有停息下来,“番茄+草莓+山楂”,“菠萝+芒果+番石榴”等一系列产品迅速推向市场,并基本上断绝了后来者的市场空间。

而“隔岸观火”后迅速出击的农夫果园之所以能常胜不衰,还缘于它坚持不懈的内功修炼。作为一种混合饮料,农夫果园对原料的选取可谓精益求精。橙来自巴西,那里土质肥沃,四季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种植和采收设备;番茄、胡萝卜,来自天山北坡逆温地带,使用天山的雪水灌溉,无污染;芒果、菠萝和石榴来自海南、广东、福建生态农业示范区,全部使用有机肥,安全健康,风味独特;苹果,来自大西北海拔800~1000米高山果园,无农药和其他化学品污染,是世界五大优质苹果产地之一。

对使用价值来源的多样性选择,传递到产品价值链的终端,就是对消费者的有效锁定。由于所选果蔬的独特品质,反映到加工后的成品上,造就了农夫果园的不同凡响及特定消费者人群的定位。

与100%果汁相比,农夫果园30%的果汁浓度口感更清爽;而与10%果汁含量饮料相比,30%的混合果汁营养更丰富,口味更浓郁。这种“瞻前顾后”的含量搭配,成功地将青少年偏爱高浓度果汁及中老年喜欢清淡口味果汁的习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将自己的目标客户向两个方向延展,为农夫果园打造自己的高价优势埋下了伏笔。

农夫果园修炼内功可谓细致入微,这不但体现在果汁成分上,还体现在对果汁瓶口的设计理念上。一般来说,人体舌尖是感受甜味的,舌的两侧是感受酸味的,舌根是感受苦味的。而农夫果园为自己量身定做的38mm大瓶口,让消费者在品尝农夫果园时,整个口腔在同一瞬间浸满果汁,因此,舌头能够完全感受到果汁的原味,效果大大优于普通果汁28mm的饮料瓶口。这一点,将农夫果园极具人性化的产品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农夫果园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下,企业在进行营销时,如果初期采取静观其变的市场态度,等待用营销手段创造时机或者抓住市场空出的有利时机一举加入,更容易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农夫果园的成功提示我们,运用“隔岸观火”之计不应是营销战术上的消极等待、观望,而是要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规避同行的市场争夺,苦练内功,掌握消费者的心理,通过为消费者营造感官及思想上的直接体验状态来实现市场的长期占领。

百度坐山观虎斗

在商战中,隔岸观火,善于观望,往往能帮助自己看清形势,避开战火,赢取商机。

在软件领域,输入法是极其本土化的产品,占领输入法的市场就等于直接对用户的桌面进行了掌控。因此,2007年4月,谷歌正式推出了它的中文拼音输入法。其实,早在2006年,外界就曾传谷歌在秘密开发中文输入法,但由于随后搜狐抢先向外界发布了开发信息,谷歌便全身隐退。而这次谷歌的出招,显然是有备而来。

不料,仅仅发布四天后,已被百万网民下载的谷歌拼音输入法突然遭遇了重大的公关危机。搜狐公开指责谷歌输入法的后台词库对搜狗输入法进行了“盗用”,并于当天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外界展示其“剽窃证据”。搜狐生怕浪费这次打击对手的好机会,便揪住谷歌穷追猛打,以致对方被迫在30天内连续进行了三次升级,并对自己的“偷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

谷歌和搜狐为此事打得不可开交,而此时,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潜在的共同敌人——百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了百度已成功研发输入法的内部消息:“百度为什么不做拼音输入法?百度是不会放弃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的拼音输入法市场的。此次百度不急于发布消息,就是为了先全面了解对手的产品情况,知己知彼,并更好地改进技术,以便推出更完美的产品,后来居上。”

百度把输入法市场分为两个层次:使用拼音输入法的低端用户和使用五笔等专业打字的高端用户。百度的策略就是通过同时占领普通用户和高端用户这两个不同层次的市场,来实现对最大市场份额的成功占领。

不难看出,在商场的竞争局面(或市场秩序)紊乱失控时,稳中取胜的最好对策就是坐山观虎斗,坐待两败俱伤,静而暗观在先,异军突起在后。记住,机会常常会留给那些善于观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