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想问就问吧大全集
18769300000018

第18章 文学常识知识(5)

然而,明清以来,又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蔡”原本是指蔡京,只是后人厌恶其为人,才以蔡襄取代了他。明代孙镀也说:“宋四大家其蔡是蔡京,今易以君谟,则前后辈倒置……”可见,明清时“蔡京说”皆有很大影响。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哪本著作呢?

答案:

《庄子》。

聚沙成塔: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干,追求;县令,美好的名声。)“琐屑之言”“浅识小道”,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为诸子略十家的最后,这就是小说家著录的开始。汉代的小说作品,正如东汉人桓谭在《新论》中指出的那样,大都是“残丛小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作品摆脱了“残丛小语”的形式,有了初步的性格刻画和情节,结构趋于完整。从此,作为一种重要的体裁,独立于文学之林了。

中国最早的文人画家是谁?

答案:

张衡。

聚沙成塔:

我国东汉时期的南阳人张衡,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而且是我国最早的文人画家。张衡在长期实践中,产生了对文学和绘画的兴趣,在他的画作中,不仅有大量人物画,而且有不少的天文器具画。他绘制的浑天仪,不仅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造型优美、生动,是古代艺术的佳作。

张衡画骇神的神画虽然荒诞不经,但很富有浪漫色彩。他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研究,他说:“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虚伪无穷也。”指出了绘画重在写实的实质。张衡还把绘画和作诗赋结合起来,他的作品《二京赋》描写京都景象,规模巨大;《归田赋》形式短小,重在抒情;《四愁诗》《同声歌》各具特色。

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记载是什么?

答案:

《行气玉佩铭》。

聚沙成塔:

《行气玉佩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文字记述。它被刻于公元前380年前后(即战国初期),它原刻在一个十二面体角柱形玉佩上。原拓片可见《三代吉金文存》卷二十。原为篆书,共45字,经郭沫若同志译为今天通用的文字,即:“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去,去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引自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同志解释说:“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人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本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往路相反而退进,退则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上述的文字记载,显然是一种有规律地调整深呼吸法,属于气功静功中的一种。可见远在战国初期以前人们对于导引行气能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就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总结出了初步的规律。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现在的哪个省?

A.河北省 B.陕西省

C.甘肃省 D.山西省

答案:

C。

聚沙成塔: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南湖乡境内,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它是汉武帝时设在河西走廊西端的重要关隘,在军事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归国,就是从天山南麓西入阳关回到长安的。

“泰斗”最初指的是谁?

答案:

韩愈。

聚沙成塔:

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一般用来称颂德高望重的,因其卓越成就、高尚品德、精神修养而为众人敬仰的杰出人物。

据《新唐书·韩愈传赞》记载:“自愈没,其盲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如斗云。”说的就是唐朝的文学家韩愈擅长写古文,死后他的文章广为流传,当时的学者将其喻为泰山、北斗,非常敬仰他。

起初,人们把韩愈比作泰山、北斗,是表示对这位文学家的推崇、敬仰之情。后来,人们就用“泰斗”一词称在某一领域成就卓越,在社会上有名望、有影响的人。把印度的泰戈尔、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中国的鲁迅等称为文学泰斗;把爱因斯坦、祖冲之、李四光等称为科学泰斗。

形容女子有才学称什么?

答案:

咏絮之才。

聚沙成塔:

形容男子有才学常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夸奖女子有才学则用“咏絮之才”,这个词的出处同东晋才女谢道韫有关。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自幼聪明伶俐,知书达理,聪慧能辩,谢安非常喜欢这个侄女,称赞她“雅人深致”。

有一天,谢安召集儿女子侄们谈论学术文章,突然天空飘起了鹅毛般的大雪。谢安诗兴大发,看到这样的美景,准备考一考后辈晚生的才学。谢安问他们:“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他几个子侄也都各自说了看法,把白雪比喻成各种物体,都没有使谢安完全满意的。

这时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非常高兴,认为把白雪比喻成柳絮很是恰当,不由得点头称许。这一咏雪名句后来为世人所传诵。于是就将女子有才学称作“咏絮之才”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哪里?

答案:

《论语·壅也》。

聚沙成塔:

这句话出自《论语·壅也》。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因此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历史上真的有“唐伯虎点秋香”这回事,对吗?

答案:

不对。

聚沙成塔:

唐伯虎即唐寅,明朝人,号六如居土、桃花庵主等。他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兼擅,与祝允明、文徵明、徐桢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微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上,就载有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

另据史家考证,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间南京妓女,姓林名奴儿,她的年纪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他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柳毅传书》中柳毅是为谁传书?

答案:

《柳毅传书》是一个神话故事,柳毅为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传书。

聚沙成塔:

《柳毅传书》说的是湖北人柳毅在前往长安赴考途中,在泾阳遇到一位女子在冰天雪地里牧羊。在多次上山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对方乃是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远嫁给泾水龙王十太子。可惜小龙王生性风流,娶妻之后不但没有洞房,而且连碰也没有碰过她。三公主独守空房之余,又被翁姑欺凌,每天还要到江边放牧负责降雨降雪的羊群。周遭水族禽鸟慑于龙王声威,都不敢为三公主传书回家求救。柳毅义愤填膺,答应放弃科举的机会替公主返回家乡送信。

我国最早用纸写的史书是哪一部?

答案:

《三国志》。

聚沙成塔:

最早用纸写的史书,是西晋史学家、文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该书成书不久,便被晋人用纸抄写,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用纸写的史书,而且也是世界上用纸写的第一本书。全书65卷,分魏、蜀、吴三志,分别记载三国的历史。陈寿死后百余年,南朝宋入裴松之为其作注,写成了字数三倍于原书的《三国志注》,补充了陈著之不足,丰富了三国史事。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纪传体分国史书,也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散文著作。它比较详实地叙述了三国时期复杂的矛盾,并通过这些矛盾写出了人物突出的性格。后世把它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合称为“四史”。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关于此书的作者,自汉代以来,说法不一,最早介绍《山海经》一书的,是西汉的司马迁。他在《史记·宛传》中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表明该书作者不明。

“临川四梦”是谁的著作?

答案: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部剧作。

聚沙成塔:

“临川四梦”中的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因梦生情,伤情而死,人鬼相恋,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痴情。《紫钗记》描述的是霍小玉与书生李益喜结良缘,却被卢太尉设局陷害,幸得豪侠黄衫客从中帮助,终于解开猜疑、消除误会的悲欢离合的幻梦。《南柯记》讲述了书生淳于棼于梦中做大槐安国驸马,任南柯太守,荣华富贵梦醒而皈依佛门的故事。《邯郸记》则表现了卢生梦中娶妻,中状元,建功勋于朝廷,后遭陷害被放逐,再度返朝做宰相,享尽荣华富贵,死后醒来,方知是一场黄粱梦,因此而悟道的警醒。

“教师”在古代都有哪些称呼?

答案:

教师最早称“师氏”“父师”“少师”,由官吏担任。

聚沙成塔:

“师氏”简称“师”,是周时掌管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及朝仪得失之事的官,也是国学中的教师。“父师”是退休的大夫,“少师”是退休的士。他们在致仕之后,一般会在乡学中担任教师。东汉经学家郑玄为《仪礼·乡饮酒礼》作注时说:“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而教学焉。”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是对教师的尊称。后人对教师的尊称还有西席或西宾、先生、夫子、绛帐,等等。

古人常尊称老师为“西席”,这个尊称与谁有关?

答案:

汉明帝刘庄。

聚沙成塔:

古人尊称老师为“西席”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有史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禹贡》并不是大禹写的,对吗?

答案:

对。

聚沙成塔:

《禹贡》是《尚书》(一作《书经》,简称《书》)中的一篇。关于《禹贡》的成书年代,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晚近有代表性的说法大凡有四:第一,辛树帜的西周说;第二,王成组的春秋孔子说;第三,顾颉刚的战国中期说;第四,日本学者内滕虎次朗的战国末至汉初说。其中学界尊第三种说法者较多。《禹贡》九州说和五服分内外两部分说所揭示的当时所谓中国的疆域,必然要到战国的中期即“七雄”各向外方发展之后,才有实际出现的可能,而且从《禹贡》全篇全无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在西北所辟诸郡的迹象看,它的问世又不可能迟于战国中期。所以,《禹贡》的写作年代,当为战国中期,其作者并不是大禹。

“岁寒三友”是指什么?

答案:

松、竹、梅。

聚沙成塔:

因为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这三者历来有“岁寒三友”之称。“岁寒三友”的由来据说和苏东坡有关。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会不会觉得太寂寞、太冷清,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凋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我国古代的楷书四大家是谁?

答案: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聚沙成塔: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

1)唐朝欧阳询(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3)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元朝赵孟頫(赵体):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谁?

答案:

秦桧。

聚沙成塔: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秦桧。这个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所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我国古代最早的报纸是什么?

答案:

邸报。

聚沙成塔:

“邸”原是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它最早出现于战国。后来成为地方高级官员驻京的办事机构,为传递沟通消息而设。“邸报”的由来即与“邸”有关。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它创办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初期(约公元前2世纪左右)(一说源于唐代进奏院状报)。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首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传送到各郡长官。这就是“邸报”产生的背景。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儿歌集是什么?

答案:

《演小儿语》。

聚沙成塔:

《演小儿语》是明代吕坤编辑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集。吕坤(1536—1618年),字叔间,号新吾,宁陵(今河南商丘)人。他编的《演小儿语》,全书一卷,收有包括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流传的46首儿歌。文字浅近,内容生动,便于口耳相传。编者在每首歌下面都加上评语,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不符原意,但将古代儿歌中许多遗产借以保存下来。吕坤在《演小儿语》的序跋中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儿歌的理论问题,对今天的儿歌创作也有借鉴之处。

把一周七天称为一星期始于哪个朝代呢?

答案:

清朝。

聚沙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