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营销的真理
18766500000068

第68章 卖场陈列的真理(3)

* 在最好的走道上陈列最好的优惠

* 标志“新货”的POP

* 通道/走道畅通无阻

3、权威性(Authority)

含义:“在令我们出众的地区(如化妆品、护肤品、婴儿用品)创造权威性,趣味性,浏览性”

* 部门定位明显可见

* 很容易取得咨询和咨询建议

* 用颜色区分不同地区

* 护肤心得

* 各部门定位清晰

* 强调各部门主题

* 宣传单张要展示在容易看见的地方

以上的店铺标准,无论是商品陈列、顾客服务、促销活动还有订货管理,都是需要人来执行,因此进行员工管理来保证执行力的是成功的保证。

风格与主题法则

主题法则要从卖场品牌的全年主题细分到各月主题,在确认各周销售结果的同时对店铺进行控制。尽早发现畅销的商品群,进行追加生产。根据开展的商品群的销售不同,生产量发生变化。另外向卖场指示能把畅销商品群更具魅力地进行展示的方法。

通常在卖场中有“想销售的商品和畅销的商品”,通过展示当季的商品和搭配,制作新的款式。而滞销的商品群则在削减生产量的同时,停止在店铺的开展,观察周围的状况,制作“新的商品群”。

店铺的面孔就是主橱窗,通过“两周前的提案商品”、“现在马上想穿的商品”、“当即的商品组合”、“新到设计”、“和活动的联动”、“季节特集”等各种因素构成。在主橱窗中表现的“商品群”分别在店铺的ABC区间表现。3个商品群都具有各自的主题,模特身上的商品和搭配商品都是规定的。

比如欧式家居配套的一些商品,陈列要按照商品群的风格加时尚,顾客有的时候会看某一个颜色,某一个图案,在脑里面反应出这个是欧式的,中式的,日本式的,这是很自然的。在高级超市里面,包括它的制作,用材都要体现它的格局。高级超市一定不是一个格局,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会体现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化的特色。

就拿一个简单的桌布来说,展示某一块桌布,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是欧式的,比如像苏格兰格子,一看就是英国的,如果桌布是这样的,顾客会认为就是很欧式的。包括从各个摆件,包括货架上陈列商品的配套,灯光等等都要体现不同的氛围,最好是分十几个概念,通过这些来告诉顾客卖场的文化品味非常丰富,来这里买东西是其次的,更多的是来享受一种生活。

再比如经典牙买加咖啡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说到了几度之后,这个咖啡就好喝。以主题方式陈列,既陈列了咖啡壶,也陈列了咖啡豆,也陈列了很多的小经典,会告诉顾客咖啡的来源,咖啡的制作,咖啡的特点,在这里一边品咖啡,实际上可以阅读很多类似于咖啡文化的东西,可以说经历了很多国家,这些国家所经历的这些历史,看来像一个故事一样,但在这个同时,顾客会了解除了饮食以外很多其他的文化,包括历史上的东西。

展示法则

展台

实施Visual Presentation展台陈列是为了使顾客能够对商店或区域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所以我们应经常定期更换陈列主题,通过变化来进行新鲜度和吸引力的维持。

需要考虑:

* 主题性。VP区域通过使用合适的商品表现方法时,应和商店或区域销售/季节形成一致性.

* 表现手法。为了展示商品组合的完美形态,应将不同的商品进行搭配组合,并通过用手提包或鞋等关联商品进行装饰,以表现整体的搭配穿着方法.

* 照明。有效的利用聚光灯的特性,保持商店整体协调一致性.

同时在进行展台陈列(VP)时,要注意通道的宽度,各区域之间的能见度,并且考虑在VP与PP的引导下卖场的回游性。

专柜

* 必须具有艺术性:即商品陈列要突出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和美感,并通过各种点缀使之更加完美的体现出来,与周围其它商品共同构成一种静态或动态的画面,切忌商品随便堆放和空柜。

* 必须具有思想性:即商品陈列加上其它点缀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信息(如商场举行的各种活动、重大节假日、企业文化、美好祝愿等),便顾客能够在购物过程中充分领略到文化与商品的关系。

* 必须具有季节性:即商品的陈列要突出季节的特点,过季商品必须下柜。

* 应具有连带性:即商品陈列要突出相关商品之间的联系,尽是使用相关商品通过商品陈列全面的展示在顾客面前。

* 必须具有创新性:即商品陈列要常换常新,经常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顾客面前,使之经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商品的陈列要经常向深层发展,如使用点缀让商品动起来,活起来。

* 必须具有独特性:即商品的陈列要突出各商品的特点,以各楼层特有的经营促销手段来展示商品。

模特

通过半身模特或全身模特及其他特殊方式的陈列告诉顾客某个区域有这样的商品,这也是卖场分类的一种标志。

通过要点陈列,模特可以立体的展现商品,促进顾客冲动购买。需要注意:

* 模特所陈列的商品应该在模特附近,以方便顾客寻找/购买.

* 模特切忌穿得过于繁琐,无主题性.

* 模特展示的商品应定期更换,给顾客新鲜感,同时要及时将新品第一时间推出

* 模特所展示的商品必须使用合计POP或价签

级别法则

大卖场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永恒的主题,就是价格竞争。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家乐福的策略,这个策略是什么呢?四句话:

* 敏感性的商品。这个商品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冲着它来的,这些商品你是超低价。

* 非敏感性的商品。你要考虑的是利润的贡献价。

* 你的自有品牌的商品,你要考虑权变价。

* 进口商品,它的价格是模糊价。

怎么提高销售额,同时又让企业能够获得比较大的利润,这是家乐福的一个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商品陈列要建立一个三级价格的体系

任何一种商品,不能够说都是一个价,这么一来的话,消费者到了卖场之后,没有一个比较,没有比较之后,就不愿意掏钱。比如买一袜子,如果在5元以下的肯定算便宜的,如果超过15,20、30的话,对不起,肯定贵了。因此这个袜子的价格应该在这个范围里面去建立,怎么建立呢?

第一个,考虑4.8到4.9元里面能提供一两个单品,这样一来树立卖场价廉的形象,如果所有的东西,10个品种的袜子8个都是卖4.8,4.9的话,那销售商不去,这个要一两个就可以了,主要产生物美价廉的形象。重点是在7—13块,提供一些品牌非常好,花色品种非常多,觉得商品非常的丰富,这个价格要考虑的比市场价能略微便宜一点,但是卖场还是有很好的毛利。

除了这两块以外,第三个,要提供一些价格比较高一点的,好比从13.8—15,16元,这个区间里面准备一两个品种,这样一种新品,或者一些品牌很响的袜子,一个是满足高层次顾客的需求,同时也让别人看到,这个袜子这么贵,7、8的袜子的确很便宜,他也愿意购买。所以三级的价格体系非常重要。

一些内地卖场,在这个地方没有做好,顾客看到的全是黄牌,实际上不是好的办法,相反如果在价格上面动脑筋的话,可能给别人的感觉,给别人的思考,消费者的思考有一个余地,他会做一个选择。

引导法则

店铺分区规划各取所需非常方便,提示营销引导顾客令人耳目一新。靠营销文化引导消费行为促进商品,例如随心所欲标语提示,顾客一看就知道是沐浴产品专区,无论如何也要让头发有型一整天,马上明白是造型系列产品,你的体重符合标准吗?一定是健康产品或减肥产品。

屈臣氏的顾客引导分为三个层次:

* 首先是初级引导区域引导,在店铺的墙壁上宣传健康与美态,首先告诉顾客需要的商品在哪个区域;

* 中级引导是货架与柜台上方的标牌提示,家庭用品美容用品与护肤产品以及沐浴产品健康产品等,顾客顺利锁定目标区域,不用找不用问省时又省力;

* 高级引导为品牌提醒,告诉客户是独家品牌,推荐品牌还是热卖精选品牌,极致引导为商品的功能提示,产品的特色以及功效告提示给顾客,让顾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品。

全方位提醒层层提示步步深入细致入微,所有的顾客都被无微不至的服务所感动,屈臣氏真正做到让顾客激动,让顾客感动的最高境界。

屈臣氏的商品陈列不是最整齐的,确是最科学的最专业的更是最讲究的,因产品规格配置适合的货架,货架因商品而变经营模式绝对超前。商品陈列高矮相间错落有致,红黄粉蓝色彩巧妙组合堪称一流,商品摆放横看成排侧看成线艺术标准赏心悦目,看到商品就使人产生购买的欲望,就像看到美味有垂涎的感觉一样,在传统店铺绝对不可能做到,但是屈臣氏做到了并且做到了极致。

内关联法则

一般超市本身的规范业态,是怎么样组合的?从商品上来说,一般超市,都是根据商品的外在关联陈列。

什么叫外在关联呢?打个比方说,这是液晶电视,那边是平板电视,这里是背投,这都是属于电视类的东西,在这里面称之为某一个类别,这就是外在关联,也就是类别关联。

内在关联是什么?顾客买一个电视机,买完之后还会买什么东西,有可能会买音响、功放,本身在这个类别里面不是属于同一种类型,但是在需求方面有很紧密的内在关联,把这种关联称之为内部关联。

内在关联法则多为高端卖场运用。高端卖场与一般卖场的差异是什么?主要还是在于内在关联上的陈列不同点。

超市的特性,货架是成立的,自主式购物,统一收银线。专卖店的特性,内在式的关联陈列,需求式的服务,人性化的休闲。高级超市把这种组合起来。

民族特色

高级超市里面很讲究的一点,中国都有50多个民族,其他国家加起来这个民族可能还要多,每一个国家,其他特色假如说不了解的话,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的饮食文化,每个民族都可以说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所谓饮食文化在高级超市里面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代表了一个民族,而更多的是这个民族的制作,使用方法都不一样,这样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氛围。当然除了这个之外还有服装问题,高级超市所关注的是这点。

异国居家

比如像宜家,像其他的在我们看来是居家类型的超市,里面就更多的是讲究理念的配套。在宜家看到某一个椅子,某一个沙发,在这个场地里面非常的漂亮,但买回去了,在家里一放就不一样了,并不是说这个东西差了,而是家里的一整套东西跟原来的设计理念是不是配套的?通常是不配套的。假如你喜欢宜家的东西,不妨把它的样板房的设计理念带回去,买任何一样东西就对头了,这些东西不配套,哪怕再漂亮的东西买回去,恐怕还是不行。

时尚消费

这是高级超市里面比较风行的一条。是引领整个地区的潮流。“快一步,或者是快半步”。所谓高级超市不是整个全世界高级超市是一个模式,不是的,最合理的是在某一个地区、这个消费档次,或者是消费意识比一般的快一步,快多了,接受不了。所谓的时尚就是当地人认为这个是时尚就对头了。比如说像上海、北京、新疆联起来说,要做高级超市是一样的概念,那就肯定出问题了。

品质生活

品质生活里面包含了最大的含义,也就是对文化了解多少?比如美食家,一天吃的东西吃下来以后,你把它拿到一起来看,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他会早上吃阳春面,这个面就是鸡汤加面,没有任何东西,但为什么是美食家呢,因为他了解第一锅汤做出来的面特别的有质感,这是文化涵养,包含在里面以后,所消费的东西就有不同的含义存在了。

一般超市,假如陈列酱油这块,按照正常来说,酱油完了是醋,日本的文化里面不是这样的,酱油分十几种,其中有一种酱油是专门吃生鱼片的,旁边就应该放芥末,而且是青芥末,一种是黄芥末。因为要用这个酱油必然是吃生鱼片,如果没有绿色的芥末的话,是不称其为生鱼片,这个就是首先对这个东西是否了解,这样就形成了某一些专门的人群会消费这个,如果卖场概念准确就会来消费,如果概念不准确,应该来消费的他就不消费,假如他过来一看是酱油,当他买了酱油之后找不到青芥末,他就认为这个卖场不懂行,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层次搭配

跟百货商店有很相近的地方,比如说百货商店比较讲究的氛围就是第一层、第二层讲究的是品牌的级别搭配,比如说一线品牌的就应该在某一个位置,二线品牌就在另一个位置,因为消费某一种品牌,不是一个品牌就OK了,就一定是好几个品牌可以选择的,所谓一线品牌就是它的收入能力已经到这个程度了,必须要这一类相近的级别品牌才会形成一个人群。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说,走到一家百货商店里面,很高级,一走进去,门口是G,但是在他隔壁有一个金利来的专卖店,你会想你来错地方了,本身买G的人会想这可能不是G吧,他可能想会搞错地方了,另外一个说你们家的金利来怎么贵,因为旁边的G很贵。

一般超市里面会把一些玻璃制品放在一整派货架里面,但是如果你在高级超市里面,要体现某一种文化就不是这么摆了。很多人都知道法国大餐的概念,如果研究的细一点,法国大餐要用5种杯子,一开始上来的是开胃的,第二道主菜是海鲜鱼类的东西,配的是白葡萄酒,第三种才是肉的大餐,是用红葡萄酒。然后开始干杯,这个时候拿的是香槟杯去干,香槟杯是敬人家的,所有的完了之后用白兰地杯,这体现了某一个国家大餐的要求,这个特色非常的明显,假如卖场会这样配套,顾客会认为这套东西很适合于吃西餐,所以在这里面,整个的布局,包括商品的搭配,确实不太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