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投资思想大全集
18759700000070

第70章 误入股市陷阱(3)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已经发生重大资产置换,注册主营尚未改变时,新产业方向的业务利润有时也被纳入非经常性损益中,这种情况就不能简单地判断,要结合近期的重要公告来判断。

2.检验现金流量的净额

现金流量净额即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它是每股收益的重要补充指标和每股收益的现金保障。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越高,说明企业资本前赢利能力越强。在通常情况下,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应相当于每股收益,从而使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足以支付当期现金股利。

除此之外,应关注的报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公司现存生产经营资产及变化,进行中和未来进行的主要项目与主业的关系,税收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总之,投资者对待问题公司的股票必须持慎之又慎的态度,最好是敬而远之。回避问题股应是运用基本分析方法选股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3.查看应收账款

如果应收账款绝对值和增幅巨大,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则说明公司在账款回收上可能出现了较大问题。

庞大的应收款会像无底洞一样不断侵蚀市场投资资金,因此必须注意应收款的来源,预先发现应收款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危机。

尤其要注意的是,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应收款一般比较分散,可以通过正常的业务关系回笼,但是,有些应收款是被控股的大股东“借”去的,在这种情况下,以现金偿还的可能性极小,形成呆坏账或者无法回收的可能性就较大。

4.检查存货

存货巨额增加,存货周转率下降,很可能是公司产品销售发生问题,货品积压。这时最好再进一步分析是原材料增加还是产成品大幅增加。

5.考察其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数额巨大,或者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占用上市公司的巨额资金,或者上市公司的销售大部分来源于母公司,利润可能存在虚假。但是对待关联交易需认真分析,也许一切交易都是正常合法的。

249.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巴菲特如是说】

如果股票市场的信息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

——摘自《巴菲特投资语录》

巴菲特认为,信息是投资人的命脉,不论你的分析技术有多高明,你必须有及时、客观、有用的信息,才能在投资市场上获得成功。假设每位投资人有平等的取得信息的渠道,但每个人获得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某些投资者拥有比别人更多、更好的信息。

毫无疑问,在中国股市中,呈现在普通投资人面前的大部分市场信息都是二手信息,相应的对股价的反应往往是不真实的,而且大多数投资者又按照自己的意愿主观地去诠释那些本身已经严重失真的买卖信息,从而使投资人在解读市场信息上错上加错。在对信息做了错误解读和错误判断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投资决策,怎能不会出现失误呢?

通常情况下,错误的信息会干扰股价的正常运行,这些信息都对股价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或真或假的信息面前,投资者如何应对呢?

1.最重要的是判断信息的真实情况,假信息造成的股价下跌是最佳的建仓机会。

2.判断信息的影响程度,“坏信息”常常造成股价的过度反映,导致股价出现超跌。2004年特变电工股价大幅下跌,短短跌幅20%,市场一片恐慌。这次公司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2004年业绩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公司业绩低于平均0.45元左右的预期,同时对2005年的业绩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初步估计2005年的业绩可以达到0.48~0.50元附近,依然可以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考虑公司在行业内的龙头地位,具备电力设备和新能源的双重热点概念,这样的下跌就是对消息过度反映的结果,可能给大家提供了逢低建仓的机会。

3.判断信息的实质,对公司是致命影响还是一般影响,是否改变了公司的估值。4.辨别信息是主流的声音还是“噪音”,目前市场的声音太多,各种股票的推荐、建议、质疑不绝于耳,其中不少是噪音,噪音只会干扰投资者的正常判断,促使人做出错误的决策。投资者若听了噪音的干扰,就有可能错失一次好的投资机会。在当今股票市场上,信息并非唾手可得。即使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虽然已能够通过网络和各种信息渠道取得比以往多得多的信息,但仍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可能影响股价的直接信息。

投资人无法定期拜访上市公司,无法与同业工会、供应商、经销商交谈,更遑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一年一两次的股东大会,大部分小股民也是无缘参加的。能在大牛市道里获得更多市场信息的,大多是那些财务阔绰的中外基金、券商以及私募基金等,他们可以游刃有余地利用手中的资源为自己服务。

同时,每个人对市场信息的理解力不一样,投资者往往自己对信息解读。但有强大资源的上述中外投资基金和券商却具有消化市场信息的足够能力,他们在解读信息方面当然也比一般中小散户投资者来得正确和快得多。

在确立投资观念和做出投资决策上,投资者接受的常常是被歪曲了的市场信息,而这些失真的市场信息大量地是通过新闻媒体而传播开来的。如一些媒体透露一些信息来迷惑投资者,并为达到推卸责任的目的,还作出声明:“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因此,在中国股市大牛市道里,一旦获得信息,要小心检验其真伪,引用巴菲特的话来说:“市场通常会错得非常离谱,有些时候谨慎的投资人反倒能善加利用这种独具特色的错误信息。”这里,巴菲特指的是采用与这些扭曲、编造的信息反其道而行之的投资策略。

250. 闭着眼睛投资

【巴菲特如是说】

在我看来迪斯尼和大都会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即使没有那天在太阳谷的巧遇,最终双方还是会结合只不过要不是那天我恰巧在野花大道碰到正赶往机场的迈克尔,这整个合并案可能就不会那么快并且那么顺利地完成。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墨菲。简而言之,在我的投资生涯中墨菲是我遇到的最好的经理人之一,他除了具有优秀的管理特质之外,同时他还拥有同等的人格特质,他不失为是一位杰出的朋友、父亲、丈夫和公民,当其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相冲突时,大多数的情况是他毫不犹豫地会选择后者。而每当我提到我喜欢与那种我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我的子孙、女婿或遗嘱执行人的经理人共事时,墨菲理所当然的就是我所能引用的最佳典范。

假如墨菲决定另创一番事业,不必费心去研究其可行性,只要闭着眼睛投资就对了,而且绝对不会笨到像我前年一样把大都会1/3的持股以6.35亿美元卖掉,这些股票在与迪斯尼合并后价值超过12.7亿美元。

——1995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上面讲述了墨菲具有优秀的管理特质,如果他要进行投资时不需要费劲心思去研究的,而且不会犯愚蠢的错误。他道出了简单投资的一个道理,但是投资者应该注意的是闭着眼睛去投资的是墨菲,而不是随便一个人,他是具有优秀投资人的优秀品质的,并且他已经有很多的知识基础作为铺垫的。

比如在1995年7月14日下午1点15分,当时迪斯尼的总裁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正行走在太阳谷的野花大道上,然而巴菲特却刚好从同一条街上的赫伯·阿伦(HerberAllen)家中一场午宴中离开,正在赶赴与汤姆·墨菲的一场高尔夫球会。也正是在那个早上,迈克尔做了一场有关迪斯尼的相当精彩的演讲,在演讲后,在街上巴菲特遇到他并向迈克尔致意,他们做出了短暂的交谈,其中聊到了迪斯尼和大都会的合并的可能性的问题,双方谈得很尽兴,最后迈克尔和巴菲特一起等候墨菲的到来,直到几个星期过后,双方达成了一个协议,经历了三天的连续的谈判后,最后终于拟定出了合并的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