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非常清楚在超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的技术水平,标志着在电力方面硬件和软件的最高水平,能够得到这个合同也是我们集团的研发人员和制造人员付出了千辛万苦,在知识创新方面做了二十年的努力才得到的。这个合同也是我们电力装备行业建国以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订单。这个订单之所以能签,是因为我们在灵宝“背靠背”50万伏电得到了国家技术认证,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得到了国家先进水平。
经过不懈地努力,我们能够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并且达到国际当代水平的技术,还有例如我们的大型供电控制软件平台,我们用到了电力系统在这个月签订的集团的电力生产管理系统。我们这个软件系统一是容量大,二它可以即插即用,另外因为它的数据库计算速度和容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是我们的软件系统。
再一个是我们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50万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标志着一个企业在电力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水平,我们经过一百多个人员团队的开发近两年的产品,已经得到了用户和国家的认可,并且已经在大大小小一千多个变电站上投入使用。我们跨平台的水平,我们数据库的容量以及运算的水平,我们通信的规约、网络经过鉴定都已经达到了国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可以与西门子等产品相提并论。
由于有了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这些国际化的大公司进入中国以后,他们的产品就降到了原来产品的20%-30%左右,如果没有我们的自主知识品牌,没有我们的产品,我们将把大量的资金优厚的利润提供给外国人。正因为有了我们自己的优势工业,自己的品牌,才有了今天。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自主的知识产权,许继今年也是一个大的丰收年,一个是刚才说的电网的安装,另外就是八月份和三家公司签了十组发电机组的保护控制的装置合同。这里有一个合同,三峡的左岸第一期工程全部是国外的,然而时隔五年,现在三峡右岸的保护工程全部是我们自己的国有品牌,全部是许继的产品。
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进行的电网改造也是我们拿下来的。为了保证用电的可靠性,他们内部的规则是国外的产品不用,而我们的产品经过了用众多企业包括国外的企业的竞争,我们把这个合同拿下来了。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跟东芝公司合资的一家公司拿下来的。另外是昌平的一个工程上个月也签下来了,此外西气东输、电气化轨道工程我们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大合同的签订得益于我们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
许继在二十年前还是一个以机械生产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当初叫许昌继电器厂。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首先把保护电力系统的继电器数字化,在这个基础上,组成了系统,用到了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上。再往前走就是配电网自动化,在这个系统里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
现在的许继员工是48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有3100人,在这3100人当中博士和硕士的人数是300人,博士后有50多人。正因为有这些高素质的人才,我们才能够有这样的实力。有了这些人之后,我觉得最缺还是科研的领头人,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科研领头人的团队也已经形成,这个团队是一毕业就到许继的国家级专家,与从国外回来的在一些知名大公司工作过的专家结合起来,提升了许继的研发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怎么样提升团队的素质,这里面与管理和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原来按照许继的研发模式每一个产品是一个研发小组。比如说线路保护,三个保护距离、零和冲闸保护,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开发都是这几个人来做,这样就造成了浪费。当他还处于继电器研发时,这种研发方式还是可以的。但是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后,这种组织模式就已经不行了,因为每一个团队不能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那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要想把这几十个团队组成一个团队,实际上是对团队的再造。就是要把自己从一个封闭的、小的工作环境当中,提高到一个团队中。我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发了两年用了二百多人,这是从理念上进行突破,在管理方法上也要进行突破。这方面我们借鉴了IBM的集成研发模式。类似于企业的IRP管理模式。所有的管理都是对我们管理理念的改进和提升,有了管理的软件我们才有了对每一个环节认真的控制,对每一个环节成本精细的核算。理念改变了,就把研发作为投资来管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才逐渐提升了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二十年来积累下来的。是许继的核心能力,我们会倍加珍惜,并且对这个团队我们还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能够更快的发展。
一年前研发的产品是我们在生产的产品,现在研发的产品是我们的新产品的储备。在中国电器自动化装备这个方面许继越来越稳,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今年我们的销售收入预计可以突破60亿元,利润可以达到3.5亿。自己跟自己比有一些成绩,但是跟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这里权当一个回报,也是我向大家学习的一个机会,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刘永好:中国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的法人治理结构
【演讲背景】2006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于2006年9月17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化下一步:启全球智慧 明卓越之道”。
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在这儿说一下关于全球化的问题。我想结合我们集团走出去的一些经验谈一谈我们全球化的一些体会。
我想就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我们的成长。第二,我们的一些困惑。第三,走出去天地更宽阔。
第一,我们的成长。
改革开放28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成长。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道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现在民营企业已经占到国家GDP的一半或以上,就业已经占到60%,新增就业已经占到70%或以上。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的力量之一,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得益于我们中国巨大的人口,得益于巨大的市场,得益于我们中国的勤奋、敬业和拼搏。民营企业创造起来了,中国特色的企业生态环境已经逐步建立起来了,中国企业是国有、外企、民营,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这种和谐生态的格局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第二,我们的困惑。
经过28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准有了极大的改善。城里边楼高了,街宽了,车多了,企业发展了,我们的企业们生产的产品也多了。当然了,有中国13亿人巨大的市场作为一个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们的产品的规模可以做得比较大一点,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就比较有底气,市场的底气,当然再加上我们的勤奋和拼搏,再加上我们的聪明才智,再加上我们的市场化的进程,我们的民营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的外企和国有企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的产品市场逐步饱和了,我们开始向国外出口产品,一年比一年多,一年超过一年,以至于现在有人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是的,你到外面看一看,在美国、欧洲、东南亚甚至在非洲,中国的产品比比皆是。在这个大格局之下,出现了什么变化呢?中国的企业发展,中国的就业,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准提高了,但是带来的问题也多了。去年有幸我到美国跟一个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的代表团到美国,在美国华盛顿州,大概有十几个将近20个美国议员跟我们对话,其中有一个议员先生跟我说,刘先生请问,由于中国产品的冲击,我们州的失业率上年增加了1%左右,那么请问,您给我一个说法。让我给我的选民一个交代,怎么样让他们理解?
我说议员先生,中国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比较多,这是对的,但是我们分析一下中国的市场的产品,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去,更多的是衣服、袜子、玩具一些小电器。那么中国也从美国进口大量的产品,进口一架波音飞机要花我们一亿件产品,这是其一。其二,在中国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除了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外资企业。也不少从美国到中国投资的企业,他们生产的产品再输到美国,应该说美国的企业生产的产品。这是第二。
第三,中国市场经济的体系正在建立,民营企业正在茁壮成长,而民营企业里边,他们生产的这种衣服、鞋子、帽子非常多,他们多数在中国的沿海地区,就是在中国沿海地区的这些众多的民营企业里,他们的企业家非常努力,很勤奋,按照市场的规则去做。他们是市场型的,我们为中国的这些企业家们感到骄傲,因为他们非常勤奋,非常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有一亿二千个来自中国西部地区贫困的农民,而这些贫困的农民在中国沿海的这些工厂里,他们得到了每月150美元的收益,这150美元的收益对于美国的家庭来说,一顿饭都不够,但是对于中国农民朋友来讲,这是他们的骄傲,这是他们全家生活的保障之一。我希望美国的市民,美国的议员能够看见,购买中国的产品,不单单是市场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帮助中国贫困地区的农民的脱贫致富尽了一点力,某种意义上也是光荣的。所以我代表中国的企业家们和中国的这些农民工们感谢你们!希望通过你们向美国的媒体,美国的人民解释一下。
话是这样讲,另一方面,中国的出口越来越多,外汇也越来越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很多产品现在已经受到很大的压力,提高关税,技术壁垒,政策壁垒,已经成为现在不少国家在对待中国产品出口的问题上采用的一个手段之一。怎么办呢?中国国内的市场已经相对比较饱和了,竞争也非常激烈,怎么办?必须走出去,开拓第二个市场,这是我们民营企业,也是中国企业必走之路。
我们中国由于有巨大的市场,由于我们的政策比较好,我们的企业得到发展,我们的企业在逐渐做大,在做大的同时能否做强,没有国际化做强,没有参与国际化的建设,这就是做强的一个具体做法。
在这方面,我们集团有些体会。
我们集团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已经搞了九年,三年调研,三年亏损,三年盈利,这九年来我们有非常多的体会。由于时间关系,我简单讲一讲。
我们走出去必须有一个国际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国际化的法身治理结构,走出去将会困难重重,不少的企业走出去了,又回来了。为什么?它们不适应,不适应国际化的这种治理结构,没有国际化的人才,没有这种国际化的财富管理体系。这显然是不行的。当然还有语言、政策、法律等等这方面的不适应。
中国自主的产品是什么呢?多数是一些中低档的产品,比较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的农产品比例越来越少,六年前,中国是世界上大豆的出口国,十年以前,中国是棉花的出口国,现在中国黄豆的60%是靠进口,棉花的50%靠进口。玉米、小麦进口的可能性还在增大。而我们出口的这些产品,猪肉、鸡肉越来越少,而且还不断的进口,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人均土地占有资源在减少,我们没有这样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的企业的规模不够大,我们的实力不够强,我们国际化的水准不够高,我们走出去的步伐不够快。在这方面,我们集团在农业方面已经有24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有千万员工,年销售超过两百万的企业。我们和世界优势企业比,我们的差异极大。怎么办?中国13亿人,农民的市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可能做成世界级的企业。在今年年初,我们定下了我们新希望要走世界级农牧企业这样的目标,按照这个目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这就是我们投资关系的调整,产权更加明晰。这就是我们按照国际的标准去运作,这是我们培养管理人才。包括我们和清华大学联办。这是我们把更多的职务和财富让给我们优秀的这些管理人员。这就是我们要增强企业的社会的责任感,让我们的员工每一个人要对社会有责任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企业经过了三年,逐步成长起来,现在在越南我们有三个工厂,我们在越南一年的回报率超过了30%。在菲律宾我们有两个工厂,现在销售的势头也非常好。我们希望在三年内,在国内工厂超过10家。我们现在在海外投资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而且得到了国外政府的认同。我们在国外实行了与我们所在国的这些人民或者是我们的用户为善,为友的这样一个情况。当地的工资是一百块,我们实施的是一千块左右。是所有的外资企业里面最高的。这样做的结果,我们没有劳资纠纷,我们没有罢工,我们的员工的稳定性极高。所以我们的产品质量也相当稳定,我们的价位的提升已经成为越南市场最重要的品牌之一。我们刚刚去的时候,在越南市场,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非常好,人家说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前几年,中国的这种低价产品在越南市场上到处都是,人家认为,中国的产品就是低价低质,害得我们好苦,三年时间我们做营销,做服务,做信誉。现在我们的产品可以跟美国、日本、欧洲的产品一样受欢迎。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树立了中国企业,中国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我们走出去也有我们的优势,我们中国人勤奋,我们市场化的行为要想有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在东盟,东盟各国,我们有比较多的优势,只要我们认真去考虑,认真去做,我们一定能够做得会比较好。
今年5月18日,国家商务部和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召开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交流会,吴仪副总理亲自参加了座谈会,会上我做了第一个发言,我谈到了我们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和教训,谈到了我们在越南,在菲律宾,在孟加拉斯坦的一些情况,曾经四次鼓掌打断了我的发言,这是中国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下定决心走出去办企业,更加规范我们的行为。使得我们企业的国际化水准提升。使得我们能够在不长的时间成为世界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