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包装自己
产品需要包装,当老板的更需要包装。
——李嘉诚
李嘉诚十分注意对自己的包装。他觉得,产品需要包装,而当老板的就更应该包装。
佛靠金装,人靠衣裳。人类都有以貌取人的天性,外在形象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印象。穿着得体整洁的人,给人的印象就好。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一个聪明、自重、可靠的人,大家可以尊敬、信赖他。反之,一个穿着邋遢的人,给人的印象就差,它等于在告诉大家:这是个没有什么作为的人,他粗心、没有效率、他习惯不被重视。
还有,面容方面,疲倦、憔悴或没刮干净的胡须,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头发太长或凌乱不堪亦然。不合身份的穿着,也会令对方对你产生轻浮的印象。
身上的服饰,具有“延长自我”的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形象和代表“自我延长”的服饰差距过大,就会令人有“不完整人格”的印象。比如,衣服和鞋子都是高级品,而腰带却是廉价品的搭配,就会令人产生不自然的感觉。
此外,体形臃肿、衣着缺乏品位和姿势不雅等,同样是造成负面印象的主要因素。除了经常检查自己的仪表之外,尚需注重整体的协调感。
交际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对方松懈,失去警戒心。所谓最佳表现就是不要让对方觉得自己笑容勉强,要保持坦率诚恳的表情。无论是在商场交际应酬还是谈判桌上,恰当的面部表情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直的人能给他人以安全感,这是赢得他人信任的重要条件。在商业社会中,最忌讳的就是过于尖锐的处事方法。让自己养成保持柔和表情的习惯——如果有了一副好形象,办事就非常容易成功。
李嘉诚十分注意对自己的包装。他觉得,产品需要包装,当老板的更需要包装。
李嘉诚对自己的高标准是要具有绅士风度。未成功以前,李嘉诚虽收入不高,家庭负担很重,但他有大抱负,要攒钱办大事,所以他十分重视自己的仪表修饰。他的服装虽不新又非名牌,但相当整洁。
李嘉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简单而又包罗万象的衡量标准,就是令任何人都能对自己产生好感——李嘉诚先生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谦合、稳重、诚恳、和气、值得信任,这也是他成功地赚到钱的法宝之一。
保持做人的一贯风格
逆境时,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逆境时,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李嘉诚
李嘉诚曾在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由于他头脑灵活,成了该厂最优秀的推销员,后来,李嘉诚认为塑胶行业比五金厂更具前途,决定跳槽。五金厂老板多次挽留,但终未改变李嘉诚的去意。
李嘉诚跳出五金厂后,并没有忘记五金厂老板的知遇之恩。尽管他也为其立了不少功,但他依然是心怀愧疚之情。
李嘉诚知恩图报,就像当年他离开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时一样,也向五金厂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办企业重要的是审时度势。五金厂要取得发展,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是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二是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
李嘉诚分析,塑胶制品用途虽然广泛,但要它代替金属制品却又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金属制品依然有许多可发展的空间,重新开发新的金属制品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老板在李嘉诚走后并没采纳李嘉诚的建议,仍然坚持生产铁桶。结果,不久后危机果然降临,五金厂很快便奄奄一息,濒临倒闭了。
李嘉诚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当他获知此事之后,马上专程赶往五金厂找到老板,他劝老板立即停止生产铁桶,而转为生产系列铁锁。
原来,李嘉诚一直在关注着五金厂的前途,总想找机会报答。因此,他经常抽空了解五金制品的市场行情。经过—番调查分析之后,他发现还没有哪一家五金厂专门生产铁锁,而且,也不存在与其他行业的竞争。
李嘉诚坚信:生产铁锁稳保红火。
李嘉诚进一步指出,为了保证稳步领先,还应制定计划,开发系列铁锁。否则,只要一发现有利可图,其他五金厂就会跟风而上,竞争会很激烈。只有永远先人一步推出新产品才能稳操胜券。
这一次,五金厂老板对李嘉诚言听计从,马上根据李嘉诚的建议组织人力开发系列铁锁。一年后,危机重重的五金厂果然焕发了勃勃生机,盈利丰厚。这虽然与整个行业的变化形势有关,但李嘉诚的一番忠告可以说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果说李嘉诚在商业上的成功来自于他经商技巧的精妙,那么他做人的一贯风格更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根本所在。
李嘉诚于1998年接受香港电台访问,谈及17岁时已知道自己将来会有机会开创事业。因为他当时便是抱着这个坚定不移的信念。
不伤害他人
我做人的宗旨是刻苦,善待别人,还有好勤奋和重承诺,也不会伤害他人。
——李嘉诚
李嘉诚在不同场合曾经屡次谈到做人的基本态度。他曾经谈到这么一件事:“我做人的宗旨是刻苦,善待别人,还有好勤奋和重承诺,也不会伤害他人。有一次,一个我很讨厌的报社记者在我公司楼下等我,我刚刚上车,同事说他已经等了2小时,正要离去。我立即叫司机倒车,向记者说可以谈一下,因为我不忍心他站了2个小时,回去没有东西交代。”
这个小故事可以说明李嘉诚先生为人处世的态度。他的这种态度其实来自于童年时代的一件往事。
那是1943年的冬天。这个冬天深深刻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当时,父亲的去世使他不堪忍受。他觉得整个世界像一座巨大且黑暗的冰窖,似乎人世间的最后一丝热气也被父亲带走了。然而,即使是这样,李嘉诚还是咬紧牙关、鼓足勇气,他希望自己能够带领全家平安地度过这个肃杀凄凉的冬天。
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买坟地。按照当时的交易规矩,买地人必须付钱给卖地人之后才可以跟随卖地人去看地。卖地给李嘉诚的,是两个客家人。李嘉诚将买地钱交给他们之后,便半步都不肯离开,坚持要看地。山路出奇的泥泞,不时夹带着雨点,寒意逼人的北风迎面而来……
仍旧沉浸在失去父亲巨大的悲痛中的李嘉诚,想着这连日来和舅父、母亲一起东奔西走,总算凑足了这笔安葬父亲的费用。想着自己能够亲自替父亲买下这块坟地,心里总算有了一丝慰藉。这两个卖地人走得很快,李嘉诚一步接着一步地紧跟不舍。然而,不幸的是卖地人见李嘉诚是一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且用客家话商量着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李嘉诚震惊地想,世界上居然有人如此黑心、如此挣钱的人,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肯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是绝对得不到安眠的。而且,李嘉诚也深知这两个人绝不会退钱给他,就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他另找卖主。
这次买地葬父的几番周折,深深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帮助人。
今天,李嘉诚是香港曝光率最高的富豪,但他对于人和人生的理解却并没有因为财富的增加而变得肤浅,相反,倒使他对做人的理解更加成熟和深刻了。
强烈的爱国热情
中国人要做出点事情来让外国人看看!
——李嘉诚
毫无疑问,李嘉诚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在他大半生中,爱国主义激励他从一个打工小学徒,成为香港首富,世界超级富豪之一。
他把一颗赤子之心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邓小平赞扬他“为祖国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江泽民称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近年来,各地报刊对他的事迹做了大量报道。
例如,有人曾问李嘉诚先生:“你的梦想是什么?”
他回答说:“中国强大起来,中国人的生活丰富起来,这就是我的希望。”
他在许多场合说过:“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一个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如果无国无家,再有钱也不顶用。”
“中国要强盛起来,在国际上才会受到尊重。”
“中国人要为国家、民族争一口气!”
“中国人要做出点事情来让外国人看看!”
有一次,他同朋友谈起:“我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始终都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无论抱有什么政治信仰,无论对中国持有什么不同看法,对中国的富强都会发自内心的高兴。”
“任何一个中国人,无论他是否移居到国外,是否入了美国国籍,都希望中国强大。”
他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我国政府顺应民心,实行开放政策,使旅居各国的华侨、港澳同胞更感报国有门。”
特别是在香港回归以后,他一方面以巨资捐赠和资助教育及贫困事业,另一方面继续发展香港的事业,从而促进了大陆和香港两地的繁荣。
不可独霸行业
一个人不可以独霸一个行业的。
——李嘉诚
以诚为本,才能做大生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由于李嘉诚在塑胶业的实力及声誉,他被推选为香港潮联塑胶制造业商会主席。在此任上,李嘉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至今为香港商界传作佳话。
1973年,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香港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将价格炒到厂家难以接受的高位。年初的每磅塑胶原料是6角5仙(分)港元,秋后竟暴涨到每磅4~5港元。不少厂家被迫停产,濒临倒闭。
李嘉诚其时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地产上。因此,这场塑胶原料危机,对他影响不大。况且,长江公司本身有充足的原料库存。但李嘉诚毫不犹豫地挂帅救业。在他倡议和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
原先单个塑胶厂家无法直接由国外进口塑胶原料,是因为购货量太小。现在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因此直接交易。所购进的原料,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在厂家的联盟面前,进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
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一下子烟消云散。
李嘉诚在救业大行动中,还将长江公司的1 243万磅原料,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格救援停工待料的会员厂家。直接购入国外出口商的原料后,他又把长江本身的配额20万磅,以原价转让给需量大的厂家。
危难之中,得到李嘉诚帮助的厂家达几百家之多。李嘉诚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李嘉诚救人危难的义举,为他树立起崇高的商业形象,他的信誉和声望义薄云天。信誉和声望无疑又会回馈他更多的生意和财富。
“当业中同行需要你施以援手,而你有能力时,你可以少一个竞争对手。但切不可忘记,即使你真扼杀了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不可以独霸一个行业的。一个人是赚不完所有的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