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的飞行速度很大。不到18秒钟的时间,它就可以飞100米到150米。据说大的飞鱼能飞400米,而且能够在空中差不多待1分钟。飞行的路线是一条伸长的曲线,也就是所说的抛物线。往上去的线较短些,往下落的线较长些。因此,飞鱼往上飞的时候比较急剧快速,往下落时则显得比较温和缓慢。
飞鱼的胸鳍十分发达,有的可达2/3米长,1/3米宽。飞时,胸鳍完全伸展开。胸鳍的后部——鳍条的末梢抖动着,就像扯得很紧的船帆的肋条末梢和旗子在风里抖动一样。
其实,严格地说,飞鱼并不是在飞。只是一种“冲射”的延长。这种最初的冲射力量来自尾巴的猛摆。当它们被轮船的喧嚣声吓住或遇见凶猛的鱼类时,为了逃命,它们便会从水里一跃而出。此时尾巴在水面上以某种形式划动一下,使鱼鳍能很快地振动。尾部的作用有点像小船的螺旋桨。飞鱼跃出水面的一刹那,还可被比作水上飞机。速度越来越高,对于伸展开的鳍的空气压力越来越大,最后使飞鱼向上飞去。接着,它们便利用已经获得的速度进行“飞行”了。当飞鱼落进水里时,它的尾巴碰着水面,可能再重复一遍上面所说的运动,再一次飞上空中去。
飞鱼有时能够飞跃浪头,这是由于上升气流的缘故。在浪头迎风的一面,总有上升气流。风驱赶着浪向前涌,风自己却被浪反射而向上吹。每一个浪头上都是这样。飞鱼落入上升气流,被托起飞跃过去,有点像滑翔机的道理。在黑暗里,飞鱼有时不能快速辨清方向。于是便掉落到船甲板上。飞鱼只从迎风的一面往甲板上掉。
由此看来,飞鱼并不能在空中挥动鳍来延长飞行,它只是利用最初的冲射力量滑翔而已。
知识点:飞鱼、尾巴、运动、胸鳍、冲射
为什么说人们对乌鸦的厌恶是一种偏见
乌鸦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常见鸟类。因为它全身乌黑,叫声嘶哑难听,而且常常成群飞舞,边飞边叫,人们十分讨厌这样,认为是不祥之兆,所以一般人看见乌鸦,老是轰赶它们。其实,乌鸦并不是所谓的不祥之鸟,这纯属迷信思想。相反,乌鸦是种挺特别的鸟呢。
乌鸦惹人反感,首先是它的黑色外表。不过在新加坡陈子茶中医的私人飞禽公园里,却养着几只羽毛雪白的乌鸦,而且其后代也全是白的。看来“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要因此重写了。不过,白乌鸦毕竟极为稀有。
乌鸦还是很聪明的动物。日本的乌鸦会将核桃放到红灯停止前行的汽车车轮前,绿灯一亮,车轮向前,辗开核桃壳,乌鸦得以进食其中的果仁。乌鸦吃东西可真是绝妙啊。
乌鸦还有“反哺”的习性。老鸦将小鸦养大后,自己年迈体衰时,小鸦就承担捕物寻食、侍奉双亲,直至双亲命终的责任。这在整个动物界都是少见的。
乌鸦终生“一夫一妻”,倘若一方先死,另一方则会一直孤单影只地过下去。意大利动物学家安东尼奥博土因此称颂乌鸦“爱情专一”。
乌鸦是杂食动物,常吃玉米、瓜果、豆类等农作物,对农业有危害。但它也吃一些耕地上的害虫,对农业还有一定的益处。
乌鸦性情机警、不惧怕人。它们绝非不祥的象征,人们厌恶乌鸦实属偏见。
知识点:乌鸦、聪明、反哺、专一
为什么动物的血液不都是红色的
绝大多数的动物血液和人类的血液是一样的,都是鲜红色。但也有少数动物的血液不是鲜红,而是五颜六色的。
蚯蚓的血非常之美丽,呈玫瑰色。
蜘蛛的血则是青绿色的。生活在海岸边岩缝隙中的一种小环虫,它的血呈鲜绿色,因此有些科学家叫它“绿血虫”。那乌贼的血液是黑色的吗?不,它的血液也是绿色的。
而虾、海蟹、毛蟹的血是淡青色的,因此有些人误认为虾、蟹等是无血的动物。
有一种叫做鲎(hòu )的节肢类动物,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而河马与蜗牛的血液则也是淡蓝色的。而田螺则更容易被人错认为是无血的动物,因为它的血呈白色,有点类似牛奶。
南极的海里有一种“白血鱼”,它的血不但没有血色素,而且有氧所带来的其他物质,就连血球也没有,因此血无色。南极周边的海域里有许多种稀有的鱼,它们的血也都是无色的。
更罕见的是栖息在海底里岩石上的一种扇螅虫,它的血居然能变色,一会儿呈绿色,一会儿变成红色。
动物的血液为什么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颜色呢?原因是,血液的颜色是血色蛋白所含有的元素决定的。每种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不同种类的血色蛋白,因此血液也就成了五颜六色的了。
知识点:血液、颜色、血色蛋白
为什么动物睡觉时姿势各不一样
人要休息和睡觉,动物也要休息和睡觉。尽管动物睡觉的姿势各种各样,但目的都是为了自我保护而创造好的休息条件。
鹭等水禽在休息的时候,只用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缩着,嘴夹在翅膀里,双脚轮换休息,就不觉得累了;刺猬把身体蜷成球形,只把鼻子露在外边,以防敌害袭击;海豹叠在一起睡觉,仿佛像一个活的“金字塔”,可以相互增加热量;松鼠缩着脚睡觉,把蓬松的大尾巴当作“棉被”盖住,可起保暖作用;蝙蝠将身体倒挂着,头朝下睡觉,一旦遇到敌害,便迅速振翅起飞;鱼是没有眼睑的,所以它们睁着双眼睡大觉;狗睡觉时,总把耳朵贴在前脚边的地面,如果附近发出一点声音,灵敏的耳朵会及时发出讯号,它立即被惊醒,抬起头来四处张望,查明声音发出的方向;海南坡鹿休息的时候,排成一个大圆圈,头分别向外睡觉,只留一头坡鹿值班,如发现敌害,立即鸣叫警告,以便群鹿迅速逃窜。
龟类除有冬眠和夏眠的习性以外,在其他季节里,也有睡觉的习惯。在一次公园的“龟展”上,一位动物博物馆的科研人员曾发现过一只乌龟睡觉的情况:它闭着双眼,在龟甲的左边伸出一只左后肢。瞧乌龟的模样,虽然它是在睡觉,实际上是一副准备立即“开步,走!”的动作!
尽管各种动物的睡觉姿势各异,但都是一种适应环境和生存的表现。
知识点:休息、防敌、环境、生存
为什么说动物也会有年轮
河蚌有两片贝壳,外层是黑褐色的,上面有很多同心圆状的环纹,叫做生命线。在一般情况之下,夏季河蚌生长很快,形成的环纹宽而疏;冬季生长速度较慢,形成的环纹紧而密。一年又一年随着蚌体的逐渐长大,贝壳上慢慢留下了一圈又一圈的生长线,这就是蚌的年轮了。算一算生长线的数目,大致上就可以知晓蚌的年龄了。
种类不同的鱼类,它们年轮的位置也不一样。例如,在鲤鱼的鳞片、鳃盖骨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它的年轮;鲫鱼的年轮是在牙齿上;黄花鱼的年轮则藏于它头中的耳石之上。耳石是类似石灰质的块状物体,磨制成薄片之后可以看到一圈又一圈的同心环,那就是年轮了。年轮不仅仅记载着鱼的年龄,而且也是鱼一生的记录。
龟鳖则有所不同,它们的年轮记录在背甲之上。从龟鳖的背甲各盾片上同一环数一数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了。另有一些龟鳖,在出生之时就带有固有的年轮,在计算这类龟鳖年龄时候,就要减去它的固有年轮数了。
不仅植物和动物有年轮,人也是有年轮的。人的年轮在脑子里。由此可见,极可能所有的生物都有年轮,只不过都在其什么部位,至今还未全部了解罢了。
知识点:河蚌、生命线、年轮、位置
海参失去内脏后为什么不会死
海参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类小动物,但它不像鱼儿样灵巧,能在水中快速游动。正因为如此,当它遇到敌人追击时,常常采用“丢车保帅”的分身术,那就是突然抛出自己的内脏,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自己则乘机逃跑。说也奇怪,失去肚肠的海参并不会死去,只要以后生活安定,它又能长出新的“五脏六腑”来。
为什么人类或高等动物发生同样的情况会失去生命,而海参却不会呢?实际上,这是一个再生能力强弱的问题。低等动物,同时也包括植物,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它们在受到创伤或失去身体的某一部分后,能够较快地愈合伤口,或者再生出失去的那部分躯体。海参属于低等动物,它能重新长出内脏,就是再生能力强的典型例子。而高等动物受到创伤后,由于再生能力较弱,一般只能愈合伤口,而无法再生出某一段肢体或某一个内脏器官。
低等动物的再生能力之强,有时简直令人惊讶。
海星具有强大再生能力。有人做过实验:将海星分割成几段放入水中,它的每一段居然又可以长成完整的海星。
除此以外,蚯蚓被切断之后,通过再生能力可以使自己重新复原;螃蟹的一只眼球如果损坏了,很快又能长出一只新的眼球。更令人惊奇的是,把一种属于腔肠动物的水螅切成几小段,不仅每段都能长出一个小水螅,而且当它的头部被切开后,居然会长成一个双头的怪水螅。
知识点:海参、再生能力、海星
为什么打蛇要打“七寸”
打蛇要命中要害。俗语说“打蛇打七寸”,然而也有人说“打蛇打三寸”的。尽管说法不同,但这里却有一个共同点——打蛇的致命部位。
当动物的脊椎骨受重伤时,为脊椎骨所保护的脊髓也就会遭受严重的伤害,神经中枢和身体的其他部分的通道就被阻断。伤害越近头部,影响也就越大。要是你打在它的尾巴上,对它的生命就无影响。
或许有人会问:“那就干脆打脊椎骨得啦!为什么要有‘三寸’、‘七寸’的说法?”原来“三寸”处的脊椎骨被打伤或打断,它就无法抬起头来咬你了;而“七寸”却是它的心脏所在,一受到致命重击,自然必死无疑。
当然,这“三寸”、“七寸”也并不是每条蛇都一样的,因蛇的种类、大小不同而有所差异。
蛇类中确实有不少毒蛇,著名的有五步蛇、蝮蛇、眼镜蛇、银环蛇等等,被咬后,足以使人丧命。可是有些蛇类,如火赤链、乌风蛇、黑眉锦蛇等,它们不仅无害,还能帮人捕鼠,为我们除害呢!即使是毒蛇,它也是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不会主动攻击人的。
知识点:脊椎骨、三寸、七寸
为什么说蛇毒比黄金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