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首任军长
1864100000342

第342章

16

关于180师,关于抗美援朝,在第5战役结束后回撤的表述上,尤其是对5月22至25日这4天的情况,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的。因为,这4天历史,就像猢狲屁股一样,羞红得难以示人。

正是不敢示人,从而出现了许多不公正的、偏面的议论和结论。我想,不管你是研究历史的也好,还是你出于好奇去窥视的也罢,都是想看到全面的、真实的东西的。因此,我想把我所掌握的档案资料,用大事记的形式,在这里记录一下,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去研读。

?5月22日?60军接到3兵团第5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的命令。命令中将配属给12军打穿插的181师、配属给15军的179师和担任3兵团预备队的180师归建60军,同时要求60军担任掩护兵团撤退任务。

?5月22日?据《韩国战争史》称,“联合****”开始下令所谓的“第二次春季攻防战斗”,他们的主力开始全线反击进攻。战争史内的《战争日志》,对5月22日作了写书:“联军在全线前进2公里。”“****军(指中国人民志愿军)放弃清平附近阵地,向北撤退。”“****(指南朝鲜军队)向临津江推进。”

?5月22日?据国防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由日本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撰的《朝鲜战争》第797页记载:“到5月22日中午,中朝军队对洪川的压力完全消失。”“这天黄昏,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感到反攻时刻到了,决定明天即23日早晨转入反攻。”

――不难看出,180师从战役结束的那一刻开始,就处在危如累卵的境地。当然,这时的179师和181师,同样是这样的处境。因为,其他各军都在行动北撤了――这一点,可以从《韩国战争史》中看出,“****军放弃清平附近阵地,向北撤退。”也可以从《朝鲜战争》中看出,“到5月22日中午,中朝军队对洪川的压力完全消失。”――惟独60军这时才接到志愿军总部21日发出的结束战役的命令。不仅如此,如果把话再说刻薄些的话,那么,可以说,60军先前是个空壳子,只有到了此时,各兵团都要全线北撤了,60军才算是成建制了,而且还要掩护兵团撤退任务。

17

5月23日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还是一起看看这一天的大事记,再说吧!

?5月23日?对于美军可能出现的反击,彭德怀是有思想准备的。但致命的是,志愿军是在“第5次战役胜利结束”的姿态下开始北移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军的反击则是经过长期筹划,并精密组织下进行的。这次美军反击是自朝鲜爆发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全线反击。联合****指挥官范弗里特,为这次反击行动制定了初步目标是“堪萨斯线”。这一天,可以说,官范弗里特是豁出去了,他冒险将守备后方的兵力抽调一空,发动了迅猛的反击!美军骑1师7团突击队、美25师“德尔温装甲支队”、美10军“牛曼尖兵”特遣队等武装到牙齿的重装甲支队凶猛地向正在撤退的志愿军后方插去,一直养精蓄锐的13个师尾随其后,发起了全面进攻。

?5月23日?志愿军65军、64军、63军从涟川、华川北撤。

据《韩国战争史》称,“军团长白善烨少将于6时下达命令:‘首都师于5月23日10时,从现地发起进攻,……确保京江公路。’

“接到上述命令前,师长已经做好转入反击的一切准备,所以命令下达到部队,立即进行了反击。

“第1团从现战线向横溪里,车项里方向推进,……继续开进至榆川里、下珍富里一线,占领京江公路;第26团同第1团并行推进,占领青莲庵,昆神峰,……继续向西北华川方向推进,在黄柄山附近切断敌人退路。”

?5月23日?志愿军15军、20军、27军和12军从洪川以西、华川北撤。

据《韩国战争史》称,“美第3师于8时,在昨天的阵地上发起了进攻,第65团为右翼,向束沙里进攻;第7团为左翼,从云头岭进攻。两个团于这一天下午,分别占领沙里和1112高地,并继续攻击北部。

“美第2师右翼第38军进攻丰岩里、瓦野里、县里、麟蹄;中路第9团从松涛进攻挂石里、阴阳里;左翼第187空降团战斗群沿麟蹄、洪川公路进攻;第23团和法兰西营继续在束草里待命。”

?5月23日?志愿军15军、63军从金化、华川撤退,而志愿军60军180师还在春川、加平、北汉江以南地区抵抗。

在60军正面的劲敌是美军第7师、陆战队第1师、在西侧进攻的是美军第9军指挥的美24师、南朝鲜军第2师、第6师。

据国防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由日本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撰的《朝鲜战争》第799页写道:“工兵班探雷先行,其他人员暂时停下来,1架直升机着陆了,下来的是阿尔蒙德军长。他大声责问,为什么停下来?”“下达这种冒险的命令,看来是因为将军亲自查清了敌情。”

――显见,1951年5月23日,整整一天,180师在抵抗中与各撤退中的部队脱节了。现在,所有人都看清楚了,180师在这一天中原地等了美军一天。就是这一天的“等待”,180师迎来了铺开盖地的厄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

按照志愿军的统一部署,西线19兵团65军在议政府至清平一线,应该阻击15至20天时间。60军180师应从春川至加平间布防,这就可依托汉江防御。9兵团应利用昭阳江和华川湖布防。

如果按照这个计划,扼守联合****的进攻是可以的。但是,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只传达到兵团一级,军只知道全局的大概,师根本不知道全局的情况。如此,各部队对机动防御的理解有所不同,从而对掩护任务的理解和执行情况,自然产生了不同。

中部战线,兵力薄弱,50公里宽的正面,只有180师一个师在担任掩护任务,因为兵团二梯队部队早已撤离。

志愿军总部领导规定各部23日晚转移,3兵团领导命令22日晚转移,60军领导命令180师夹北汉江布防,且将主力置于北汉江以南。读者朋友,看清楚了吗?从志愿军总部到作战师,转移的时间和部署相差多大啊!

当然,在3兵团存在的问题,在9兵团和19兵团同样存在。那么,各部执行起来,步调不一致,转移时间不一致,就不是偶然性的了。

60军军长韦杰从侦察得来的情况中,了解到从洪川方向出发的美军坦克、机械化部队沿公路向正屏山、春川方向开来。这时,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美军很快会抵达军指挥所,突破兵团指挥所,后果不甚设想。

情况紧急,韦杰军长命令180师控制正屏山以南公路,抗击美军;命令179师加强大龙山防御,并以一部兵力控制春川西北公路。

――这样处置,单从战术上说,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全线都在北移的情况下,在宽大正面上,仅靠一个兵员极为不足、粮弹告罄的师,显然勉为其难了。

60军决定这样处置,并将处置情况以“韦(杰)袁(子钦)查(玉升)邓(仕俊)”的名义,向上级报告,并重申了本军3个师的任务。为了使这个部署得到上级的指示和友邻的协同,60军还将这份报告通报给了兵团各军并上报志愿军司令部。电报的报头是这样写的:“志愿军司令部、兵团并12军、15军:依兵团令我军部署如下……”

这份于5月23日21时发出的电报,没有收到任何反映,只得到本军各师在苦战的报告。

战术上正确而战役上判断错误的处置决定,就这样,打了水漂。犹如一块铁饼,丢进河里,只听得“扑嗵”一声,便沉到了河底。沉到河底的铁饼,引来了无数鱼虾,争相戏耍。

180师就像这块铁饼,在汉江南岸与美军先头部队对抗。538团和539团以“伤亡惨重”的代价,才击退了美军的先头部队。虽然扼制住了美军的进攻速度,但426.4高地被美军占领了。

此时,情况更为严重的是,180师右翼友邻部队开始撤离。180师立即向军领导报告这一情况。军领导临时决定,180师主力撤过北汉江,在北汉江北岸防御。

180师接到军的命令,开始收扰部队,准备转移。这时,兵团又来了一个新的命令:

……由于运力缺乏,现战地伤员尚未运走,12军5000名伤员全部未运;15军除已运走外,现水泗洞附近尚有2000名不能行动之伤员;60军亦有1000多名伤员。为此决定,各部暂不撤收,并于前沿构筑坚固工事,阻击敌人,运走伤员之后再行撤收,望各军以此精神布置并告我们。此外各部除以自己运输力量运伤员外,并组织动员部队,特别是机关人员甚至干部全体参加抬运伤员,以期将伤员迅速转运下来……

电报的意思是清楚的,要求各军组织好伤员的转运,在伤员没有转运下来的时候,不要扔下伤员而撤走,如果自己的伤员转运下来,就可以撤退。应该说,这个电报没有错。无论从任务、从阶级感情来说,都是必须倾全力进行掩护以保障伤员的转运的。但是,就是这么一封意思清楚的电报,60军领导却理解成为:“60军必须掩护全兵团的伤员转运”。于是,60军立即给180师打电报,将刚刚命令180师立即转移到北汉江防御的电令改为:“继续位于春川、加平、北汉江以南地区防御”。

于是,180师不但没有撤退,又立即命令已经向江北转移的部队掉头回走,重新进入阵地。

就这样,180师又失去了一次生还的机会。

5月24日很快就来临了,这一天的情况更是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