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孔子做人做事的中庸之道
18631800000005

第5章 孔子生平

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死了,孔子不到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又死了,孔子成了孤儿。

孤儿孔子奋发图强,又很谦逊,为家族与乡里器重。孔子十九岁的时候,族人为他娶了妻子,孔子成了家。孔子二十岁的时候,生下儿子孔鲤。

孔子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期间,先后做的工作是委吏与乘田等,委吏是收税,乘田是管农事,都是做政府部门的公务员。

孔子从三十岁到三十四岁期间,主要是在鲁国太庙做祭祀官。孔子以独特的身份(即圣人之后)和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德行获此资格,主持国家的重大祭祀。同时开始收弟子。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昭公被三大臣逼下台,逃往齐国。孔子追随鲁昭公去齐国,在齐闻韶,学识大进。齐景公尊敬孔子,向孔子问政。孔子在齐国呆了一年。

孔子三十七岁到五十一岁期间,依然在鲁国主持祭祀。这时他的官职是“儒”,即祭祀官。因为孔子长期做儒官,所以后世称孔子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儒家最看重的是祭祀,其次是治理国家。孔子长期在太庙主持祭祀,实际上是个大祭司。

孔子五十一岁时,正式在朝中为官,是为中都宰。三年中,孔子先后做中都宰、司空、司寇,最后做鲁国宰相。孔子施政期间,具体的政治主张是维护、巩固鲁定公的地位,对内抑制三大臣,对外与齐国结盟。孔子治理之下,三年之中鲁国大治。户不拾遗。

齐国担心鲁国强大。用美人计麻瘅鲁国君臣。孔子于这年离开鲁国。开始了漫长的周游列国之旅。

孔子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先后在卫、匡、曹、宋、陈、楚等地方呆过。其中,孔子在卫国做过官,楚昭王也曾准备封孔子七百里地为小国国君,没成。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经过的国家近十个,是一次前无古人的“文化长征”。孔子想把他的政治主张推广到列国,结果无一能成。但他取得了另一方面的更为重要的成果,就是将他的人文理念“仁义”带到了各个国家。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备受磨难。但都坚持了下来。

孔子六十八岁回到鲁国,正式开私学授徒。这时他的政治身份是鲁国的“国老”,即元老。实际上这时孔子已是鲁国的精神领袖与国家象征。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最有成就的是颜回、子贡、子路、曾参、有子、仲弓等人。孔子弟子中做官做得最大的是冉有,但被孔子逐出了门墙。冉有不仁,附从季氏征战、敛财,违背了孔子的教导,相当于耶稣门徒中的犹大。颜回相当于约翰,子路相当于彼得。孔子的再传弟子孟子相当于保罗,将儒学最终发扬光大。

孔子晚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授徒与撰述。孔子定五经,修《春秋》。孔子的言行被弟子及再传弟子们整理为《论语》,孔子的后人也整理有《孔子家语》。孔子的思想主要记载于:《论语》、《礼记》、《中庸》(原为《礼记》的一篇),《易经·易传》、《春秋》等。孔子的生平事迹散见于《论语》、《孟子》、《史记·孔子世家》、《左传》等。

司马迁把他为孔子作的传命名为“孔子世家”,显然是把孔子定位为一位“王者”,因为在《史记》中,只有为王者作的传,体例上才是“世家”。司马迁这样做的理由主要是:第一,孔子是殷王室之后。第二,孔子是大圣人,是“素王”,是真正意义的帝王。其实,孔子不是一位“王者”。孔子是一位祭司与先知。后世尊孔子为人类导师,是一位世界级的思想家。

孔子为后世制定了风俗与日常生活,这比他制定了政治方面的制度更重要。孔子的思考方式与做事方式影响中国人日常生活至深,这比他对中国文化界的影响更大。

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活了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