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孩子对其他较富裕家庭的物质生活表示羡慕,家长不必感到羞愧,更不可申斥孩子,而可以告诉孩子不同的工作会有不同的收益,而工作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并不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实来对孩子进行启发。比如洗一个碗的报酬是五角,而擦一辆自行车的报酬则是五元。
孩子们也许并不完全明白贫富分化的缘故,但是很有必要知道不管钱多钱少都是劳动的结果。
对教他们明白“钱是工作挣来的”的机会有很多,当你带着你的孩子上街的时候,会看到很多正在工作的人:马路上的交通警察、清洁工、自行车停放处的管理员、超市里的售货员、甚至麦当劳里帮他点餐的阿姨……你都可以告诉他,这些人都是在工作,因此才会每个月会挣到钱,不工作的人是没有钱的,他长大了以后也要自己工作挣钱。当他对其他较富裕的家庭的小朋友的生活表示羡慕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同的工作会有不同的收益,而工作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要让他明白只有勤奋的人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才会有好的工作,从而得到相应的报酬。
理财教育笔记:
1. 尊重孩子提出的问题,并实事求是地将家长做什么工作,取得什么样的收入告诉孩子,大可不必向孩子隐瞒家庭的收入状况。
2. 教孩子明白“钱是工作挣来的” ,不管钱多钱少都是劳动的结果。
不可轻视任何一分钱
小时候,我们都唱过儿歌《一分钱》,如今一分钱已经在流通领域里基本消失了,但这首歌的意义远远超过一分钱的价值,它告诉我们,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珍惜的。
香港的何东是位亿万富翁,一分钱对于他来说,只是牛之一毛。
但何东有一轶事:他对一分钱都要较真。一次,他下车时不慎将口袋里的一分钱掉在地上,那枚钱滚进了草丛。何东便停下脚步蹲下身来仔细在草丛中寻找,找了半天,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枚硬币。
何东并没有放弃,第二次经过时继续寻找。有一位服务员实在看不下去,她偷偷扔了一枚硬币在草丛中,何东终于找到了,他高兴极了。
有人问起此事,何东说:“钱都应该有所值,而不应该浪费,对于金钱的意义,一分钱与一万或者一百万应该是同等重要。”
类似的还有富翁李嘉诚,他有一次曾经掉了一元钱到阴沟中,保安帮他找到并交还给他。李嘉诚收下那一元钱,而从皮夹中抽出一百元给了保安。
对李嘉诚的做法,众人当然好奇。李嘉诚则说:“我给保安100元,并没有浪费,而是继续进入流通。而那一元钱如果不捡起来就浪费了。”
很多时候,富人们常给人以一种越是有钱越吝啬的印象,但实际上,不论是何东、李嘉诚,他们对应花的钱从不小气,捐金钱给慈善事业都一掷千金。他们的这些生活小节,恰恰是一种成熟而理性金钱观的具体表现。这就是:每一分钱都应该物有所值,每一分钱就是他们的一名战将,都有自己的位置。而我们这些普通的人却很少会去考虑一分钱对我们的意义。
不要让你的孩子也这样,至少在他刚接触钱的时候,要让他形成一种思维:每一分钱都很重要,都不能轻视。
理财教育笔记:
1. 不要让你的孩子忽视任何一分钱。
2. 教孩子用储钱罐储存硬币。
让孩子理解和体谅父母挣钱不易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班上常有发生金钱失窃的事件,老师便命令每一位小朋友,一一打开书包,接受老师的“临捡”。
在小不学里,小朋友将在校园里捡拾到的金钱,送交教导处,学期结束时,学校会颁发一张拾金不昧的奖状,以资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荣誉感。
据报导:现在的小朋友,只喝饮料,不喝白开水。学生们认为:喝白开水很丢人,容易遭同学取笑!甚至据调查统计:学校里若装设贩卖机,一般学生,一天食用的碳酸饮料,平均可高达三罐。以此估计,中小学生一天的生活费,除了午餐费、车费、加上零食花费,保守估计,至少需要百余元。
生活与消费之间,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人一生之中,必须透过不断的消费行为,完成物质方面的所需,以得到满足需求的生活品质。所以,金钱的价值观与消费行为,及正确的理财及消费观念,必须从小灌输孩子。
首先让孩子明白家中金钱的来源,是父母及祖先辛苦工作所得的。
美国的“带子女上班日”已经实行6年。每年4月23日,许多企业都事先准备好这项活动的人员、设施等。一到这天,许多企业办办室到处可见活泼快乐的小朋友,整个办公室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这一天,儿童们可以受到免费早餐、午餐的招待,参与专门为他们组织的活动,在了解父亲一天里究竟忙些什么以外,还参加企业的业务活动,增长知识与见闻。
政府机构也不例外,甚至总统这天也专门去国会提出有关儿童问题的提案。
6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加这一活动。活动使孩子认识到,父母上班工作,下班操劳家务,照顾孩子,的确不容易。
让孩子理解和体谅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中国也应实行这种制度,让孩子们也看看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
让孩子了解家中钱的用途,并了解家中的经济状况。关于孩子的零用钱,亲子依家庭经济,共同商定零用钱的数额,并让孩子明确计划大概的零用钱用法,分辨需求度,做有效运用。且能做支出纪录,了解自己供需,作为规画金钱使用的参考。
此外,鼓励孩子为某一种有意义的目的而储蓄:了解储蓄的正确意义,不单为积财而储蓄。例如:购买红十字邮票、为自己存保险费,慈善捐款等。
假日时,与家人上市场、购物,增进经济生活的知识、养成正确消费行为。
适时给予孩子“钱虽不是万能,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观念。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正确的物我观念。
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一个家财万贯的员外,富比臣相,但成天都快乐不起来。因为,员外烦恼家中的金银财宝,会遭人偷窃、让人觊觎,不由得杞人忧天,成了道地的守财奴。
金钱的价值不在于钱的本身,而在于藉由金钱的力量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人的“需求”,有可以让人向上向善的,也有引人挥金如土般的堕落。金钱价值的善恶好坏,决定在此。
人的需求中,物欲是个无底洞,犹如鸦片毒瘾。正如前一阵子的社会新闻:某些大学生,因羡慕同学之间,人手一支流行手机,为达到物欲上的满足,竟然当街行抢他人之物,一念之间,便陷入了沉沦而无法自拔,遗憾终生。
在许多的年轻族群文化中,新兴了一种族群,常是实时行乐,不擅理财,到了每个月底,两袖清风,囊橐无余,将薪水花用光光,名为「月光族」。
学生为了购买一双名牌球鞋,自己建议妈妈,给予安排家事服务的机会,赚取零用钱,存足金额之后,欢喜的凭自己劳力所得,买下心仪已久的球鞋。一双鞋,穿在足下,自鸣得意,平添一股成就与珍惜感。
所以,藉由日常生活的消费行为,培养孩子对金钱价值的判断力。适时给予孩子支配零用钱的机会,知道将零用钱的适度规划和善用。
理财教育笔记:
1、如果企业允许,可以带孩子到公司上班,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增长知识与见闻。
2、假日时,带孩子一起上市场、购物,增进经济生活的知识、养成正确消费行为。
§§§第三节 让孩子了解钱的用途
和孩子一起做“购物”游戏
孩子认识了钱币,知道钱币是从哪里来的,这并不等于他们就理解了钱的价值。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要让他们真正懂得“钱的价值”显然还为时过早,不过家长可以先让孩子了解钱与商品足如何交换的,让其知道钱是等价物的概念。
让宝宝知道钱能做什么,可以跟宝宝一起做购物游戏。用玩具、卡片、水果等当“货物”,一一标出“价格”。用废磁卡当“信用卡”,塑料圆片、纸片等当“现金”。无论“价格”还是“现金”,数字尽量简单,而且以“现金”和“价格”吻合为好,方便宝宝接受。比如,苹果标价2元一个,“现金”中就有2元的硬币或纸币。
先由你当售货员,宝宝当顾客。让宝宝自由挑选“货物”,你唱出“价钱”,收取“现金”,或模拟划磁卡“收费”。然后让宝宝当售货员。
要点:“买卖”中强调用“货币”换取“物品”,让宝宝进一步了解货币的作用。
孩子认识了钱,这并不等于他们就理解了钱的价值。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来说,要让他们真正懂得“钱的价值”还为时过早,但家长可以先让孩子了解钱与商品是如何交换的。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一买卖物品的游戏,家长可以将家中的小物件,比如毛巾、香皂、杯子、牙刷等日常用品拿出来,每一样东西标上价格――不要与实际价格有太大的差距,以免误导孩子――然后家长和孩子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
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来。首先,当孩子的加减运算的能力不能应付“角”甚至“分”这样的零头时,标价最好是整数。
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即使会数数了,也未必懂得数钱,因为那只是抽象的声音或文字,必须让孩子感受数字的多与少到底有什么不同,才能建立金钱观。例如,点心对孩子相当具有吸引力,有个会计师女儿和银行经理儿子的陈妈妈就表示,因为自己是一个全职家庭主妇,所以当孩子上学前,每天下午三、四点时,都会为他们安排点心时间,而从孩子三、四岁开始接触数字后,她便将数字观念教育,透过点心来执行。 陈妈妈准备孩子喜欢的可爱造型小饼干,例如飞机、兔子、星星,甚至是数字等造型,以此引起孩子的注意,当发给孩子饼干后,会先让孩子算清楚有多少块饼干,陈妈妈发现,很快的,孩子便会清楚的感受到,十个饼干比五个多,也可以吃得比较久,如此对数字的概念就更具体化。
当孩子的加减运算能力有所提高以后,家长就可以教孩子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对于成年人来说,0、5元当然就是5角钱,这毫无疑问。但许多孩子却未必知道这种常识,他们可能以为标签上的0、5指的是5元钱。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多次练习,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元、角、分的概念,并了解钱在日常使用中的一些常识。
理财教育笔记:
1.通过钱与物的交换,让孩子真正感受到钱的价值。
2.和他玩“购物”游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让孩子扮演顾客
当由孩子来扮演“顾客”角色时,给孩子支配的钱要相应的少一些。这样,孩子会发现手头的钱无法将“地摊”上的东西全部买下来,此时家长就要适时引导孩子做出选择。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物资丰富的社会,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若是什么都想要,再多的钱也不够用。
因此,家长在孩子七八岁时就可以向其灌输:在面对各种商品的诱惑时,要懂得选择和放弃。
1.买来的东西要有用
买东西不能随心所欲,看到什么就要什么,买来的东西一定要能满足自己某个方面的需要。比如,当孩子刚刚学会用铅笔写字时,买一支昂贵的钢笔就是没有必要的。有时候,当一件旧东西还有用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去买一件新的东西来代替,否则重复地购买类似的物品,其中必有一件会被闲置,这样也是一种浪费。
2.学会比较和选择
类似的东西,在一个地方卖2元,也许在另一个地方就卖到4元。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也许是分量有一些差异,也许是质量有高下之别,也许仅仅是包装有所不同,也许仅仅足牌子不一样。因此,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对不同的东西进行比较。当价格较为便宜的那种可以满足需要时,就没有必要花冤枉钱去买贵的那种。
不是别人有的自己就应该有
邻居家的孩子有了一辆小自行车,于是孩子就缠着父母也要买一辆同样的。此时家长就要坚决地拒绝,而不要为了不伤面子,不让孩子被别人看不起而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否则只会助长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3.“想要”不等于“需要”
前文已经讲到过,当孩子“想要”某件东西时,家长要及时教育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不是非得到不可的。“需要”的东西才是有必要购买的。此时要让孩子明白什么要求足合理的,什么要求是不合理的。
商品的安全性很重要
年龄幼小的孩子往往不太{董得如何保护自己,这就需要家长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在购买商品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要买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东西,如飞镖、飞碟之类的玩具,买食物时更要注意卫生,以免因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而生病。
4.列一个购物清单
有时要买的东西比较多,常常会买了这样忘了那样,这在成年人当中也并不少见。而就小孩子而言,更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则是,本来想要买一个笔记本,但走到商店之后,却被一个漂亮文具盒所吸引,结果买回了一个用不着的文具盒,却忘记了买自己真正需要的笔记本。
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准备一个记事本,在出门之前把要买的东西写在上面,这样既可以帮孩子完成购物计划,也可以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
5.买东西要付钱
钱足用来买东西的,反过来,买东西就要付钱。如今有一些小商店会引诱孩子赊账购物。一些小孩子经不起诱惑,在口袋里没有钱的时候就去赊账。 由于当时不用给钱就可以把想要的东西拿走,孩子会认为所谓赊账购物就是随便拿东西。对此家长必须要有所警惕。有必要教育孩子,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赊欠之后,这笔账是要由父母来还的,赊账购买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其实就是给父母增加负担。在孩子还缺乏分辨能力时,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坚决而迅速地加以制止,否则,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了。
理财教育笔记:
1、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购物的时候并不多,因而许多购物的技巧暂时还用不上,但花钱的原则却可以从此时开始树立。
2、多数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已经能够数数,到七八岁时,掌握简单的加减法已经不成问题。此时,同孩子一起做一做买卖小物品的实验,不但能帮助孩子了解钱的用处和用法,对于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自律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让孩子认识商品的价格标签
等孩子对买东西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家长在带着孩子逛商店的时候不妨让孩子认识认识商品的价格标签。
价格标签上的所标识的价格都足以“元”为单位的。这对于大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事,但孩子们却可能不太习惯。因为平时人们说到一件东西的价钱时,常常都会说“这个东西买成7元6角。”“买那个东西要花9块3毛。”“买3块5的菜。”因此在孩子学会了货币单位的换算之后,就需要带他去看一看真正的价格标签,让他了解正式的价格单位的表示方法。
细心的孩子会发现,商品的价格标签并不都是一个颜色,而足有红、蓝、绿三种不同的颜色。那么,不同颜色的价格标签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呢?
原来,商品的定价并不都足商店说了算,我国对不同的商品分别实行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国家定价,主要是针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和人民生活必需品, 由物价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制定的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