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树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首先在自己的家庭开辟了一块没有封建主义樊篱的乐园,使3个女儿有幸在民主、平等、先进的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宋霭龄和宋美龄天生聪颖,大胆泼辣,在她们只有5岁时,宋嘉树就送她们到寄宿学校中西女塾读书。宋庆龄与姐姐和妹妹一样聪明,却不像姐妹那样大胆泼辣,锋芒毕露。7岁时,父亲也送她到中西女塾读书。宋霭龄13岁时,宋嘉树夫妇把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国求学,使宋霭龄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赴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之一。
1908年,宋氏夫妇又把二女儿宋庆龄送到美国接受教育。当时宋美龄年仅11岁。由于年龄小,在威斯里安女子学校注册为特别生。宋嘉树使这三姐妹在早期教育上占了先,在接受西方教育上占了先,在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上占了先。
宋霭龄极富音乐和表演方面的才华,宋氏夫妇便努力做大女儿表演的最佳“搭档”。在傍晚时分,常常是由宋夫人熟练而凝神地弹奏钢琴;几个兄弟姐妹围在一起,听宋嘉树和大女儿的男女声二重唱。静听着父亲那纯美洪亮的嗓音随着琴声哼出的美国南方民歌,宋霭龄、宋庆龄和弟妹们从心底升腾起对父母的崇拜、敬仰和热爱。
宋庆龄生性稳重、腼腆,和姐妹兄弟们在一起时,她总是最文静的一个。不过宋嘉树为孩子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也使小庆龄于天性之外受到补益。在假期里,三姐妹和小兄弟们在院子里玩耍,爬过院墙到别人的田地里嬉戏;他们到田野里奔跑,采集花草,捕捉虫鸟,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
有一次,姐妹兄弟玩“拉黄包车”的游戏,宋霭龄装作黄包车夫,宋庆龄扮成乘客,小妹小弟跟在身后又蹦又跳。正玩得开心时,不料“车夫”拉车用力过猛,双手失去控制,一下把“乘客”抛了出去。“车夫”愣在那里傻了眼,知道自己闯了祸;“乘客”又疼痛又委屈,满脸不高兴。
这件事被宋嘉树知道了,他慈爱地对宋霭龄说:“做游戏也要有分寸,‘黄包车夫’可不光是使力气呀!伤了‘乘客’还怎么拉生意呢?”小霭龄不好意思地笑了。
宋嘉树又笑着对宋庆龄说:“我们的‘乘客’这样宽宏大量,这样勇敢坚强,真是了不起!”小庆龄受到父亲的夸赞和鼓励,一脸的阴云散去了。长大以后,宋庆龄真的成为一位既富有爱心和宽容,面对邪恶势力又敢于斗争的伟大女性!
有研究表明,拥有一个好父亲的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学习能力会比较强。另外在人际关系上也会处理得更好。曾经有人说:“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教师。”父爱象征着事业、秩序、奋斗、冒险和思想,是一种宽广,一种高远,一种安稳,一种平和,是女儿生活中理性培养的主导。父亲如何去爱女儿,如何与女儿相处,往往决定着女儿的心胸、气度、能力和价值取向的高低。父亲是女儿童年时代的榜样,所以,作为父亲,要努力地扮演好这个上帝赋予的角色,为女儿树立起一个高大、坚强的形象,做女儿心中的好榜样。
那么,怎样做一个好父亲呢?以下几条准则,可供参考。
(1)明确行为的准则但不要强加于孩子。应向孩子指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如果孩子不同意,要弄清原因,一起讨论,耐心疏导,绝不能硬性规定必须这样做。应当承认孩子有权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感情,要以朋友的形式来交流。
(2)不要教条主义。切勿经常板起面孔引经据典地来教训孩子,要注意孩子的爱好和个性。有些道理要说清楚,比如偷盗和撒谎是可耻的,但有些事情不能生搬硬套。
(3)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不要过分包办代替,以为孩子没有你不行,得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提出一些具体明确的要求,放手让他自己决定该做的事。
(4)要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作出某个决定或承诺时,告诉他要对自己的做法及后果负责。这样可避免事后不必要的牢骚和埋怨。比如,孩子如果执意要睡到过了早餐时间再起床,那么午饭前不能给他任何东西吃。
(5)不可当众羞辱孩子。孩子犯错时,切勿惊慌失措,也不可听之任之,应与他们真诚交谈,帮他们走出误区。溺爱不对,打骂也不可取,当众揭短更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训斥羞辱会使孩子感到耻辱。他们特别在乎朋友同学的看法,应当维护孩子在同学、朋友面前的“面子”,该谈的问题私下里解决,决不能当众羞辱孩子。
(6)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变化较大的时期,这时的孩子往往要学大人那样自己拿主意,对此,家长要理解,该让他们自己做主的就放手让他们做主。
(7)家长要敢于承认错误。家长有错应认真反思,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这样做不仅不会失去尊严,反而更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加深亲子情感。
(8)允许孩子有隐私。孩子需要亲切的关怀但不是监视,即使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必须干预也要注意不能伤害孩子。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宜过问孩子的隐私。
(9)对孩子不可求全责备。对孩子的期望不可过高,父母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同孩子的沟通上,随时理解他们的心思和要求,经常给予鼓励,尤其是父亲,是孩子的精神支柱。
爱而不溺,更不会放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社会现象让人很无语。且看下面三个真实的例子:
其一,一个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写打油诗,用以形容自己的女儿,并且无可奈何地将其上传网络。诗云:“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其二,一位母亲对记者有苦难言般地说起自己的宝贝女儿:“我们家的时髦小丫头,大学毕业两年了,在一个剧团当剧务,每月有两三千元收入。可她和我们签了个三年君子协定,每月支付她各项费用3 000元。不然,就住在外面不回家,打她的手机也不接。这不,前几天,我刚把这月的3 000元打进她的银行卡里,她还没回电话呢!”
其三,一位姓何的老人,61岁了,每天仍要上班发挥余热,挣一些收入补贴家用。可他25岁的女儿却每天在家里上网看电视。何先生对记者抱怨道:“我实在看不惯她,却也说服不了她。我自己17岁就参加工作,那时月薪38元还要给父母20元。现在有些年轻人缺少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更没有人生的危机感。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出了问题,还是社会传统过时了?”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的社会风气和教育制度都是有问题的。但是,这些家长在抱怨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尽责了吗?
当听到女儿来到世界上第一声娇嫩的啼哭时,父母都会为此感到欣慰和甜蜜,因为女孩是上天赐给父母的艺术品,美丽而娇贵,每一个女孩儿的降临,都给她的家庭带来一股恬淡的气息,时刻弥漫在父母周围。女孩儿可爱、温柔、乖巧,天性的敏感和细腻,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爱护与照顾,然而对女儿的呵护并非没有限度,宠爱女儿,但不娇惯,更不能放纵,要给女儿适当的爱。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曾经做过教师、做过儿童文学编辑,出版过《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笑猫日记》等50多本童话书,可以说对家庭教育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见解。
杨红樱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在孩子4岁那年冬天,杨红樱就带她登上了峨眉山。虽然那时正直寒冷的冬天,带着这么小的孩子,家里人都十分反对,然而,杨红樱还是带着孩子上了山。
当杨红樱和女儿与其他人一同下山时,已经是半夜了,坐在汽车里,女儿已经睡着了。谁知车子行驶到半山腰处,轮子一下子卡在了岩石缝里,车子就悬在陡峭的悬崖边,让不少乘客一阵胆战心惊。看到车子无法动弹,司机只好让大家下了车,登山的人都要自己走下山。
于是杨红樱忍心叫醒了熟睡中的女儿,下了车之后,一阵刺骨的寒风吹来,女儿使劲地睁了睁惺忪的睡眼,跟着杨红樱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山下走。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哪里禁得起这样的折腾,走着走着,女儿就困得不行了。杨红樱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然而四周一片冰天雪地,抱着孩子会更加不安全。于是她狠了狠心,把冰凉的雪放在女儿的脖子上。受到低温的刺激,女儿一下子精神了许多,也不再犯困了。就这样,女儿跟着杨红樱,在黑暗、寒冷的山路上摸索着,终于走下了山。
把冰凉的雪放在孩子的脖子上,对于每一位父母来说,特别是对于母亲,心疼的感觉都是无以言表的。而女儿就更让父母们想要用温暖去呵护,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女儿没有经历过磨炼和困苦,就很难成为坚强的孩子。所以对于女儿,父母也要敢于锻炼她,让她在磨炼当中成长,这样才能成为既坚强又美丽的女孩子。
对女儿不适当地娇惯和过度地纵容,都会让孩子渐渐失去自主能力,形成依赖性,你越是呵护她,她就会越脆弱。诚然,女人天生柔弱,男人天性坚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在这个男女平等、不容依赖的新时代,女人再也不需要依赖某个男人生活,女性独立自主,自己为自己负责,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原则和方向。
美国家庭教育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让你的女儿经得起棒打。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这样的语言听起来难免会有些严重,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教育女孩经得起风雨,经得起磨难,却是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去做的。那些不被父母娇惯、纵容的女孩,才会成长为一个乐观坚强、轻盈灵活、有热情、有能力的女子。
女孩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美丽珍宝,带给家庭无限的甜蜜,但孩子却不应该是一只瓷花瓶。娇气脆弱的女孩,无法走出自己美丽的人生,更无法适应社会。所以,作为父母,不能让孩子变得娇气,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如何爱女儿呢?
首先,要有理智的爱。这就是说,在爱孩子的过程中,要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一书中的序言有这样一段话:“子女固然由于父母方面的爱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们也会由于那种过分洋溢的伟大的感觉而腐化堕落。理智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中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们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了最坏的特点和行为了。”这段话讲得十分深刻。 然而,我们有些父母,尤其是相对年轻的父母,对待孩子的关系上,往往缺乏应有的“分寸感”。他们对待孩子往往是无原则的,过分地宠爱。有的对孩子姑息迁就,任其发展;有的只知道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衣锦食美,却不懂得给孩子良好的精神食粮和思想营养。这样。势必把孩子惯坏、宠坏。这种“爱”是盲目的、有害的。
其实,热爱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严格要求也是热爱孩子的一种体现。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做父母的不应该受盲目的爱所支配,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当然严格要求并不意味着对孩子、动辄训斥打骂,而是要做到以合理为前提。同是,态度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
严格要求对孩子来说,是很主要的。这是因为,孩子们往往缺乏经验,是非界限有时不清,而且对自己情感和行为往往也不善于独立控制。如果家长对他们不严格要求,他们往往还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和按行为道德标准来行动。因而,这就更需要父母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但是只有爱不见得教育和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而应该把热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父母对子女一定要怀着带有严格要求的热爱,千万不要溺爱姑息孩子、过分地迁就与宠爱孩子。一定要有理智,有“分寸感”。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良好个性品行的人。
父母联手培养最完美的女孩
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天使,当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发出清脆的啼哭时,每一对父母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这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也预示着父母开始有了一份坚定的责任和义务。面对这个从自己身体中剥离而出的小生命,父母们都会从内心升起一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在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她们最美丽的小天使。然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不少父母都曾感到莫名的失落和不安,因为孩子在外求学、结婚生子,都让父母们犹如失去了一件属于自己的宝贝一样。其实,孩子本来便是独立的,从孩子降临伊始,就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
鲁思·奴妮维拉·斯坦能说:“孩子并不属于我们……她们是来到我们生活中的陌生人,给我们带来愉快和照料她们的责任,但我们并不拥有她们,我们要帮助她们成为她们自己。”
孩子来自于父母,然而却并不属于父母,而是属于她们自己,孩子的人生需要她们自己去创造。作为父母,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只能尽力帮助她们,却不能代替她们,更不能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给予孩子独立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心理感受,适时地帮助孩子,提醒孩子,让孩子们自己主导起自己的人生,是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做到的。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都应该注意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帮助孩子画出完整的生命轨迹。女孩有着她们先天的性别特征。所以每个爸爸妈妈给予女儿的应该是完全具有符合她们生理特征的爱和哺育。
首先,母亲是自己女儿的艺术家。
从母亲那里,女儿得到的不仅是生命,还是自己绝对衷心的榜样。母亲的声音是女儿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歌。母亲的眼神里闪烁着女儿的心灵。
母亲抚养孩子是绝对神圣的。对于女人一生的评价,并不完全在于她的事业,应该还有她自己的身体、思想、自我、家庭。告诉她怎样去实现她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女孩的成长应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女人有孩子以前,她在经历一种情感关系,取决对她对父亲和丈夫的评价。第二阶段,有了孩子,照顾孩子是她的最高使命。第三阶段,孩子渐渐长大,她又回到事业的追求中去。第四阶段,孩子长大成人,开始探索新的自我和职业。
母亲应该教导自己的女儿,她的一生中关于事业和母亲的事情都可以去做,但一旦做了母亲就没有什么比做母亲更重要的了。女性养育孩子是完全受尊敬的。父母应该如实告诉女儿,他们同女孩的不同之处,男性的一生要比女性简单得多,进入青春期以后没有女性的每月生殖周期,他们与生殖的联系不如女性更紧密。要教导女孩依靠男人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教导她们必须放弃自己的事业,也要教导她们男人不能在家带孩子,在给女儿展示她一生的蓝图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的可能性,防止她产生迷茫。
母亲不仅要把母亲当成神圣的责任,也要把这种自信传输给女儿。
其次,父亲能给女儿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