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
18610300000034

第34章 品味心理学(1)

◆上流社会玩的是品位

天涯社区曾爆发过一场论战,论战的焦点除了攀比财富外,更主要的是比拼的是品位。

论战的始作俑者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自称坚决瞧不起农民工,时时以身为上海人而自诩高贵,在论坛化名为“易烨卿”,与易烨卿针锋相对的是一位自称来自真正的上流社会的网友——北纬67度3分。北纬的策略是证明易烨卿并不是真正上流社会的一员,没有资格代表上流社会瞧不起农民工。

易烨卿说自己爱在家里煮咖啡或者到上海的五星级宾馆喝咖啡。北纬67度3分说:易小姐竟然喝咖啡,我们上流社会是根本不会喝咖啡的,我们只喝茶。

易烨卿说自己在除夕夜喝的红酒一两千元一瓶。北纬说:上流社会只喝香槟和少数几种法国红葡萄酒,此外我们只喝苏打水或者矿泉水。

易烨卿说家里的车是LEXUS的轿车,但是她本人更喜欢TOYOTA的大霸王。北纬的回答是:BMW或者BENZ是暴发户开的,我们只开雪佛兰,白色的。

易烨卿说自己最喜欢PORTS的衣服。北纬教导上流社会是怎么穿戴的:她们的衣服是没有牌子的,因为是在巴黎皇后区的几家专门的店里定做的,而且这种店只接待特定的客户。

易烨卿说她喜欢Karajan指挥的作品。北纬说:我们是看歌剧的。

易烨卿说自己的家人几乎每2~3天就要坐一次飞机,从俄罗斯到美国的三藩,一个月光机票钱就好几万美元。北纬的回答是:我们坐飞机从来都不买票,因为是私人飞机。贵族是从来不说三藩的,只叫圣弗朗西斯科,并且他们从来都不去那,也不去莫斯科,他们认为自从沙皇死了之后,莫斯科就没有贵族了。他们会去阿拉斯加钓鲑鱼,到中非草原打猎。

……

虽然这只是起源于网上的无厘头论战,我们无法求证论战双方身份的真伪。但是通过这场论战,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一点:身居上流社会的真正标志,除了显赫的出身和价位不菲的消费外,还有不能用财富衡量的独特品位。

品位是在财富、权力、知识等强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资本。有品位意味着高雅、有文化、有档次、有修养。金钱、权力、名声等外在身份或许可以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但是品位却是在上流社会长时间熏陶和培养出来的。因此,尽管有的人已经跻身于富人一族,但是仍会被视为“暴发户”、“土财主”、“土鳖”。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了其对于汽车品牌和汽车型号的选择,虽然这种决定关系不是绝对的,但是也可以昭示出一些有关身份的讯息。

《格调》是文化批评家保罗·富塞尔所撰写的一本描述社会等级与品位决定关系的畅销书,在书中,富塞尔写道:“上流社会不够重视汽车,因为根据他们的训估原则,汽车的历史过于短暂,不配进入古典风范的行列,不过总要有辆车开,你最好有一辆雪弗兰、福特、普利茅斯或者道奇,对它们的型号和颜色毫无兴致挑剔,总而言之,车必须是乏味的。从上层阶级往下,你就可以有一辆‘好’一点的车,比如美洲豹或宝马,但必须是旧的。你最好不要拥有罗尔斯罗伊斯(劳斯莱斯)、凯迪拉克或者奔驰。”

约瑟夫·爱波斯坦在《美国学者》中这样说:“敏锐的西德青年知识分子认为,奔驰轿车标志着一种‘高级的庸俗,是专供比华利山(美国洛杉矶郊区好莱坞影星聚集的居住区)的牙医和非洲内阁部长们乘坐的品牌。’确切地说,只有中上层阶级中最糟糕的一类才会买奔驰车,就像他们中最优秀的人士会开奥兹莫比尔、别克和克莱斯勒这样的车,可能还有吉普车和兰德罗弗尔(英国产多用途越野车)。”

还有一点小细节,就是关于车速的问题。保罗·福塞尔认为,你的阶级地位越高,车速就应该越慢。那些开快车的人不是想给坐在身旁的女孩留下上层贫民家的中学生的印象就是赛车电影看多了的富有浪漫情怀、喜欢刺激的忧心忡忡的中产阶级。如果你要做上等人,就得开得慢、开得稳,悄无声息地沿着路中央行驶。

财富、权力是成功的硬指标,但是有钱了、有权力了,并不意味着你已经进入上流社会,也不表明你已经具备了与你的财富和权力相当的身价,此时,你只是被财富和权力标注的一个人物,一旦失去了这些外在之物,你便再次被打回原形,成为当初那个一文不名的小人物。而如果想使自己始终拥有高身价,便要提高自己的品位,像个上流社会人物一样吃喝玩乐,这样你才会长期地居于社会等级的较高端。

◆品位等同于社会等级

从海外归来的刘总在某银行身居要职。刘总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听歌剧和打高尔夫,通过这三种活动,能够让自己陶冶情操、培养情调并减缓工作压力。而他的下属,海滨某城市的分行长贾总是个大腹便便、油头肥脑的中年男子,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去歌舞厅,有时彻夜泡在KTV包房里,他认为这样才叫休闲,才叫享受。

2005年,为了调查地方银行的业绩情况,刘总对个别省市银行进行了专访调查。为了拉近与刘总的距离,获得刘总的好感,贾总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取悦刘总。

一天晚上,贾总为刘总安排了麻将聚会,刘总以不会为借口推辞了。当贾总打探到刘总喜欢音乐后,又安排刘总去市里最豪华的歌舞厅,叫了两名美貌小姐陪伴。刘总到了KTV包房,看到如花的小姐后,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又以头疼为借口离去。

沮丧的贾总非常不明白,就问刘总的助理:“他这个人懂不懂生活?有没有情调呀?”

刘总的助理认为:区别刘总和贾总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官衔,更重要的是他们对生活方式、个人素养以及对品味的选择。

我们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如何选择和设计生活的内容反映了我们生活的品位,而生活的品位与格调是考察人的社会地位和成功人生的一个均衡有效的标志。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中表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有钱并不一定使你的社会地位提高(这里并非在说经济地位,而是社会地位),因为这世界上总是有人不在乎你的钱财。但有生活格调和品位却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因为提高了你的社会等级。

在某郊区毗邻而住着两户人家。一位是一家出版社的雇员,属于白领。另一位先生是汽车修理厂的机修工,典型的蓝领。他们的收入不相上下,但是生活差别就很大了。

白先生的房子是一座破烂的旧屋,通过自己动手,重新装修了一番;蓝先生购置了一座干净漂亮的牧场小屋。白夫人去城里的店铺买她和家人的衣物;蓝夫人就在当地的商店,或者是家附近的购物中心采购,而且觉得非常方便。白先生一家饮酒,很开放,常常全家人在院子里喝,小孩子坐在身边玩耍;蓝先生也饮酒,但是常常自己偷偷摸摸的喝,通常是在星期六,窗帘紧闭后,自斟自饮。白先生一家总是控制自己的音量,以免影响他人;蓝先生夫妇冲着对方大喊大叫,声音能穿过每一个房间,甚至传遍每一个角落,他们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有任何的不妥之处。白先生家的起居室里的书架上堆的着满满的书;而蓝先生家里是一本书都难以见到。

总起来说,这两个家庭收入相当,但是却毫无相似之处。他们的差别就在于品位的高低。一个人的品位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属于什么阶层,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形象。

究竟何为品位?

品位是一种选择。无论是挑选一件衣服的品牌,还是选择一本书、一张唱片;无论是选择一种职业,还是选择一个伴侣,好品位都在影响和指导着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你的选择诠释着你的风格和举止。

品位是一张标签。告诉我们你是谁、你要什么,以及你有着怎样的生活方式。品位是一张通行证。它引领你呼吸时尚的空气,触摸流行的脉搏,融入与你气味相投的社交圈子。品位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语言,品位决定了我们穿衣、吃饭和谈话的方式,品位决定了我们该拥有什么、该和谁交往!

真正的成功,绝不仅仅是指事业的成就。事业的成就只是成功、卓越人生的载体,社会成就和它的直接呈现——金钱,所能表现的也只是一个一维空间内的成功者,而卓越的人生体现在事业、家庭、自我发展和对社会及生态的责任等方面。

人们能从你的生活品位中判断出,你是一个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精神贵族,还是一个假装成附庸风雅、贵族的暴发户;是一个刚刚完成资本积累,从政策漏洞里走出来的土大款,还是一个有着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的有钱人。

有钱不一定让你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但是,有修养、有格调、有品位的人却必定受到欣赏和尊重,因为人们会认为他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品位存在于细节中

为了在商业世界获得成功,很多男士把自己包装成了看起来非常标准的商务人士,穿上了西装,甚至是价格不菲的高档西装,然而尽管如此,对于敏锐的时尚人士而言,即使面对着同样身穿高档西装的商业人士,他们也能够判断出这个人的品位究竟如何。

虽然都有“成功者”的名号,但是把一个有品位、有修养的追求完美的成功者和一个暴发的发财者区分开来的往往就是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貌似不起眼的小细节。

古龙香水是一个有格调、有品位、高雅的男士的常规消费品。男士身上散发出的清淡的古龙水味道让人们联想到:他是一个注意生活品位的人,他有雅致的情调,他懂得取悦自己。

爱丽森·卢莉在《服饰的语言》中说:大体上,一个人穿的衣服层数越多,他或她的社会地位就越高。在西方,我们不难发现,穿着三扣三件套西装要比两扣两件套西装显得更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