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越简单越好1
18610200000013

第13章 用人的简单道理(5)

在多数情况下,管理者图的是以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为了更好的发挥和利用下属的长处;其二,赢得人心,进一步密切上下级的关系;其三,极大地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声誉,有意将自己塑造成宽厚、豁达的管理者的新形象;其四,为了实现某个既定的管理目标。因此,在权衡利弊,决定取舍时,管理者必须本着“得”大于“失”的行为准则来行事,只有当容短护短这一行为本身不超过某条临界线时,采取容短护短的方法,才是有价值的,可行的。

在不超越临界线的前提下,管理者在具体运用容短护短原则时,仍然面临着十分广阔的选择余地。这时候,作为一个精明的管理者,就应该充分利用手中执掌的选择权,灵活掌握容短护短的“度”,放手大胆地“袒护”自己的下属。例如:

①在可宽可严的情况下,只要下属认识较好,群众又能谅解,就应从宽处置。

②在可早可晚的情况下,对于下属的过失,不妨拖一拖,搁一搁,待事后再做处理,或者给下属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视其表现如何,再做处理。

③在可高可低的情况下,不妨将下属的缺点评估得低些,将下属的过失性质评估得轻些。充分利用用人行为伸缩度向人们提供的选择自由,做出“偏袒”下属的用人抉择。

④在可大可小的情况下,对于下属的短处或过失,不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缩小处理的规模以及处理后产生的影响面。总之,灵活掌握容短护短的“度”,是在合理的“选择圈”内进行的,它利用的是人们的认识“伸缩度”,而不是人们的“认识误差”和“行为误差”。在具体运用容短护短原则时,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否则,就会步入误区,出现重大用人失误。

获取理想的容短护短效果,不仅需要严格掌握界线,灵活掌握选择度,而且还需要巧妙运用各种最有效的方法,恰到好处地将管理者的用意传递给下属,使下属既能明白管理者为什么要偏袒他,以此极大地激发起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使下属在不感到难堪的情况下愿意接受管理者对他的偏袒,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下属的自尊心和自爱心。在这方面,领导者可供选择的行之有效的容短护短法有很多,其中比较简单易行的有:

①在下属偶犯过失,懊悔莫及,已经悄悄采取了补救措施时,未造成重大后果,性质也不甚严重,管理者就应该不予过问,以避免损伤下属的自尊。一件工作、一项任务完成以后,管理者要充分肯定下属为此付出的努力,把成绩讲足,客观分析他们的失误,把问题讲透。

这样其工作得到承认,不足也得到指点,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那些勤恳工作、超负荷运转和善于创新的下属要格外爱护。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失误可能多些,他们更需要关心和支持、理解。

②在即将交给下属一件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时,为了让下属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不要急于计较他过去的过失,可以采取暂不追究的方式,再给他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甚至视具体情节的轻重,干脆减免对他的处分。

③护短之前,不必大肆声张,护短之后,也无须用语言来点破,更不需要主动找下属谈话,让下属感谢自己,惟有一切照旧,若无其事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④当下属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受到大家责难,处于十分难堪的境地时,作为领导者,不应落井下石,更不要抓替罪羊,而应勇敢地站出来,实事求是地为下属辩护,主动分担责任,这样做不仅拯救了一个下属,而且将赢得更多下属的心。

⑤关键时刻护短一次,胜过平时护短百次,当下属处于即将提拔、晋级的前夕,往往会招致众多的挑剔、苛求和非议,这时候,作为一个正直的管理者,就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奋力挫败嫉贤妒能者压制冒尖的歪风邪气,勇敢保护那些略有瑕疵的优秀人才。

13.把每个人都当作“天才”来用

有一个大家熟知的简单道理即“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要把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所以用人的一个简单道理是把每个都当作天来用,比如有效的管理人会问:“此人在某一方面是否确有长处?他的长处,是否确为某一项任务所需?此人如果担当此任务,是否确能表现得与众不同?”如果答案为“是”,那就毫不犹豫地起用此人,有效的管理人,知道必须以某一特定的才能,才足以成大事。所以他们不会用十八般武艺样样都通的“万金油人士”,而只想用一位精通某一门武艺的普通人才。但对这一门武艺,他们却要求真正能干的人。

这就是说有效的管理人在用人时是着眼于机会,而不是着眼于问题。

更重要的,有效的管理人绝不会对一位得力的天才说:“我少不了你,少了你我的事就办不成了。”我们一般所说“少不了某人”,其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某人其实并不行,不过是管理人从不苛求他而已;二是由于管理人本人的能力太差,而实际上是误用了某人的才干,在勉强支持他的生存;三是本来潜存着某项严重问题,由于误用某人的才干而将这一问题掩蔽住了。

在上述三种情形之下,所谓“少不了”的某人无论如何都该调离,而且要越快越好。否则,某人的才干再高,也将被糟蹋掉。

反过来说,对于一位没有突出表现的部属,尤其是一位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不顾情面地将他调离,这是管理人的责任。如果让他留下来,必将影响全体人员,而且对于整个组织来说也是不公平。对于其他的部属,则更加不公平。这是因为主管无能,就等同于剥削了部属发挥长处的机会。而且,对于无能的主管来说,也是一种“残忍”。他一定自知能力不够,不管他是否承认。结果他若不是饱受压力和痛苦的煎熬,就一定是默默祈求早日脱离苦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马歇尔将军也曾说过:一位将级主管如果没有特优表现,就必须马上调职。马歇尔将军认为如果不调离他,必将使其部下的官兵缺乏足够的战斗力。但是常有人说:“主管调走,我们找不出继任人选了。”而马歇尔将军并不理会这类意见。他说:“我们重视的,只是这位主管不能尽职,至于何处去物色人选,那是另外一回事。”

20世纪30年代中期,马歇尔将军出任要职之前,美国陆军几乎没有堪负重任的年轻将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马歇尔将军提拔后升为将级军官的人选,在当时几乎都是没有名望的年轻军官。艾森豪威尔将军也是其中之一,当时他是少校,年龄30来岁。到了1942年,由于马歇尔将军的用人得当、美国由现了一批有史以来为数最多、才干最强的将领。经他提拔的将领,几乎无人失败,即使勉强算是第二流人才的将领也只有很少几位。

马歇尔将军坚持的是原则。用人时他常问“此人能做些什么?”只要某人能做些什么,则其人的一切缺点都不重要。

举例来说:马歇尔将军曾一再替巴顿辩护,说这一位有雄心而自负的战时将领,不应以他缺少做幕僚应有的气质、不能担任和平时期的军人而否认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其实,马歇尔本人倒真的并不喜欢巴顿将军那种少爷型的军人性格。

但马歇尔将军也并不是完全不顾一个人的弱点。在弱点可能影响这个人的长处发挥时,他就会考虑这个人的弱点了。但他所考虑的,是如何运用工作和职守来克服这个人的弱点。

例如,在艾森豪威尔将军年轻时,马歇尔将军就故意安置他从事战略策划工作,显然马歇尔知道艾森豪尔并不擅长战略策划。然而,艾森豪威尔将军虽没有83因此成为战略家,但他从此体验了战略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不长于战略原是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弱点,却因那一段经历而使他更能发挥他的组织和统帅才能了。

管理人对部属的工作负有责任,也掌握了部属前途发展的权力。如何发挥部属长处,不仅仅是工作有效性的要件,也是管理人对部属的道义责任,是管理人对其职权和地位的责任。一味注意人之所短,不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悖职守。

主管在组织中该做的,就在于应使每一位部属的长处都能发挥。更重要的,这也是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协助部属得到应有的发展。组织必须为每一位成员服务,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有一番成就,而不必顾虑他的缺点。

今天这项原则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而且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以前,知识工作的职位为数很少,知识工作的就业范围也相对较窄。在一些地方,政府公务人员,只有获有法律学位者才能担任:数学家根本无用场。再说,一位年轻人希望学有所用,往往只有三四条路可供选择。然而时至今天,知识工作的种类已大为扩展,知识分子可走的路也已大大增加。

今天,一个人完全可以找到适当的知识领域和工作项目来发挥他的能力。他不必像过去一样强迫自己迁就工作的需要。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现象也表示当今的青年人反而难于选择了。关于他自己和关于他的机会,他都没有足够的资料加以了解。

在此情况之下,个人更应该得到适当的指导,以发挥他的长处;组织中的各级主管也更需要惟才是举,并致力于发挥他们的长处。

总之,惟才是用,事关管理人本身工作的高效性,事关组织的有效性,更事关在今天的知识爆炸的世界中个人和社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