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把信送给加西亚全集
18606800000038

第38章 成就线:罗文→你→加西亚“(5)

更次等的人,只在被人从后面踢时,才会去做他应该做的事。这种人大半辈子都在辛苦工作,却又抱怨运气不佳。最后还有更糟的一种人,这种人根本不会去做他应该做的事。即使有人跑过来向他示范怎样做,并留下来陪着他做,他也不会去做。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失业中。因此,他易遭人轻视,除非他有位有钱的老爸。但如果是这个情形,命运之神也会拿着一根大木棍躲在街头拐角处,耐心地等待着。你属于上面的哪一种人呢?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就要把拖延的习惯从你的个性中除掉。这种把你应该在上星期、去年甚至于十几年前就要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的习惯,正在啃噬你意志中的重要部分,除非你革除了这个坏习惯,否则你将很难取得任何成就。

活着就要学会为人

学会交友是你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走上社会就要学会交际,不会交际你就会失去成功的机会。中国有句江湖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所以,学会交友是你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交友的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下面告诉你怎样学习交际:

(1)要学会善结师缘,多拜师有助进步。许多人认为靠自己学习、读书,很难有成果。但如亲近贤能的师友,彼此探讨学习君子之道,可以养成高贵的人格,在处世的待人接物上,就没有不周之处。古人有欲成大志者,必先拜访名师,求师的目的是为了养成高贵的人格,使人际交往做到有利有节,无不周到之处。

(2)人情世故要融会贯通,才能左右逢源。对世间人情进行细致观察,将所学彻底融会贯通,便能灵活运用于世间各种情态,使人格亦可达于真善美的完美境界。这样不仅能有益于处世能力的提升、人际关系的左右逢源,而且不至于堕落成一个大恶人。

(3)要学会交际,就要摒除私欲,不图私利。为了求生存,人们难免有私心或私欲。完全没有私心的境界,只有圣人才能达到,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但我们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时,千万不能使自己成为私心、私利或私欲的奴隶。这是因为私心本来是出于私欲和私利而考虑的,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玩弄私心的人最后总是自食恶果。

(4)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因为,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合众智,就成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既然自己并非万能,不可能知晓一切事物,所以需要用别人的忠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搞好人缘就要培养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谦虚心胸。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用谦虚的心胸,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如此则人人都会视你为知己。

(5)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大度,理解体谅。俗语说:“千人千面”,而人心的差异和特别,则又胜过人的面孔。所以凡事要尊重别人特点,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衡量一切,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凡事忍让,尊重他人的生存价值,彼此和睦相处。惟有如此,个人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交际范围才会越来越广。

(6)要学会识别真假,认清是非。现在社会上是真假鱼龙混杂,好人坏人难于辨清,所以学会识别就是要客观地观察人和观察事情。看人要看他的本质,看事要看事情的真相,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眼睛。待人接物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又必须来自你真实的观察和调查。不要轻易地相信人,也不要轻易地怀疑人。

(7)要学会沉着冷静,泰然处世。很多人在生活中不小心就失去了朋友,常常是因为遇事沉不住气,三言两语引起争吵导致关系破裂。

怎样才能遇事不慌,沉着冷静?

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各种生活问题以平常心态去应对,就不会引起冲突。

其次,无私才能冷静。失去理智的原因常常是以一己之私利冲昏头脑,不顾其余。心中无私念就能够泰然处之。再次,养成遇事不急于发表意见的习惯。就是遇事先要观察,然后思考,判断成熟,然后发言。这样就会冷静处理问题。

(8)要学会在生活中随机应变,积极灵活。社会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人一生都不改变自己,这样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现在我们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只有及时抓住机会,调整自己的状态,才能取得成功。在交际中也是一样,人的思想变化是非常快的,如果对方已经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你还要喋喋不休地大讲特讲,你肯定就要失去一位朋友。所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是社交场上的必修之课。

朋友者另一己身

人与人的关系,从降生到死亡有过无数次大变革。最初来到世上,我们彼此之间都一丝不挂,男女婴儿的区别也只不过那么一处;但是两岁前后,我们的个体意识开始成长,开始趋向于不认可别的孩子,会把别人手里的苹果抢到自己这里,有时我们还与陌生的孩子厮打起来;过不了多久,我们又都会学唱一只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种相互团结的社会文化注入我们心里,除了与所有的人保持平和,我们还特意凭借天然的好恶与那些邻居的孩子、夸奖过自己、给过自己糖吃的人,以及比自己有本事的小朋友密切来往;大约六七岁,我们第一次比较明显地以家庭区别每一个人,罪犯、父母关系不正常、穷人的孩子受到歧视,自身有生理缺陷、体质弱智力差的人也受到集体的冷落;到了青春期,男女性别差异极度增加,12年来的经历、幻想以及来自遗传的因素在我们身体里进一步生根发芽,我们不能与异性交朋友,这真是遗憾;到了14岁左右,少年之间已明显地分出了交往圈子,有共同志趣的人走到一起;16岁,我们与父母越来越远;18岁发现社会和历史有问题;20岁自己成长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世界,至此人与人之间常常隔墙而邻,甚至自己和自己闹别扭,我们在茫茫人海里感到万分孤独。我们需要两种东西安慰心灵的痛苦:一种是爱情,另一种就是友谊。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有许多曾经被我们一度引以为近友的人,由于经不起漫漫岁月的消耗,已经渐渐疏离我们。剩下的一些,有的或许能与我们一同走完生命的长路,有的依旧慢慢地与我们分离。我们理当珍视早年的交情,当年我们不曾把密不可宣的烦扰和扑朔迷离的壮志告诉父母,却无一保留地说给朋友听;当我们还力不胜任的时候,我们就曾为了同胞般的情谊而相互提携。凭经验来说,儿时和少年时的友情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常常变为手足的关系,这对事业上形成鼎力相助之势以及对人生的快意而言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失去它是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尽管我们可以摆出许多理由说自己只是出于无奈:性格志趣越来越不相投,对方的缺点越来越多等等,但是我们必须在这个问题上注意一个敌人,即那个已经为我们所熟知的顽敌:苛求完美。寻找没有缺点的朋友的人,永远不会有朋友。谁也不可能找到一个和自己步步合拍、一模一样的人。20岁到23岁,面对更强大的孤独和更复杂的人生,本着现实的宗旨结交一些新知就显得同样的重要。这是我们结识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最后三个年头。

培根认为真正的朋友具有三种人生意义:首先是“通心”,他说:“你可以服撒尔沙以通肝,服钢以通脾,服硫磺以通肺,服海狸胶以通脑;然而除了一个真正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可以通心的。”此所谓快乐说给朋友,欢乐从一份倍增为两份;忧愁说给朋友,愁情由一份减半为二分之一留给自己。第二是告诫,即朋友从旁观者的角度时常提醒我们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以及我们怎样做更好。第三就是亚里士多德那句至理名言“朋友者另一己身”,也就是朋友们行为上的互助。24岁以前的朋友可以做到这些,堪称永远的朋友;可是,这之后的朋友则做不到,除非此后我们经历了一段较为特别的遭遇,并在这段落魄时节里得遇知音,就如恩尼乌斯所云:“命运不济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否则,此后的朋友们就只能是或者我们暂时有求于他们,或者他们认为我们身上有利可图而结成的生存同盟。恐怕到了我们山穷水尽、渴望雪中送炭的时候,我们就会发觉他们和早年的知音不一样,他们最多是在我们华丽的锦上添加一朵无足轻重的花。

以前,我们找到的都是与自己性格相近的朋友,因为和他们在一起易于交谈,使人轻松。但是到了22岁,我们会隐约地觉得自己交友的范围太窄了。我们尝试着交一些和自己不太一样的朋友。以便弄清楚自己以外是个什么样子。这些独具特色的朋友们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更加明确了我们自己的独立性,而我们自己也通过这种新的尝试变得更解人意和乐于合作了。

这种尝试有利于日后为了事业而结成的功利性友谊的建设,也利于我们提早从心理上扫除模范文化的偏见和博弈论“有胜必有败”的狭隘竞争观。斗争需要艺术性、丰富性和谈判双方互益的合作性。许多人事业上的失败和世界观的狭隘主要是一直缺少和自己不一样的朋友的缘故。

除了恋人之外,我们有了其他异性朋友;我们有了年龄或者比自己小或者比自己大的忘年之交,以打通时间的隔墙;我们有了更多的海外朋友,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时朋友们构成的总体已不仅仅是“另一己身”,它代表着社会和人性各个不同的断面。朋友越多,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就越全面丰富,对信息的感知就越快速灵敏,生存能力也就越强,成功的指数也就越高。

俗话说: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桥。一个涉入社会生活的人,必须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一个没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须这样,一个有能耐的人也必须这样。就算我们浑身都是钢,也打不了几个毛钉。不过,“他人”只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有些不着边际,而且这些“他人”大多都是你的陌路人,不太熟悉的人,关系很一般的人,他们大多都不能实际地帮助你,具体地帮助你。“他人”中只有一种人能够实际地帮助你,具体地帮助你,那就是——朋友。这些贴近你的亲朋好友,总是给你各种各样的帮助。

如果你的朋友心胸非常开阔,很值得信任,你可以对他讲所有的心里话,那么,你一定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所谓“挚友”,就是比自己的亲属还要亲密的朋友。有些无法向家人诉说的烦恼,我们可以向挚友来倾诉。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友人是第二个自我。”

能够当作自己的镜子,真实地反映出自我的朋友是最难得的朋友。我们时常看到有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成亲兄弟般的友谊。朋友们在真诚与友谊的基础上互相帮助、互相提携,也可称之为“利用”的一种关系。

利用不是一个丑恶的东西,而是各取所需导致。一个人,无论在工作、事业、爱情和消闲哪方面,都离不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利用。朋友就是如此。因为各人的能力有限,以及人际关系有所不同,而必须相互利用。借朋友之力,正是一个人高明的地方。

就社会和自然状况来看,孤单的,斗不赢拉帮结派的。一个人在社会中,如果没有朋友,没有他人的帮助,他的境况会十分糟糕。普通人如此,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更是如此。如果失去了他人的帮助从而不能利用他人之力,任何事业都无从谈起。

借朋友之力,利用他人为自己服务,以让自己能够高居人上,这是一个人很难能可贵的地方。尤其对自己所欠缺的东西,更要多方巧借。

懂得“弹性交友”的法则交友的最好法则之一是——与之交往,但要保持弹性。人在社会上行走,必须靠朋友帮忙,虽然有些朋友不见得能帮你什么大忙,甚至还会拖累于你,但总的来讲,一个人没有朋友会无路可走!所以,一个人不仅要广交朋友,而且要充分动用朋友智慧,发挥他们的效力。但交友也不能乱交,如果你尽是交些不好的朋友,就会朋友越多,吃亏越多。

而现实中就有很多人交友时“弹性不足”,他们认为做人做事都应保持一个原则,交友也是如此,如:看不顺眼者不来往,兴趣不同者不接近,话不投机者懒得说,令人不愉快者断交。

这里所说的“朋友”是一种广义上的交友,而普通朋友和我们所说的“知音”、“知己”是有所区别的。当然,我们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原则,这无可非议,但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还是做事有点弹性,即灵活性为好,交友也是如此。以下交友原则可供参考:如果你对一个人看不顺眼,或与他话不投机,但这个人并不一定是“小人”,他有可能成为对你有所帮助的君子,如果你一律拒绝,将来未免感到可惜。也许你会说,一个人话不投机、又看不顺眼,自己还要装出副样子去“应付”,这样做人做事未免太辛苦了。是的,这样是有一点你让你觉得委曲,但一个人要有一点这样的功夫,并且还要不让人感觉到你是在“应付”他们。要做到这样,只有敞开自己的心胸,主动去接纳他人。

如果他人因为某事得罪了你,或者你曾得罪过别人,双方心里确实有点不愉快,但绝对没有必要结仇;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应主动化解僵局。俗话说,不打不相识。有了这次相交,也许你们会因此成为好朋友,或者关系不再那么僵化,至少你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很多人就是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就是拉不下脸!其实只要你放下自己的架子,采取主动的态度,你的这种气度会赢得对方的尊敬,因为是你先给了他面子。如果他还是故作高姿态,那是他的不对!不过化解僵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合和时机,也就是说要有个借口!有些人奉行一个原则,“不是朋友就是对手”,如果这样,敌人就会一直增加,朋友一直减少,最后让自己变得孤立;应该改变一下原则,这样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世上的一切都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敌人会变成朋友,朋友也会变成敌人,这是一种社会现实。当朋友因某种缘故成为你的敌人时,你不必过于忧伤感叹,因为有一天他有可能再成为你的朋友!有了这种心态,你就能以一颗平常心来交友!身价是交朋友的一大阻碍,也是树敌的一个原因,你千万不要以为你是博士,就不去理会一个勤杂工,在“交朋友的弹性”这件事上,这种自我标榜的身价会使你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如果能够做到上述弹性交友的法则,你就不用担心自己交不到朋友,不用担心自己的路走不通。

我们从小就开始交朋友,走上社会,交的朋友更多,而且这些朋友层次不一,等级不同。有的只是普通朋友,有的则是挚友;有的只是生意上的朋友,有的则是生活的知音和事业的伙伴。

我们经常会对生活中的交友感慨无限,一些好得不得了的朋友,最终还是散了,有的缘尽情了,有的则不欢而散。不管怎么散的,都是一种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