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南宋的一代大儒,他的程朱理学思想在思想史上一度占据了主要地位。然而,这样一位曾任帝师、受世人推崇的大儒,却被扣“纳尼为妾”、“伪君子”、“假道学”的帽子,并在一片骂声中含恨而终。
南宋宁宗庆元二年,爆发了有名的“庆元党案”。朱熹就不幸地成为“庆元党案”这场暴风雨的中心。这年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其中有“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和“家妇不夫而孕”两条罪状。这两条罪状足以使朱老夫子的一世英名扫地。古人注重名节,甚至把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朱熹为老不尊,贪色好淫,引诱两个尼姑做宠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甚至还被疑“翁媳扒灰”,致使儿媳在丈夫死后还怀上身孕。这种事在注重德行的古代社会是为人所不齿的。最致命的是,朱熹还承认自己的这些罪名,更让世人肯定朱熹败坏了道德纲纪。不论朱熹是为保性命而不得不妥协认罪,还是真有其事,朱熹认罪的事实都成为他为后世攻讦的主要原因。
朱熹把自己弄得如此狼狈,除了自身原因以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斗争。自古以来,政治舞台都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战场。“庆元党案”也无疑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
朱熹曾通过宰相赵汝愚推荐,出任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也就是皇帝的老师。此时,朱熹已经65岁,但他性情过于耿直,喜欢倚老卖老,经常在讲学的时候上书皇帝要“克己自新,遵守纲常”,甚至连续六次上本弹劾台州知府唐仲友贪赃枉法,因此得罪了许多权贵。而朱熹仗着帝师的身份在皇帝耳边喋喋不休,甚至指责皇帝的不是,皇帝也对朱熹极为不满。
当时的朝廷由外戚韩胄和宰相赵汝愚共同把持。韩胄也一心想要扳倒赵汝愚,以达到独断朝纲的目的。赵汝愚被韩胄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韩胄决定以赵汝愚的挚友朱熹为突破点,通过设立“伪学”之说来打击朱熹和赵汝愚。当宋宁宗看到这份奏折之时,想到自己对朱熹的不满,就很干脆利落地准了这份奏折。赵汝愚遭谪永州,朱熹被弹劾。《宋史》记载:“十二月辛未。金完颜崇道来贺明年正旦。是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朱熹,诏落熹秘阁修撰,罢宫观。”宋宁宗还当朝宣布道学为伪学,禁止传播道学。赵汝愚和朱熹的众多门生故吏也大难临头各自飞了。就这样,朱熹名声扫地,背上一世骂名,没过几年就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