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1000问
1858400000065

第65章 从军阀混战到走向光明——琉璃般的民国时代(3)

反动军警从6月3日开始的大逮捕活动激怒了全国人民,中国工人阶级首先挺身而出。6月5日,上海工人陆续开始罢工。北京政府为之震惊,10日宣布免去曹、章、陆的官职。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六·三”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体由学生转变为工人。很快影响了全国20多个省、150多个大中小城市,形成了全国性的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终于迫使北京政府释放了全部被捕学生。

孙中山为什么要就任非常大总统?

为讨伐北京的北洋政府,孙中山南下广州开展护法运动。广州军政府于1920年11月建立。1921年4月7日,孙中山于广州召开国会两院非常会议,林森任会议主席主持了会议。会议决定废除军政府,通过《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

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一职,并发表就职宣言和对外宣言。他在对外宣言中表示:“列强及其人民依条约契约及成例,正当取得之合法权利当尊重之。”对国内天然资源的开发主要实行“开放门户主义,欢迎外国之资本及技术”的政策,希望各国承认广州政府“为中华民国惟一之政府”。

5月6日,孙中山任命国务院各部长官。伍廷芳被任命为外交总长,唐绍仪为财政总长,陈炯明为内政总长兼陆军总长,汤廷光为海军总长,李烈钧为参谋总长,徐绍桢为总统府参军长,马君武为总统府秘书长。随后,孙中山命陈炯明出师北伐。陈炯明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反对北伐。1922年3月至6月,陈炯明在北伐军进军的路上发动兵变,围攻广州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住所。孙中山登舰于海上指挥平叛。此次事件,忠实于孙中山的蒋介石表现积极,增加了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信任,为其以后的发迹奠定了基础。孙、陈双方激战50多天。后孙中山因势单力薄,不敌陈炯明,8月初乘英舰去了上海,继续为革命奔走呼号。

直奉军阀缘何开战?

1920年直皖战争后,受英美帝国主义支持的直系军阀和受日本帝国主义扶植的奉系军阀控制了中央政权。但因两系受制于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致使直、奉两系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相互矛盾重重。

1921年,张作霖推荐梁士诒任国务总理,吴佩孚以梁亲日媚外为由,迫其辞职,最终引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直系击败奉系,独占了中央政权。1923年10月,曹锟通过贿选当上了大总统,搞得举国哗然,民心丧尽。1924年9月,江苏直系军阀齐燮元攻击浙江皖系军阀卢永祥,爆发了江浙战争。1924年9月15日,于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脱离北京政府,并宣布“闭关自治”的张作霖以援助卢永祥为由向直系宣战,指挥陆、海军约15万人,分路向山海关和赤峰、承德推进,企图围歼直军主力于滦河以东地区。17日,曹锟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调集约20万人马,主要依托长城组织防御,第二次直奉大战由此爆发。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直系吴佩孚失败南下,直系军阀统治时期告终。

直系垮台后,奉系控制了北京政权,他们抬出皖系首领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实际则在背后操纵。1926年7月,广东革命军开始大举北伐。直系吴佩孚、东南孙传芳、奉系张作霖均被北伐军各个击破,不到一年,北伐军便控制了全国的半壁江山。1928年6月,奉系见大势已去,再次退回关外,而张作霖却在回沈阳途中,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设的炸弹炸死。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政府在中国的统治结束。

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

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僻静的贝勒路树德里3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李大钊、陈独秀因故未能出席,出席会议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党员50余人。他们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谭秋,山东的王烬美、邓恩铭,广东的陈公博及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代表周佛海。马林、尼可尔斯基与陈独秀的私人代表包惠僧也列席了大会。李达、李汉俊不喜交往,与马林关系不好,而张国焘生性圆滑,他成了马林与二李间的协调人,被选为会议主席,毛泽东、周佛海为记录。23日到30日,前后8天时间,会议进行得较顺利。7月30日晚,继续举行会议,但却受到便衣的骚扰、监视,会议被迫中断。为了使大会继续开下去,只好转移会址,代表们分两批离开上海去嘉兴。因考虑马林、尼可尔斯基出现在嘉兴易引人注意,陈公博携妻子李励庄到了杭州,从容地“游西湖、逛灵隐”。所以,他们三人没去。

7月31日上午10时左右,代表们到达嘉兴,租了一条游船,以游客身份作掩护继续开会。众人认为:全国党员人数比较少,各地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党的工作。会议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总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下午6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当晚,代表们乘火车返回上海。

香港海员罢工为什么能成功?

香港海员大罢工是指1922年香港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取消包工制、改良待遇而举行的罢工。

1922年2月9日,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发出《敬告罢工海员书》,鼓励他们坚持到底。3月1日,全港工人举行同盟罢工,以援助海员,参加罢工的人数达到10万余人。广东政府、上海、武汉和北方各铁路工人相继成立香港罢工后援会。这次罢工,使香港海运、内河航运中断,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几乎完全停止,生活用品来源断绝,物价上涨,使繁荣的香港变成了“死港”。经过56天斗争,到3月6日,终于迫使港英当局接受了工人的要求,同意增加工资20%,释放被捕工人,并抚恤被杀害的工人。罢工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京汉铁路大罢工为什么会失败?

1923年2月4日上午9时,武汉江岸车厂罢工,到中午12时,全路(京汉铁路)2万多工人全部罢工,1200多公里铁路顿时瘫痪。所有客车、货车、军车一律停驶。2月7日,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后,反动军警把他绑在电线杆上,用刀逼迫他下令复工。林祥谦高呼:“上工要总工会下命令,我的头可断,工是不能上的!”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也惨遭杀害。

罢工斗争坚持到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武汉工团联合会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保存力量,准备将来进行更大的斗争,忍痛下令复工,大罢工宣告结束。在这场斗争中,京汉路各地工人死50余人,伤数百人,被捕和被迫流亡的有1000多人。

1923年故宫起火损失了多少文物?

1923年6月26日晚9点多钟,故宫中的建福宫起火。这次大火,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损失的物品,除延寿阁里收藏的全部古物都被烧毁外,还有广生楼的全部藏文大藏经,吉云楼、凝辉楼的数千件大小金佛与金质法器等。其中最宝贵的是金亭四座,都是钻石顶、景泰蓝座;还有敬慎斋所藏的明景泰年间刻制的大藏经版数千块、中正殿雍正时制作的大金塔一座、全藏真经一部和历代名人书画等。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什么时候?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孙中山主持了大会。这次大会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召开的。到会的165名代表中,有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瞿秋白、林伯渠等23人。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相同,是两党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章程》,改组了国民党,确认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资格参加国民党,并变过去的个人集权制度为民主主义的集中制。大会选举了有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张国焘等10名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大会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改组后的国民党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它是以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正式开始。

黄埔军校对中国革命有什么重要性?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军事干部,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的黄埔岛上,亦称“黄埔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1926年1月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国共两党都派出重要干部到黄埔军校任职。孙中山任学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在校本部设有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管理部等。学生组织设总队,下设分队。周恩来、熊雄曾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曾任教授部副主任。恽代英、张秋人、萧楚女、聂荣臻等都曾担任负责工作。孙中山亲自定了“精诚团结”的校训。周恩来到军校后,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共产党组织,成立了“中国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积极发展党员;制订政治教育计划,加设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侵华史、各国革命史等课程。

黄埔军校自创建至1927年4月共举办四期,毕业学员4981人,培养出一支保卫广州革命政权和进行北伐战争的骨干力量,对日后革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中山于何时何地去世?

1925年3月12日上午,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终年59岁。病危时,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逝世,举国为之震惊。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孙中山之死告中国民众书》,对这位正在同中共密切合作的伟人表示沉痛哀悼。斯大林等众多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发来唁电。

3月19日,从协和医院向中央公园移灵,沿途肃立的有十几万人,到处是花圈、挽联。直到晚上7时,送殡队伍还没有从公园散尽。在其葬礼举行之期,先后有200万人前往吊唁签名。

广东国民政府缘何北伐?

1926年,北洋军阀陷于分裂,一片混乱。二次直奉大战中战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退守到两湖地区;直系军阀另一将领孙传芳夺取了上海,盘踞在华东。冯玉祥的国民军东山再起,和奉军在天津一带展开了激战,使张作霖无暇南顾。为结束军阀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1926年6月6日,国民政府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27日,10万北伐军分3路从广州誓师出发。北伐军当时共分为八个军,其中四军(军长李济深)、七军(军长李宗仁)、一军(军长蒋介石)和八军(军长唐生智)军力最强,而又以号称“铁军”的第四军的独立团最为骁勇。北伐军受到了各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迅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第一路四、七、八军7月攻占长沙,立即向吴佩孚亲自坐镇的武昌进军。8月26日,第四军的六个团向武昌南大门汀泗桥发起进攻。经过生死搏斗,北伐军终于打垮了吴佩孚的主力,攻下了武昌。与此同时,第二路二、三、六军占领了南昌、九江,歼灭了孙传芳的主力;第三路一军遇到的敌人最弱,于12月攻占福建、浙江两省。至此,长江以南半个中国归入了国民革命军的手中,这个胜利是北伐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引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惊慌。他们感到北洋军阀已经靠不住了,必须在中国另外寻找合适的代理人。1927年3月24日,美英军舰向南京城内轰击,打死打伤中国军民二千余人,毁坏了许多房屋,实际上是对蒋介石提出警告。与此同时,英美支持的江浙财团又向蒋介石试探,以提供巨额资金为诱饵,换取蒋介石的合作。3月25日、26日,蒋介石连续发表讲话,强调他对英美两国并无敌意,并主张世界任何以平等之精神对待中国的国家,都是中国的朋友,即使这国家在以前曾压迫过中国,国民政府也愿意与之尽弃前嫌,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从此,蒋介石“向右转”,中国革命的局势再次发生了逆变。

是谁把退位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的?

辛亥革命以后,清帝退位,但仍保留皇帝尊号,享受外国君主之礼,清室成员仍居故宫,禁卫军原封不动,财产、宗庙一律由“民国政府”保护。于是,溥仪关起宫门,继续当他的皇帝,“王公大臣”照例天天朝拜,山呼万岁,紫禁城俨然成了“国中之国”。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这种怪现象才彻底结束。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4岁入淮军当兵,后投北洋军,升任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后来,冯玉祥追随直系军阀吴佩孚,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打败奉系军阀张作霖,被任命为河南督军。1924年,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直系贿选的总统曹锟囚禁起来。随后,冯玉祥脱离直奉军阀,改所部为国民军。冯玉祥由于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早就对溥仪的小朝廷不满。张勋复辟时,他曾发表通电,要求驱逐溥仪出故宫,由于段祺瑞等从中作梗,未能如愿以偿。现在,北京政变成功,他决心乘势驱逐溥仪出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