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一生的健康计划书
18583900000022

第22章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并重(1)

当月亮盈亏时,不仅会让海洋出现潮汐,也会让人的情绪之海,起伏跌宕。而这样的内心困顿谁不曾有过?我们凡夫俗子都会面临心理健康问题,而一笑而过,是一种从容,也是一种境界。一种能调节身心的业余爱好,一种不向任何压力低头的意志,一种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一种对年龄的忘却,一个永远微笑的面孔,就已经让困顿消失于无形了。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心理健康是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四大标志为:

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据此,我国心理学专家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一、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集中,适于工作;晚上能正常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如果一个人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其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于紊乱状态。

二、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三、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精神活动有不太稳定的特点。

四、心理活动强度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五、心理活动耐受力

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似一次性的那样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易消失,几乎每时每日都缠绕着人的心灵。

六、心理康复能力

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七、心理自控力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八、自信心

一个人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标志。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九、社会交往

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一个人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

十、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

将这十条标准综合起来考查,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衡量心理健康可以用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和发展标准。

体验标准是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插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

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如工作及学习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等)。

发展标准着重对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过去、现在与未来)考察分析(而前两种标准主要着眼于横向,考虑一个人的精神现状)。发展标准指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并且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行动措施。

健康小贴士

著名作家刘心武的六套心理保健操。列表化解操,心乱时,在一张纸上先写一行大字:“我为什么心乱”;自寻小乐趣操,如若提不起神来做正经事时,就先找些有趣的小事来做,例如用湿棉花球给所养的盆栽植物洗涤叶面之类;回忆美景操,心里淤着浊气时,就到沙发或床上取最舒适的姿势,在轻柔的乐曲声中,闭目冥想;无损害宣泄操,心中窝着一团恶气,可将平时准备好的废纸使劲撕扯,或选择适当地点将已破损的旧瓷盘之类砸碎;自嘲操,因洋洋得意而心理状态发生偏斜时,须作一点自嘲,在自嘲中,失去的是虚荣,获得的却是清醒;走向混沌操,拿起一本唐诗宋词,随手翻开,目过口诵,摇头摆脑,以抹去萦绕于心的那些过于细腻的算计。

降低欲望获得幸福

前些时目,看了一篇让人过目难忘的文章。这篇文章对“男性和女性谁更快乐”给出了一个结论:48岁以后,男性会逐渐变得比女性快乐。研究人员发现,男性20多岁时最不快乐,而女性此时最为快乐。这段时期是男性最愿意保持单身状态的时期。但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感会慢慢超过女性,到了48岁男性的总体幸福感超过女性。

男性在20多岁时,为什么感到不快乐?研究人员发现,这一年龄段的男性不快乐,主要是在经济状况方面不满足,年轻男性想得到的东西太多、梦想太大、欲望太盛。几乎所有年轻的男性都梦想得到暂时没有能力得到的名车、别墅以及美女。因为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的落差,年轻男性就会感到沮丧。

进入中年以后,男性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匠,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和财务状况感到满意,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像年轻时一样,认为名车、别墅会给自己带来快乐,而是认为与孩子相处,家庭和睦才是生活的最终意义。

调查报告还列出男性与女性快乐周期的几个阶段:41岁,男性对财务状况的满意度超过女性;48岁,男性的总体幸福感超过女性;64岁,男性从家庭中体会到的幸福感超过女性。

其实,男性到了48岁才觉得有充足的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并不是来自于财富的累积,而是历经世事后,降低了欲望,所以才抬升了自己的幸福感。假如一个男人,心中总有永不竭止的欲望,他必然感觉不到快乐和幸福。

幸福感与欲望成反比。要获得幸福感,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欲望。只要你降低一分欲望,你便会得到一分幸福。快乐和幸福,其实都在于内心。有人说,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可是那么大的天地,有时候并不是你所能掌控的,也并不能带给你幸福。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适可而止。

人为什么会痛苦,就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不要用别人的生活来对照自己,也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而应冷静地看看自己,哪些东西是自己不需要的,是需要舍弃的?又有哪些欲望是不应该有的,是应该克制和惭愧的。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追求内心的平静,这样才会快乐和幸福。

健康小贴士

森田疗法,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由日本精神病学家森田正马(MoritaShoma)博士在总结国内外心理治疗方法,以及自己十多年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反复探索实践,不断完善而创立的,是一种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森田博士生前把他独创的心理疗法称为神经症的“特殊疗法”。1938年森田博土病逝后,他的弟子们将这种疗法命名为“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接受和服从事物运行的客观法则,它能最终打破神经质病人的精神交互作用。而要做到顺其自然就要求病人在这一态度的指导下正视消极体验,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把心思放在应该去做的事情上。这样,病人心里的动机)中突就排除了,他的痛苦就减轻了。

跳出虚荣心理的羁绊

何为虚荣心?《辞海》释为: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此最早见于柳宗元诗:“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事实上,虚荣心是自尊心的产物,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因为虚荣与自尊有关。人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心受到损害或威胁时,或过分自尊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如珠光宝气招摇过市、哗众取宠,等等。

2.虚荣心是为了达到吸引周围人注意的效果。为了表现自己,常采用炫耀、夸张,甚至戏剧性的手法来引人注目。例如用不男不女的发型来引人注目。

3.虚荣心与赶时髦有关系。时髦是一种社会风尚,是短时间内到处可见的社会生活方式,制造者多为社会名流。虚荣心强的人为了追赶偶像、显示自己,也模仿名流的生活方式。

4.虚荣心不同于功名心。功名心是一种竞争意识与行为,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与劳动取得功名的心向,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的意识与行为。而虚荣心则是通过炫耀、显示、卖弄等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荣誉与地位。

虚荣心很强的人,往往追求华而不实,一般都是浮躁之人。这种人在物质上讲排场、搞攀比,在社交上好出风头,在人格上很自负、嫉妒心重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

产生虚荥心的原因

1.死要面子活受罪。50多年前,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认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反映了中国人尊重与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

2.与戏剧化人格倾向有关。爱虚荣的人多半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的情感,待人处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

3.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着的是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的缺陷,只是一种补偿作用,竭力追慕浮华,以掩饰心理上的缺陷。

虚荣心的行为表现及其危害

1.物质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种病态的攀比行为,其信条是“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也要有”。没有时也只好要“打肿脸充胖子”,以求得周围人的赞赏与羡慕。

2.社会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种病态的自夸炫耀行为,通过吹牛、隐匿等欺骗手段来过分表现自己。例如,有的人吹嘘自己是某要人的亲戚、朋友,有的人将自己的某些短处隐匿起来,偷梁换柱,欺世盗名。这些情况已漫延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之,在真实面上制造一处炫目的“光环”,使你真假难辨,而虚荣者从中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3.精神生活中的虚荣心行为。主要表现为一种病态的嫉妒行为。虚荣与自尊及脸面有关,自尊与脸面都是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通过社会比较,个体精神世界中逐步确立起一种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又下意识地驱使个体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获得新的自尊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虚荣心的人是否定自己有短处的,于是在潜意识中超越自我,有嫉妒冲动,表现出来的就是排斥、挖苦、打击、疏远、为难比自己强的人,在评职、评级、评优中弄虚作假。

虚荣心是一种为了满足自己荣誉、社会地位的欲望,而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有虚荣心的人为了夸大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往往采取夸张、隐匿、欺骗、攀比、嫉妒甚至犯罪等反社会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危害于人于己于社会都很大,个体极有必要克服虚荣心。

虚荥心的自我调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要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人生在世要有一定的荣誉与地位,这是心理的需要,每个人都应十分珍惜和爱护自己及他人的荣誉与地位,但是这种追求必须与个人的社会角色及才能一致。面子“不可没有,也不能强求”,如果“打肿脸充胖子”,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歪曲。同时也应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失败乃成功之母”,必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悟出真谛,才能自信、自爱、自立、自强,从而消除虚荣心。

在社会生活中把握攀比的尺度。攀比是人们常有的社会心理,但要把握好攀比的方向、范围与程度。从方向上讲,要多立足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的比较,如比一比个人在学校和班上的地位、作用与贡献,而不是只看到个人工资收入、待遇的高低。从范围上讲,要立足于健康的而不是病态的比较,如比实绩、比干劲、比投入,而不是贪图虚名、嫉妒他人、表现自己。从程度上讲,要从个人的实力上把握好比较的分寸,能力一般的就不能与能力强的相比。

学习良好的社会榜样。从名人传记、名人名言中,从现实生活中,以那些脚踏实地、不徒虚名、努力进取的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社会名流、学术专家为榜样,努力完善人格,做一个“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人。

对不良的虚荣行为进行自我心理纠偏。如果个人已出现自夸、说谎、嫉妒等病态行为,可以采用心理训练的方法进行自我纠偏,这种方法源于条件反射的负强化原理。即当病态行为即将或已出现时,个体给自己施以一定的自我惩罚,如用套在手腕上的皮筋反弹自己,以求警示。久而久之,虚荣行为就会逐渐消退,但这种方法需要本人有超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才能奏效。

健康小贴士

苏东坡行香子词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休去劳神!似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取天真。几时归去做个闲人,背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放下羞怯的负荷

有人问:我从小就腼腆,怕见生人,在他们面前会不知所措,缩手缩脚。以前在学校里时,也不会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甚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我今年已28岁,在异性面前会感到很紧张、很不自然,因而影响了我交女朋友,也影响了我与周围人的交往。请问,我这是属于一种什么心理障碍?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专家答:你所存在的心理现象叫羞怯心理。在社交场合,常会有这样的情形:有的人轻松自然,谈吐自如;有的人却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言谈举止都显得紧张失常。第一次上讲台的新教师或第一次当众演讲的人也有这样的体验:事先想好的话,一到台上就乱套了。这种情况在青年男女的交往中更为常见。

在心理学上,把这种心理现象叫做羞怯心理。一般说来,羞怯心理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其一,因为它带有普遍性,许多人都可能有过这种体验。美国心理学者的研究估计,有4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有羞怯心理;其二,羞怯心理引起的生理反应是短暂的,反应过后,生理功能又恢复正常状态,因此,无损于身心健康。但是,羞怯心理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无疑是一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