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因卡
红褐是成熟,红褐
还有憔悴的玉米穗,
花粉是配偶的时光,当燕子
编织
羽箭之舞
把玉米秆织入
飞翔的光柱。而我们多想听到
风拼接的语句,听到
田野里的磨锉声,当玉米叶子
像竹片一样尖利。
而现在,我们,收割者
等待穗子变成红褐色,在黄昏时
拉出长长的影子,在林烟中
编结干枯的草顶。荷重的秆子
催送胚芽的枯萎——我们等待
红褐色的希望。
(赵毅衡译)
诗人小传
索因卡像
索因卡,1934年生,尼日利亚英语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评论家。他“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富有诗情画意的遐想影响了当代戏剧”,成为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非洲作家。他曾就学于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并于1954年获奖学金赴英国利兹大学攻读文学,毕业后在英国皇家宫廷剧院担任编审。1960年回国,创建了尼日利亚国家剧院,积极探索非洲传统戏剧与西方现代戏剧相融合的方法,迎来了他戏剧创作的高峰期。索因卡在诗歌、戏剧和小说等方面都卓有成就。
品茗赏诗
诗歌以玉米的季节性成长为序,用温馨感人的笔触表现了农人辛勤劳作、期盼收获的心路历程。“红褐是成熟”,成熟则意味着收获,诗中即展露这种“红褐色的希望”。
诗人安排了极为顿挫的节奏,将诗句的内涵有效拉长。“花粉是配偶的时光,当燕子/编织/羽箭之舞/把玉米秆织入/飞翔的光柱。”
盛夏季节,玉米茁壮成长,田野里的磨锉声奏响人们对于收割的期盼。“而我们多想听到/风拼接的语句,听到/田野里的磨锉声,当玉米叶子/像竹片一样尖利。”
收割者一切都已准备完毕,只期待着那“红褐色的希望”。“而现在,我们,收割者/等待穗子变成红褐色,在黄昏时/拉出长长的影子,在林烟中/编结干枯的草顶。荷重的秆子/催送胚芽的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