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功的西方家教大全集
18566000000099

第99章 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2)

目前,“儿童之家”以儿童保健的形式来开展对孩子的自然教育。我们让孩子们多一点时间去户外或公共花园,或让他们半裸身体在海边晒上几小时太阳。让孩子们沐浴在大自然中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精力充沛的最好方式。

尽量让孩子们少穿衣服,光着脚丫,裸露下肢,这些其实是在摆脱现实生活中的枷锁,当然还要根据气温来调节孩子们的穿着。

在现代,对于儿童的教育,我们只要对其进行爱护、亲吻,并让他们自然成长就可以了,把孩子看作一个简单的生物体。可是事实是,教育系统中能够称为一位好教师或好母亲的标准是她们能够随时嘱咐孩子:在花丛中时,不要随便摘花,不要践踏草地。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快乐地跑跑跳跳,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就能满足他身体发展的全部需要。

但是,遵循自然规律,孩子只有陶醉于大自然中才能感受到自然界的伟大力量,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在天地之间,孩子自由地呼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孩子的心灵与万物交流融合,他们尽情地吸收自然的灵气与精华,在自然界中提取有利于自身的养分。孩子会获得生命更加美好、人类的生命也会更加富有灵性的感触,获得从自然界的生物中能够直接得到教育的力量的感觉。

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就要通过安排孩子们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让他们学会对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进行智力沉思的方式来获得。

我将这种自然教育法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孩子们应该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对植物和动物所持的态度,孩子们应该拥有类似于教师对他们的那种态度。随着对自然界兴趣的不断增加,他们就会越来越细致地观察自然界,他们关心小生命的热情也会与日俱增。这样,孩子能从逻辑上理解为什么妈妈和老师会对他们如此的关怀备至。

第二,通过自发教育获得预见能力

当他知道播种在土地里的种子要长得好、不干枯,就要依靠他辛勤地浇水和施肥;要动物不会遭受饥饿,就需要他精心地喂养和呵护时,孩子就会变得警觉,就会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中存在一个不同于妈妈和老师所提倡的尽职尽责的使命,而且,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现在正在承担的责任。

第三,自然教育使孩子拥有耐心和信心

这是树立孩子信仰的形式和生活哲学的方式之一。种子被孩子们播种到土壤里后,孩子等待种子结出果实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关注植物成长的过程,他们等待它们开花结果。他们能发现植物发芽有的早一点儿,有的晚一些,甚至会发现落叶植物的生命很短暂,而结果实的树却长得极其缓慢。他们看到这些发展与不同,心灵就会获得一种平衡,生活的智慧随之萌发。

第四,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感情

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它慷慨地回报人们的辛勤劳动,并帮助人类繁衍生息。

经过劳动,孩子们的心灵和他们照顾下得到发展的生物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自然界的美好生命。

对于我们一些从小就远离大自然,又没有接触过某些动物的孩子在接触自然时会有一种恐惧感,因此,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信任感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种同宇宙融为一体的爱的形式。

第五,儿童必须沿着人类发展的自然道路前进

简单地说,这种自然教育能够促进人体和人类协调发展。

在农业生产的促进下,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了人文状态。当人类发现土壤生产的秘密时,就能够获得文明化的回报。因此,注定要成为文明人的孩子们,他们必然要经历这样的发展道路。

怎样给孩子上课

学校如果采用的是自由制度,孩子们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爱好时就能够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因为自由是儿童最需要的东西,但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自由并不是要放任孩子不去管理的意思。

在“儿童之家”刚刚创办时,孩子们还不能明白集体秩序的含义。上课时,孩子们会随便走动,也不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这样,教师基本上无法进行教学。所以,在“儿童之家”一般以个别授课方式来教学,而不采用集体上课方式。

所以,“简单”就成为教室教学的首要特征。有这样一句话——“让你说的每句话都有意义”给了我们一个积极的建议,只要我们少说废话,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越来越精彩。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一定要先衡量自己要说的话是否存在价值。

“明了”是“儿童之家”授课的第二个特征。教室授课内容不能不合实际,讲课时教师要掌握好尺度,一定不能说含糊其辞的话。所以,教师授课的语言一般采用比较平实易懂的,合乎事实的词句。

“客观”是“儿童之家”授课的第三个特征。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收敛自我的个性,不能过于主观。教师还要清楚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任何事物转移和打扰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努力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客观物体上。恰当地解释客观对象以及说明孩子如何使用客观物体就是教师要进行的简单明了的授课内容。

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就是要具有科学家的实验精神,上一次课就如同在做一项实验。观察法是“儿童之家”授课必须具备的基本指导方法。老师要以一位观察员角色时刻观察孩子们对教具的操作等工作,让孩子了解自由的含义并可以自由地工作。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观察孩子是否对教学内容有兴趣,如果有,这种兴趣会持续多长时间,甚至还要观察孩子的表情。当孩子们使用教具时,教师不要违背自由原则,不要将自己使用教具的方法强加给孩子,让他们自由地使用就可以,否则孩子的努力会变得不符合孩子自身的能力。

因此,如果教师遵循了简单、明了及客观的授课要求,孩子还是不能明白教师所讲的概念等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以后不上这样的课了;二是不要使孩子因为不理解一些概念而觉得自己做了错事。如果发生后面的问题的话,孩子就会付出努力去明白教师所讲的概念,这样教师观察孩子的心理就比较困难了。

例如:一位女教师想让孩子能够认识红、蓝两种颜色,并通过认识颜色来注意某些物体。所以,为了让孩子认识这些颜色,这位教师说:“小朋友们看这里。”

她拿着红色的物体对孩子们说:“这是红色。”

接着,她又抬高嗓音缓慢而清晰地重复一遍“红色”这个词语。

然后,她又拿起另外一个蓝色的物体,指着说:“这是蓝色。”

为了确认一下孩子们是否已经能够分辨这两种颜色,她就说:“给我红色”或“给我蓝色”,通过这样的练习,如果孩子们没有清晰地分辨出二者的话,老师也不要责备他们,要微笑着给孩子以爱抚,然后将这些带颜色的物体拿开。

再举另外一个例子:

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区别采用了几何形木板镶嵌的方法。事实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简单,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将正方形和三角形分别镶嵌到可以安装上它们的空框里。

我向那位教师详细地解释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她只要做给孩子们看,然后让孩子们跟着她一起操作,最后才告诉孩子哪一个是正方形,哪一个是三角形就可以了。但是这位教师却按照她的方式这样教孩子的:她给孩子们摸正方形,告诉他们:“这是一条线,又是一条线,又是一条线,又是一条线,一共四条线。你数一下,告诉我一共是几条线?还有角,你数一下,角也是四个。这就是正方形。”

我对教师的错误方法会及时纠正的,我便告诉她这样的教学孩子们只能认识到边、角和数的概念,还是无法区分正方形与三角形。她为自己辩解道:“这是一回事啊!”这怎么能算一回事呢?前者是几何分析,她教的是算术。孩子大脑中的思维被这位煞费苦心地讲解的教师给搅乱了。

后来我给这个教师举了一个例子,我对她说:“假如你参观一个圆屋顶,导游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向你介绍,一种是:他强调你去关注建筑物的美以及和谐的建筑比例,然后带你亲自去参观里面的结构,让你对这个圆屋顶有个整体的印象;另外一种方式是,让你数一下这个圆屋顶是由多少根柱子,多少窗户组成的,并给你详细讲解这个建筑的设计及其建筑原理。那么,第一种方式中你能够清楚圆屋顶形状,第二种方式你可能什么也弄不清楚吧。同样,如果我们不通过让孩子们触摸感受一下正方形,并直接告诉他们这就是正方形的方式而是采用一开始就从物体外形及结构的几何来分析,孩子们最终也不会建立起关于物体形状的概念。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对简单的几何形状的理解能力,如果在教他几何平面图形的同时也将数学概念掺进来,就会弄得孩子头昏脑热而不明白的效果。”

循序渐进是我们教育要遵循的原则,孩子们多观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形状,能够让其头脑中已经认识的形状更加清晰和深刻,从而使这些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固定下来。这就如同在湖边散步时,有位画家突然对自己说:“你看这湖岸的曲线多美啊!”那么眼前的景色就会觉得越来越亮丽起来,在脑子中的印象就会越加深刻了。在孩子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给予光明的指引,这是我们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充分利用教学用具

为了向儿童传授知识时比较方便简单,我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教学用具来帮助他们建构与发展心灵。在“儿童之家”,儿童有选择教具的自由,他们可以随便使用教具,对于那些他们没兴趣使用的教具,我就毫不姑息地将它们扔掉,最后剩下来的教具都是能够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兴趣的。

在“儿童之家”,教学用具分为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和数学教具,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用途。

日常生活教具具有锻炼孩子的感官能力和肌肉协调能力的作用。对儿童来说,平衡动作对智能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手眼的协调发展能够为孩子日后的写字、画图做好准备,例如,只有手部的肌肉发育得很好,儿童才具有写字的可能。在“儿童之家”,我们每天让孩子使用教具去锻炼手部肌肉,随着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就会很顺利地学会写字了。

另外,儿童人格的形成以及孩子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等习惯的培养也离不开日常生活教具的使用,这些都是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例如,当教室里只有一套教具,并且被一个小男孩在玩儿时,如果一个小女孩也想玩儿的话,她就只能“等待”。我们可以认为日常生活教育是基础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教具不能发挥作用的话,以后的感官教具和数学教具部分就不会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很难达到最大地开发孩子感官与数学的效果了。

感官教具具有包括视、听、嗅、味、闻、触、压,辨认立体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在内的巨大范围。用具体实物来展示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使孩子认知的敏锐性得到启发,这就为老师进一步的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师通过“嗅觉瓶”这个教具来锻炼儿童辨别气味浓淡及感觉各种气味间的差异能力。

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感官教具促进儿童各种感官的发展,促进儿童“自发性”的发展,让儿童能够观察和思考时更加主动;并且儿童敏锐的观察力也能够被培养起来,使儿童能够养成从观察到试验的科学习惯。比如,在“儿童之家”,教师使用感官教具来训练儿童观察能力时,必须同时让孩子从教具中辨别相似物体和对比物体,从而促使儿童进行判断,在其心智上产生“推断”,最终形成“决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我们再举圆柱组这个典型的视觉感觉教具来进一步阐释: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这套教具,目的不在于让孩子能够将圆柱放回到适当的洞里,而在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他们知道都是圆柱体但长短、粗细具有差异性(圆柱的高度不同或直径不同)或者排列的次序存在差异(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这样就会进一步引导孩子运用“了解”和“思考”能力对事物进行判断。因此,感官教具的使用集中重点在儿童的“工作过程”中,而不是注重结果。希望家长和教师能够重视这一点,否则就会弄得“本末倒置”。

最后我们要谈一下数学教具。人类的学习经历着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进行教学时,就只能以具体、简单的实物来对孩子们进行训练,这样孩子们学起来才比较容易些。孩子们在动手练习的过程中,先了解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然后自然就联想到具体物体与抽象概念二者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儿童之家”,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一,二,三,四这五个数字的概念,就在“纺锤棒箱”五个空格的上方分别标○,一,二,三,四;然后在相应的数字下放入同等数量的棒子。这样比较直观的演示使孩子们亲眼看到各个数字间的比较,能够知道一,二,三等是什么,并能将“数量”(一根棒子)与“数字”(一的字形)结合起来。这种用“数棒”教学使孩子了解数的概念仅是我们数学教具的第一个步骤,接着我们将会循序渐进地帮助儿童了解数的意义(量)与数的字形(符号)之间的关系,最后再进入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的教学中。因此,我们的“儿童之家”囊括了数学上的许多基本概念的数学教具,它们为孩子掌握良好的数学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