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经理实用全书
18565800000047

第47章 市场策划与销售计划(4)

这种策略被人称为弥隙策略,即弥补市场空隙的策略,适合资源薄弱的小企业。用生态学的理论解释,必须找到一个其他生物不会占领、不会与之竞争,而自己却有适应本能的小生存环境。也就是说,如果小企业能够避开大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部分,选择一两个能够发挥自己技术、资源优势的小市场,往往容易获得成功。

集中性营销策略主要适用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或是初次进入新市场的大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无力在整体市场或多个细分市场上与大企业展开竞争,而在大企业未予注意或不愿顾及而自己又力所能及的某个细分市场上全力以赴,则往往容易取得成功。实行集中性营销策略是中小企业变劣势为优势的最佳选择。

优点:目标市场集中,有助于企业更深入地注意、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需求,使产品适销对路,有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集中性营销策略还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节约生产成本和各种费用,增加盈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缺点:企业潜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由于目标市场集中,一旦市场出现意外变化,如顾客爱好转移(特别是时尚消费)、消费者需求的突然变化、价格猛跌或者出现强大的竞争对手等,企业就有可能因承受不了短时间的竞争压力,而立即陷入困境。所以,许多企业除非有特别的把握,否则宁可将目标市场分散些,学“狡兔”营造“三窟”,以防止倾覆的风险。

采用集中性营销策略的企业,要随时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充分考虑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各种对策和应急措施。

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目标市场营销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及其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消费者心理,树立企业及产品形象,实现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目标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

1.市场定位的概念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的产品在细分市场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的特色或个性,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目标顾客心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细分市场中的形象,这种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取决于消费者的认可与接受程度。产品的特色和个性,有的可以从产品属性上表现出来,如形状、成分、构造、性能等;有的可以从消费心理上反映出来,如豪华、朴素、时髦、典型等。

从理论上讲,凡是构成产品特色和个性的因素,都可以作为定位的因素。但是,企业在实际进行市场定位时,一般是依据目标市场对该产品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综合考虑竞争企业及其产品状况、自身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选择定位的因素,从而完成产品的市场定位。

2.市场定位的方式

在企业的目标市场中,通常竞争对手的产品已经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定的形象,占有一定的位置。企业要想在目标市场上成功地树立自己产品的独特形象,就需要针对这些企业的产品,进行适当的定位。产品市场定位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时间过程来看,定位方式可以分为最初定位和重新定位。最初定位是指企业向市场推出一种新产品之前对其进行的第一次定位。重新定位也称为二次定位,是指企业改变产品特色或改变目标顾客对其原有的印象,使目标顾客重新认识其新形象的过程。当产品最初定位不合适,消费者或用户的需求与偏好发生了变化,竞争者推出的产品侵占了本企业品牌的部分市场时,企业往往调整定位。不过,有时重新定位也并不是因为产品陷入困境,而是因为产品意外地扩大了销售范围引起的。例如,专为青年人设计的某种款式的服装在中老年消费者中也流行起来,该服装可能需要重新定位。

(2)从竞争的内容来看,市场定位的方式可以划分为若干种。企业可以选择产品的某一种或几种因素,来为企业的产品定位。例如,富豪轿车宣传其安全性和耐用性,绅宝汽车则强调其技术和功能特色。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与本身条件,尽量突出其产品的特色。

(3)从竞争的关系来看,定位方式可以分为避强定位和迎头定位。避强定位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定位方式。企业通过分析市场中竞争对手的产品的定位状况,从中找出尚未被占领、但又为许多消费者所重视的“空白点”,来为本企业产品确定市场位置。采用这种定位方式一般能够比较迅速地进入目标市场、站稳脚跟,并能较快地在消费者或用户中树立起鲜明的形象。迎头定位是指企业选择靠近于现有竞争者或与现有竞争者重合的市场位置,争夺同样的消费者,彼此在产品、价格、分销及促销等各个方面差别不大。迎头定位策略就是与市场上最强的市场竞争对手“对着干”的定位方式。采用这种定位方式时,必须对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实力作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这种定位方式虽然有较大的风险性,然而一旦成功就会取得较大的市场优势。采用这种策略不一定要打垮对手,只要能够平分秋色就是很大的成功。例如,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之间的长期争斗;日本丰田汽车进入美国、西欧市场,都是采用迎头定位的成功范例。

3.市场定位的方法

企业推出的每种产品,都需要选定其特色和形象。现有产品在其原有定位已经不再具有生命力时,亦需要重新作出定位决策,对产品的市场定位,可以应用多种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

(1)根据产品的特色定位。这种定位可以强调与其他同类产品不同的某一特征。比如中国闽东电机公司,以东南亚别墅用户为目标市场,设计推出ST系列三相发电机。这种发电机电力负荷较大,符合当地用户习惯与汽车发动机配套的特殊要求,表面光洁度高,外表漆上玫瑰红、翡翠绿、孔雀蓝等鲜艳颜色,深受别墅用户喜欢,公司以产品的这些特色广为宣传,在目标顾客中形成突出的形象,结果在香港市场获得极高的占有率。

(2)根据为顾客带来的利益、解决问题的方式定位。产品本身的属性及由此获得的利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需求满足的程度,能使顾客感受到它的定位。例如,在汽车市场,德国的“大众”享有“货币的坐标”之美誉,日本的“丰田”侧重于“经济可靠”,瑞典的“沃尔沃”讲究“耐用”。在有些情况下,新产品更应强调某一种属性。如果这种属性是竞争者无暇顾及的,这种策略就越容易见效。

(3)根据产品的专门用途定位。这是产品定位的好方法。为老产品找到一种新用途,也是为该产品创造新的市场定位的好方法。例如,石膏,建筑业作装饰材料,日用化工企业做化妆品原料,食品行业做添加剂,医疗单位做治疗骨折的夹板;维生素B5,用了几十年的老药,近年发现其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用于白内障、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皮肤病等许多中老年常见病的防治,所以临床应用日渐增多。

(4)按用户种类定位。即由产品使用者对产品的看法确定产品形象。例如,维生素C和含维生素C的产品已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人们已经不再将其看作药品,而是作为营养品、添加剂,甚至作为保持好身材的助手,西方许多企业在奶制品、水果、蔬菜、粮食、化妆品、牙膏、点心和动物饲料中添加。又如,法国有一个制药厂,生产一种具有松弛肌肉和解热镇痛效果的药品。药厂针对不同用户作不同内容的宣传。法国人饮酒过量者较多,便宣传这种药品可以帮助酒后恢复体力;英、美洲人最怕感冒,便说明此药可以治疗头疼感冒;芬兰滑雪运动盛行,便强调该药品有助于消除疲劳;在意大利胃病较多,便又再三解释药品的止疼功能。因此,这种本来并不复杂的药品在不同市场上获得最适宜的形象,广销许多国家。

(5)与竞争同类产品对比定位。这是与竞争对手产品相比较后而进行的市场定位,有两种方式:一是迎头定位,即与竞争对手对着干。如百事可乐的市场定位是对着可口可乐而言;二是避强定位,即避开竞争锋芒,另辟蹊径,占领被竞争者忽略的某一市场空隙,突出宣传本产品在某一方面的特色。

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是众多老字号中最为著名的凉茶。

2002年以前,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从表面看,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多宝公司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

而所有困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红罐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饮料”卖?

现实难题表现一: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认知混乱。

在广东,传统凉茶(如颗粒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煲制等)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遍当成“药”服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而“王老吉”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可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因此,红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并不能很顺利地让广东人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销量大大受限。

此外,加多宝公司生产的红罐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后人,是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字号产品,其气味、颜色、包装都与广东消费者观念中的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且口感偏甜,按中国“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消费者自然感觉其“降火”药力不足,当产生“下火”需求时,不如到凉茶铺购买,或自家煎煮。所以对消费者来说,在最讲究“功效”的凉茶中,它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广东区域,红罐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却长着一副饮料化的面孔,让消费者觉得“它好像是凉茶,又好像是饮料”,陷入认知混乱之中。而在加多宝公司的另一个主要销售区域浙南,主要是温州、台州、丽水三地,消费者将红罐王老吉与康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没有不适合长期饮用的禁忌。加之当地在外华人众多,经他们的引导带动,红罐王老吉很快成为当地最畅销的产品。企业担心,红罐王老吉可能会成为来去匆匆的时尚,如同当年在浙南红极一时的椰树椰汁,很快又被新的时髦产品替代,一夜之间在大街小巷上消失的干干净净。

面对消费者这些混乱的认知,企业急需通过广告提供一个强势的引导,明确红罐王老吉的核心价值,并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现实难题表现二:红罐王老吉无法走出广东、浙南。

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甚至在调查中频频出现“凉茶就是凉白开”、“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这些看法。教育凉茶概念显然费用惊人。而且,内地的消费(续上)

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他们大多是通过服用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来解决。

做凉茶困难重重,做饮料同样危机四伏。如果放眼整个饮料行业,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更是处在难以撼动的市场领先地位。

而且,红罐王老吉以“金银花、甘草、菊花等”草本植物熬制,有淡淡的中药味,对口味至上的饮料而言,的确存在不小的障碍,加之红罐王老吉3.5元的零售价,如果加多宝公司不能使红罐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它就永远走不出饮料行业“列强”的阴影。这就使红罐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两地,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

现实难题表现三:推广概念模糊。

如果用“凉茶”概念来推广,加多宝公司担心其销量将受到限制,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区隔。在红罐王老吉前几年的推广中,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它,企业也不知道怎么去卖它。在这样的状态下,红罐王老吉居然还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好几年。出现这种现象,外在的原因是中国市场还不成熟,存在着许多市场空白;内在的原因是这个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刚好能够填补这个位置。在中国,容许这样一批中小企业糊里糊涂地赚得盆满钵满。但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要想做大,就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买我的产品?

重新定位:

红罐王老吉虽然销售了7年,其品牌却从未经过系统、严谨的定位,企业都无法回答红罐王老吉究竟是什么,消费者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不清楚为什么要买它——这是红罐王老吉缺乏品牌定位所致。

又因为消费者的认知几乎不可改变,所以品牌定位只能顺应消费者的认知而不能与之冲突。如果人们心目中对红罐王老吉有了明确的看法,最好不要去尝试冒犯或挑战。就像消费者认为茅台不可能是一个好的啤酒一样。所以,红罐王老吉的品牌定位不能与广东、浙南消费者的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才可能稳定现有销量,为企业创造生存以及扩张的机会。

在研究中发现,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罐王老吉主要在烧烤、登山等场合。其原因不外乎“吃烧烤容易上火,喝一罐先预防一下”、“可能会上火,但这时候没有必要吃牛黄解毒片”。而在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在对当地饮食文化的了解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该地区消费者对于“上火”的担忧比广东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消费者座谈会桌上的话梅蜜饯、可口可乐都被说成了“会上火”的危险品而无人问津。(后面的跟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发现可乐在温州等地销售始终低落,最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几乎放弃了该市场,一般都不进行广告投放。)而他们对红罐王老吉的评价是“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这些观念可能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就是浙南消费者头脑中的观念,这是研究需要关注的“唯一的事实”。

消费者的这些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续上)

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

其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

独特的价值在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者无忧地尽情享受生活:吃煎炸、香辣美食,烧烤,通宵达旦看足球……

这样定位红罐王老吉,是从现实格局通盘考虑,主要益处有三:

其一,利于红罐王老吉走出广东、浙南。由于“上火”是一个全国普遍性的中医概念,而不再像“凉茶”那样局限于两广地区,这就为红罐王老吉走向全国彻底扫除了障碍。

其二,避免红罐王老吉与国内外饮料巨头直接竞争,形成独特区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