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8岁以后懂点心理学
1854700000030

第30章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8岁以后懂点财富心理学(2)

一个穷人,生活非常艰难。一个富人见他可怜,就起了善心,想帮他改变一下穷苦的现状。于是富人送给他一头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来了撒上种子,秋天就可以脱掉“贫穷”这顶帽子了。

穷人很感激富人,于是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是没过几天,就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所以还得去买草料,这样的话日子比过去还难。穷人就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以生小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

穷人就这样办了,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卖了,换成鸡,鸡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鸡蛋立刻可以赚钱,日子立刻可以好转。

穷人的计划又如愿以偿了,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又艰难了,又忍不住杀鸡,终于杀到只剩一只鸡时,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他想:致富是无望了,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不愁。

很快春天来了,发善心的富人兴致勃勃送种子来,竟然发现穷人正就着咸菜喝酒,牛早就没有了,房子里依然一贫如洗。

富人转身走了。穷人仍然一直穷着。

故事中的穷人只看到眼前的困难,而看不到长远的财富,花明天的钱来过今天的日子,所以永远也无法摆脱穷苦的命运。一个投资专家说,他的成功秘诀就是:没钱时,不管再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积蓄,因为这是你积累财富的基础。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账单。这是个好习惯。

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是:他能使成功的人获得越来越多的荣誉和越来越高的评价,会促使财富积累得越来越多,并且形成一种习惯;同时这对其他表现一般的人有巨大的吸引力,会激励促使他们去努力。

马太效应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经济上容易造成贫富分化,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也是不利的。有人说,马太效应的出现,实质上是社会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平等教育权的掠夺,必然会加速社会财富和权力之间的两极分化;另外,如果失败会让人灰心丧气,一个人遇到了挫折与失败之后,就会立刻感到周围人的疏远、轻视甚至责怪,这让他的信心荡然无存,甚至破罐子破摔,产生一种恶性循环,那他离成功也就愈来愈远了。

要想消除合作学习中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我们就要努力实现评价的社会公平感。马太效应导致人们心理不平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只在乎努力究竟有没有给其带来财富,而不注意努力的过程。所以,在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他有多少资产,更要关注他奋斗的过程,对发展条件和奋斗程度的不同要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同时,更应该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

毛毛虫效应:培养获得财富的思维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进行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约翰·法伯在一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几英寸以外的地方放了一些它们最爱吃的松针。由于毛毛虫天生就有跟随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绕着花盆一圈圈地爬行。这群毛毛虫就这样一小时、一天、两天地兜圈子,连续七天七夜后,终于筋疲力尽而死。

法伯在自己的实验总结中写道:在那么多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那么它就能改变命运。

这其实也反映了生活中的一条规律:如果你墨守成规,只会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边,你的命运就会跟那些毛毛虫一样,一直做无用功,直到彻底的失败;相反,如果你稍微动一下脑筋,跳出惯常的思维习惯,从反面或侧面想问题,则往往能得出一些创新性的设想,你的命运往往就此而发生改变。

人人都有赚钱的欲望,却很少有人能做出致富的行动。当一个人只会按部就班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很难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的成就。想致富,就要想他人之未曾想,做他人没有做过的事。如果有一个敢于创新的思维,获得财富就不用整天白日做梦。

看看一个善于创新的思维是怎样给一个苹果经销商带来财富的:

有一年,根据市场预测,该年度的苹果将供大于求。这让众多的苹果供应商和营销商暗暗叫苦,他们都认定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就在大家为即将到来的损失唉声叹气时,吴新却没有抱怨这个事实,而是暗暗地想解决的办法。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到可以在苹果上做做文章。

当苹果还长在树上时,吴新就把提前剪好的纸样贴在苹果朝阳的一面,如“喜”、“福”、“吉”、“寿”等。由于贴了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也就留下了痕迹——比如贴的是“福”,苹果上也就有了清晰的“福”字!因为这样的苹果的确少见,人们觉得新奇,纷纷掏腰包。靠着他这市场上独一无二的苹果,在该年度的苹果大战中独领风骚,赚了一大笔钱。

转眼到了第二年,其他的苹果经销商都纷纷效仿。吴新又想出了新点子,这次在苹果的包装上下了工夫。他按照各种节日的需要,分别设计出了不同的特色,与节日的气氛相融合。这样一来,吴新的苹果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纷纷选购他的苹果作为礼品送人。而原本效仿他的经销商的苹果,因为人们见得太平常了,纷纷掉价。

吴新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这与他创新的思维是分不开的。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总是被别人模仿。失败的人则总是在模仿别人。

巴菲特定律告诉人们一个事实:到别人都投资的地方去投资,肯定是不会发财的。想要获得财富,我们不能再像毛毛虫那样做毫无意义的努力,而应该转变思路和善于另辟蹊径,以便更有技巧、更有效率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曾经有人说,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新的,我们必须时时要有创新,所以说早创新早发展,晚创新就会埋下危机,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要么变得富有,要么穷苦没落,甭想过舒服日子。所以说,要把创新作为头等战略大事来抓,要把创新的意识渗透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上来,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你才能成功。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从学校毕业后,小陆在某公司担任文职类工作,月收入不过2800元。小陆的朋友、同学多,经常要和朋友们聚聚会、旅游、逛街,“今朝有酒今朝醉”,花钱从不精打细算。

认识了女朋友后更是如此,在外面下趟馆子、看场电影、再逛逛街,一个礼拜动辄就是几百元的开支。不知不觉,钱就流走了,于是小陆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月光族”。

前年,小陆的父母催促着小陆赶紧结婚。在父母的压力下,小陆下定决心要和女友在近两年完婚。虽然父母已经为小陆结婚买了一套房子,但是以后还要装修,买车,当然还计划要孩子。如此一算,备感压力。无论是朋友还是家里人都开始催促小陆省点钱,理理财。

小陆开始培养记账的习惯,他发现这一点非常有助于控制自己的开支,能防止钱“不知不觉流走”。当然喜欢玩乐的他也不愿意对自己太过苛刻,于是先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简单的目标:每月至少争取节约出800元至1000元。

接着,小陆就开始为自己安排了一项人生储蓄计划,他去银行专门开了账户,每个月工资发下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存入500元。为了防止以后有突发事件发生,又将存款分成了三个月期、六个月期和一年期三种,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有意外需求出现时,随时有到期的资金可以供他支取。

一年后,小陆已经有了不少的存款。他越来越体会到,穷人照样要理财,且应该提早省钱;越早做,日后收益也越大。

现实中有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挣钱不多,也就不用理财了。其实,无论赚钱多少,学会理财,都可以使你的财富得到积累。所以,不论是赚钱还是理财,都是积蓄财富的重要手段;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应该会理财。

会赚钱的人多,但是如果不懂得理财,财富也会流走。拳王泰森的职业生涯享有极高的荣誉,这些荣誉给他带来财富。但是,他不懂得理财,到手的钱如同手中的沙子一样止不住地流走,后来不得不投身演艺界混饭吃。

只会赚钱不会理财的人,往往一生受穷。常言道: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个俗语蕴涵着最基本的理财观念:算计,就是对金钱的计算、打理。打理不好金钱,便会受穷。

钟女士在人们眼里是一个奇怪的女人。她脾气古怪,节俭成癖。

当年在大学的时候钟女士学的是会计,毕业后一直在一个国企工作了十多年。在单位,一直表现得规规矩矩,既没有出过很大的差错,也没有因为得到上级的赏识而受到提拔。

又过了几年,钟女士到了退休的时候。这时候月薪不过3000块钱出头。

看到其他部门年终不菲的收益,钟女士面对着自己可怜的工资,变得很不甘心。她总是听人说,现实中到处都有发财的机会,最稳当的途径就是投资股票和基金。于是她以5000元为起点,把工资之余的钱用来投资到股票和基金里。

钟女士的钱少,所以买的股票也不多,但她一旦认定这是个好公司,其股票值得买之后,就一直拿着,从不轻易卖出,即使股市惨跌,她也无动于衷。钟女士买股票凭直觉,她只买自己熟悉、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名牌公司的股票,比如她所吃的药、所用东西的公司。

钟女士一边继续投资,一边抽时间去上理财的补习班。过了几年时间,她所有股票的市值已经翻倍猛涨,钟女士也因此成了一个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