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风云起起伏伏,坐拥幸福长长久久。平淡的日子就随它平淡地过,何必成为那欲望的俘虏。流水般的日子就让它流水般地走,何不把握这眼前的幸福……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信则有,不信则无。
让自己变得简单起来
如果有人问你1+1等于几,你能理直气壮地当即回答出等于2吗?估计大多数人在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时都要思考半天,因为他们知道数学家陈景润曾经花了好几年时间去证明1+1等于几的问题。其实,1+1还是等于2的,陈景润证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并非是去证明1+1不等于2。我们因为知道太多,反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同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去问小学生,他们肯定会立即回答出来,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复杂,他们的头脑比我们简单,也正是因为简单,才使他们不受常规的约束。
简单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经历复杂之后更上层楼的彻悟。
简单是一种美,是一种智者所具有的高品位的境界。
简单绝不是简化、原始,而是一种大彻大悟之后的升华。高僧的生活简单,因为他们已经参透人生的真谛,看清了世界的实质,他们的思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齐白石画虾,仅寥寥几笔,便能把虾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那是因为他的艺术修为、画技很高。普通人如果不下苦功夫去练画,也来学他那几笔,画出来的东西,可能连他自己都认不出。
记得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某人请一位画家给他画一幅马,画家答应十年以后给他。十年后那人来取画。画家便把他领到画室,展开画纸,挥动画笔,很快便画好了一幅马。
来人很是不解且不满地质问画家:“既然你能很快便画好,为什么让我等了十年呢?”
画家没有当即回答他,而是把他带到别一间屋,里面堆满了画家练画时用过的画纸,只见地上堆满了马的图画。画家语重心长地对来人说:“我花了十年时间才做到这么短时间画好一幅马的画。”
简单是一种境界,只有经过一番苦练才能达到。简单做人也是一种境界,一种比复杂的人生更高的境界。名利、地位、金钱、事业有成,出人头地,飞黄腾达,是一种人生,但未免过于复杂,行动未免受到太多的牵制,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一样想不到就会出错。既然追求名利,工作上就要十二分的小心,不能得罪任何人。上司要小心侍奉,因为他们握着自己的生杀大权;下级也要小心对待,因为孔夫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稍有放松,某人便有可能成为自己仕途上的小人,妨碍自己高升。这种人活得太累。
简单做人,不依附权势,不贪求名利、金钱,无怨无争,也是一种人生。这种人生为自己而活,不必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快乐自在。虽然没有人送礼,没有人吹捧,但也没有人惦记,出门不用小心坏人,单位不用提防小人。生活反而更轻松。这种人生更精彩。
简单做人,洒脱自在。简单是一种平淡,但不是单调;简单是一种平凡,但不是平庸;简单是一种美,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美。
■别跟自己过不去
司汤达曾说:“人所以要存在于世,目的不在于富有而在于幸福。”要想幸福,就让自己变得简单起来吧!
品味生活的幸福
爸爸问女儿:“你幸福吗?”女儿答:“幸福。”
爸爸让女儿试着举例,女儿说:“比如现在呀。”当时晚饭后,他陪女儿一起登上楼顶,仰卧观天上的星星。这只是一件平常的小事,我们差不多每个人小时候都有类似的经历,都有这样的无数幸福时刻。
爸爸让女儿再举例,女儿说比如妈妈爱用茶叶水洗枕头,每每睡觉时都有淡淡的茶叶香味。还有妈妈在刚刷完油漆的屋子里放些菠萝,风儿一吹整个屋子就充满了芳香的菠萝味了。
这些本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谁也无心去在意这些,可我们却难得有这样的幸福体味,只能到遥远的童年去寻找这样的感动。
这段故事是在收音机中听到的,听完之后,萌生了一种感动。生活中原来时时刻刻充满了幸福,这幸福来自于生活的细枝末节,只有用心去品味,幸福同样有色香味,同样可观可闻可吃可品。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欲离婚的女子厌烦了现有的琐屑生活,但她一直对其外祖母的幸福和谐生活充满好奇。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外祖母的日记,原来里面记录着外公为她洗了多少衣服,吻过她多少次,洗过多少次脚……相信任何人读到此处都会吃惊,原来生活中的琐屑小事便是幸福的源泉。
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在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融汇着幸福的纽扣。细品着细琐的每一点每一滴,你都会觉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品味生活要多想些美好之处。因为生活毕竟不是只有鲜花,时时充满阳光。我们要想成功地走出郁闷和哀愁,就要多思考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从中品味幸福。比如下班了,妻子做好可口的饭菜,这就是一种幸福,不要因为她时常埋怨而自悔自恼,也不要因为她的心胸褊狭而自怨自艾。再如,生病了,同事都拿着礼物来看望你,应该感到他们对你的关心,而不能过多考虑他们是否怀有其他目的。
一滴水珠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品味生活的幸福是从小处着眼,不要因为事情小而忽略了别人对你的关爱。你上班迟到了,同事帮你打扫了地板,擦干净了桌子;下雨了,有人将伞伸到你上面的领空与你共享;当你向朋友借钱,哪怕发生屠格涅夫《兄弟》中的“我”遇乞丐的情景也无所谓。所有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值得我们深深地怀恋,让我们感动。
收获与付出往往成正比。我们在品味别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想到去给予。同时,给予别人快乐也是一种幸福。给予幸福,你就会收获幸福,因为你为自己创造了幸福。
■别跟自己过不去
生活是被幸福包裹着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味,我们就会时时感受到幸福时光。
幸福只在一念间
生活中人们的追求尽管千差万别,然而本质都是对幸福的追求,只不过对幸福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有钱就是幸福,他们追求金钱;有的人认为有权就是幸福,他们便追求权力;有的人认为平安是福,他们就追求平安……19世纪西班牙小说家瓦尔台斯在《第四种权力》中说:“人是为了幸福被创造出来的。”幸福不歧视任何人,大多数人如果下定决心去过幸福生活,就一定能幸福。
是啊,幸福本来就是紧随生活的脚步,与生活相伴而生的,只不过我们没有仔细去体会罢了。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盯着那些不好的方面,便会对幸福视而不见。如果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察角度,或许就是另一个样子。
有个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了染坊店的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怕大女儿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担心小女儿染出的布晾不干。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忧郁,久而久之,愁出了一身的毛病。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的伞店会顾客盈门;而晴天,你小女儿的布店又生意兴隆,不论哪一天你都应该高兴才是啊!”老太太一想,果真是这个道理,从此,老太太便整天笑容满面,再也不忧郁了。
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同样的天气,心态一转,忧愁就变成了幸福。其实,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感到不幸,是因为心态不正确,是因为我们排斥幸福,而不是事情本身带有不幸。如果抱着抵触情绪,即使幸福悄然降临身边,也会毫无觉察,与之失之交臂。
林肯说过:“大部分的人,在决心要变得更幸福时,就会有那种幸福的感觉。”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的根源是我们的头脑,而不是口袋里所藏的东西。所以说,幸福只在一念间。
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克塞克曾经提出感受幸福的九个步骤,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换一种心情看生活。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中得到满意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第二,控制你的时间。幸福的人确定大的目标,然后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应用于任何工作。
第三,增强积极情绪积累。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的过程。
第四,优待身边的人。要学会很好地对待亲近的朋友、配偶。能够一下数出五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人比不能数出任何朋友的人更感幸福。
第五,面带幸福感。实践表明真正面带幸福感的人,他们更感到幸福,经常欢笑更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觉。
第六,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做的事情中。
第七,多参加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对感到一定压力的大学生做的调查表明,经常在室外锻炼的学生情况要明显好于不参加者。
第八,好好休息。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仍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享受孤独。
第九,有信仰的人更幸福。有无信仰与幸福感的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
■别跟自己过不去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是美好的,那是因为对它了解太少。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远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其实幸福只在一念间。
现代人的尴尬处境
在这样一个人人为物欲驱使,熙熙攘攘奔忙不迭的时代,人们衣食富足,早已忘记了昔日吃糠咽菜的苦日子。可就在这样一个讲究享受,讲究档次的年代,却再也难以找回艰苦年月的那种平凡中的快乐生活;吃喝玩乐、声色犬马的享受之后,剩下的却只是厌倦、空虚与绝望。
邻居家住着一对孤寡老人,老头今年76岁,老伴73岁。他们无儿无女,却全然不用别人照顾,整天靠在道边摆个小摊卖点儿冰点冷饮过活。
两个老人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还相当艰苦,衣着也不华贵,可他们的日子却有一种让人心生羡慕的温暖。老太太性格开朗,闲着的时候就和五六个人一起在周围空地上做操,老头则整天忙碌着做饭、洗衣服、扫地。
有一次,我和朋友谈起了两位老人,朋友也羡慕他们那份悠闲自在、开开心心的生活,感到自己似乎还没他们幸福。
我问朋友,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住在那样的小屋里,收入那样微薄,只能吃菜市场的下脚菜,不能吃麦当劳、肯德基,也无法玩电脑、上网,我们能否受得了呢?还能像他们一样幸福吗?没等我说完,朋友的头摇个不停。
其实,不论什么样的生活,富足也好,清苦也罢,人贵适意,贵知足,不适意则无快乐可言,不知足则无幸福可讲。人的快乐有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自己的感受,物质的享受固然重要,但闲适也应该是一种快乐。最傻的是那些拥有一切却不懂得享用的人,最聪明的是那些什么都不拥有,却享用一切的人。人如果能找到放松自己的方法,在闲情逸致中享受安宁平实的生活,虽然是粗茶淡饭,也不会觉得愁苦。那些身上穿的是锦衣,口中食的是玉食,心却不知道遗失到哪里去的人,和木头人有什么差别呢?不拥有一切的人,即享用一切。因为拥有,不仅是你拥有事物,也被事物所拥有,一旦有太多事物缠身,就会失去自己。不拥有而享用,才是生活最高超的技巧。所以佛家说:“安祥何须山水,减去心火亦凉。”
■别跟自己过不去
现代人物质生活富足,而精神生活却很空虚,已经渐渐失去了领悟简单、朴素、平凡生活的能力以及和这种生活紧密相关的感情,诸如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等等,相反,富足的背后却是花钱找乐的可怜生活。这就是现代人的尴尬处境。
家是生命中温馨的港湾
三毛说:“家就是一个人在点着一盏灯等你。”
当你受伤的时候,当你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别忘了,回家吧,家会轻轻抚平你的创伤,家会用真情温暖你孤独的心。漂泊良久,你会发现,惟有家才是你最忠实的港湾,惟有家才是你可以停靠的码头。
有个故事讲得很好,说有个年轻人离别了母亲,来到深山,想要拜活菩萨以修得正果,路上他向一个老和尚问路,寒暄之际,年轻人说明动机,并问老和尚哪里有得道的菩萨。
老和尚打量了一下年轻人,缓缓地说:“与其去找菩萨,还不如去找佛。”
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忙问:“那么请问哪里有佛呢?”
老和尚说:“你现在回家去,在路上有个人会披着衣服,反穿着鞋子来接你,记住,那个人就是佛。”
年轻人拜谢了老和尚,开始启程回家,路上不停地留意着老和尚说的那个人,可是快到家里时,也没见到。年轻人又气又悔,以为是老和尚欺骗了他,他回到家时已经是很深很深的夜里,他灰心丧气地抬手拍门。他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连灯也来不及点着就去开门,慌乱中连鞋子都穿反了。年轻人看到母亲凌乱的样子,不禁热泪盈眶,心里也立即领悟了。
屋檐虽低,门槛依旧,不管你是衣锦还乡,还是失魂落魄、蓬头垢面而归,家的门永远为你敞开着。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家永远执著地为你抵挡外来的风风雨雨,为你撑起一柄爱的巨伞。
我们从出生到老去,谁能离得开家的怀抱?谁能挣得脱家那永远不变的炽热情怀?小时候,家是母亲,长大了,家是父亲,我们就是被父亲从鸟笼中放飞的却又被紧紧牵挂的那只雏鹰,脆弱又坚强,翅虽稚嫩但充满着崇高的理想。结婚后,家是妻子那温情脉脉的眼神,家是孩子那甜甜的醉人的吻。再往后,家是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是风雨同舟几十载的老伴的唠叨。
家是生命中永恒的歌谣,无论我们是在茫茫黑暗中,还是在冰天雪地里,充满祝福与爱的歌声永远会萦绕在我们的耳畔,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真实的温暖!
■别跟自己过不去
家可以不宽敞,但一定要洋溢着爱;家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很温馨。在锅碗瓢盆的日子里,别忘了给爱人一个温情的拥抱,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别让岁月冲淡了心中的爱!赶快吧,朋友!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下班后买一束鲜花,温馨存在于这些小的细节当中。
掌握幸福的秘诀
什么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能随心所欲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享福就是幸福,也有的人认为能够心想事成就是幸福,更有甚者把幸福量化为两套房子,一辆汽车,漂亮小姐(有钱老公)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幸福的真正内涵。
心理学家们对“主观幸福”的研究提出了新发现:幸福不分性别,幸福不依赖于年龄,财富不能创造幸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研究者通过对生活得轻松而幸福的人的研究总结了在生活中令自己幸福的秘诀。
第一,不抱怨生活:幸福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而是因为他们对待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同,他们从不问“为什么”,而是问“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做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不贪图安逸:幸福的人总是离开让自己感到安逸的生活环境,幸福有时是离开了安逸生活才会积累出的感觉,从来不求改变的人自然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也就难以感受到幸福。
第三,感受友情:广交朋友并不一定带来幸福感,而一段深厚的友谊才能让你感到幸福,友谊所衍生的归属感和团结精神让人感到被信任和充实,幸福的人几乎都拥有团结人的天才。
第四,勤奋工作:专注于某一项活动能够刺激人体内特有的一种荷尔蒙的分泌,它能让人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研究者发现,工作能发掘人的潜能,让人感到被需要和责任,这给予人充实感。
第五,降低负面影响:少接受些有关灾难、谋杀或其他的负面消息,这样,无形中就保持了对世界的一份美好乐观的态度。
第六,生活的理想:幸福的人总是不断地为自己树立一些目标,通常我们会重视短期目标而轻视长期目标,而长期目标的实现更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受,你可以把你的目标写下来,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活。
第七,给自己动力:通常人们只有通过快乐和有趣的事情才能够拥有轻松的心情,但是幸福的人能从恐惧和愤怒中获得动力,他们不会因困难而感到沮丧。
第八,规律的生活:幸福的人从不把生活弄得一团糟,至少在思想上是条理清晰的,这有助于保持轻松的生活态度,他们会将一切收拾得有条不紊,整齐而有序的生活让人感到自信,也更容易感到满足和快乐。
第九,珍惜时间:幸福的人很少体会到被时间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另外,专注还能使身体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因为,每30分钟大脑会有意识地花90秒收集信息,感受外部环境,检查呼吸系统的状况以及身体各器官的活动。
第十,心怀感激:抱怨的人把精力全集中在对生活的不满之处,而幸福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他们开心的事情上,所以,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因为对生活的这份感激,所以他们才感到幸福。
■别跟自己过不去
寻找幸福的秘诀,旨在帮助你及早明白人生的真谛,让自己生活得明白,这样我们才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是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宁静的气氛中,真正的快乐幸福才能得以存在。”
试问,一个人尽管在外面获得安全,而他的心境常是忧惧恐慌的,其幸福又有几分呢?斯宾诺莎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即在于他能够保持自己的存在。费尔巴哈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生命本身就是幸福。他认为幸福是生活的本性:所有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因为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就是幸福。他说:“行为所能达到的全部善的顶点又是什么呢?几乎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是幸福。”不论是一般大众,还是个别出人头地的人物都说:“善的生活,好的行为就是幸福。”
杜威则认为幸福只在于行为的不断成功,而不是道德行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弗洛姆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幸福是一个人创造性心灵所带来的结果,是个人在思想上、情感上以及行为上的一切创造性活动所带来的喜悦。亚里士多德又认为能用理智来指导生活,就是最高的幸福。他认为,神的活动,那就是最高的幸福,也许只能是思辨活动,而与此同类的人的活动,也就是最大的幸福。卢梭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狂热和激情都是短暂的,只是生命长河中的几个点,不能构成一种境界,幸福是一种境界。爱因斯坦认为,一种实际工作的职业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池田大作在与基辛格谈论人生时总是说,能够遇上给自己带来最大启发的人,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幸福是不让交通、雨水、炎热、寒冷以及不得不排队等候等情况影响我们的心情。幸福是做我们喜欢的事,是喜欢我们所做的事,是生活中有很多希望,是永远祝福别人。幸福首先是个人的决定。每个清晨,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都有机会选择让自己幸福还是不幸福地度过难忘的一天,或者只是又过一天而已。
幸福是一种态度。不管是我们面对一项全新的事业,还是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一种新的情况,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境遇都给了我们一个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机会。正是我们选择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在事情结束后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和不幸福的程度。
幸福是一种自我感受,一种心理状态,幸福是无形的。尽管劳动成果、艺术享受、爱情、婚姻、家庭、爱好、修养、经历、境遇等等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受,但没有一种相应的尺度可以衡量幸福。“物质幸福”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努力建设“物质文明”。但是,纯粹物质享乐并不等于幸福,物质的多少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幸福的大小。金钱是存在的需要,金钱可以买得来刺激,甚而买得来“快乐”,但不一定买得来幸福。有钱难使精神贫乏不幸福的人推动幸福的磨盘。一切的喧嚣浮华至多是表面的快乐而不是真正的幸福。
但最重要的是,幸福是寻求和体验生活中的平衡。幸福是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目标,并保证自己每天都朝着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向前进。幸福是拥有个人、专业和家庭目标,并让这些目标成为一项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努力使我们的生活保持平衡。
幸福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境,追求幸福,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更寄托着人们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和理想,体现了不同的信念追求和价值取向。“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获取了多少、享受了多少,更多的时候在于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给他人带来多少福祉。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繁衍生息,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否则,人人都去索取,都去为了个人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感受、甚至不择手段,人类社会就会灭亡。因此,那些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的人,本身也是最洒脱、最幸福的人。
■别跟自己过不去
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
幸福就是活在当下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染,蜘蛛便有了佛性。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道:“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还是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16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得十分漂亮,楚楚动人。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试,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席间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倾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两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16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几天后,皇帝下诏,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到,佛祖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而言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像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紧紧地抱在一起……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蛛儿最后一刻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就在于把握现在,珍惜所有,坚信我们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别跟自己过不去
其实我们都很幸福,只是我们的眼光过高,看不到人生最简单的幸福,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幸福,只是我们未曾体会过。幸福原来很简单,复杂的心把它过于复杂化,单纯的心自会拥有一份最美最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