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代才子才女的生活碎影
18519000000011

第11章 唐伯虎:轻狂不识愁滋味

唐伯虎,传说中的擅长泡妞的风流才子,只到现在才被人还原成真实面目——一个倒霉的落魄文人,那如花似玉的秋香,那抱翠拥红的艳史,原来纯属子乌虚有,让人扫兴也让人疑惑,唐伯虎的故事发生有几百年了,他的倒霉一生,《明史》以不到三百个字记得清清楚楚,为什么到了现在,突然冒出不少人写“翻底文章”?

关于这一点,原因复杂,暂不去深究,感兴趣的是唐伯虎的一生中,到底是哪只黑手,将他推到了霉运的前台。

似乎从童年时代起,唐伯虎就不走运,话说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们出外游玩,看到一处高墙围成的院子,里面果树茂盛,果实累累,他第一个爬上墙跳了进去,没想到落脚地是一个粪坑,但他掉进去后硬是没吭声。外面的几个小孩见半天没动静,以为他在院子里吃独食,于是又一个小孩爬上墙头,跌进了粪坑。

再说唐伯虎的名字,他本名唐寅,按照十二生肖,寅为虎,加上他又是长子,故取字为“伯虎”。又因人见“虎”而生畏,又取字“子畏”。 这些名字,不知是不是他开酒店的父亲取的,唐伯虎二十五岁那年,从他父亲突发疾病撒手西去开始,他家里就开始噩耗频传。父亲死后,母亲对丈夫的死悲伤过度,一病不起,也随之而去。接着,他的结发妻子徐氏得病身亡,惟一的幼儿也不幸早夭。

含着巨大的悲痛,料理完四位亲人的丧事后,一年后,长兄如父的唐伯虎大概是为了避避家中的晦气,匆忙地将惟一的妹妹远嫁他乡,但不久又传来噩耗,妹妹在夫家自缢了。此时的唐伯虎真是“肝裂魂飘扬”,他开始怀疑名号“伯虎”和的“白虎”有什么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虎属于凶神形象,唐伯虎一气之下,干脆刻了一枚“白虎”印章,以“白虎星”自居了。他的传世画作中,有不少落款都是“白虎”,这里有自责也有自嘲,更有向命运叫板的叛逆精神。

直到两年之后,命运女神终于赏赐给唐伯虎一缕阳光,让他二十八岁的时候,在南京乡试中,夺得第一,中了解元。当时的主考官梁储还特意将唐伯虎的卷子带回京城,拿给詹事程敏政看。程敏政也是个才子,十岁时就以神童闻名,被皇帝诏至翰林院读书,看了唐伯虎的文章,大为赞赏,招他为门生。从此,唐伯虎就与程敏政走得近了,梁储出使外地,唐伯虎还特地求得程敏政的诗文为梁储饯行,这也算是拍老师的马屁一种吧。

次年,等唐伯虎从江苏吴县进京参加会试时,面对的主考官刚好是程敏政。一切似乎是天意,以唐伯虎之才,蟾宫折桂,封妻荫子,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

据明人笔记《共山堂外纪》记载,唐伯虎在京城的时候,造访他的公卿的车辆堵塞了街道,一方面,他们想看看名震江南的“唐解元”是何模样,另一方面,他们严重看好唐伯虎,都想早一点在他身上进行政治投资。

而在他们之前,早就有一位富家公子在唐伯虎身上下足了功夫,他的名字叫徐经,放在当时,人们只知道和唐伯虎都是江苏人,并且是同科举人,对唐伯虎相当崇拜;放到现在,我们还知道,徐经是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曾祖父。在乡试时,徐经就在唐伯虎身上花了不少银子。

乡试之后,徐经和唐伯虎一同坐船进京参加会试,一路上的旅费、生活开支,全都由徐经包干。到达京城后,徐经派出几个仆人供唐伯虎使唤,他们骑着高头大马,众星捧月般拥簇着志得意满的唐伯虎驰骋过市,令人瞩目。

此时的唐伯虎完全淹没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中,殊不知,由于徐经的推波助澜,唐伯虎早已成为别人嫉妒、反感的目标,所以,在他考完试出场后,大概是喝了一点小酒,正当众人猜测今年的会元会是谁的时候,他以铁板钉钉的语气向众人宣布了答案:不要猜了,今科会元就是我了!

他说这话时,会试的榜单还未公布。一些人恍然明白:主考官是程敏政,唐伯虎又是他的门生,原来早就内定了啊。这样的猫腻太让人寒心了吧?

于是,一份关于唐伯虎的小报告被递到另一位主考官李东阳手上,李东阳呈报给皇上朱祐樘,朱祐樘立即下令核查试卷,果然,唐伯虎正是程敏政选出的今科会元。而更为蹊跷的是,当年的试题比较刁钻,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没有找到典故的出处,有人更是交了白卷,而与唐伯虎的试卷相媲美的竟然还有一份试卷,考生就是前面说到的徐经。

应试前唐伯虎曾经带着徐经拜访过程敏政,给事中华昶认为其中一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程敏政泄题给二人,他向朱祐樘奏了程敏政一本。因此,程敏政、唐伯虎、徐经一同被抓入狱。徐经受不了刑罚逼供,供认他用一块金子收买程敏政的仆人,窃取试题再泄露给唐伯虎。后来刑部、吏部联合会审,徐经又推翻了自己的供词,说是屈打成招。

程敏政的仆人肯定也被抓来了,仆人招供没有?史上语焉不详。反正合谋作弊查无实据,连皇帝朱祐樘也嫌这件事情麻烦,干脆下旨“各打三十大板”:程敏政负有失察之责,勒令停职。他出狱后,愤懑交加之下发痈而死。徐经、唐伯虎涉嫌舞弊,贬为小吏,不得为官,唐伯虎耻不就任,从此断绝一切念想,加上续妻恶语相向,乡亲冷眼相待,倍感世态炎凉,索性破罐破摔,狎妓醉酒,彻底地放浪颓废了。

行文至此,不由深思,中国文人的许多悲剧往往是由轻狂而起。

“轻”即“轻率”,“狂”即“狂妄”。

先说“轻率”。前面说唐伯虎连丧四位亲人,悲痛之中,他似乎觉得有必要让妹妹远离自己这个“白虎灾星”,于是在匆忙之间将妹妹远嫁他乡,妹妹到夫家不久,即自缢而死。

表面看来,妹妹的死和前面四位亲人一样有偶然的因素,但细想一想,此举不无轻率,他根本没有仔细考察妹妹的夫婿及家庭情况,妹妹的死或许正和夫婿或者婆婆、公公有着某种隐秘的牵连。而坦然地接受徐经的奉承,并拉上徐经去拜访主考官程敏政,又是一次轻率的行动。徐经这个人,在乡试时就与唐伯虎打得火热,不能排除他的别有用心,即把唐伯虎当作一只“潜力股”来投资,等到进京会试时,出身富商家庭的他对唐伯虎更是慷慨,因为他知道主考官程敏政极为赏识唐伯虎,通过唐伯虎,他就可以接近程敏政,即便在程敏政府中混个脸儿熟也是好的,否则,怎有向程敏政的仆人买试题一说?

差不多是二十年后,唐伯虎生活日渐困顿,陷入“三日无烟”的窘境之时,突然有个叫朱宸濠的皇室贵族向向他伸来一根救命稻草,重礼聘唐伯虎为幕僚。唐伯虎又一次作出轻率的选择,高高兴兴地赴任去了,等到了宁王朱宸濠的所在地江西南昌之后,才发觉这小子是想当皇帝,这一次,要不是他狠下心来脱光衣服,到处裸奔,装疯卖傻,让宁王信以为真,放他回家,否则,后来宁王造反,他唐伯虎肯定跟着掉脑袋。

说完了“轻率”,再说“狂妄”。杜甫有一首诗,是说李白的“狂”的:“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诗中一个“杀”字,可见民愤之强烈,在群众看来,文人之狂无异于“犯罪”。

唐伯虎早年哪里认识到这一点,他口出狂言:“今科会元就是我!”一幅舍我其谁的架势,早已为他的命运埋下悲惨的伏笔,与其说是祸从口出,不如说是祸从“狂”出。

文人相轻实际上是文人相嫉。后世传说最先向上级检举唐伯虎的是他的好友都穆,都穆因此立功,青云直上。事隔多年,有好事者为撮合二人复好,私自安排他们在酒楼见面,唐伯虎起初不知情,等上了酒楼,才知是都穆,转身便走,那位好事的朋友连忙堵在门口,唐伯虎就从二楼跳下走了。如果当年不是那么狂,他都穆想告阴状也抓不住把柄啊。

轻狂不识愁滋味。直到伤得很深之后,多年以后唐伯虎才发出无奈的感叹,人这一生应当“忍”,他在《百忍歌》中写道: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何?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朝也忍,暮也忍。耻也忍,辱也忍。苦也忍,痛也忍。饥也忍,寒也忍。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间当自省……

可惜,这种悔悟来得太迟了,否则,他的一生也就不会是那么倒霉了。

唐伯虎五十四岁时贫病而卒,今人评价,如果不是那场迷影笼罩的科举舞弊案,大明王朝就会多一个政治精英,少一个浪荡才子。

这话说的绝对,唐伯虎有才,但未必就是治世之才,还是苏州唐伯虎纪念馆里的一句楹联说得好:纵使青云无望,却赢得才子高名,在将相王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