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娱乐?傻傻分不清楚
东方不亮,西方亮。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矛盾组合体,相辅相成,此消彼长,“堤外损失”肯定会“堤内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如果认真总结多次世界经济危机,就会发现,有一种叫做“口红效应”的经济现象非常有意思。所谓“口红效应”,指的是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其原因在于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低廉的消费品。
这个现象充分说明: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保持强烈的消费欲望,但因为囊中羞涩,只能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
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口红的消费能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作用,对于女性而言,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到嘴唇,生活的压力可得到些许缓解。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就是“口红效应”初次显现之时。当时人们对收入和未来的预期大大降低,首先削减的是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大宗商品的消费,如此一来,反而比正常时期多出一些“闲钱”,正好可以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从而刺激了廉价消费品的销售。
当时,在大萧条中销量高涨的不仅仅是口红,还有电影。好莱坞电影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也开始大行其道,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给人们在沉寂的日子里,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危机,在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口红效应”再次显现。在美国市场,与其他大宗消费和奢侈品的销量低迷相比,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直线上升,能够令人放松的做头、按摩等消费也人气上涨。欧莱雅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而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本资生堂公司等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也同样走高。
2008年末,中国国产电影和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开始争当那支大“口红”。截至2009年,冯小刚拍摄的贺岁片《非诚勿扰》票房收入突破4亿元,其个人作品的票房总和也超过10亿元。2008年中国电影业收入高达43亿元,当众多行业在金融危机之中挣扎时,电影产业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其中,一个叫“华谊兄弟”的电影公司,成为最大的赢家。2009年9月,创业板为中小企业铺设了一条通往资本的“光荣之路”,王中军和王中磊兄弟一马当先,踏上了这条路。然后,一连串的“幕后人物”被曝光,马云、江南春、虞锋……这些投资人全都身价暴涨。华谊旗下的艺人,如黄晓明、李冰冰等人,也因为持股迈入“明星企业家”的行列。
娱乐圈中不仅仅只有华谊兄弟一家公司,高票房的导演也不只冯小刚一人,与此相对应的,投资娱乐和电影业的企业家,当然也不仅限于马云和江南春。虽然不乏批判之声,张艺谋的贺岁喜剧《三枪拍案惊奇》,在不到4天的时间里,仍旧创造了过亿元的票房。
让只投资张艺谋的张伟平,又一次赚得钵满盆盈。
华谊兄弟的造富效应和节节高攀的票房,吸引众多资本前来寄居。2010年1月8日,手里掌握25亿美元的资本创始合伙人、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熊晓鸽,大举进军娱乐圈,一口气投资了《未来警察》等5部电影,进入了这片被他称为“投资人的蓝色海洋”的领域;2010年1月12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专门为北京文化创意企业设立100亿元的专项授信额度;2010年1月14日,北
京联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筹拍的《武林外传》获得北京银行5000万元的贷款……
接下来,又一轮“好光景”出现:投资不到3000万元的《武林外传》获得了近2亿元的票房,投资3000万元的《将爱情进行到底》票房达1.7亿元。
更激动人心的数字还在后面。据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高达131.15亿元,与2010年的101.72亿元相比增长了28.93%。与此同时,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也达到20.46亿元。
票房高涨的同时,民间资本进入电影行业的门槛也在渐渐降低。2011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加快发展服务业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透露:“国家广电总局组织起草的电影产业促进草案已经送国务院法制办审查,目前正在进行修改完善。该草案将进一步降低电影摄制、发行、放映等业务的市场准入门槛,放开对民间资本投资电影业务的限制。”
对于“草案”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政策会越来越宽松,电影票房也会日益登上新的高峰。
高达18亿美元的票房,让《阿凡达》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成功、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也成为无数投资人心中的“电影榜样”。《阿凡达》之后,业内还掀起了一阵“3D旋风”。似乎每位导演都跃跃欲试,想拍摄一部自己的《阿凡达》,很多投资人也梦想着收获如《阿凡达》般高耸入云的票房。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高票房之前,是史上少有的前期投资。《阿凡达》投资额高达3.2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投资,或许也只有卡梅隆这样殿堂级的大导演才能拉来,而且,还要有其之前导演的《泰坦尼克号》创造的12亿美元的票房为证明,才能促使投资方下决心投资。
现在,面对中国电影行业的“雄起”,各路资本亢奋异常。尤其是2010年中国电影银幕数以平均每天1.5~1.8块的速度增加,新增1000多块,更是刺激着投资人肾上腺素的分泌。面对这种形势,有位企业家大佬对国内娱乐界高声喊话:“别说要几千万拍电影,一千亿都有!”
这位大佬确实有钱,而在现今商业世界中,最烧钱的两个行业,电影恰恰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是互联网。但是,无论多么狂热,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是,在高票价的压力下,中国人对电影院并不热衷。摩根斯坦利的相关报告显示,只有不到10%的中国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更何况,也并非所有的电影都是“阿凡达”。2010年,中国共生产460多部电影,只有1/4进入大银幕,即使能够进入大银幕,也不意味着票房会大卖。
2010年12月,按照华谊兄弟提供的数据显示,《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两部电影上映时竟然占据了88%的银幕,标准的银幕数量垄断。试想其他同期上映的电影,境况会是如何?
表面上看来,中国电影票房日新月异,但大量资本进入其中后会发现,投资的机会其实有限。一年之中,几部卖座的大片脚下,是无数部不卖座甚至赔钱的“电影尸体”。
所以,精明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往往精挑细选,甚至有些苛刻。对电影满怀热情的熊晓鸽投资的是大导演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张伟平更是只投资张艺谋的电影,王中军千方百计“拉拢”冯小刚……他们知道,只有投资对方的电影才靠谱,其他一些“虾兵蟹将”,不是陪练,就是需要几年的磨炼才能够“铁杵磨成针”。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楼上看风景的人也在看你。资本是狂热的,同时也是最冰冷和无情的,或许每位电影导演,都可能遇到几位不靠谱的投资人。
1997年,得知当时还身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韩三平需要8000万元拍摄一部电影,一位传奇大老板慷慨许下承诺——投资2亿美元,还发表关于世界最高峰的豪言:“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宽50公里的口子,让印度洋上的暧湿气流经尼泊尔吹进青藏高原,彻底改变那里恶劣的生态环境,摘掉那里的落后帽子,把青藏高原变成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这位老板煞有其事地支付了一笔启动剧本项目的定金,却没有了下文,他人间蒸发之后,后续的投资也随风而逝。
十几年过去了,和当时相比,今天的资本数量确实要多得多,但每位投资者都口若悬河,声称自己“不差钱”,真真假假却难以辨别。找一个靠谱的大佬,才不至于浪费你的好剧本。
电影行业虽然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却不是一个谁都能赚钱的行业,无论对投资者,还是进入其中的创业者来说,都应该提高警惕,三思而后行是最明智的选择。毕竟,电影是一种无形商品,不像实体企业一般,破产之后还有资产可以变卖。拍不出大家喜爱的电影,没人愿意替你埋单。
发生在“老马家”的交易
最近,微博上有这样一条好玩的段子:苹果出个新产品,多半是某个行业被颠覆了;联想出个新产品,多半是苹果新品被抄袭了;谷歌出个新产品,多半是某个公司被收购了;腾讯出个新产品,多半是某个创意被抄袭了!
从这个段子不难看出,国内企业的创新力与公众的要求还存在一段距离。创意十足也罢,跟踪模仿也罢,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能够生存下来,并还在发展之中就已经不易,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像苹果,所有的人都似乔布斯。
如果所有公司都向苹果学习,那么,又会陷入新的困境:大家用的都是,手机世界将陷入同质性的泥沼之中,还不如现在的千姿百态!
在所有的大佬中,腾讯老总马化腾可能是被指责最多的一位,不仅遭到网友非议,还时常受到同行“相轻”。新浪网原总裁王志东的言辞最为激烈: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他还是明目张胆、公开地抄。
对于外界的玩笑和非议,马化腾从来都不以为然,他把“抄”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是一种取长补短的方法。于是,马化腾依然走自己要走的路,想做的事情还是照做不误,看中某个领域还是会迅速跟进。
别人看我太能“抄”,我笑世人看不穿——凭借6亿腾讯用户,马化腾撒豆都可以成兵。这样做,丝毫没有拖累腾讯的步伐,还让公司跻身为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
尽管你可能看不惯,或者不服气,但已经发生的事实是,如果以公司市值和个人财富来论,马化腾确实已经遥遥领先。
当然,随着中国互联网业发展的日新月异,马化腾的资金和精力再充沛,也清楚一件事,自己不可能什么都做。尤其是对一些身在非互联网行业但对腾讯发展有益的企业,更是可能有心无力。既然手头不缺资金,对目标行业或企业进行投资,使之变成“自己人”,是一种更容易的方法。
而且,投资收购的方式,现今似乎更为适用。与此前的热闹繁荣有所不同,现在的资本市场呈现低迷状态,加之国家宏观调整之下银根紧缩,不仅中小企业走进资金“沙漠”,一些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估值,也相对处于低谷。
对不差钱的大佬们来说,此时的投资,也算恰逢其时的“抄底”。不过,抄底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你想抄底,也要找到合适的“底”,对方还愿意把“底”卖给你。
在这方面,马化腾很幸运,他想买的时候,恰恰有人愿意卖给他。2011年5月9日,马化腾以4.44亿元,从马云、江南春、虞锋等人手中溢价10%,购买到华谊兄弟4.6%的股份。至此,腾讯成为华谊兄弟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众所周知,马云和华谊兄弟老总王中军交情一直不错,华谊在创业板的成功上市,也有赖于马云的资本支持。
对马云来说,这粧买卖的确划算。16元/股的成交价,比当天收盘价几乎高出10%,在资本市场,这种溢价并不常见。尤其是当前股市震荡,创业板个股跌幅更是明显,拉马化腾入股华谊兄弟,扩大了人们对后者的想象空间,可能会提振其股价,如此一来,马云留在华谊兄弟的3300多万股权,还会继续升值。
马云的确精明,资本市场也确实买马化腾的账,马化腾入股华谊兄弟的消息放出当天,华谊兄弟股价就一扫之前几个月的低迷状态,大涨8.52%。资本市场向来是谁有钱谁就有话语权,毕竟马化腾手中有50亿元产业共赢基金,还不排除会进一步增持华谊兄弟,这笔钱不管放在哪里,都足够吸引眼球。
现在,马云为了“改善生活”,为华谊兄弟找了个同样优秀的接手人,于人于己都算有利。马云精明,马化腾当然也不傻。接手马云等人在华谊兄弟的股份,马化腾不会仅仅是因为当时其股价较低,成本不算太高,他更看重的是华谊兄弟的发展潜力,以及其影视和明星资源,可以配合自己在视频、微博等领域的布局。
纯粹就一家公司来看,华谊兄弟的前景的确值得期待。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国有电影院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出台,影视行业成为政策大力扶持的朝阳产业。在国内电影市场,华谊兄弟占有30%的份额,堪称“NO.1”。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影视集团,华谊兄弟还将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三大块进行了有效整合。在同行业中,其电影票房市场份额和电视剧制作能力排名第二,艺人经纪排名第一,综合竞争力更是甩出同行“几条街”。此外,华谊兄弟还在积极开拓新业务,开辟自己的院线,建造华谊兄弟主题公园,以延伸电影产业链。
华谊兄弟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92亿元,比上年增加10.42%。在巩固原来业务,开辟新战场的基础上,华谊兄弟凭借先发优势,可能会在电影娱乐产业继续领跑。
在有前景的行业找到有实力的企业,难怪马化腾忙不迭地跟进投资。更何况,投资华谊兄弟给他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利润,还有更多。
在互联网领域,谁都知道视频是一块大蛋糕,诱人却很少有人能吃到。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我国网民规模达5.13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高达3.25亿,用户使用率为63.4%。在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上,现在的视频网站,得到一轮又一轮融资,却还无法实现赢利。酷6等网站,即使成功上市,股价也会大幅下挫。
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随着公众版权意识的提高和视频网站正版化进程的推进,视频网站花费在视频版权上的成本越来越高。市场数据显示,与2009年相比,2010年影视剧网络版权价格上涨了数倍,有些甚至十几倍。新版《红楼梦》的网络版权,售价高达20万元/集。相比《金婚》每集4000元的费用,《金婚2》每集的网络版权售价为6万元,足足是原来的15倍。
视频网站以内容为王,拥有独家且收视率高的内容,才可以掌握话语权。虽然版权费用一路高涨,购买影视剧的成本一再增加,为支撑流量,一些视频网站还是“流血”购买。以高成本换流量,撑得住一时,却难以支撑一世,优质的影视剧层出不穷,有多少资本可供你将其一网打尽?
对马化腾来说,腾讯视频测试版V.QQ.Com已经上线,原来的QQLive官网也整合在其中。如何克服这个令几乎所有视频网站都头疼的版权难题,在遇到华谊兄弟之前,他好像也没有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