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大全集
1849600000014

第14章 内篇(下)(6)

孔子说:“我曾经也去过楚国,赶巧看见一群猪仔在吃一只死母猪的奶水,忽然惊恐地离开母猪跑掉了。因为母猪不像以前那样看着他们了,不能和它们一样了。猪仔们依然爱着自己的母亲,但不是爱她的身体,而是爱她作为一个母亲的精神。战死沙场的人,没有棺木就被埋葬了,失去脚趾的人,没有理由再去珍惜曾经穿过的鞋子,都因为没有了根基。做天子的仆人,女的不剪指甲,不穿耳朵眼;将要结婚的人,停止外面的工作,不再进宫做事。这是为了让形体完美,形体完美才能使人喜欢,何况德性完美而高尚的人呢?如今哀骀它不说话也能取信于人,没什么成就而赢得别人的亲近,使别人把国事交给他,还担心他不接受,这一定是全才而德行不外露的人。”

鲁哀公问:“什么叫做全才呢?”

孔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能与不肖、诋毁与称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人事的变动,都是上天的安排;像斗转星移,日夜更替,靠人的能力是不能左右的。因此,它们不能打扰到我们的内心,也占据不了我们的内心世界。要使自己气定神闲,通畅而不失怡悦,使这种状态天天保持,不管遭遇什么都使它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这就叫做全才。”

鲁哀公又问:“什么叫做德不外露呢?”

孔子说:“静如水是静止的极点。它可以成为我们行为的准绳,内心平静如水,外物就不能撼动。所谓德,就是形成平静如水的修养。德不外露,外物自然就不能离开他了。”

有一天,鲁哀公把这番话告诉孔子的学生闵子,说:“原先我认为朝南坐着,身为天下君王,掌握国家大权而又关心百姓的死活,以为就是治国的最高境界了,如今我听到至人的这番话,觉得我实际上达不到这个水平,会轻率作出什么行为而使国家灭亡。我跟孔子不是君臣关系,只是道德相交的朋友。”

【品读庄子】

内在美让爱来得更容易一些

本章节对比地说明了哀骀它形容的极端之丑恶和智慧的极致之美,对比地揭示了哀公极端愚昧自私的真正的人类丑恶和极权畜生一般的无耻生活方式。也生动地笑骂了小猪一样的当时的社会趋利者,并把以国家为私物的愚蠢的哀公一类,比喻成今天有奶今天聚的小人!通过寓言的仲尼之口,对真正丑恶的社会管理者和黑暗的时代,进行批判。

文中“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用小猪的故事说:小猪爱的不是外形(即猪妈妈),而是爱的猪妈妈的内涵(即奶水)。

时常保持一颗纯净的心,这样不但能看到自己的人格与感受,也能超越外表的美丑,看到别人的人格美,进而得到真爱。

美的真谛

三个小姑娘一同出游,半路上,遇见一位跌倒的老婆婆,便把她搀扶到家中,临别时,老婆婆拿出三朵鲜艳的挑花,分送给小姑娘每人一朵,说道:“好孩子!它可以满足你们每人一个爱美的心愿,想要什么尽管说!”爱打扮的小姑娘说:“我希望有一套世上最华美的衣裙!”说完,她身上果然流光滋彩,美艳绝伦。爱漂亮的小姑娘说:“我希望有一张最动人的脸蛋!”说完,她立刻变得神采飞扬,绝世无双。最小的一个小姑娘说:“好婆婆,我只希望有一颖最美好的心灵!”说完,她心里便豁然开朗,一片光明。

四十年后,老婆婆忽然想起当年的小姑娘,决定去探访她们。她找到第一个小姑娘,这时,爱打扮的她,只穿着一套普通的衣服,伤心地对老人说:“我那套美丽的衣裙,早已破旧了!”她又找到第二个小姑娘,只见那张漂亮的脸上已布满了皱纹,她痛哭着对老人说:“您给我的美貌,又还给了时间!”她找到第三个小姑娘,只见她充满着幸福的徽笑,高兴地说:“这些年,我用整个心灵,去爱每一个人,爱,就像一颗神奇的种子,已经在所有朋友的心里扎根!”老婆婆开心极了:“孩子,只有你,最懂得美的真缔啊!”原来,那个老婆婆,就是美神维纳斯的化身。

真正的美不在于华丽的服饰、优美的外表,而在于人的内心。当衣冠破旧,年华老去时,一切虚浮的美丽都已消失,而长存于人心的只有那份灵魂的美丽。

【原文】

闉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①,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②。瓮盎大瘿说齐桓公③,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斵,恶用胶,无丧,恶有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④,独成其天!

【注释】

①闉(yín):屈曲。跂(qǐ):通作“企”。“闉跂”指腿脚展曲常踮起脚尖走路。支离:伛偻病残的样子。脤(shèn):唇。这里用跛脚、伛腰、无唇来形容一个人的形残貌丑,并以此特征作为这个五陋之人的名字。②脰(dòu):颈项。肩肩:细长。③瓮(wèng)盎(àng):腹大口小的陶制盛器。瘿(yǐng):瘤。颈下的瘤子大如瓮盎,这里也是用畸形特征作为人名。④謷(áo):高大的样子。

【译文】

一个跛脚、伛背、豁嘴的人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喜欢他;再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却觉得他们的脖颈实在是太细太细了。一个颈瘤大如瓮盎的人游说齐植公,齐桓公十分喜欢他;再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却觉得他们的脖颈实在是太细太细的了。所以,在德行方面有超出常人的地方,在形体方面的缺陷别人就会有所遗忘,人们如果没有忘记所应当忘记的东西(形体),而忘记了所不应当忘记的东西(德性),这就叫做真正的遗忘。

因而圣人总能自得地出游,把智慧看作是祸根,把盟约看作是禁锢,把推展德行看作是交接外物的手段,把工巧看作是商贾的行为。圣人从不谋虑,哪里用得着智慈?圣人从不砍削,哪里用得着胶着?圣人从不感到缺损,哪里用得着推展德行?圣人从不买卖以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这四种做法叫做天养。所谓天养,就是真受自然的饲养。既然受养于自然,又哪里用得着人为!有了人的形貌,不一定有人内在的真情。有了人的形体,所以与人结成群体;没有人的真情,所以是与非都不会汇聚在他的身上。渺小呀,跟人同类!伟大呀,浑同于自然。

【品读庄子】

勿过分在意外在条件

人有优美的品德,会使别人忘记他本来丑陋的外表;人与人相处久了,令人舒服自在的是人格,即内在美。因为人格的舒杨温和会影响他的一言一行,即使外表长得再丑、再美也都不重要了。

可是现实中,我们经常不会忘记的是外表,反而会忘掉品德。难怪庄子会说:“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只要在德行上能超过别人,形体上的残缺就会被人遗忘。人们如果不去遗忘所应当遗忘的形体,而去遗忘所不应当遗忘的德行,这才是真正的遗忘。)

身边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女人,每日忙碌于减肥、美容,攀比品牌化妆品、衣服,甚至把自己的男人也拿出来比,比谁的男人学历高,谁的男人金子多。孰不知,爱情生活的甜蜜与否和学历无关,和金钱无关。只一味地追求外在的东西,从而搭上一生,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爱情没有所谓的差距

他竟然向她表示好感了,她幸福得眩晕,觉得就像王子爱上了灰姑娘那般不可思议,童话居然也发生在了生活里。他是众人眼中的钻石王老五,高大英俊、风度翩翩,还有着高学历。她是默默的小职员,任何“硬件”都一般,最重要的是,身高只有154厘米。

本来的她穿着平跟鞋上班下班,毫无顾忌地蹦跳,身材娇小,让人平添一些疼惜。

但是如今有了他,她便忽然为身高而自卑了。她开始流连那些流光溢彩的鞋店,挑选着六厘米的高跟鞋。穿上后小心翼翼地练习着走路,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那般兴奋。穿了高跟鞋,自然也得配上淑女裙。她看着镜子里亭亭玉立的自己,心想辛苦点也值得。

约会时,他问她想吃些什么,她温婉地说,去咖啡厅吧。是的,咖啡厅有烛光,有摇摇椅,还有低回的音乐,这才是谈恋爱的地方。他们面对着面低声谈笑着,她时而羞涩地低下头,保持着双腿并拢稍稍倾斜的淑女坐姿。她的心里却在叹息,觉得自己在迎合这场爱情。她想念着路边摊,呼呼冒着的热气,简单的竹签与桌凳,嘈杂而无所顾忌的各种欢笑声。

在某个雨天,他来接她下班,两个人各撑一把伞在雨中漫步,心情也舒展开来。不承想,一个不小心,她脚下一滑,身子向前倾倒,连忙用手撑住地面。虽然不至于跌趴在地上,却也狼狈至极。手上全都是污泥,裙子弄脏了,鞋更是被扭曲得不成样子。这时候有另一对情侣走过,他们没有打伞,脱了鞋,嘻嘻哈哈地追逐着,显得那般洒脱与快乐。她忽然就哭出声来,似乎无限的委屈刹那间找到了出口。

他丢掉了伞,把她小心地扶了起来,又忙着用纸巾给她擦拭着。他握住她的手,大声说:“不如,我们也脱掉鞋来跑吧。”她吃惊地看着他,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他又说:“你知道吗?你真傻,我见过的淑女太多了,不想要你穿着裙子与高跟鞋来委屈自己,不想要你说话微笑都恰到好处,我喜欢的你就是那快快乐乐没心没肺的样子,想笑就笑,没有一丝矫情。”

她也把伞丢掉了,脱下了鞋,和他嬉闹起来。她猛然明白了,爱情,爱上的就是最初的样子,没有所谓的差距,也就不需要谁来迎合谁。

【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①:“人故无情乎?”

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貌②,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③。”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④,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⑤,天选子之形⑧,子以坚白鸣⑦!”

【注释】

①惠子:即惠施,名家的代表人物。②道: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含义十分复杂,这里与“天”对应,“天”指事物的自然,“道”可能是指事物的本原,即宇宙万物的本体。③益:增添。④劳:耗费。⑤据:靠,凭依。槁梧:指用槁桐木做成的几案。瞑(mián):通“眠”,假寐的意思。⑥天选:自然的授予。⑦坚白:“坚白”论是古代名家的著名言论,它以石为喻,指石之白色与石之坚质都独立于“石”。庄子对于这一类辩论极不赞赏。

【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人就应当没有情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一个人一点情都没有,还能称得上人吗?”

庄子说:“道给了他容貌,上天赐予他形体,怎么能不称作人呢?”

惠子说:“既然已经称作了人,又怎么能够没有情?”

庄子回答说:“你所说的情并不是我所说的情感。我所说的无情,是说人不因善恶而伤害自身的本性,要常常顺其自然而不祈求增加生命。”

惠子说:“不增加生命,靠什么来保护自己呢?”

庄子回答说:“道给了人容貌,上天赐予人形体,可不要因外在的好恶而致伤害了自己的本性。如今你消耗着自己的神智,耗费你的精力,站起来就倚着树吟咏,坐下就靠着几案睡觉。上天选择了你的形体,你却抱着‘坚’、‘白’的无理言论而喋喋不休!”

【品读庄子】

何为“无情”

人生修炼的目的在于智慧方面的觉悟,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

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可能只看到永恒,而不看现实的情况,我们学习处理情绪问题时,要有长远完整的眼光,避免被一时一地的状况所局限。

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喜怒好恶,便会成为外物的奴隶,这样由外物引发的“情”最终会内伤其身、外害其德。庄子是反对这种“心为物役”的状况的。文中的“情”只是被简单解释为好恶,但已经具有情感的含义。

庄子所说的“无情”实质是讲“因自然”。“因自然”当然也包括因自然的真情流露,人常因外物而动情,此之谓“物情”,因物之好而好之,因物之恶而恶之。庄子所谓“无情”实为“无物情”。“无情”在《庄子》中并不是一个漫无边际的普遍性命题,而是针对“心为物役”、物情害人的情况提出的对治方案,“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世界充满着“?”

有人请一位哲学家用一句话来描述世界。

哲学家没有说话。沉思之后,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和“!”。

的确,这个世界充满着一个个“?”,人类就是在这个布满“?”的纷纭世界中,执著地追求着内心的“!”。

就是因为有了对“?’”的好奇和对“!”的渴望,世界才有了一段段追求的壮丽篇章。

娇嫩的芽儿在黑土中倔犟地挺起自己的头,问大地:“世界是怎样的?”

大地用低沉的声音说道:“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于是芽儿又向上挺了挺自己的头,承受着泥土的压力,去寻求“?”后的“!”。最终,世界充满了光明!

每个人都是带着“?”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人生的整个过程就是对一个个“?”作出回答,最终画上“!”的过程。

一个人可以从“?”开始,但定会以“!”结束。

因此,不要在乎人生的结果,只要我们为心中的“?”曾经追求过、奋斗过。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会是一个大大的“!”。你没有看到吗?火鸟载着对生命的“?”冲向了熊熊燃烧的烈火,在自焚式的燃烧中进发出了耀眼的火焰。于是,一只更美丽、更坚强的火鸟从火中升腾,为上一个百年画上了圆满的“!”。

世界充满着“?”,万物在“?”的支配下演奏着一曲曲追求的凯歌,最终带着圆满的“!”,带着对世界的理想,微笑着走了。

“?”的新奇,“!”的雄浑,构筑了一曲曲动听的歌,构成了一部部伟大的世界交响乐!

大宗师

“大宗师”的“大”就是“老子的强为之名曰大”的“大”。大在这里指道。“宗”就是老子说的“为万物之宗”的“宗”,即是万物的主宰。“师”是以天地万物为效法。所以,《大宗师》是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发挥,其主旨是讲道是世界万物的主宰,这是庄子的本体论。

在庄子看来,天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只有真人才能认识道。道的性质是“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帝;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生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并讲了道的作用。由“南伯子葵问乎女偊”到“天之小人也”,主要讲真人的修养方法。死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应当忘掉死生变化而与自然合为一体,听从命运的安排。从“意而子见许由”至篇未,主要写真人当忘仁义,忘礼乐,坐忘。就是要达到“离形去知,用于大道”的境地,最后还是“至极者命也”,任凭命运安排的定命论。

胡文豹《南华经合注吹影·大宗师》总论:“大宗师者,道也,莫大惟道也。道者,自然而已,所谓至真至卓者也。知自然者,能登假于道,故不悦生恶死。其与物也有宜而莫知其极,其状也不可以比象形容,知死生为命而与天为徒,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然是大宗师也,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知之者其惟真人乎?”

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庄子浅说·大宗师》篇末附见:“《大宗师》一篇,说理深邃宏博,然浅人恒做不到。庄子似亦知其过于高远,故以子桑安命一节为结穴,大要教人安命而已。此由博反约,切近人情之言也。”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