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西巴觉得母子鹿十分可怜,就把小鹿放了。
待秦西巴返回家中,孟孙知道了原由,极为生气,于是把秦西巴幽禁起来。
但是,3个月之后,孟孙不但赦免了秦西巴的罪,并且任命他辅佐自己的儿子,近侍惊讶地问:“前些时候,您刚刚处罚了他,如今却又委他以重任,这是为什么?”
孟孙回答说:“他连小鹿都不忍捉回,将其放掉,对待我儿子也一定会很仁慈的。”
与他人为善者,与己亦善,看来孟孙不是个昏聩之人。
由此及彼,由彼及此,根据观察对方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的态度,觉察一个人的道德品行,不仅是觉察人心的基本功,而且效果显著。
4.“啄木鸟”教你先探虚实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觉察他人的心思,这是因为对方善于伪装,这时,我们就要采用“啄木鸟战略”,这是一种先下手为强,主动进攻战据有利位置,进而觉察人心的方法。
以行动和言语相对照,是最正确的觉察人民法。但是,如果对方始终没有行为表现,我们也不能一直永无止境地等待下去,必须积极地采取主动,诱使对方有所行动之后,再加以觉察试探。
这种积极的手法,也可以称为“啄木鸟”战略。啄木鸟在吃小虫之前,总是先以它尖长的喙试探一下何处有虫,再行啄食。这种积极试探的方法,也是先采取主动,诱使对方产生行为之后,再进行观察测验,这和啄木鸟啄食的道理完全相同。
魏武侯有一次请教善于用兵的大将军吴起有关探知敌情的问题时问道:
“和敌军对阵之时,如果不明敌情,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吴起答道:
“应该采取诱敌之策。当两军交锋的时候,我们先虚应一下,然后退下阵来,借此机会观察敌军反应。如果敌军仍然阵容严整,不轻易追赶的话,表示敌军将领很有智慧;相反的,如果他们一点也没有纪律地追赶的话,就显示出这个将领是愚笨无能的。”
这是《孙吴兵法》上记载的有关看破敌人内幕的方法。
对于虚伪不实的人,要判别他的行为,使用这种方法极为有效。
从一个人的外表,不能猜透他的心意;如果想要知道别人心里的想法,可以用试探的方法,从他的反应觉察他的内心。试探的方法,有下列8种:
直截了当地询问,从他对事情了解的程度来判断。
追根究底,层层逼问,看他的反应如何。
让不相干的人,从侧面探寻,观察他的反应。
把秘密泄漏给他,从他的反应观察人格。
将经济重任托付给他,从旁观察他的品格为人。
以美色试探。
以艰难的工作试探他的勇气。
劝他喝酒,利用酒醉之时,探试他的真意。
在现代纷繁复杂的社会,尤其是官场、生意场人,人们都越来越善于伪装自己,越来越提防他人,这就越不容易看透对方心里的想法。这时绝不能“死等”必须灵活得主动出击,争取有利位置,实施“啄木鸟战略”以观察测人心,掌握主动权。
5.“正观”看人,“反观”透心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李世民一语道破了反面觉察人心的精髓。从反面观察人心,加以正面观察的“辅佐”,人心就再也不是不可测的了。
察言观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觉察人心的方法,必须详细研究,多方运用,才能掌握。
如果听到女朋友说:
“我最讨厌你了!”
“啊!完了!她再也不会理我了!”——这是幼稚的,不会洞察女人心的年轻人的想法。
“有戏!她这说的是反话!”——有经验的,思维敏锐的。年轻人,已经觉察到对方的心意了。
在社会上,类似这种的情况很多,对方往往是在说反话,如果把握不准对方的意思,不仅会闹出许多笑话,很多时候,后果还会很严重。
所以,要想看透一个人,觉察他的内心,如果只凭他所说的话来判断,是无法次次都准确的。因为对方所说的“讨厌”,说不定就是真的感到“讨厌”。为了避免误会,我们必须将反面观察法的原则与正面观察法配合交替使用。
在《孙子兵法》里,有30种探知敌情的具体方法,我们列出其中10项与反面观察法相关的条目供大家参考。
敌方一面采取和平外交,一面积极备战,由此可以判断敌方一定是企图进攻。
敌方一面采取强硬外交,一面做积极进攻的姿态,这时,敌方可能是正准备撤退。
敌方战斗力并没有转弱,却希望和谈,这一定另有阴谋。
敌方退退进进,忽隐忽现,一定是以计诱我。
夜间作战,喊声巨大,表示敌方胆怯。
敌将辱骂部下,就证明敌军疲于应战,失去了战斗意志。
敌将对部下过分亲密,就证明军心已开始动摇。
滥发赏金就证明领导者已无良策。
随意责罚部下,也是证明领导者已乏良策,军心大乱。
敌方派使者前来,表示敌军等待援军重整旗鼓。
以上10项若加以分类,第1项至第4项是觉察敌方意图的方法。第5项至第10项是透视敌方状况的方法。
上面所说的“敌方”,如果改为“对方”,那么应用范围就更广泛了。若能善用反面观察法,对方的状况,我们就能了如指掌了。
孙子的反面观察法,是根据由自然运动法则创造出来的双方面思考法而来的。这种法则起源于“老子”,老子曾说:
“宇宙间的物体,经常保持对立的状态,因为宇宙的运动最终又会返回原来的状态……这就是自然的运动法则。”
有表就有里,由表及里,但表里并不是固定的,因为它们相互间会有变化的趋向,如果只从单方面看,实在不能看出真相,因此,才会产生双面观察(也就是反面观察)的法则。
“大道废,仁义在。”这句话中所说的仁义,就是因为国家没有走上正轨,政事荒糜所以才特别显现出来的。
唐太宗李世民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就是说风大了才知道有顽强不屈的小草。时局大乱之时,才能显出忠臣的忠贞。
这些法则使我们明白一个道理,觉察人心,只靠表面功夫是行不通的。
下面就是四种从反面觉察出人内心的方法:
愈是会装模作样的人,内心愈是空洞。
平时不易接近的人,突然变得很热情,此人一定是另有企图。
对于过分替自己辩解的人,不可放弃对他的疑心。
说话夸大的人,大都缺乏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去观察,相信可以发现更多类似这种事例的例子。
从反面观察人心,等于多了一个视角,如果能与正面观察法交替使用那准确率无疑会大大的增加。
6.让觉察更准确,从细节入手
觉察人心者并非有神通之能,只是他们注重了生活中不被人注重的小事,再用巧妙的方法将其运用而已。
战国末期的大政治家韩非子,是觉察世事人心的高手,韩非子认为君王如欲实行中央极权政策,就必须控制臣子;而只有能觉察人心的君王,才能妥善地驾驭臣子,所以韩非子特别重视觉察人心的方法。
《韩非子》一书中,有一部分谈到有关君王之事(也称七术);这七项中有五项是有关觉察臣子内心思想之法。
我们举例分析如下:
1.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鲁国宰相叔孙手下,有一位名叫做竖牛的侍从,十分厌恶叔孙的儿子,时时刻刻希望除去这个眼中钉。有一天,竖牛在叔孙的面前说他儿子的坏话,叔孙误信他的奸计,于是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甚至惹来杀身之祸。这就是不察人心听信人言而不加证实所得到的教训。
只听臣下的报告,而不察臣下之心,不用事实来证明,很难明白真相。
2.个别表现,单独考察
齐宣王喜欢听竽合奏,对于会吹竽的人,不加挑选一律任命为乐师,因此宫廷乐师多达数百人。
宣王死后,渭王继位。渭王和宣王的爱好不同,喜欢听独奏的乐曲,因此夹杂在乐师中充数的人,立刻逃之夭夭。
这就是著名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下属能力的评断,要看个人单独的表现。所以,在觉察人心的时候,要让每个人有单独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判断出各人的实际才干。
3.故弄玄虚一探究竟
某县县令庞敬,最懂得如何觉察人的心理,他在一次派遣部属巡察四境的时候,又表现了自己的高明手法。他先派遣一名部属巡视环境,然后在正要执行任务的时候,又突然把他召回,令他守候在外等待命令。一段时间之后,又发布命令,让他继续巡视工作。于是这名部属心生疑惑,认为其中必有缘故,因此,在巡察之时,不敢稍有怠慢。就这样,庞敬达到了由控制部属进而控制其工作的目的。
4.以若无其事的态度试探对方
对明明知道的事假做不知,也可以达到觉察人心的目的。
战国时,韩昭侯有一天在剪指甲的时候,故意将一片剪下的指甲屑放在手中,然后命令近侍:“我把刚才剪下的指甲屑弄丢了,心里毛毛的,很不是味道,快点帮我找出来。”
众人手忙脚乱地找了一阵之后,谁也没找到。这时,有一位近侍偷偷剪下自己的指甲呈上,禀报说找到了。昭侯由此觉察他是一个会说谎的人。
又有一次,昭侯命令属下四处巡视,察看是否有事发生,结果属下回报说没有动静,经昭侯再三追问,下属才告知南门之外,有牛进入旱田偷吃了谷苗一事。
昭侯听完之后,命令报告的人不准泄漏这个消息,然后派遣其他的人出外巡视,并且告诉他们:
“近来发现有违反禁令,让牛马牲畜践踏旱田的行为,你们速去探知,快来回报。”
不久之后,所有的调查报告都呈了上来,但其中并没有一件是关于南门外事件的报告,昭侯于是大发雷霆,命令属下重新严加调查,终于查出了南门外发生的事件。
从此,部下都畏惧昭侯料事如神的能力,再也不敢马虎从事了。
5.故布疑阵觉察人心
卫相山阳君察觉卫王近来似乎对他有些起疑,但又无法测知君王的心意,于是故意散布谣言,毁坏一个君王宠臣的名誉。这名宠臣听到山阳君毁谤他的话,怒气横生地对周围的人说:
“哼!山阳君还有心情说别人的闲话?他已经被君王怀疑,自身难保了……”
然后把君王对于山阳君的看法完全吐露给旁人,由此,山阳君探得了君王他的种种看法。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
燕相子之一次在私宅中和家臣不着边际地说了一句:
“刚才由门口出去的是不是一匹白马?”
“没有啊!我们没看见马……”
大家感到很惊讶,异口同声地这样回答。可是,其中有一个人,走出门外张望了一下,回来报告:
“确实有一匹白马。”
子之于是发现了这个家臣是个善于说谎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领导者或是一名经常与客户打交道的人员,不仅需要有觉察人心的能力,而且更需精通此道。因为它能让你更了解自己的部属或客户,进而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7.利用身体语言觉察人心
身体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它是一种比有声语言更能表现一个人的情感和个性欲望的语言方式,以身体语言去观察他人,觉察他人的内心,会让你的觉察力提高不少,而且让你在识人交友方面游刃有余。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柯尔在他的《无声语言》一书中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
人类发出的语言信息中,无声语言占有很大的比例。无声语比有声语内涵更丰富,更具有多变性、多意性和联想性。到今天为止,学者们已发现并记录下了200万种非语言的信息。莫拉宾发现一个信息的传达是由7%的语言和38%的声音以及55%的非语言所组成的。戴维斯在《怎样识别形体语言》一文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信息总效果=7%文字+38%声音+55%面部表情。
所以,利用无声语言去觉察人心是一种准确率极高的方法。
1.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比嘴巴更会说真话。无论一个人心里正在想什么,他的眼神都会立刻忠实地告诉你他此时的心理活动。
当与他人交谈在说话进入正题的时候,对方时而移开目光直视远处,这表示是他根本不关心你说什么;
当你看到对方灰暗的眼光,就应该觉察到对方有不顺心的事或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
而当你和对方交谈时,对方的眼睛突然明亮起来,则表示你的话触动了他的心灵和兴趣。
对方盯着你不放,嘴里却不由自主地说:“哎,事到如今,听天由命吧!”这种态度表示他自己的谎言或罪过即将被揭穿时,表现出的一种故作镇定的姿态。当某人内心正担忧某件事而无法真正坦白地说出来的时候,他也会有这样的用语。
我们和上司打交道时,对其眼睛的观察,能够洞悉其内心的一切:
上司从上往下看人,这是一种优越的表现——好支配人、高傲自负;
上司说话时不抬头,不看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征兆——轻视下属,认为此人无能;
上司久久地盯住下属看——他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他对下级的印象尚不完整;
上司偶尔往上扫一眼,与下属的目光相遇后又向下看,如果多次这样做,可以肯定上司对这位下属还吃不准;
上司友好和坦率地看着下属,或有时对下属眨眨眼,说明下属很有能力、讨他喜欢,甚至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谅;
上司的目光锐利,表情不变,似利剑要把下属看穿,这是一种权力、冷漠无情和优越感的显示,同时也在向下属示意:你别想欺骗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
上司向室外凝视着,不时微微点头,这是非常糟糕的信号,它表示上司要下属完全服从他,不管下属们说什么,想什么,他充耳不闻。
专家们的研究表明,有较高地位的人比地位低的人目光直接接触要少;
而所有的人看地位较自己高的人次数和时间都较多。
2.眉毛
人们的心情变化了,眉毛的形状也会跟着改变:
(1)扬眉
当人的某种冤仇得到伸张时,人们常用“扬眉吐气”一词来形容这时的心情。当一个人双眉上扬时,表示非常欣喜或极度惊讶,单眉上扬时,表示对别人所说的话、做的事不理解、有疑问。
(2)皱眉
皱眉的情形包括防护性和侵略性两种。防护性的皱眉只是保护眼睛免受外来的伤害。至于侵略性的皱眉,其基点仍是出于防御,是担心自己侵略性的情绪会激起对方的反击,与自卫有关。最常见的皱眉,常被理解为厌烦、反感、不同意等情形。
(3)耸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