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做人真经
18462700000011

第11章 让生活活出水平来

孔子所谓的“得天下”,是指得到自己的人生。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孔子说:立志行道,以美德为武器,仁义是我的依靠,畅游于艺术中。

孔子说的这四个方面就是君子必备的四大元素。前三大元素人们一向重视有加,但刚好是最后一样是最重要的。

“艺。”

孔子说的“艺”原指六艺,在此通指艺术。

艺者意也,艺术让人生玩味出意思来,当然这是一种广泛意义的艺术。

岂术成就了人生,艺术成全好人。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凡是艺术家与爱好艺术的人心都很好,美让他们善。艺术也可能让人孤僻,但不会让人孤立。从这个意义讲,艺术最接近于道。

现在有的人玩艺术非常极端,用我的好朋友熊晋仁的话说就是在“斗狠”。

所谓“斗狠”,就是狠狠地玩艺术,把自己玩成一个“狠人”。

“狠”再多一点就变成“狼”,狼性十足的艺术家走在人群中引起恐慌,人们视之为恐怖分子。

但真正的艺术家不是这样的,真正的艺术家一团和气,不做张牙舞爪的狼,而做一头温和的食草动物——大象。

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老子说的“大象”不是动物,而是指一种大的图像,即整个世界的世相。

这两种大象都是好的。

孔子是艺术家。

孔子琴道高深,曾从琴道悟出了圣人之道。有天晚上他做梦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伟丈夫坐在山水流泉间弹琴。

琴声泠泠,流泉无声。

梦中的云是黑的,孔子却发现这个黑衣人身上披满光辉。

孔子怀抱喜悦走过去,这人不见了,只留下一把黑漆漆的古琴。孔子接过手就弹起来。

一弹流水有声。

再弹流水之声渐渐轻柔。

三弹则流水无声矣。

孔子明白了这就是刚才那人弹琴的境界,分别是在向我传授呵,不知这人是谁?

孔子醒后,回忆这人的样子,原来正是自己崇拜已久的周文王姬昌。

文王演古琴。

文王演周易。

孔子梦见文王后,从琴道里领悟出了古琴与周易同理,都是一个自然相推的过程。

再凶的水流到平地就平静了。并不是平地让它平静,而是它自己平静下来。

纣王与武王有肃杀之音,不及文王与尧舜之美。孔子因此大叹舜的韶乐“尽善尽美”,而武王的武乐“尽美也,未尽善也”。请参考本书专门论及此道的一章。

孔子曾作琴曲《猗兰操》,歌颂美丽的兰花。兰花南方较多,看到兰花、喜欢兰花,进而赞美兰花,这应该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开始有的事。

孔子说兰花有“王者之香”,可见孔子懂花爱花,是一个花道高手。

流亡天下的圣人一路风尘仆仆,带着弟子们逶迤南下,忽然,他在山野间发现一株美丽的兰花,这给了他极大的喜悦。

自然如此美丽,我为何舍此而逐彼?

自然本来美丽,我又何必他处寻觅?

孔子嗅花而芬芳其意,到后来渐渐蹲下、坐下,乃至躺在花的身旁。弟子们也跟着他躺下来,大家静静地望着孔子手中的兰花,都很舒服。

如此良久,还是天性鲁莽的子路率先嚷起来:“好哇,好哇!这花多好!要不是先生带我们出来跑,我还见不到哩。”

大家都笑了。

孔子周游列国,乃见天下大势,“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天下大势就是一切必归自然。得自然者得天下。所谓“得天下”,也不是真的得了天下,天下太大,你无法真正得到它。古时皇帝妄称天子,只不过一个人在龙廷上过一回干瘾罢了,好多皇帝一生都走不出皇宫,有什么资格谈天下?因此,孔子所谓的“得天下”,是指得到自己的人生。孔子说兰花有“王者之香”,这个“王者”就是从这里来的。

孔子的花道与屈原的花道不一样。

屈原在《离骚》中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非常博爱。一畹就是三十亩,九畹就是二百七十亩。当然“九畹”是虚指,总之,屈原种了非常多的兰花。

屈原种这么多的兰花,用以装饰全身。他的头巾上、衣服上、衣带上、佩剑上,全部都用兰花点染,熏以兰花的芳香,以示高洁。在屈原住的房子里,也到处是兰花,床上、桌上、地上、屋角,甚至屋梁上都挂满、摆满、插满了兰花。屈原喜欢兰花,可谓深入骨髓,相当痴情。

屈原要很多兰花。

孔子只要一朵。

屈原爱兰痴情而博爱,要兰花的全部。

孔子爱兰只爱其香,而不重其形。

这就是屈原花道与孔子花道旨趣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揭示了二人不同的价值观。

屈原爱得执着,最终投江而死。

孔子爱得自然,最终有所成就。

这就是诗人与圣人的区别。二者并无高下之分,相互辉映,都是吾国之无上荣光。

孔子与屈原都是大艺术家,不管怎样,他们的生活真的是非常雅致,自由浪漫,充满温馨。其时尚的风格可谓“酷毙”了。

加缪说:

“囚犯与殉道者的数量在地球表面已经惊人的增大了,面对着这样多的痛苦折磨,如果艺术还硬要充当一种奢侈品,那就会同样是一个骗局。”

加缪这话包括要“普及艺术”的味道,要人们不把艺术当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生活日用品。

这是对的。当然,艺术不是超市就可以买到,如今的街头小青年也不可能领悟真正的艺术。孔子说“游于艺”,不是说在游艺厅就可以游于艺,而是到自然中去。

今之大自然就是古之大自然,我们再也不会在路上碰到孔子与屈原了,但我们还可以继续采撷兰花,送给我们的朋友。

艺术艺术,让人回归自然。

所谓“游于艺”,即逍遥于自然之中。

孔子梦见文王弹琴

孔子是琴道大师,曾作《猗兰操》琴曲,又曾传授音乐给鲁国乐官。孔子的音乐成就得益于三点:一是在齐闻韶;二是周游列国结束后回到鲁国,“然后乐正”;三就是屡次梦见古圣人向他传授琴道。孔子老是梦见古圣人,先后梦见过黄帝(见《庄子》)、尧舜(见《论语》)、周公(见《论语》)与周文王(《史记》)。孔子的琴道得于梦中,得于古圣人周文王,所以能高妙如斯。

孔子爱兰花

孔子爱兰花,说兰有“王者之香”。孔子又用兰花比喻美德,说:“同心之言,其臭(xiu,气味)如兰”。孔子的花道是“见花赏花,无花则自赏”。屈原的花道是“一人赏万花,花人共芬芳”。趣味不同,都是大艺术家。

自然

孔子虽然没有像老子一样说“道法自然”,但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又说:“犁牛之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小牛长得又漂亮又有力,即使它一时没找到用处,山川大地是不会舍弃它的)种种这些话表明,孔子强调了人(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重要的,而人必须依赖自然,尊崇自然。可以这么说,没有水,智者乐不起来。同样地,没有山,仁者也乐不起来。

屈原

屈原自我流放至死,是一位有执着追求的人。孔子周游列国,这也是自我流放。但孔子没有在流放途中死去,而是回到了当初出发的地方。孔子是一位回归的人。屈原没有孔子的智慧,孔子没有屈原的壮美,二人先后出现,实为双子星座。秦朝的崛起灭亡了孔子的鲁国,同时也灭亡了屈原的楚国。从本质上讲,孔子也是位悲情的诗人。但孔子认为人高于诗,所以没像屈原那样殉道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