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妈妈讲给女儿的悄悄话
18458100000017

第17章 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2)

儿童身体发育是有规律的,人体自有“生物节律”,可是有爱睡懒觉、挑食等不良习惯的孩子却根本不顾身体发育的需要,随心所欲。身体素质差、精神萎靡不振、烦恼和失望时时相伴,贪睡症、焦虑症等便随之而来。

3.生活能力脆弱,经不起风雨

人生道路是不平坦的,生活中并非都是歌声与微笑。那些存有无病呻吟、离群索居、任性固执、花钱如流水等毛病的孩子,小时候得不到克服各种困难的锻炼,将来脱离父母的监护后就会感到事事不如意,到处是麻烦,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娇生惯养是孩子形成不良生活习惯的直接原因,所以家长必须注意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1.要帮助孩子深刻认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

一般地说,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都没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他们觉得生活就是享乐,怎么样舒服、快活就怎么样做。有的甚至自以为了不起,别人都是傻瓜,对于成年人的批评毫不在意。这种错误认识不改变,就不可能改正不良习惯。为此家长要注意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真正打动孩子的心灵。

2.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不良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反复地出现。为此,家长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克服。如花钱无度的孩子要钱时,必须问清楚用途和数目,再决定给不给和给多少,过后还要追问孩子是如何花钱的,收回孩子剩余的钱。让有严重不良生活习惯的孩子到较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更换其居住、生活的条件,也能促使他改掉坏习惯。现在北京等大城市的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条件艰苦的县城求学,不能不说是一种明智之举。对有些孩子还可以用“激将法”。

巴西球王贝利童年时曾染上吸烟的恶习。有一次他正在抽烟,爸爸过来看见了,吓得他把烟头捂灭。然而,父亲却像老朋友似的对他说:“你踢球有点天分,要是吸烟损坏了身子,球就踢不好了,这事你自己决定吧!要是你还要抽,最好抽自己的,老讨别人的烟很丢人!”说着把仅有的几张钞票递给了他。小贝利感动极了,从此他在绿茵场上驰骋了几十年,再也没有吸过一根烟。

3.通过制定家规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儿童时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有的已经改正的坏习惯还可能再犯。为了巩固孩子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所取得的成绩,促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步,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生活规范,使孩子的行为有所约束。家规的规定要发扬民主,由全家人讨论制定,对孩子既要有约束作用,又要符合实际情况,使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做到。家规制定出来以后,一定要严格执行,定期总结;还要在执行家规的同时,改善家庭的软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必须有明确的意识、科学的方法和足够的耐心。其中,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悄悄话:

不良习惯可能会让你的一生蒙受污垢,造成难以弥补的错误,因此一定要远离它,一旦染上,也要马上予以纠正。

7.要培养独立生活的好习惯

自己能够做到的,就应该自己去做,父母不可能为你做任何事。

现在的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因此在家里,没有成人一勺一勺地喂饭,孩子就不肯自己进食;没有成人陪着、拍着睡觉,孩子就又哭又闹不能入睡;就连和小朋友玩耍时也要求父母跟着;早晨起床后不叠被子,吃完饭不知道刷碗,上学忘了带学习工具也要责怪是家长没有提醒他们。如果孩子有这些类似的问题,家长就不得不思考孩子的依赖性是否太强了。依赖性强的孩子,大多数缺乏责任心,遇到一点困难就想到让父母替他去做,这种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1989年7月10日,四川省的一位青年从6楼阳台跳下身亡,这位青年是某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贾彭。

在别人眼里,他一直非常优秀。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排在最前面,每次考完试,他都会问老师:“这次考试谁是第二?”因为他很坚信,第一名肯定是属于他的。如此出众的学生,自然深得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厚爱。为了贾彭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父母可谓是操尽了心,除学习之外的任何事情,父母都会代替贾彭去干:吃饭时,妈妈会及时地把饭端到贾彭的手边;衣服脏了,当然也是妈妈的事;笔记本用没了,也是妈妈为他去买,他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且有时还为自己的这种生活而沾沾自喜。事实上,到了十七八岁,早应具备洗衣、做饭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但贾彭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没有学得这些能力。

1988年7月,贾彭参加高考,他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学校。这一喜讯,给家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亲朋好友们无不夸贾彭聪明。同年的9月,贾彭和其他刚入学的学生一样,无比兴奋地来到了首都北京。然而在大学生活开始不久,贾彭就表现出了困惑,他不会买饭,不会洗衣,甚至常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不知道该怎样和同学相处。虽然好心的同学也在不断地帮助贾彭,但还是难以解决他的适应问题,这令贾彭万分苦恼。无奈之际,他只好提出了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以后的表现也同意了。

第二年的7月份,学校及时地寄去了复学通知。收到通知的贾彭,没有丝毫的兴奋,反而产生了无比恐惧,他害怕再次离开父母,他担心自己依然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他便从6楼阳台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贾彭的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有意无意地包办了孩子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这是一句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具体而言,在纠正孩子过强的依赖性方面,建议家长从以下角度入手。

尽可能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因此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孩子的生活起居,能放手的就不要包办。家长们不妨尝试一下美国家庭的做法:美国的婴儿从一出生就单独睡觉;孩子会捧奶瓶了,母亲让他自己捧奶瓶吃奶;吃完奶就把孩子放在大便椅上让他自己大便;之后,让孩子在有围栏的床上自己玩;孩子学步的时候,也是他自己扶着学步车走。长大后,一切自我服务,还得帮忙干一些家务活;孩子在7岁的时候就开始学着自己挣钱;13岁的女孩,包揽全家衣服的洗涤,按社会价格收费;18岁以后,就完全独立。

提出的要求应该和孩子的能力相符合。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时候,要按孩子的年龄、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如果要求过高,难度过大,会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自卑心理,要求过低又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实际上,在幼儿期,伴随着孩子生理的发展,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增强,相应地自主性也开始发展,独立性渐渐增强,这时是父母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适当时期。父母要坚持给孩子提出一些要求让他们自己完成。当儿童看到自己双手完成了很多事,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便会增强,从而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心理。

运用一定的策略改变孩子已形成的依赖心理。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就必须及时地给予纠治。首先要了解孩子依赖心理形成的原因,以此为基础,使用一定的策略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很多孩子每天早上的起床问题让父母费不少心思,一次又一次地叫孩子起床,可孩子总赖在床上不起,一旦迟到了,反而会责怪父母没有及时把他们从床上拉起来。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位父亲就对女儿说:“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晚上睡觉时上好闹钟,早晨自己起床,没有人再叫你了,迟到了由自己来负责。”当然这位父亲对女儿是很了解的,他知道女儿所想的。第二天,闹钟一响,女儿果然立即跳下了床。这位父亲很了解自己的女儿,运用一个小技巧,就很轻松地改变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他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悄悄话:

独立生活是你早晚都会面对的,因此,从现在起,你就应该一步步的培养这种习惯。

8.摆脱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

父母亲人对你的爱是一种责任,但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你不能将它当成理所当然的事,要有所回报,有所节制。

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放学回家,看到父母精心为他准备的晚餐,略扫一眼,就大发雷霆,说没有一样菜是他喜欢吃的,非让父母陪他下饭馆。父母带着“爱子”到了一个装修考究的饭庄,让他自己点了几个菜,而他们心甘情愿地充当了“伴吃”的角色,脸上还美滋滋的。一个五年级学生,到了该上学的时间还赖在床上,父母无奈,急匆匆跑到学校,恳请老师到他家去一趟,劝孩子起床上学。

1996年2月19日,天津市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之事:一个8岁男孩因嫌奶奶给压岁钱太少而大发雷霆,致使祖母气急昏倒。这位男孩的奶奶王老太太,平时靠扎纸盆为生,手头没有什么积蓄。她考虑到下面有5个孙子、孙女,便决定每人给20元压岁钱。这个8岁的孙子和父母到奶奶家拜年,见奶奶只给20元压岁钱,心里就不高兴,非让奶奶给一张100元的大票子,气得奶奶心脏病复发倒在沙发上,继而昏迷不醒,被家属紧急送往医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全力救治,老人才脱离了危险。

相对山东某地一对夫妇而言,王老太太还算幸运,因为她毕竟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了。这对山东夫妇年过30才喜得千金,对其独女极为溺爱,致使女儿虽只有6岁就养成骄横的性格,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对父母大出拳脚。后来为了一根冰棍,这个6岁独生女竟把母亲毒死。父亲一气之下把女儿掐死,自己也悬梁自尽,好好的一家三口人都葬送在溺爱之中。

英国有一句谚语:“娇养而不能成大器。”事实上,家长是不能保护孩子一生的,当然也不应试图这样去做。现实告诉人们,做家长的应摆正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将对孩子的责任伸延得太长太宽,从而形成畸形的教育。在关爱孩子的幌子下,放纵孩子,娇惯孩子,使他们在父母无限宽大的温床上,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准则,甚至走上歧途,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

“严是爱,娇是害。”愿天下的父母牢记这条古训。

悄悄话:

不要把父母亲人的宠爱当成很必然、很理所当然的事,要知道过分的娇纵必然造成你过于绝对的性格和太过依赖的生活方式。你一定不能做个“小公主”。

9.要学会储蓄

有得存才有得花,存钱与花钱是一对不可分立的矛盾体,而处于你现在这个年龄段,生活中对钱的观念应该是以存为主,学会储蓄,有计划地将自己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看看华尔街股票大王的幼年经历,你或许就会对储蓄的益处有所解了。

被称为股票神童的司徒炎恩14岁便扬名华尔街。9岁时在妈妈的生日,司徒炎恩送了一个生日卡送给她,写道:“我没有钱买礼物,但我可教你如何投资。”另外写了一封信,说如果有几十元钱可以买股票,有4000多元钱便应该买房子出租。他十二三岁就想自己买股票,结果,股票行不让儿童买股票,到14岁那年,司徒炎恩用储蓄下来的100美元买了一家电脑软件公司的股票,股票价格大涨,3个月之后,他把股票卖掉,净赚800美元。1993年在父母的同意下,他向家人、亲戚及要好的朋友借钱,共集资2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15岁的司徒炎恩成为该基金公司的经理。

3年之中,他的基金每年均有3成多增长,1996年达到4成增长。后来,他父亲把自己10多万美元的退休金交他管理,这位年轻的基金经理正管理着20万美元,他打算积极吸纳投资者,5年赚到2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