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及作者简介
《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1910~1999),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南阳人,现当代作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建国后主要致力于五卷本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创作。他的《李自成》填补了“五四”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的空白,为此后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李自成》在历史小说的发展史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首先,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了我国当代小说的人物画廊。李自成是作家倾注全力塑造的典型。作为政治领袖,他具有宏伟的抱负和超凡的远见,胸襟开阔,不屈不挠,多谋善断,广罗人才,博采众议;作为军事统帅,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身先士卒,临危不惊;作为贫苦农民出身的义军领袖,他艰苦朴素,关心百姓,与战士水乳交融。作品把李自成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通过惊涛骇浪、风口浪尖上的表现,来凸显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潼关南原大战中全军覆没,他不动摇,不气馁;退入商洛山后,他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他胸怀全局,大义凛然,冒险去谷城说服张献忠重举义旗。作品还以生动感人的细节,刻画李自成的优秀品质。如在军粮奇缺的情况下下令放赈,自己病重还把乌龙驹让给伤员,还有义送郝摇旗、宽恕王吉元、处斩李鸿恩等,都表现了他的亮节高风和人格力量。起义军中的其他领袖也刻画得栩栩如生。如刘宗敏的剽悍、豪勇、机智,郝摇旗的憨厚、鲁莽、勇猛,张献忠的英武、侠义、奸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对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塑造,摒弃了常见的脸谱化、漫画化定势,刻画极有特色。如崇祯是亡国之君,但他又以“中兴”朱明王朝为己任,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特殊的历史遭际使其形成了极为复杂的性格:刚愎自用、易受蒙蔽而又自作聪明,专断多疑而又故作宽仁大度,自称圣明而实为残忍卑怯。
其次,作品完美地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进而展现出了历史生活的本质。作者能“深入历史”,使所写的事件和人物都尽量做到有历史根据,又能“跳出历史”,依据小说的艺术需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必要的、合理的虚构,使其更典型、生动。如“潼关南原大战”属于虚构,但也有民间传说的根据,“商洛壮歌”既有史实又有虚构,“谷城会”则完全是作者的创造。
第三,作品还努力继承古典小说的优良传统,并有多方面的创新。一是夸张性的传奇性描写和浓烈的浪漫主义激情。《李自成》的艺术世界里有许多传奇性的描写,如李自成的神箭穿透一百二十步外小校的喉管,又击掉岩石石片,刘宗敏一声大吼吓煞了敌人,一个喷嚏竟吓死一只老虎……都荡漾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二是在大幅度动作中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如潼关突围义军全军覆没后,李自成在山上的反思,寒月下的舞剑,逼真地写出他彼时彼地的复杂心态和性格走势。谷城夜会后,张献忠部下阴谋截杀李自成的一段动作描写,将张献忠的矛盾心理、李自成的浩然正气都跃然于纸上,强化了人物个性。三是把古典诗词和绘画的意境揉进叙事之中,使故事情节及至整个作品都渲染上浓厚的诗意美。
第四,宏伟而严谨的结构,多姿多彩的笔法。为了适应作品主题宏大、人物众多、事件纷繁的特点,作者采用了复线发展的结构形式,即把李自成的农民军与崇祯的明王朝之间的生死斗争作为主线,而把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农民军的内部矛盾作为副线,以主线带副线,几条线索纵横交错。在情节的组合上,采取了单元组合的方法,即将表现一组矛盾过程的章节集中为一个单元。这种结构形式既可以淋漓尽致地描写情节和人物,又可使单元之间的情节发展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形成跌宕多姿、波澜壮阔的态势。为了增强可读性,在单元转换及同一单元内,常常采用横云断峰的布局,使小说悬念迭生。如茅盾所说:“时而金戈铁马,雷霆震击;时而观管昆弦,光风霁月。”
第五,社会历史风俗画的逼真描绘。小说中关于乡土民情、风俗习惯、社会风貌、典章制度等的描写,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明清之际的社会风貌。如对北京灯市口的夜市、开封相国寺的风情、紫禁城的皇家生活、米脂的礼习、河南的婚俗等等的铺染,增强了作品的民族气派,使读者获取了大量的历史知识。
◆作品内容梗概
明朝末年,神州大地哀鸿遍野,朱明王朝风雨飘摇。北京城外,清兵在轮番攻城,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北京城内,兵马巡逻,军队在维持治安。高门大院中,却依然灯红酒绿,丝弦阵阵。在文华后殿,忧心如焚的崇祯皇帝正与总监军高起潜、兵部尚书杨嗣昌议论军情。然而,他们谈论的不是清兵兵临城下,而是李自成犯上作乱。经过研究,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决定从抗清前线抽调重兵去陕南剿灭李自成。
出身贫寒的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早年追随舅舅高迎祥起义。高迎祥死后,自号为闯王。多年的征战,他已经成为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义军领袖。经历过无数次斗争的坎坷,如今率部驻扎洛南县以北的荒凉山野中。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招展的大旗,李自成心潮翻滚……
崇祯十一年正月,洪承畴督率的大军向李自成扑来。李自成率部进入陇东南,转而又北进洮州。洪部曹变蛟和贺人龙死追不放。李自成几经辗转,回到陇东南休整部队。不料,又出了叛徒周山,使义军又遭挫折。此时,通往河南、湖广的道路都被堵死,接应的部队又没消息。正在举棋难定之时,另一支义军首领罗汝才派人下书来了。消息闭塞的李自成哪里知道,孙传庭已经破了罗汝才,这是他派的奸细来诱使李自成进入他们在南原设置的埋伏。
经过反复商议,李自成决定趁月夜从潼关附近突围,冲入河南。一场血肉横飞的南原大战迫近了。
这天鸡叫头遍,李自成的一万多人马悄悄地起身。黎明,接近了潼关南原。突然,他们发现官军正尾随在后面。总哨刘宗敏还没指挥排定阵势,四周埋伏的官军却一跃而起,义军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尽管郝摇旗、刘芳亮、袁宗第等虎将率部拼死力战,杀死不少官军,但自己也损失惨重。危机中,李自成撕毁了招降书,指挥部队且战且退。来到一个山寨,清点人马,只剩下两千多人,且多为伤员。之后,义军趁黑夜分队突围,结果只有李自成等十八人来到洛南杜家寨。高夫人、刘芳亮、郝摇旗等人下落不明。见此情景,李自成十分痛心。难道就这样完了吗?不,他认定,胜败乃兵家常事,跌倒了爬起来!自古打天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几天后,李自成带领陆续归来的残部转移到商洛山中,隐姓埋名,驻扎下来。他请刘宗敏代理全军重大事务,自己看书学习,思考问题。同时,秣马厉兵,练兵习武,严明军纪。设下规定,凡有扰害百姓者重责不饶。在斗争陷入低谷时,李自成卧薪尝胆,期待着胜利的明天。
为了义军东山再起、星火燎原,李自成准备亲自到谷城说服降清的张献忠重举义旗。几位大将认为,张献忠奸狡异常,不会自入虎口。李自成从大局出发,说服了大家。正要出发时,传来了郝摇旗要出走的消息。众人劝闯王严惩,闯王却审时度势,不仅不惩办,反而给粮草武器,送他上路,将郝摇旗感动得热泪横飞。
李自成亲赴谷城拜会张献忠,使张震动不小。自南原大战后,李自成消声匿迹。湖广巡按御使林铭球亲来谷城,让张献忠捉拿李自成。张内心极为矛盾。现在看到李自成来了,更是无所适从。宴席上,军师徐以显趁张献忠上厕所之机,极力怂勇除掉李自成,张始终不应。两雄相会,畅谈天下大势。在李自成的劝说下,张献忠终于同意明年端阳节过后一两天同举义旗。大计言定,李自成连夜离开谷城,徐以显暗杀的阴谋又没得逞。李自成从谷城回来后,高夫人和刘芳亮等陆续回归,闯王十分高兴,对他们在失败期间牵制敌人,更是赞不绝口。商洛山中,笼罩着困难的阴影。官军封锁,土匪横行,百姓缺吃少穿,义军粮草困难。李自成决定一边攻打富裕山寨借粮,赈济山民,一边派人剿匪安民。经过落实,困难局面得到扭转。春天,商洛山区春光灿烂,义军练兵开荒的劲头更加高涨。闯王的堂弟李鸿恩目无法纪,竟然奸淫民女,李自成大义灭亲,挥泪将其斩首,使全军肃然。此时,受李自成派遣,到京城寻找贤士的尚炯,将牛金星请到了西安。闯王大喜过望,亲自出迎二百多里,使牛金星大为感动,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只恨相见太晚,牛金星决定参加义军,但在回乡搬家时被捕。
公元1639年6月6日,也就是端阳节后的第二天,张献忠如约反戈起义。他杀了巡按林铭球,放火烧了衙门,贴出告示,举起了义旗。然而此时商洛山中义军的处境却十分艰难。一场瘟疫弥漫大地,将士们相继病倒,又没有治疗的药物。眼看举事日期临近,部下劝李自成暂缓行动。但李自成态度十分坚定,决不在张献忠和天下人面前失信,要站得顶天立地,给别人一个榜样。于是,端阳节过后的这一天,商洛山中飘扬起义军的大旗,赢得四方响应,两天之内就有一千多农民参加义军。黑虎星回来了,郝摇旗也回来了,义军队伍迅速壮大。紧接着,高夫人、刘芳亮也回到了大本营。商洛山一片欢腾。
李自成复出的消息震动了朝野。三边总督郑崇俭带着大兵扑向商洛山。商洛山,又将经受严峻的考验……崇祯十二年夏,商洛山中瘟疫流行,李自成和十之六七的义军将士染病。明军趁机数路进攻,同时勾引义军内部叛变,情况极其险恶。李自成、刘宗敏和高夫人等表现了非凡的斗争勇气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内平叛乱,外歼明军,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
次年夏初,李自成率领千余精兵从武关突围而出,潜伏于郧阳山中。冬天,李自成看准时机,疾驰入豫,饥民从之如流;随即破洛阳,杀福王,将明末农民战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他的声势大振,几次在河南击溃和歼灭明朝的主力部队,三次进攻开封。
之后,李自成又从米脂返回长安,立即准备东征。正月初三,他亲率大军渡黄河,入山西,破太原,过大同,一路所向披靡,顺利抵达北京城下。当义军进逼之初,崇祯曾考虑南逃,因部分大臣反对而未果。围城时刻,他仍有过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很快破灭,不得不在煤山自尽。李自成踌躇满志地进入北京。进京后,群臣忙于“劝进”和演习登极大典的礼仪;刘宗敏用酷刑向明朝的勋戚、官员们追赃;大顺军纪律败坏,城内不断发生抢劫、强奸案。于是谣言纷起,人们对大顺政权日益不满。吴三桂拒绝了李自成的劝降,准备向清方“借兵”,而掌握清国实权的多尔衮早就虎视眈眈关注着关内局势。陶醉在胜利中的李自成猛然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决定推迟登极,亲率并无优势的军队往讨吴三桂。就在出发前夜,由他亲自赐婚的费珍娥于洞房中刺杀了他的爱将罗虎……
甲申年四月,多尔衮怀着独霸中国的勃勃野心,亲率大军南征。途中接到吴三桂“借兵”的来书,果断地改变路线,直奔山海关而来。吴三桂在两面夹击的情势下,不得不投靠清方。李自成率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兵在山海关初次接战,互有伤亡,两军再度交锋。激战方酣,清兵铁骑突然冲出,大顺军英勇拼搏,死伤惨重。李自成率败兵退回北京,匆匆登极后,又匆匆撤离。
退往陕西途中,大顺军又连续败绩。李自成变得多疑,错杀了李岩兄弟。多尔衮进北京几个月后,崇祯太子被捕。于是围绕着真假太子案,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潼关失守后,李自成放弃长安,退往湖广,一路士气低落,牛金星父子潜逃。当大顺军从武昌逃至富池口宿营时,遭到紧追不舍的清军的夜袭,刘宗敏、宋献策被俘。李自成率残兵继续奔逃,最后单人独骑牺牲于九宫山麓。
十九年后,在川鄂边界的茅庐山上,高夫人同尚神仙一起回顾了大顺军联明抗清的历程。恰好红霞寻访至此,又回顾了红娘子上王屋山出家为尼的经过。八月中旬,茅庐山守军与清军之间进行了最后一次惨烈的战斗。高夫人、李来亨等悲壮地自焚……
给孩子的启迪
《李自成》全书一共五卷,主要是以写明末的农民战争为主,兼写中国内部明、清之间和清、顺之间的民族战争,刻画了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及各阶级、各集团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展开了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阅读《李自成》首先会使孩子们认识到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由胜而败的悲剧结局,充分地体会到以李自成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另外,通过艺术形象从而使孩子们得到较为广泛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