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嘉宝的父亲染病,因无钱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终于在1920年去世。这给了她沉重的打击。从此,她认为世界上的人是冷酷无情的,生活必须要有钱。她自己也因对舞台电影的热爱和想当演员的强烈渴望与现实处境的强烈反差,患上了贫血和忧郁症。后来,她辍学了。1920年7月,嘉宝开始在一家百货公司工作。几个月后,她遇见了喜剧片监制人兼导演埃利克·派契勒,被挑选为演员。从此,开始了她的银幕生涯。这一年是1921年,嘉宝16岁。
在演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角色之后,嘉宝深感自己演技的不成熟。为了提高表演水平,17岁的她报考了瑞典皇家戏剧学院,共读15个月。1923年,嘉宝被启蒙老师派契勒介绍给当时在瑞典赫赫有名的大导演莫理兹·斯蒂勒·贝利,斯蒂勒赞叹“像这样的面孔,你一百年只能遇到一个”。后来,他为她起了一个漂亮雅致的、具有国际性的、现代化的名字——嘉宝,并使她在影片《古斯塔·柏林传奇》中开始崭露头角,赢得赞誉。
1925年6月,嘉宝和斯蒂勒离开欧洲,前往好莱坞发展,签约在米高梅公司门下。从此,她先后拍摄了《洪流》、《妖妇》、《肉欲与魔鬼》、《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克里斯蒂》、《罗曼史》、《茶花女》、《玛丽·瓦列斯卡》、《妮诺奇嘉》、《双面女人》等二十四部影片,扮演了从最淫荡的妓女到最高贵的女王等不同身分、不同性格的女性,成为好莱坞最耀眼的明星。她那朱唇微启、倦眼微眯、乱发蓬松的身姿和捉摸不定、神秘莫测的眼神,冷漠孤傲、高贵典雅的气质,令人们神魂颠倒,成为嘉宝式的经典。正因她以冷峻娇美、楚楚动人的神态和细腻、逼真、荡气回肠的表演,成功主演《安娜·卡列尼娜》和《茶花女》,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两次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颁发给她,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影后”。
1941年,36岁的嘉宝在拍摄完《双面女人》后,突然从好莱坞隐退,从此再没有拍摄电影,再也没有登过舞台。
她的隐退所引起的震动远远超过了她获得“国际影后”所产生的震动!当时的她风华正茂,演技成熟,在公司里有权有势,可谓志得意满,为何却从盛誉的巅峰隐退呢?没有人能猜透。
有人说,《双面女人》首映后所招致的指责,是嘉宝毅然告别影坛的直接原因。《双面女人》是一部没有描写性行为但色情味十足的喜剧片,描述的是一个妻子为了教训他走入歧途的丈夫,使他对她忠贞不渝,便假扮自己的孪生妹妹去勾引他。嘉宝在其中扮演两个角色,她以一个酷爱户外运动的女郎的面貌出现,表演游泳和滑雪动作,而在室内的舞池里,她又穿着更袒露的衣服,变成一个性感的明星。该片于1941年12月31日首映后,招来狂风暴雨般的指责。影评家写道:“影片的邪恶之处在于她表现出对文化道德的肆意破坏。影片使嘉宝变成了一个小丑,一个耍把戏的猴子。”比影评界更厉害的是来自罗马天主教会管辖的全国道德行为协会的指责:“对待婚姻态度是违背基督教规的。厚颜无耻,含有猥亵意味;对公众道德有危害性,服装淫荡无耻。”这部影片失败了,“好莱坞的神秘女郎”变得不再神秘,关于她神秘性格的幻觉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嘉宝无法走出《双面女人》带来的阴影,所以抽身离开好莱坞。
也有人认为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更主要的因素是嘉宝自身的性格和信仰所致。她在主演《瑞典女王》时,就已经受到瑞典女王斯蒂娜那种逊位思想的影响,并深感:“我曾想象过幸福,但是幸福是没办法想象的。”她主演《茶花女》后,也为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命运而感伤。也有人说,嘉宝厌倦了好莱坞的生活;也许是她个人性格中对离群索居的愿望……
“这是一个谜语中的神秘事物里的谜。”丘吉尔如是说。在她退隐后,嘉宝一直沉默了四十九年,好莱坞曾多次邀她再上银幕,她都放弃了。她喜欢旅游。日本、瑞士、法国、地中海,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二战后期,她还为同盟军搜集大量关于法西斯德国的情报,并准备用手枪暗杀希特勒。同时,她还成功地说服了丹麦核物理学家波尔博士逃离德国,从而打乱了希特勒研制原子弹的工作计划。1954年,在她息影十三年后,好莱坞又授予她特别荣誉奖,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
1990年4月15日,葛丽泰·嘉宝在纽约一家医院逝世。她的英名被赫然列在《世界巨星》的第三位。她美丽的名字和光彩照人的形象,永远留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卓别林出逃美国之谜
1952年9月的一个清晨,查尔斯·卓别林携同妻儿登上了“伊丽莎白女王号”客船,开始了去往伦敦的旅程。不过,这次出行,不是去那里观光旅游,而是为了彻底地离开美国——这个曾带给他成功,也带给他麻烦的国度。查尔斯·卓别林,这位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以他天才的智慧,塑造了一个头戴圆顶帽、身穿小上衣、裤子无比肥大、皮鞋左右反穿、小胡子、短手杖的“小人物”,他带给观众无尽的欢笑和泪水,也开创了无声电影的辉煌历史。他于1889年4月16日诞生在英国伦敦,父母是一对喜剧演员。查尔斯1岁时,他们离婚了,是母亲汉娜含辛茹苦将查尔斯和他的哥哥西德尼养大。查尔斯5岁时,曾为倒嗓的母亲救场,这是他的第一次登台。11岁时,查尔斯为了糊口,在一个巡回剧团工作过,17岁那年,在游艺场工作的哥哥把他拉进了这个行业,从此卓别林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涯。从演配角人手,卓别林哥哥的演技日趋成熟,深得观众好评。1910年,卓别林所在的卡尔诺剧团要派一批演员去美国演出,卓别林争取到了机会,开始了在那里的闯荡生涯。1915年,卓别林的演出天分被当地有名的基士顿滑稽电影公司看中,成为那里的签约演员。从此,他的创作灵感便一发不可收。从影三年,他便拍了67部影片,他也逐渐在美国走红。1918年,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电影公司。直到70几岁高龄时,卓别林依然没有停止他的电影创作。在一生中,卓别林集编、导、演一身,共拍摄了81部影片。其中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舞台生涯》、《从军记》、《寻子遇仙记》、《大独裁者》等都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卓别林本人也以他“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和平事业及各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获得1954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金,他在电影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也使他两度获得奥斯卡特别荣誉奖。
应该说,美国给了他发展事业的广阔空间。在那里,他生活了20多年,且经历了三次婚姻,积累了无数财产。但是,这位大师却一直没有人美国国籍,而且在1952年离开了美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人猜测,卓别林坚持不入美国国籍是因为他深爱他的祖国。也有人说,是因为美国政府和新闻界对他的压制和打击。对于前者,很难论定,而对于后者,倒是有些证据可以说明。
美国政府对卓别林的关照从1918年就开始了。这一年,卓别林拍摄了两部反映一战的喜剧片《狗的生涯》、《从军记》。其中,《从军记》描写一个叫夏尔洛的小兵,傻乎乎地被运到前线受苦受罪,又出现很多笑话的故事。下雨时,夏尔洛狼狈地蹲在战壕里挨淋,却幻想着城市里舒服的酒吧。后来,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穿上德军制服深人敌后,遇到了一位美丽的法国少女,还俘获了德皇、法国总统、英王,得意洋洋穿过协约国军防线回朝,该片以喜剧的手法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影片一拍出,就引起美国官方的强烈反应,禁止影片公司发行。
查理·卓别林被人在华尔街上举起。卓别林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美国一些有政治背景的报纸甚至怀疑他是布尔什维克。美国的法西斯恐怖分子三党也把他瞄上,将其作为发泄的对象。1927年,卓别林的第一任妻子,自私任性的丽泰·葛蕾向法庭起诉,控告卓别林虐待罪并要求离婚时,媒体连篇累牍地刊登攻击卓别林的文章,捏造“猥亵丑闻”,使卓别林身心受到极大伤害。1932年,卓别林创作完成了反映经济危机时期工人生活的无声片《摩登时代》,美国一些评论家煞有介事地指责《摩登时代》有共产主义色彩,是赤色宣传,还诬蔑他已成为企业巨头和警察的公开敌人,1938年,爱好和平的卓别林开始拍摄讽刺希特勒的片子《大独裁者》,没想到开机一半,就遭到了美国政府的干涉,因为当时他们奉行中立政策,不愿得罪希特勒(当时德国采取了各种外交措施,而且希特勒曾悬赏卓别林的脑袋),二战后期,由于卓别林同情俄国,分别在俄国难民救济委员会和美国援助苏联的集会上发表了开辟第二战场的言论,引起美国国内反对派的憎恨。1947年4月,卓别林为新片《凡尔杜先生》举行了招待会。《每日新闻》的一群记者心存恶意,故意叫他下不了台。他们的问题已远远超出艺术学术的研讨范围,而是打棍子,扣帽子,某女记者直接问卓别林:“你是共产党吗?”“你为什么不入美国籍?”华盛顿国会议员发动“卓别林案”。共和党议员哈桑·凯恩主张驱逐卓别林出境。卓别林的影片在一些州遭到禁演,有的电影院收到美国退伍军团的恫吓信,抵制上映卓别林的影片。美国联邦法院执行官打电话,要传卓别林到华盛顿去接受非美活动委员会的讯问。但是到华盛顿的日期却一拖再拖,这不仅给卓别林造成极大精神压力,而且也使他的工厂因停工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尽管最终法院没有对他讯问,但是,在全美反共浪潮的背景下,卓别林在美国的处境日益困难,在舆论上和社交上都陷于孤立。
1942经历了三年的磨砺,卓别林完成了一部影片《舞台生涯》,为了给影片找出路并送子女赴欧洲读书,他准备再次出国。当他动身前申请再入境签证时,移民局来了四位官员。他们带着录音机、打字机和档案材料等物,把卓别林整整审问了三个小时。也许正是这三个小时的盘问,令卓别林下定决心离开美国。以下是谈话的部分节录:
问:“查尔斯·卓别林是你的真实姓名吗?”
答:“是的。”
问:“你说你从不曾加入过共产党吗?”
答:“从来不曾,我平生没加入任何政治组织。”
问:“你有一次发表演说,用了‘同志们’一词,是什么意思?”
问:“你为什么不加入美国籍?”……
问:“你和别人通过奸吗?”……
问:“你为什么要奉行共产党的路线呢?”
一星期后,卓别林拿到了度假六个月的签证。他叫妻子乌娜从银行提取了存款,带上孩子,惶惶如漏网之鱼,赶忙买了船票逃离美国,生怕突然又吃什么官司。美国的法律他已领教够了!
到了伦敦后,曾有新闻界朋友采访他,请他说说美国政府和报纸为什么诬陷他。卓别林说:“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我的电影从《城市之光》起刺痛了一些大人物;二是我的演说。二战期间我赞成援助俄国抗击希特勒,呼吁开辟第二战场,非美活动委员会就认为我同情共产党。第三,是因为我不愿加入美国国籍。”
事实证明,卓别林逃离美国的决定是正确的。为了转移在美国的财产,乌娜特意独自一人回到洛杉矾。为他留守看护房屋的男仆亨利告诉她,就在他们走后,联邦调查局的人来过两次,盘问了很多事情。
在卓别林登上船的第二天,船上转给他一封电报,杜鲁门政府拒绝卓别林返美入境,除非先到移民局的调查委员会去,对某些涉及政治和道德的坏事情说清楚。对此,卓别林所做出的抉择是放弃美国。1953年4月16日,他来到美国驻洛桑的领事馆将美国移民证交还,并告诉领事先生,“我永远不再去美国了。”这天正是他的64岁生日,他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庆祝。1977年12月,圣诞节前夜,一代大师卓别林在瑞士洛桑别墅里与世长辞,享年88岁。正如他所说,他再也没去过美国。
玛丽莲·梦露死因之谜
1962年8月5日,好莱坞著名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突然死于洛杉矶郊外的豪华别墅中,年仅36岁。官方报道说,她是因服用安眠药自杀而死。消息传出,人们不禁奇怪,这位人们心目中的性感女郎正当大红大紫之时,被评为60年代最受欢迎的十大名人之首,甚至高出总统约翰·肯尼迪,却为何要轻生呢?
1926年6月1日,一个女工在洛杉矶综合医院生下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女孩,取名诺玛。她就是玛丽莲·梦露。5岁时,诺玛的母亲住进精神病院,因此,她的童年几乎没有家庭温暖。7岁时,邻居的一对英国夫妇照顾她,后来他们回国,诺玛就进了孤儿院,在那儿读小学。11岁时,诺玛被姨妈接走,以后的13年,她一直同姨妈住在一起,直到姨妈去世。
诺玛不爱学习,高中只念了一年就辍学了。16岁时,过腻了寄人篱下生活的诺玛与一位在航空公司工作的青年结了婚。1944年,一个摄影师发现了18岁的诺玛,将她推荐给一位模特经理人艾梅琳·施奈普莉,开始进行专业模特训练。她的照片陆陆续续上了杂志。1946年6月,诺玛同福克斯公司达成了为期一年的协议,公司为她取名为玛丽莲·梦露。福克斯公司雇佣梦露,并非看上她的演技,而是想把她培养成模特,因为她的照片销路很好,“她浑身散发着一种不同于其他姑娘的魅力,我也说不清到底为了什么,只能说自第一次看见她就坠入了情海。”许多见过梦露的人都这样说。时光流逝,梦露成了所有男人心目中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