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掌管着人类的爱情、婚姻、生育及一切动植物的繁殖生长。关于维纳斯的出生,根据希腊神话,当克洛诺斯把父亲乌拉诺斯的生殖器阉割了投入海里时,从海水的泡沫中就诞生了维纳斯。又一说,她是宙斯和俄狄涅的女儿。此外,在维纳斯的身上还有一条可以迷惑人的玉带,连天后赫拉都曾借用过以迷惑宙斯。在生活中,维纳斯的风流韵事很多,她与战神阿瑞斯有私情,被丈夫发现,同时还爱恋着赫耳墨斯和美少年阿尔多斯。她还制造了许多天上和人间的是是非非,如使宙斯变成牛追逐欧罗巴;许愿给帕里斯王子最美的女子做妻子,使地上的人和天上的神都卷入了那场残酷而持久的特洛伊战争。就是这样一个爱与美的女神,在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中却别有一番风韵。
这幅《维纳斯的诞生》纵一百七十五厘米,横二百七十八厘米,创作于公元1486年。据说取材于波利齐亚诺于公元1475年写的一首长诗。画中裸体的维纳斯从海水的泡沫中出世,踩着一片海贝,神态羞涩。翱翔在天上的风神鼓起翅膀,向她吹风,把她吹柱塞浦路斯岛。岛上,迎接她的果树女神从林中走来,准备为她披上花衫。在广阔的天空与淡蓝色海洋的衬托下,维纳斯的一头长发闪烁着金色的光辉,温柔的海风把它梳理得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律感;纤长的身体略显柔弱,那似乎毫无重量感的双脚营造出一种轻盈飘忽的境界;面容带着无邪的稚气,一双出神的大眼睛充满了迷茫和哀伤。
这是波提切利眼中的“完美女人”。
据艺术史家们研究,波提切利在创作这位多愁善感、肌肤细腻的维纳斯的姿态时,曾经参考了美第奇家族收藏的古代雕刻《羞怯的维纳斯》,而相貌则带有当年红颜薄命的佳人茜蒙奈塔的影子。这位美人16岁嫁给佛罗伦萨的委斯普琪,不久被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朱里安诺看中,据为己有。22岁时,她在美第奇家族举行的选美大会上一举夺魁,不幸却在第二年暴病身亡。出殡时,她躺在没有棺椁的车上,车周围撒满了鲜花,市民们观看后无不哀叹惋惜。两年后,朱里安诺又被政敌暗杀。波提切利在创作《维纳斯的诞生》时,这些事变仅仅过去了两三年,在青春的欢乐和豪华享受背后所隐藏的暗影,很难从画家的心中迅速消失。
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画家热衷于解剖学和透视学的研究,波提切利却不太重视这种科学的真实性。在他的笔下,维纳斯的颈部和手臂,按照解剖学看都过长,却增加了优雅的魅力。海波、树木和衣服上的花朵都倾向于图案化,极富装饰之美。他没有强调立体和透视感,人物均以明晰的线条造成浮雕式的效果,特别是那头金色的长发蜿蜒回旋,随风飘展,展示了运用线条的出色艺术功底。在他的笔下,线条是一种穿透性很强的武器,富有可塑性,它使画面上的人物、景物犹如浮雕一样突出在画面上,光洁无比而又十分坚实。正是凭借这种笔法,波提切利把维纳斯塑造成一位袒身含羞的圣女。
除《维纳斯的诞生》外,波提切利的《圣·塞巴斯蒂安》、《春》以及为但丁《神曲》所画的插图均显示出独特的艺术个性,那温柔静谧的主题是对古典艺术的新理解,那些优美的线条蕴涵着一种魅力无穷的节奏。但是由于背离古典主义传统,在他死后几百年中,其艺术一直不受重视,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中,人们才开始推崇他的线描风格和高度的幻想式情感。人们不再津津乐道于他的肉欲主义,开始认识到他像我们一样有许多面,会根据情况的要求而显出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就是对人体美感的独特理解和匠心独运的处理。
哥伦布到底是哪国人
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海滨的港口上,停泊着一艘古代船只的复制品——“圣玛利亚号”。这是一艘黑色的木帆船,船身长25米,最宽处8米,重90吨。离船舶百米处,就是船只的主人——哥伦布的纪念碑。纪念碑呈圆柱形,高一百九十九英尺。环绕柱体中部,雕有五个凌空飞舞的女神,底座四周雕有八只神态各异的狮子。碑顶端是一尊哥伦布全身立雕像,他双眸凝神远望,挥手指向前方。在赭红色大理石碑上,书写着“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哥伦布虽不是西班牙人,但他当年的冒险行为得到了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女王伊萨贝拉的资助,正是英明的西班牙国王成就了哥伦布的伟业,哥伦布也为西班牙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他是西班牙的骄傲。
现在,各种史书上通常引用的说法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城,祖父是一个经营毛纺织业作坊的手工业者,作坊开在城东五公里处的昆特镇。父亲多米尼科·哥伦布出身学徒,在热那亚城东门附近开设呢绒作坊,他还是织布行会会员,在同行中有一定的威望。1445年,他与一位住在比萨格罗河谷的纺织工女儿苏桑那·芳塔那罗莎结婚。六年后,哥伦布就诞生在这里。关于哥伦布家庭和他的早期生活,人们知道得很少。他14岁时曾在拉丁文学校学习,学习的时间不超过一年,以后就出海航行了。他曾当过海盗。1476年,哥伦布移居葡萄牙,参加了葡萄牙反对热那亚的一场海战,当时哥伦布的船只中弹起火,他靠一把桨游到岸边逃生。1483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建议探索一条向西航行以直通东方的航线,未被采纳。1485年哥伦布移居西班牙,终于得到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于1492年8月3日黎明,率领“圣玛利亚号”、“平塔号”、“尼尼亚号”从西班牙帕洛斯港扬帆出航,横渡大西洋。
哥伦布到底是哪国人?
哥伦布的航海经历是充满艰辛的,他的船队在一望无际的大西洋上航行,途中遇到的每一群海鸟或一丛水草,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希望。然而日复一日,周复一周,陆地却仍不见踪影。疲惫不堪的水手们感到绝望,开始抱怨这种漫无目的的远航。但哥伦布以他坚强的毅力,要求人们保持镇静,继续前行。10月11日,船上不满情绪已达到白热化程度。但也就在这一天,人们在海里发现许多绿色的马蔺草,还捞起一根显然是被人用手折断的树棍和一支有红浆果的带刺枝子,这一切都预示着离陆地不远了。入夜以后,船队继续航行。大约在11月12日凌晨两点左右,一名水手发现了月光下的平坦沙丘。“陆地”,他的一声惊叫,便把昏昏欲睡、陷入绝望的人们唤了起来,人们一跃而起,欢喜若狂,在一片欢呼声中点燃了礼炮。10月12日上午,哥伦布身着海军上将的盛装,在船员的陪同下登上了这个海岛。他抽出悬挂在腰间的长剑,宣布以西班牙国王和女王的名义占领了这个岛屿。他把这个岛屿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哥伦布看到岛屿上的居民皮肤不黑也不白,长着粗且直的黑发,他以为所到之地为印度,因此把这些土著居民称作“印第安人”(意即印度的居民)。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世界历史推进到一个伟大的崭新的时代。尽管不少人著书立说,证明在他之前已有人到达美洲,但他们的到达均不能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提并论,在他以前的航海活动都只是零星的、个人的活动,没有对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产生什么影响,而哥伦布的航海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对欧洲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美洲大陆历史进程的改观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深远影响。哥伦布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将永远名垂史册。然而,这样一个新世界发现者,伟大的航海家究竟是哪个国籍的人呢?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传统的说法并不是建立在确凿的史实基础上的。1978年,一位委内瑞拉史学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注目。他提出,长期以来由于两个哥伦布的名字和拼写相同,人们一直把热那亚的哥伦布和西班牙的哥伦布混为一谈。实际上热那亚的哥伦布,也就是传统说法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只是一个在地中海从事商业活动的航海家。而到过美洲的哥伦布叫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是西班牙人,他本人根本不懂意大利语。而且这位委内瑞拉的学者还进一步考证,西班牙的“哥伦布”是“鸽子”的意思,是西班牙马略尔卡岛上一个很古老的姓,来自犹太人家族的祖姓。所以美洲发现者哥伦布是西班牙的犹太人。
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西班牙有一位研究哥伦布的权威学者还认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并非出生于1451年,而是1446年,他虽然出生于意大利,但在他非常年幼时全家就搬到了西班牙,因此他实际上是西班牙人。他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但是不懂意大利语,后来也从未回过意大利。这位权威专家还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人们在哥伦布出生地的意大利之所以没有找到有关他的史料,是因为在意大利“哥伦布”与“哥伦尼”的发音很容易被混淆,其实在意大利有关克里斯托弗·哥伦尼的记载和传说,就是发现美洲的哥伦布。最近,一位挪威的海运史作家撰文称,哥伦布可能是挪威人,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名叫克里斯托弗·邦德,同时他还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在1477年,而不是通常说的1492年。这本书已在挪威引起广泛报道、怀疑和兴趣。
还有个别的美国人竟认为,哥伦布是一个真的印第安人,只是因为“被风吹过去了”(一种神话中常用的交通手段),因而他知道回家的路。这自然带有很浓厚的神化色彩。
总之,目前为止关于哥伦布国籍问题的各种说法,让人无所适从,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希望不久的将来,这个遗憾能圆满地解决,还历史一个真实的面目。
麦哲伦的生命之船因何搁浅
1522年9月6日的西班牙塞维尔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一条名为“维多利亚号”的航船返回了,西班牙人三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人们纷纷赶往港口,想亲眼目睹船只带回的奇异的东方物品,想亲耳聆听船员们那神奇的探险经历。但当船只靠岸时,沸腾的人群立即平静下来,因为眼前的情景太悲惨了:在仅有的一只海船上走下了十八名骨瘦如柴的船员,始终没有看到领队麦哲伦的影子。西班牙国王授予“维多利亚号”船长埃里·卡诺一枚带有地球图案的徽章,上面写着:“你首次围绕我航行一周”。但人们知道,这句话应该属于麦哲伦。而麦哲伦的生命之船早已搁浅在他成功的航程中了。麦哲伦于1522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
环球航行,从而证明了地圆学说。
麦哲伦1480年出生在葡萄牙一个没落的骑士家庭,少年时被父亲送进王宫服役,曾做过王后的侍童。1505年麦哲伦参加了葡萄牙的远征队,先后到过东部非洲、印度和马六甲等地进行探险和殖民活动。在东方漫长经历中,麦哲伦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八年航行归来后,麦哲伦返回里斯本,向葡萄牙国王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希望得到支持,但遭到拒绝。1517年,麦哲伦放弃葡萄牙国籍,移居西班牙。他向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呈现了一幅绘制得十分详尽的彩色地球仪,上面标明了拟订的航线。麦哲伦的想法与国王一拍即合,国王立即答应了麦哲伦的要求,出资装备了船队。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一支由五条海船、二百六十五名水手组成的远航队,从西班牙圣卢卡港出发了。该船队的行动立即引起了葡萄牙王国的注意,为了保持自己的贸易优势,他们派了一些奸细打进了麦哲伦船队,伺机破坏,以便阻挠这次计划。船队在浩渺的大西洋中航行了七十天后,到达了巴西海岸。船队继续向南行驶,于1520年3月31日,到达圣胡利安港(今阿根廷境内)。在这里停留期间,由于天气寒冷,再加上粮食不够吃,船员疲惫不堪,情绪十分低落。后来有三艘船还发生了叛乱,责令麦哲伦前去谈判。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麦哲伦非常镇静,他派人刺杀了一位船长,机智地镇压了叛乱。但仍有一条船被浮冰撞碎,沉入海底。
1520年8月,船队继续向南航行,两个月后,奇迹终于出现了:大家梦牵魂绕的“大海峡”就在眼前。麦哲伦派一条船只前去探路,但这条船只却趁机掉头返回西班牙。麦哲伦带领剩下的三条船只经过二十八天航行,终于在10月28日走出了海峡的西口。后来,为纪念麦哲伦的功绩,人们就把这个海峡称为“麦哲伦海峡”。麦哲伦的船队又向西航行,去寻找“香料群岛”——马鲁古群岛。但由于计算上的错误,麦哲伦的航线距应走的航线偏北了十度。但正是这一错误,使麦哲伦发现了欧洲人所不知道的又一群岛屿,这就是后来以西班牙国王菲律普名字命名的菲律宾群岛。1521年3月28日。船队来到了菲律宾群岛的一个小岛——马索华岛。随麦哲伦航行的人群中,有一个名叫思里克的马来人,在这个小岛上,思里克竟然听懂了岛上居民的语言。这一小小的举动,让麦哲伦和思里克激动不已。这让他们回想起九年前的1512年,当时他们的船队就是从这个地区西行回国的。而九年以后的今天,他们居然从东方进入了该地区,这些都说明,他们居然已经绕地球航行了一周,有些学者关于“地球是圆的”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披波斩浪的麦哲伦航队。
菲律宾群岛是麦哲伦环球航行中最辉煌的地方,也是他辉煌生命的终点。1521年4月7日,麦哲伦的船队到达了村庄林立、人口众多的宿务岛。在隆隆的鞭炮声中,西班牙人在岛上竖起了巨大的十字架,宣称该岛属于西班牙国王。随后他们又要求当地土著人接受基督教的洗礼,接着又强迫宿务岛周围岛屿的土著人屈服。其中的马克坦岛反抗最为激烈。1521年4月26日半夜,麦哲伦率领着六十名船员,分乘三条船,前往马克坦岛,准备凭借先进的武器来镇压马克坦岛人的反抗。不料在4月27日清晨遭到了马克坦岛人的顽强抵抗,他们用弓箭和标枪同麦哲伦的船员激战,麦哲伦的腿上中了一箭,他见势不妙,下令船员撤退。在败退中,麦哲伦和其他六名受伤的船员在浅海处被马克坦岛人包围了。麦哲伦试图反击,但拔剑的右臂被刺伤,一把弯刀也重重地砍在了他的腿上,他痛苦难忍地一头栽倒在海水里,马克坦岛人蜂拥而上,结束了冒险家的性命。当日下午,剩余的船员试图用金银财宝赎回麦哲伦的尸体,但遭到了拒绝。就这样,麦哲伦的生命之船在马克坦岛搁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