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098

第98章 秋瑾鉴 湖女侠粉

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秋瑾)

秋瑾出身于一个传统的官宦家庭,从小聪慧过人,念过的诗词过目不忘。她的祖父和父亲都十分疼爱她。父亲常常惋惜地说:

“若是个男儿,应考(科举)不怕不中。”

秋瑾虽然是个女孩子,但自幼身带豪气,喜好习武。她很仰慕那些英雄豪杰,在很小的时候就写过诗句:“今古争传女状头,红颜谁说不封侯?”“莫重男儿薄女儿,始信英雄亦有雌。”

1893年,秋瑾的父亲升官,举家迁往湖南。三年后,父亲把秋瑾嫁给了当地人王廷钧。当时清廷腐败,列强瓜分中国,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秋瑾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心中的忧伤和愤慨难以平息。她开始广泛阅读宣传新思想的书籍,并与对祖国命运忧心忡忡的朋友来往密切,一起探讨救国之路。但是她的丈夫王廷钧出身富豪之家,纨绔子弟一个,与秋瑾的志向大相径庭,他不但不理解和支持秋瑾,而且还常常斥责她。

1904年,秋瑾终于冲破家人的百般阻挠到日本留学。在东京,秋瑾和进步人士接触,学习了很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思想更为成熟,性格更加刚毅。1905年8月14日,秋瑾在东京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同盟会。

1905年底,秋瑾回到了苦难的祖国。她加入了革命组织光复会,还创办女刊,宣传妇女解放,宣传革命思想。

1906年12月的一天晚上,一个陌生人前来拜访秋瑾。这个人叫王金发,是受光复军首领徐锡麟之命请秋瑾主持绍兴大通体操学堂,并负责浙江会员的领导工作。他还带来了徐锡麟的亲笔信,徐锡麟在信中提出共同筹划武装反清起义的建议。早就想要武装反抗清政府的秋瑾欣然接受了徐锡麟的提议。

于是秋瑾来到绍兴,以大通体操学堂为依托,奔走于浙江各地,联络会员,准备武装起义的各项工作。7月10日,突然传来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被杀的消息。

这时有人劝秋瑾暂时躲避,并为她联系了上海租界安身的地方,但她拒绝了。秋瑾写下了一首诗:“痛同胞之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因有人告密,7月11日,浙江巡抚张曾扬从杭州派了三百余清兵去绍兴抓捕秋瑾。12日,有学生给秋瑾送来消息,让她赶紧躲避。可是秋瑾却非常镇静地说:“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于是她组织大家把大通学堂的枪支弹药隐藏起来,然后命令学生各自分散。

7月13日,化装成白发老人的王金发来到大通学堂。他是特意来告诉秋瑾,清兵已经过了钱塘江,催她赶快离开绍兴。秋瑾却坚持留了下来。

秋瑾被捕以后,面对审讯,她的脸上毫无怯色,她只陈述了自己的主张,对革命活动一个字也没招。最后她说:“革命的事不必多问,要杀要剐随便吧!”1907年7月15日,年仅三十二岁的秋瑾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微阅读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她先后参加过同盟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等地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