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00位中国名人改变命运的故事
18436600000100

第100章 张学良 东北易帜

我张学良没有统一中国的能力,但我有诚心服从能统一中国的人。(张学良)

张学良从1917年开始,就在父亲张作霖的军中服役。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一年后毕业,回到父亲的手下任职,并迅速得到提升。

张作霖本来是日本帝国主义扶植起来的奉系军阀首领,他的势力日益发展,成为统治东三省的“东北王”,并一再向关内扩张。

1927年6月18日在北京建立安国军政府,自称“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军阀政府末代统治者。

1927年4月,日本田中义一出任首相后,向张作霖强索铁路权,逼张解决所谓“满蒙悬案”,激起了东北人民的反日怒潮。张作霖在全国反帝浪潮的冲击下,未能满足日本的全部要求,并有所抵制。这让日本内阁不能容忍,日本关东军则断定东北人民的反日游行是张作霖煽动导致的,所以对张作霖恨之入骨。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了张作霖。这就是历史上轰动一时的“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被害以后,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这时日本想要把年轻的张学良作为日本统治东北的工具,就极力拉拢张学良。但张学良不愿做外国人的奴仆,特别是父亲的惨死,使他亲眼看见与日本人打交道的危险性,于是他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虚情假意。

国民政府也派人到东北劝说张学良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中国的统一。张学良慎重思考后,毅然决定接受南京政府的建议。他的这一决定彻底打乱了日本人想把东北变为日本的殖民地的计划。当时沈阳的日本总领事林久治郎几次会晤张学良,提出不要和南方妥协的警告,威逼张学良在东北“独立”。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还通过林久治郎给张学良带去了三点建议,内容是:一、南京国民政府含有共产色彩,而且地位尚未稳定,东北目前犯不着与南京方面发生联系;二、如果国民政府以武力进攻东北,日本愿意出兵相助;三、如果东北财政发生困难,日本正金银行愿给充分接济。

张学良在听完这三点建议后,很冷静地问:“我可不可以把日本不愿中国统一的意见,或东北不能易帜是由于日本的干涉这项事实报告国民政府?”问得林久治郎哑口无言。面对这种赤裸裸地干涉中国内政的手段,张学良表示:“东三省政治以民意为决定。如果人民主张改制,我是难以抗拒的。”

日本人见利诱没有成功,就借为张作霖吊丧之机,派人到沈阳,威胁张学良说:“如果中国东北不听日本劝告,而与暴动的南方达成妥协之类事情,为了维护我国既得权利,则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并声称日本政府对于东北易帜一事要干涉到底。日军还在沈阳举行大规模演习,向张学良再三示威。

张学良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毅然于1928年底发表通电,宣告东北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张学良的这一举动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后张学良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微阅读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辽宁台安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人称“少帅”。1936年与杨虎城将军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起到了重大作用。周恩来评价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