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战争之谜总集
18436200000050

第50章 有关我国军事悬案破译(1)

蚩尤时有金属制的兵器吗?

蚩尤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历史人物,虽然对他褒贬不一,有的称他为古之天子,九黎国之君;有的说他是庶人中的贪者;有的又尊他为战神、兵主。但在是否真有其人的问题上,似乎大家是一致的。据说他带领黎苗(有的说是东夷)集团与轩辕领导的华夏集团发生过多次暴力冲突,最著名的一次就是琢鹿之战。在冲突中,有的史料说蚩尤用五金作兵器,武器较好。但到底有没有金属制的兵器?还是历史上的一件悬案。

认为蚩尤有金属制兵器的记载有这样一些材料:

《世本·作篇》载:“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这里不仅记载有金属兵器,而且还列举了所制兵器的种类。

《管子·地数篇》不仅记载了金属制兵器的种类,而且还记述了金属的来源和金属兵器的威力,“修教十年,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皑、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为雍狐之戟、芮戈(短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中还引《龙鱼河图》(古书,已佚)称:“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作五兵仗刀朝大弩,威振天下。”

《山海经·大荒北经》也有“蚩尤作兵伐黄帝”之说。以上记载,进一步记述了金属的来源和他制成兵器后相兼诸侯、威振天下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些记载,不仅把金属兵器的发明、制作记到了蚩尤身上,而且还把他封为兵主、战神,进行顶礼膜拜。

据《周礼·春官》记载:西周时,把蚩尤和黄帝并列,作为造军法的战神祭祀。“肆师”条下郑玄注说“于所立表之处为师祭,祭造军法者,祷气势之增培也。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了祀奉蚩尤的盛况。秦代,把蚩尤列为八神将中的兵主,“三日兵主,祠蚩尤”,请蚩尤坐了第三把交椅。汉代,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时,曾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在取得天下后,又把蚩尤祠迁到了长安,设官祀奉。“后四岁,天下以定……令祝官立蚩尤之祠于长安。长安置祠祝官女巫。”而黄帝反被冷落在一边。

据《宋史》记载,在宋代还保留了对蚩尤的礼奉。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征河东时,还用猪羊祭蚩尤。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蚩尤虽然是一个被杀的失败者,但在死后人们还对他进行隆重的祀奉,并一直延续到3000多年以后,究其原因,恐怕也与发明、制造金属兵器有很大关系吧!

另一些记载认为,兵器源于生产工具,在原始社会,人类的劳动、狩猎工具就是战斗工具,它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由石兵器、铜兵器,进而铁兵器。据春秋时的冶金家风胡说:“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钢为兵……。当此(春秋)之时,作铁兵。”(《越绝书·记宝剑》)。

考古材料也表明,我国虽然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发明冶铜术,但还没有使用铜兵器。如与蚩尤同时期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存中,虽然已经出现有炼铜渣和孔雀石一类的炼钢原料,但还没有铜制兵器。而要到年代稍后的(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存中才出现有青铜制作的戈、矛、戚、镞等兵器。经放射性C14断代,大约是公元前21至前16世纪的遗物,也就是在夏王朝纪年内的兵器。

但是,也不能排除蚩尤时使用过金属制兵器。因为以蚩尤为代表的东夷(黎苗)集团,活动的地区较广,在这些地区内,蕴藏有五金矿产,当原始人用火焚林,或因雷击引起森林焚烧时,有些裸露的矿苗,被大火溶为硬块,后经雨水冲刷暴露地面,当人们发现了这种矿物溶品,不仅化石器坚利,而且也易于加工时,遂采为用器或制作兵器,也是很自然的。另外,有的还认为“自然界中存有天然的青铜,因此,很难说人工生产青铜始于何时”。(《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美·杜普伊著,军事出版社出版l985年6月)所以,蚩尤是否有金属制的兵器?有待今后考古工作的发展和考古知识增加以后,才能作出结论。

我国何时开始建有军队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建有军队?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

史书记载中最早的说法是在上古的神农时期。唐代杜佑编撰的《通典》第148卷记载:“三皇无为天下以治,五帝行教兵是兴。所谓大刑用甲兵而陈诸原野。于是有补遂(有的书作斧遂,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之战,阪泉之师。”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见威王”一段中也有“神戎战斧遂”的记载。最近出现的《中国军事史·历代战争年表》也收录了这次战争,并根据南宋罗泌的《路史·后记三》改为“神农伐斧遂”。这些记载说明了在神农时期已建有军队,而且还因斧遂对神农不臣伏,神农领兵去讨伐,但许多同志认为神农伐斧遂是古代的传说,很可能是一次部落冲突(战争)。因为那时还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看,似乎也不具备建立军队的条件。当时也不排斥部落中有少数从事军事工作的人员。只是由于缺乏当时的文字记载,无法进一步考证。

另一种记载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公元前26至前22世纪黄帝时期。汉代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以上这段文字中“修德振兵”的兵字,指的就是军队。“征师诸侯”的师,指的也是军队。而是从诸侯那里征调来的。这段文字说明,不仅皇帝有军队,而且诸侯也有军队。明代编纂的《永乐大典》也把它收在8275卷中,但是大家认为《史记·五帝本纪》是根据先秦古籍中的有关传说编写的,虽然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先秦古籍,并进行了调查研究,扬弃了“神农伐斧遂”,仍难免有情况不确之处。所以现行的许多历史书上,在记述历史上的军队时,也没有吸收这一观点。

再有一种记载是: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主专政的王朝——夏朝的建立才建有军队。《尚书·甘誓》记述了夏帝启与有扈氏“大战于甘”。战前,召集了六军的统领——六卿,进行了动员。《史记·夏本纪》也有载:“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现行的历史教材也都把夏朝作为奴隶主社会的起点,奴隶主贵族为了统治奴隶阶级的平民,开始建立军队,制定刑法,修造监狱。即将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也采用了这一说法。从国家学说的角度看,夏朝建有军队是不用怀疑的,夏朝的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必然会建有军队。但是,也有的同志认为,夏朝的地下文物至今还尚未得到考古界确切的鉴定,夏朝的历史基本上也是依据古代的传说整理。如果仅是根据《尚书·甘誓》论证军队,那是不够的,因为这篇文章也还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后人依据传说的追记或假托,不能作为信史。

再有一种记载是:在公元前16至前12世纪殷代。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古代的国字,字意是用武力保卫人口,这个武力意味着是军队。甲骨文中还有“王乍三自右中左”的记载。“自”是师的简写,“乍”是作字,创立的意思。联起来是:王创立了以师为编制单位的右、中、左三支军队。甲骨文还记述了商代的军队,由徒兵和车兵组成,师是最大的、固定的编制单位,每个师约有10000人。军队使用钢制兵器,采用10进制编组,有百人团体和千人团体。车兵使用和战车,编有驾马两匹或四匹。车上有甲士三人,一人御车,一人持戈矛,一人操弓箭。车后跟随徒卒。从这些资料看,商代的军队无论在数量上、在组织装备上、作战方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事物总是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而军队也不例外。那么,军队究竟建立在什么时候?看来还待大家进一步探讨。

我国军队的参谋人员始于何时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据先秦的史籍记载,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军队。但是,军队中何时开始设置参谋人员,记载很不一致。

据西汉刘向编撰的《说苑》记载,军队的参谋人员始于公元前16世纪商代,最早的参谋人员就是伊尹,他帮助汤计划和组织了灭夏的战争。汤想伐桀,夺取天下,向伊尹请教办法,伊尹教汤先“阻乏贡职,以观其动”,试探一下夏桀的实力再定。桀见汤不来贡,大怒,征调了九夷的军队,大规模的向汤兴师问罪。伊尹一看桀的力量还强大,知道时机还不成熟,还不能打败桀,便叫汤向桀“谢罪请服”。到了第二年,叫汤“又不贡职”再试探桀的力量。结果,夏桀虽然大怒,又要调动九夷的军队,伐汤问罪。但九夷已经不听桀的调动,桀成了孤家寡人。于是,伊尹对汤说,现在可以兴师讨伐夏桀了。汤即起兵,在夏的都城附近,鸣条之野,一战而把夏桀赶跑,“迁桀南巢焉”。(《说苑蔬证》第13卷)《史记·殷本纪》中也有记载“……汤用兴师率诸侯,……以代昆吾,遂伐桀。”从上述记载看,伊尹很会审时度势,是一个很好的参谋人员,从而帮助汤,一举击败了夏桀。但是,据《韩非子·十过》记载,汤伐夏时军队不多,“戎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二十二子·韩非子》)指挥这些军队作战,指挥员可以直接指挥,似乎无必要设置参谋人员。如果把伊尹帮助汤出谋划策,算作是军队参谋人员的起源,概念似乎太宽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