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战争之谜总集
18436200000003

第3章 现代军事高科技悬案破译(3)

美空军还曾研制过一种中协率激光器,可在几千米距离内摧毁飞机、导弹上的探测系统。

军用激光器真可谓神通广大,它们必将在今后的战场中充当主角。

在导弹激光制导中,工作人员直接将激光束对准已发射出去的导弹,通过不断调整激光束方向将导弹导引到所要攻击的目标上。激光信号经过编码可用数个指示器分别控制数枚导弹攻击各自的目标,还要可以对来自一个或多个方向相继发射出来的导弹进行制导。

激光制导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以1972年美国在越南战场上第一次投下激光制导炸弹揭开序幕的。当时,美国飞机用20枚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17座桥梁,取得出乎意料的战果。随后在近20年中,在中东战争、马岛战争、贝卡战争和海湾战争中都普遍投入使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用很窄的激光波束对某一地区或空域进行扫描,并得出雷达图,这就是所谓的激光雷达。

攻击型核潜艇

激光雷达作为军用探测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随着有关器件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雷达在近距离、高精度和成像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作为一种测距的高级形式,它主要的优点在于测量精度极高,能达1厘米,比微波系统要高100倍。当前,国外军事部门实施多种实验计划。例如,用于航空电子设备光控系统的“多功能红外相干光探测器”;用于为直升机提供导航、地形跟踪、武器投掷等用途的“激光障碍和地形回避警告系统”;用于坦克主炮控制射击的“红外监视目标截获、坦克识别、定位和交战系统”;用于验证激光雷达对目标探测、成像和分类能力的“红外机载激光雷达”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激光被用于战场通信。战争中,通信至关重要。命令的下达,军队的集结,进攻的发动……大到各军兵种的配合、协调,小到分队与分队、士兵与士兵之间的联络,全都依赖通信。最早的通信通过人马飞跑传递,举灯燃火为号,以后的通信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步话机等等。而激光通信,抗干扰,不易拦截,可以沟通空中、地面和水下,会在海底、地面、大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构成一整套“立体”交叉激光通信网。

激光还被用来模拟、报警以及激光对抗。激光模拟器可以模拟炮弹、火箭或导弹的发射,进行人员实战演习培训,评定射击结果。还可传递敌我双方坦克交战结果的重要情报。一般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可正确确定目标和模拟炮弹的三维坐标并可向目标发送射击结果。近几年,我军进行的激光红外军事演习训练,已经普遍采用激光技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澳星发射与火箭“刹车”技术

“新华社西安3月22日电,我国卫星发射探测系统部驻澳星发射现场发言人在此公布,澳大利亚通讯卫星在今晚6时40分发射时,因运载火箭点火后,一级发动机推力反常,实施紧急关机。其原因正在调查之中。目前,卫星、运载火箭和发射设施均完好。”

这则来自新华社短短百余字的电讯稿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这次澳星发射尽管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对“长征—2号E”火箭点火异常后,居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及时“刹车”叹服不已。

此次澳星发射点火时,一级箭体的一强发动机在工作数秒后,突然自行关闭,导致火箭推力异常。据现场录像看,火箭点火后曾向上“轻微”弹起。后经检查表明,火箭的一个支撑脚发生偏移,极有可能造成火箭倾倒。

事故发生后,火箭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近一个月的认真检查分析,确认故障原因在于助推发动机点火后,一、三助推器发机氧化剂副系统断流活门电爆管误爆,致使一、三助推器发机关机。而电爆管误爆,是由于点火控制电路中的程序配电器的一个控制接点上有微量铝质多余物引起的。接点闭合后,产生高温引起接点闭合,引起爆燃,使上述电爆管误爆。倘若不是火箭的安全保障系统及时“刹车”,那么运载火箭还差几吨推力就会起飞,造成的巨大损失不敢想象。

世界上能够用火箭发射卫星的国家廖廖可数,各国都有自己的“刹车”绝招。大致上有两种:一种是程序控制式,一种是抓持式。程序控制式的原理基本如下:所有火箭上的发动机从点火到额定起飞时均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到了这一时间,而火箭未起飞则表明火箭推力出现故障。于是,人们可以在程序中设定一段延时,如果延时过后,火箭仍未升空,则立即关闭所有发动机。抓持式的原理是:用一些巨形“机械爪”将待发射的火箭抓住,然后进行点火,当检测到火箭推力正常后,再松开“机械爪”使火箭升空,如果此时发现火箭推力异常则可从容不迫地关闭所有发动机。我国采用的是程序控制式,西方一些国家采用的是抓持式。

采用程序控制式的困难在于:(1)程序中的延时很难确定;(2)火箭在延时中就可能由于其各发动机之间的不平衡推力所产生的力矩作用而发生倾覆。

采用抓持式,虽然可以避免程序控制式的弊端,但是“机械爪”之间的同步问题也无法避免。打个比方,当其它“机械爪”因出现故障而按兵未动,那么火箭倾角马上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导致箭体爆炸。

我国这次火箭“刹车”技术首次使用成功,使我国耗费了巨额资金建成的火箭、卫星及发射台幸免一难,为我国的科技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正如海外的一篇专稿中描述的那样:

“长征火箭发射澳星上天失败,但无意间向国际航天界透露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一项‘秘方’——火箭刹掣技术。”

希特勒入侵中南美洲说明地图之谜

二战初期,法西斯德国气势汹汹,所向披靡,大有踏平欧洲之势。荷兰、比利时等小国一个接一个地被它踏在脚下,强在的法兰西也未能逃脱覆灭的厄运。随后,希特勒调集了200O多架飞机,对英吉利海峡北岸的英国狂轰滥炸,同时准备实行“海狮行动”计划,越海入侵英国,“日不落帝国”一时间岌岌可危。然而,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孤立主义大行其道,到处是一片歌舞升平气氛。尽管英国一再吁求美国救援,尽管高瞻远瞩的罗斯福总统数度提出援助英国的提案,但美国国会对此一概持否定态度。形势实在逼人!

1941年10月27日,是美国海军节。在庆祝宴会上,罗斯福总统突然当众宣布:美国情报部门刚刚获得了一幅希特勒政府绘制的附有说明的中南美洲地图。该图明确地将中南美洲14个国家的疆界重新划分,如把阿根廷和巴西的领土都扩大,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合并成一个受德国控制的“新西班牙”国家,把与美国利害攸关的巴拿马运河以至整个中南美洲,都归人德国的势力范围。这份地图十分清楚地说明,纳粹的刺刀即将伸向美国的后院,其飞机将可以随时飞临美国南部各州的上空,美国自身的安全将失去保障。

这一消息公布后,美国朝野上下群情激奋,舆论大哗,孤立主义一时成为众目所指。在这种情况下。在11月初,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废除了1935年通过的《中立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在北大西洋对德国潜艇采取公开的战争行动,为美国的运输船队护航。这大大了减轻了英国的负担,为英国及欧洲的抗战可谓打了强心针。

多年来,谁也没有怀疑过这幅地图的真实性。6O年代时,两位美国历史学家在查阅英国情报机关的档案时发现,地图竟是英国情报机关在丘吉尔的授意下绘制的。如此一来,新的疑团又产生了:罗斯福总统当时知道这幅地图的真相吗?他是真地相信实有其事,还是与丘吉尔达成默契,佯装相信以实现更积极地援助反法西斯事业的目的呢?由于当时的许多档案尚未公布,许多知情人士在撰写有关回忆录时三缄其口,这仍是一个谜。水中潜艇消灭敌人之谜

从水下隐蔽地击毁敌方的舰艇一直以来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直到18世纪30年代,世界上制成了第一艘潜艇。当时由于性能上的不够完美,还不能用于海战。到了20世纪初,才出现了设备比较完善的潜艇。那时各国海军都迷信巨型炮舰,潜艇仅仅作为岸上防御的兵器。

1914年,有一艘潜艇在75分钟之内,用鱼雷击沉了3艘装甲巡洋舰,显示了潜艇作战的威力,从而名声大振。可是在旧中国,由于各种原因,广阔的领海上没有我们自己的潜艇。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国家领导人对海军建设的重视,一艘艘国产潜艇,像钢铁的骏马,奔驰在祖国的万里海疆,又似蛟龙,潜游在寂静的海里,组成一道道水下钢铁长城,捍卫我国的海防安全。

潜艇在水下如何消灭敌舰艇呢?

广阔的海洋,望不到头,战舰漂浮在海面上,很容易被敌舰艇发现,难以达到神不知鬼不觉,攻击敌舰艇的目的。潜艇不仅能长时间隐蔽在水下进行战斗活动,而且装有威力无比的鱼雷、水雷或导弹武器,这样就能充分地发挥它的攻击和防御能力。

“洛杉矶”级核潜航

水下发射“战斧”巡航导弹潜艇主要采用鱼雷武器攻击敌舰艇。当海面视距较好,或者敌人对潜艇警戒较疏忽时,要把潜望镜或雷达天线升出水面,观测敌舰艇动态。如果海面视距不好,或者敌人对潜艇警戒十分严密时,潜艇为了隐蔽自己,通常用声纳来监测敌舰艇的动态,接着用射击指挥仪器,自动地计算出敌舰艇运动和鱼雷射击要素,以及潜艇机动的航向与航速,当潜艇接近敌舰艇到达有效射程距离,处于优势位置时,指挥员把气门一按,鱼雷便随着强烈的气流,冲出鱼雷发射管,奔向敌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被潜艇击沉的舰船总数达4210多艘。

如果潜艇不携带鱼雷,可以在每个鱼雷发射管内装l~2个沉底水雷或漂雷,同样可以采用高压气体将水雷发射出管。水雷沉入海底或顺着潮势漂向敌人的港口,击毁敌舰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潜艇布放水雷炸沉的运输舰船有200多艘、战斗舰艇30多艘和大量的辅助船只。

随着火箭武器的制造水平不断提高,飞航式导弹和弹道导弹逐渐装备在潜艇中,这样一来,潜艇既能在水面发射飞航式导弹,又能在水下隐蔽发射弹道导弹,击毁敌人的大型舰船或消灭岸上的重要目标。

原子弹摧毁城市之谜

光从个头上看,原子弹和其它普通炸弹没什么区别。如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弹长仅有305米,弹径只有071米,弹重4082千克,而爆炸威力却有2万吨梯恩梯当量,倾刻间足以将广岛、长崎那样的大城市爆成一片废墟。我国一位旅日侨胞在五六十年前目睹了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的情景。他描述道:

“1945年8月6日上午,我正在拉着黑红布窗帘的试验室做X光照相试验。8时15分左右,忽然一道白光掠过,我一怔,以为电线保险丝发生故障,正准备去看,只听‘轰隆’一声震耳欲聋,我本能地卧倒在地板上。当我爬起一看,满屋尘土一片漆黑,走廊里传出日本人的叫嚷声,我在烟尘弥漫中摸着走出室外,进了防空洞。原来晴空万里天,现在突然变成淡黄色。静下来四周一望,防空洞内不少人都受伤了,我走出防空洞,想回住处敷药。一路上房倒屋塌,颓垣断壁,许多地方起了浓烟,成群成群的人受伤,甚至惨死街头。无数人在瓦砾中呻吟。曾是几十万人的熙熙攘攘的广岛,倾刻间满目凄凉,一片废墟。”

这就是那个绰号“小男孩”的原子弹带来的灾难。人员死伤20多万,近6万所房屋被摧毁,大约12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波及。原子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呢?这首先要从它的构造材料和杀伤因素说起。

原子弹是利用铀_235或钚_239为核原料。这类重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数的核(称裂变碎片),同时放出2~3个中子和约180兆电子伏能量的核能,放出的中子,有的损耗,有的继续引起重核裂变。当引起下一个裂变的中子为两个时,则在不到百万分之一秒内,就可以使1000克铀_235或钚_239内的约25×1024个原子核发生裂变,并释放出175吨梯恩梯当量的能量。另外,在裂变碎片过程中,还会陆续释放2000吨梯恩梯当量的能量。因此1千克的铀_235或钚_239完全裂变可释放近2万吨当量的能量,所以威力无比。原子弹有四种杀伤因素,既有快如闪电、比太阳光还亮的光辐射,又有根深蒂固的长期放射性污染。这些杀伤因素差不多同时作用于一霎那,但事后仍留下放射性污染,使包括灭火、抢修在内的救援工作难以进行。举冲击波为例,看其杀伤威力之大:

势不可挡的冲击波,所到之处,席卷万物。建筑物倾刻间化为乌有,砂子、砖瓦横飞,遭到毁坏的电器、灶火、煤气管道发生火灾。室内各种家具、用品,特别是玻璃制品,在冲击波作用下,向四周横飞,屡屡伤人。据专家估计,在核武器袭击下。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员伤亡在类似这种间接产生的杀伤因素之下。

至于光辐射带来的大火,其造成的破坏也是骇人听闻的。曾有人预测广岛原子弹爆炸,靠爆心的地面,固体物质被加热到3000~4000℃,哪怕是在距爆心11千米远的地方,温度也不止160℃。核爆炸既可造成直接烧伤(灼热的空气还能灼伤呼吸道),也可造成间接烧伤,广岛核爆后24小时内死亡人员中,2/3死于烧伤。更不要说建筑物的毁坏程度了。

小小原子弹居然有如此大的威力,一旦使其变成杀伤武器,它给地球带来的创是无法弥补的。

人造卫星的发射为何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

我们有一句话叫做“逆水行舟”,表示凡事有困难,要用力去克服;还有一句话叫做“顺水推舟”,意思和前一句恰好相反。一样是舟,一个逆水,一个顺水,人们所花的力量却大相径庭。

呼啸长空

发射人造卫星之所以要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道理正跟顺水行舟一样,就是要借一股外力,这股外力不是别的,正是地球自转的速度。

地球由西向东自转,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究竟速度如何又是借助什么力量呢?地球自转的线速越慢,越接近赤道;线速度越快,越接近极点。这就跟唱片在留声机上转动一个道理,同样转一周,外圈跑的路长,里圈跑的路短。在南北极的中心点上,速度接近为0,可是在赤道上,线速度居然快到每秒465米。所以只要不是在两极的中心点上,在地球的何处,都有不同程度的外力可以借助。

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当然首先要依靠火箭本身的推力,可是如果火箭在赤道上发射,那么因为有465米速度的外力可借,火箭的推力稍微小一点点,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纬度越高,能借的外力则越小。

因此,发射人造卫星,一般都要借用地球自转的这一股力。当然,如果发射火箭的推力已经足够大时,就无须要借用地球自转的外力了,人们尽可以随意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射,这完全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