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柄授予毕恭毕敬站在他面前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石碑的下半段是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律条文,这就是世界上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的序言中说:“安努与恩里尔为了人类福祉,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光耀大地。”
汉谟拉比何以制定出这部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这首先要从汉谟拉比王的雄才大略与文治武功说起。
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六代国王。巴比伦意为“神之门”,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扼西亚贸易要冲。土地肥沃,水源丰足。但当汉谟拉比继承王位时,古巴比伦的领土范围长不过120公里,宽不过三十余公里,而且还经常臣服于其邻国。
汉谟拉比登基伊始,首先整顿内部、发展经济、积蓄力量。他以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审时度势,远交近攻,将强敌逐一击破,先后灭掉南方的伊新、埃什努那、拉尔萨,又征服北方的马里,并迫使亚述向其称臣,建立了南至波斯湾,北逾土耳其南境,东起扎格罗斯山,西至叙利亚的大帝国。
汉谟拉比在位四十二年(前1792~前1750),统一伟业几乎耗尽他毕生精力。由于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太多,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让臣下将过去的零零散散的法律条文加以整理,并融进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作为管理国家的法律规范。汉谟拉比命人把法典刻于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马都克大神殿里。
这部法典共五十二栏,四千行,约八千字。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宣扬汉谟拉比受命于神;结语颂扬汉谟拉比的功绩;正文部分共282条,对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给予明确规定。
《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由三个阶层组成:全权自由民(阿维鲁),包括僧侣、贵族、高级官吏和商业高利贷者,也包括自由民、独立手工业者;无权自由民(穆什根努),包括依附王室经济的纳贡人及其后代、充当常备军的士兵等;第三个阶层就是奴隶。巴比伦的奴隶来源于战俘和债务者。
这部法典的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处理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比如,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一只眼睛,法律就要判决对方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赔偿。
总的来说,该法典有五大特点:一是施行同态复仇法,即奉行以牙还牙的原则;二是公开维护不平等的阶级制度;三是施行严格保护商业财产的规定;四是颁布许多类似社会生活保障的法令;五是较之苏美尔法律,增加了反对国家的罪名。
《汉谟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判罪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
此外,法典还规定: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帮助奴隶逃亡或藏匿逃亡奴隶也要被处死;如果有人在酒店里密谋而店主人不把他们捉起来,则店主人将被处死。
正是依靠这部法典,汉谟拉比统治下的古巴比伦成为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严密的国家。
也许汉谟拉比在世时并没有预料到: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制定的这部法典,成为现存世界上最古老最完备的法典。这部法典后来成为闪米特其他各族,如亚述人、迎勒底人和希伯来人制定法律的基础。
汉谟拉比死后,依靠武力征服建立的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帝国内烽烟四起,北方有加喜特人入侵,南方有伊新、乌鲁克等地暴动。公元前1600年左右,赫梯人攻入古巴比伦首都古巴比伦城,古巴比伦国家灭亡了。法典石柱的命运同样历尽坎坷:公元前1163年,埃兰人攻占巴比伦之后,将法典石柱作为战利品带回苏撤;埃兰被波斯所灭后,波斯国王大流士一度将苏撒作为帝国首都,《汉谟拉比法典》又落到波斯人手中。到今天,它静静地置身在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在颠沛流离中被埃兰王毁去的正面七栏文字,可以根据泥版文书进行校补,因此它可以说还很完整。
图腾加满王死因之谜
20世纪初的埃及,是一个令众多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向往的地方,那里众多的法老墓葬吸引着人们去发现更多的秘密。1915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尔德·卡特即开始在尼罗河西岸的路克索一带探寻珍宝。1922年11月,卡特和赞助人加纳凡一同来到了路克索的“帝王谷”,一次偶然的发掘,他们发现了图腾加满王墓穴的入口,当他们终于启开陵墓巨门时,闪现在他们面前的几个大字令他们大惊失色——“死亡将张大翅膀扼杀敢干扰乱法老安宁的任何人!”但墓室内豪华的陪葬品使他们的恐慌感消失,因为对苦苦找寻的这些考古学家和探险家来说,到手的珍宝才是最重要的。打开用黄金锻打的人形金棺,只见已制成木乃伊的图腾加满王躺在那里,脸上罩着和他生前容貌一模一样的金面具,黑宝石般的眼睛仿佛在诉说着一切。就这样,本来默默无闻的图腾加满法老一下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他的死因亦引起人们众多的猜测。
图腾加满是古埃及新王朝第十八朝的一位国王。第十八朝创立于公元前16世纪,是古埃及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当时的埃及正处在所谓“阿马纳”宗教改革的混乱时期,由于第十八王朝向外扩张和掠夺,使贵族和祭司阶层财富激增,底比斯阿蒙神庙的祭司成为威胁王权的主要势力。图腾加满的父亲易克唐纳(安门荷特普四世),为了摆脱祭司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削弱阿蒙神庙祭司的势力,开始了宗教改革,创立了新的太阳神“阿顿”,用一神教来代替传统的多神教,并把国都从底比斯迁到了另一个小城,命名为“阿肯塔顿”,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阿马纳时期”。然而,由于易克唐纳过分热衷于太阳神阿唐的信仰与艺术,疏于治理国家,以致丧失了埃及在亚洲的殖民地,国内政局也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易克唐纳死后,九岁的图坦阿唐继承了王位,旧朝元老将他改名为图腾加满,重新恢复了对阿蒙神的信仰,补偿了阿蒙神庙的损失,还都底比斯,这些元老掌握了王国的政治大权,图腾加满徒有虚名,从未真正统治过他的王国,十九岁时便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当揭开图腾加满木乃伊脸上的最后一层亚麻布时,人们完全惊呆了,在图腾加满脸上靠近左耳的地方有一处致命的创伤,这自然让人们想到了图腾加满的早逝,他是否是被谋害致死?凶手是谁?
史书中对图腾加满的死没有任何记载。图腾加满在新王国第十八朝的历代法老中是最微不足道的人物。一个尚未成年的男孩,所在位的十年是埃及历史上毫无建树的年代。图腾加满的后期,一个老练的大臣——阿伊掌握了实权。1954年,在卡纳克发现的一块石碑上写着阿伊是图腾加满的共同摄政王。又在一个被发现了的戒指圈上看到了阿伊和安克赛纳曼二人的名字,后者是图腾加满王的王后。据传说,当图腾加满年少早逝后,安克赛纳曼王后悲痛欲绝,决心用最盛大的殡礼仪式来厚葬其夫,使其夫在阴界能享尽荣华富贵。图腾加满王墓中有一幅浮雕,上面刻着王后和丈夫在御花园里柔情蜜意地散步。安眠在金棺里的图腾加满额上套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这是王后送给丈夫的临别表记。看来这对夫妇感情笃深,而为什么王后的名字会和老臣阿伊的名字刻在一起呢?有的历史学家据此分析,在图腾加满法老死后,阿伊娶了图腾加满法老的寡妻,实际上操纵了国家的权力。另外,有些专家从赫梯人方面的史料分析,在图腾加满暴毙后,仍然年轻迷人的安克赛纳曼王后(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给西亚的强国——赫梯王国的国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失去了丈夫,没有男孩子。请把您的王子送给我一个,做我的丈夫吧……”赫梯国王满足了这位可怜王后的请求,送给他一个年轻健壮的王子。不料,王后的计划败露了,赫梯王子在叙利亚被埃及的军队杀死。最后,阿伊继承了王位,而不是由王室中任何一位成员继任。王后安克赛纳曼也不知所终。人们纷纷猜测:图腾加满法老和安克赛纳曼王后都死得不明不白,而且他俩死时都非常年轻,会不会都和老臣阿伊相关?
或许你要发问,看看安克赛纳曼王后的木乃伊,如果也像图腾加满王的木乃伊一样,有明显的致命创伤,答案不就明了了吗?考古学家和探险家也不是没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至今也没找到这位皇后的坟墓或木乃伊。因为根据古埃及奇特的墓葬风俗,男性法老可以在自己墓中安排大量的少女殉葬(图腾加满王墓中就有殉葬少女300名),却不能与自己的王后共穴,所以安克赛纳曼王后死后并没能和亡夫安葬在一起。在底比斯的“王陵之谷”南面数公里外,专门设有后妃墓,人称“王后谷”。“王后谷”里的后妃墓与法老墓不仅形制不同,而且规模也相去甚远。安克赛纳是王后的墓葬就散落在这“王后谷”中,至今未见踪影。
图腾加满法老和安克赛纳曼王后的身世和死因,仍然裹在历史的迷雾中,或许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这团迷雾总有一天会烟消云散。
示巴女王真假之谜
在《圣经》的《旧约全书·列王记》第十章和《历代志》第九章里面都记载了示巴女王的故事:
公元前10世纪中叶,统治以色列国的是所罗门王,他的财富无人能比,并以智慧闻名四方。他治理的以色列国泰民安,天下诸王纷纷从四面八方来到以色列,聆听所罗门智慧的语言,并向他献上珍贵的礼物,如金器、银器、衣服、军械、香料和骡马等等。有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位女王,名叫示巴,拥有美貌与智慧。她听见所罗门王的名声,就携带大批香料、宝石和黄金,带着众多随从,来到耶路撒冷,向所罗门王提出各种难题,以便考核所罗门王的传闻的智慧名声是否名实相符。对她那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所罗门王——给予明白无误的解答,令她非常满意,她对所罗门王的智慧极为叹服,献上香料、宝石和黄金。在她回国时,以色列所罗门王也将礼物回赠了示巴女王。
那么历史上是否确有示巴女王其人呢?
示巴女王到底来自何方?她出身于哪个民族?《圣经》当中没有记载。只是在《旧约全书》中提到示巴是以从事香料、宝石和黄金贸易而闻名的国家。
由于示巴女王在《圣经》中昙花一现地带过一笔,因而后世有关她的传说很多。一种传说是,示巴女王由于容颜俏丽,聪颖过人,所罗门王对其一见钟情。埃塞俄比亚流传的故事中说,尽管所罗门王落花有意,示巴女王却是流水无情。但以智慧广大著称的所罗门王并没有被示巴女王的表面淡漠所难倒,他巧施妙计,使示巴女王被迫就范,从而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缘。他们在一起共度了半年多幸福的时光。
在中世纪广为流传的一个传说里,示巴女王被认为是那位预言耶稣基督将受难于十字架的女先知。当她去耶路撒冷拜见所罗门王的途中,路过一座小桥,她预见到救世主被这座木桥上的木板钉死的情景,她便绕道而行,并将她预见到的情况告知所罗门王,所罗门王急忙派人把桥板取下并埋到地底,以避免那桩不幸的罪恶发生。但是后来这块桥板却被人挖了出来,成为了罪恶工具。
但在非基督教信仰的国家里,示巴女王的形象遭到极大贬斥,甚至被描绘成面貌丑陋的女巫。
示巴古国到底存不存在呢?经过学者们长期考察,一种观点认为,示巴古国位于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境内,处于濒临红海的阿拉伯半岛西面。在公元前10世纪时曾经盛极一时。它盛产香料、宝石、黄金,又紧靠当时的古代通商要道红海,与以色列、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进行广泛的贸易往来。而示巴王国的首都据考证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东部城市马里卜,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史学家奥多勒斯曾经形容马里卜是个用宝石、黄金和象牙装点起来的城市。传说中的马里卜的规模巨大的蓄水坝的遗址也被人发现了。
1867年,德国人莫克宣称,大津巴布韦废墟就是示巴女王的王宫。但很多考古学家并不赞同莫克这一说法。
有意思的是,示巴古国还有可能就是埃塞俄比亚王国。1955年颁布的埃塞俄比亚宪法中曾写有这样一段话:“萨尔·塞拉西国王的家系不间断地传自埃塞俄比亚女王,即示巴女王和耶路撒冷所罗们王的儿子孟尼里克一世的朝代
据说,示巴女王和所罗门王的儿子埃布纳·哈基姆继位以后改名为孟尼里克。其子孙成为埃塞俄比亚后来的统治者。以后,每一位埃塞俄比亚国王也都以自己是所罗门王和示巴女王的后代而感到自豪。他们还给自己加上“犹太之狮”的称号。
由于《圣经》中对示巴女王仅仅点到为止,故而示巴女王的有无以及她的国籍问题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那么智慧广大的所罗门王究竟以何巧计征服了示巴女王?
据说所罗门王曾为示巴女王举行隆重盛大的宴会,在宴会上,所罗门王向她发誓说,由于她出身高贵,如果她同意在她离开以色列时不带走任何他的东西,他就不会占有她的贞操。所罗门王在宴会上让示巴女王吃了放有大量香料的食物。示巴女王宴会后回到自己的帐篷中休息,午夜醒来感到十分口渴,就喝了所罗门王事先放在她帐篷中的水瓶里的水。早有准备的所罗门王睡在示巴女王邻近的帐篷中,此时便提醒女王已经食言,他因此有理由解除自己的誓约,遂占有了示巴女王。
阿育王的传说
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约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在他统治时期,孔雀帝国达到极盛,其疆域在古印度历史上也是空前的,整个南亚次大陆除了最南端以外已基本获得统一。他能顺应形势的发展,摒弃穷兵黩武政策,注重休养生息,堪称印度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世界文化史上,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并使佛教越出印度国境,传播到异国他乡,最终发展成为一大世界性的宗教,对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作用,从而名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