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帝王之谜总集
18433600000015

第15章 破译近代世界政坛悬案之谜(15)

在帕尔梅任首相期间,为发展瑞典经济,加强国防和提高瑞典在国际上的地位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他又是一位为和平事业而奋斗的先锋战士,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加上他为人平易近人,生活质朴,因而深受人民爱戴。

因此,当帕尔梅遇难的消息传出之后,举国震惊。在首相府门前,人们排成长队,泣不成声。数以万计的群众自发聚集在帕尔梅生前演讲和经常活动的地方,举行火炬悼念大会,以表达无尽的哀思。3月15日,瑞典举国默哀。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打夫也打破惯例,第一次参加本国首相的葬礼,并发表了沉痛的讲话,政府官员、各党派领袖以及帕尔梅的家属和生前好友一千多人参加了葬礼。为了纪念他,瑞典官方还成立了帕尔梅基金会,并把他遇害的那条街命名为奥洛夫·帕尔梅大街。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也纷纷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

悲痛之余,人们不禁要问:那位神秘的陌生人是谁?为什么向帕尔梅下毒手?

帕尔梅遇难后,瑞典警方即开始了对案件凶手的侦捕工作。经过侦察分析,他们认为,刺客是一名“老练的职业杀手。”因为他的整个作案时间只有几秒钟,几乎没留下什么痕迹,惟一的实物罪证是两颗直径九毫米的穿甲子弹。据目击者反映,凶手身高一点八十米左右,约有三十多岁,长脸、黑头发、高鼻子、黑眼窝,身穿一件深色的长大衣,头戴一顶带帽沿的帽子。

根据目击者提供的线索,瑞典警方制作了罪犯肖像,在全国广为散发,悬赏捉拿。从1986年3月至1987年3月,警方一直在运用各种手段紧张搜捕罪犯,他们先后审查了一万七千名嫌疑人,但仍然没有结果。

在帕尔梅遇难以后,有许多关于谋杀的传闻:

帕尔梅被谋杀的当晚,瑞典《快报》接到匿名电话,称谋杀者是一个叫“(PNK)”(库尔德工人党)的组织策划实施;

也是帕尔梅被谋杀的当晚,瑞典驻联邦德国使馆接的电话则称:“我们是赤军派,我们已经杀死了帕尔梅”(赤军派前身是联邦德国左翼恐怖组织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

3月1日,伦敦一家国际通讯社接到匿名电话,声称是一个叫霍尔格·迈因斯突击队的组织打死了帕尔梅,该组织与赤军派有联系;

在帕尔梅首相遇刺后不久,瑞通社收到一封信,称“欧洲国家社会主义联盟2月28日成功地处死了帕尔梅。”落款是“希尔·希特勒,欧洲国家社会主义联盟斯堪的纳维业地区领导人”。联邦德国提供的资料说这是一个新纳粹组织。

土耳其的一家报纸推测,总部设在大马士革的库尔德工人党可能与此事有关,因为帕尔梅曾拒绝接纳他的一位领导人到此避难。

库尔德工人党组织出面否认帕尔梅案与他们有关。

虽然瑞典警方出动了大量人力,但是首相遇刺案总是不能侦破,1988年,斯德哥尔摩警察局局长汉斯·霍尔默迫于舆论压力,引咎辞职,新任司法大臣安娜·格雷塔决定开始秘密调查。同年5月,帕尔梅首相好友卡尔松奉命前往伦敦情报六局,查阅一些情报,特别是有关“PNK”党在大马士革召开的一次会议的记录。在查寻中,卡尔松获悉军情六处早在1985年秋季,就已警告瑞典的情报机构,说瑞典将发生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帕尔梅首相是袭击的首要目标,但瑞典情报机构对此置若罔闻,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当卡尔松要查阅相关资料时,未能如愿。

事情看上去扑朔迷离,似乎一切都可能发生:

伊朗向帕尔梅下毒手。因为帕尔梅曾多次重申要阻止瑞典向伊朗出口武器,就在他遇害的当日还在接见里格达大使时,告诉大使他准备阻止向伊朗出售武器的交易,对此伊朗怀恨在心。

库尔德工人党也会杀死帕尔梅。因为帕尔梅认为,在瑞典的库尔德人以极端组织的自相残杀影响了瑞典的安定,下令将他们驱逐出境………

但是,警方找不到足够的证据证实这些猜测。

1996年9月,在独立后的南非开始审讯前秘密警察头目库切关于种族主义罪行时,库切承认前南非秘密警察迫害黑人自由志士同时,还供认南非主义政权参与了暗杀帕尔梅案件。因为帕尔梅曾强烈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给予南非非国大以有力的支持。杀害帕尔梅的凶手是安东尼·怀特,此人至今仍生活在南非和希腊。

库切的这一指控公布之后,正和在莫桑比克经营锯木厂的安东尼·怀特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辩白自己没有参与帕尔梅事件,是无辜的。

在此之后,库切又指控南非前政权超级间谍威谦逊为刺杀帕尔梅的凶手,而正在狱中服刑的威谦逊也断然否认自己参予,但又承认南非秘密警察确实有过刺杀帕尔梅的计划,但该计划还未执行,帕尔梅就已经被暗杀了。

那么,杀人凶手到底是谁呢?跨过了世纪之门后,这仍然是个谜。

齐亚·哈克空中遇难之谜

1988年8月17日,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从伊斯兰堡机场乘坐C—130型座机,前往巴基斯坦靠近印度的巴哈瓦尔普尔,视察驻守在那里的部队,并观看了美国提供的新式坦克在沙漠中的作战演习。下午3时30分,齐亚·哈克同他的二十九名随行人员又登上C—130座机,准备返回拉瓦尔品第,3时47分,飞机从机场起飞,没想到几分钟后,在一旁护航的护航机驾驶员突然发现总统座机冒出烟雾和火花,紧接着,飞机起火爆炸,坠地撞毁,齐亚·哈克和他的随行人员全部遇难。

穆罕默德·齐亚·哈克总统,1924年生于旁遮普,在任总统前是上将陆军总参谋长,为军中第二号人物。1977年7月5日,齐亚·哈克率军发动政变,率领武装部队接管了政权,并拘捕了包括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在内的巴基斯坦人民党全部政治领导人,以及巴基斯坦全国联盟的领导人,成立了军政府,从而结束了巴基斯坦的文官政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齐亚·哈克判处布托死刑。

齐亚·哈克执政后,大力发展国内生产,促进国际贸易。在他的治理下,巴基斯坦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年人均收入达到三百九十美元,居东南亚各国之首。在国际事务中,齐亚·哈克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结盟运动中和在联合国讲坛上,巴基斯坦主持公道,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好评。20世纪70年代,苏联出兵占领巴基斯坦北方邻国阿富汗,齐亚·哈克较早提出和坚持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的主张。巴基斯坦要求公正、合理地解决阿富汗问题,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为了表彰齐亚·哈克和巴基斯坦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所做的贡献,国际社会授予齐亚·哈克国际和平合作金奖。

齐亚·哈克遇难的消息传出,巴基斯坦举国皆沉浸在悲痛和震惊之中。8月20日,政府和军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七十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参加了葬礼,表示哀悼。在哈克遇难的当天下午,联合国大会也举行了特别仪式,以悼念齐亚·哈克。

悲痛之余,人们心中不免疑惑:总统座机爆炸究竟是由于飞机技术故障,还是有人蓄意谋杀总统?

8月18日,由巴基斯坦军方组成的调查小组和美国专家,共同奔赴遇空难现场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分析。8月21日,拘留了与座机爆炸有关的八十多人(包括空军保安人员、空军地勤人员、行李员及在座机起飞前向总统赠送几十箱芒果的当地名人)。根据分析,调查小组排除了因技术故障和与另一架直升飞机相撞而导致座机爆炸的可能。因为国防部的人说,“这架C—130型运输机有四只引擎,是目前最稳定的运输机。况且在座机坠毁地区有许多空地,如果发生故障,驾驶员肯定会用无线电通知地面,然后再设法降落的。”巴基斯坦驻联合国大使说“空军基地都采取了超常规的安全措施。而且在齐亚·哈克总统飞机旁边,附近不会有其他飞机。最初步的调查结果是,齐亚·哈克总统可能是受到了地对空导弹的袭击。经过分析,调查人员认为,可能是一枚遥控炸弹造成了这起爆炸事件。巴基斯坦国防部的官员说,这架飞机改装成总统座机之前,内部进行了特殊改造。炸弹有可能被放在这些地方。齐亚·哈克总统每次出访前都要在机场的飞机里装上集装箱。因此,有人认为爆炸物可能就在这个集装箱中。也有的专家认为在总统座机离开前最后一分钟,地方知名人士向总统赠送了二十箱芒果,很有可能将炸弹放在芒果中。也有专家认为,是总统座机的控制系统被人安装了破坏物件。

另外,飞机起飞后,机组人员无声无息也值得怀疑。调查小组分析,是驾驶舱中的某个地方曾经释放出一种毒气,致使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失去了驾驶能力,从而导致这场灾祸。

如果上述分析成立,那么谁又是谋杀齐亚·哈克的凶手呢?

一位分析家说,齐亚·哈克在执政的十一年中,实行军人独裁统治,势必引起政教的不满。在巴基斯坦有几十个反对他的组织,其中的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这么干。事实上,这种暗杀行动一直在发生,只是没有成功罢了。

齐亚·哈克遇难后的第三天,新总统伊沙查·汗对记者说,调查小组已排除了可能卷入爆炸事件的六种势力。他们认为,齐亚·哈克最危险的敌人是阿布·尼达尔领导的巴基斯坦恐怖组织。

调查小组认为,暗杀齐亚·哈克总统的凶手极可能是阿富汗情报机关“卡哈德”。因为在阿富汗问题上,齐亚·哈克一直支持阿富汗游击队,而令阿富汗当局不满。美国专家也分析只有阿富汗情报机关才有动机和能力来实施这样的行动。

另外,教派分歧也可能是齐亚·哈克遇害原因。在巴基斯坦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的什叶教派。他们痛恨齐亚·哈克与美国亲近,也因齐亚·哈克把穆斯林中的逊尼教派树为正统而备加仇视。8月5日,什叶派的宗教和政党领袖胡申尼发誓要对齐亚·哈克实行报复。

调查人员也没有排除巴基斯坦军队中心怀不满的军人进行破坏的可能性。因为巴基斯坦捐助给阿富汗许多游击队武器,招致他们的反感。

目前,关于齐亚·哈克总统遇害的事件经过,已经写了很多调查报告,至今尚未对外公布,留给人们一个谜。

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遇刺之谜

1991年5月21日晚,印度前总理、现任国大党主席拉吉夫·甘地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总理大选,来到位于泰半尔纳德邦的斯里佩隆布杜尔镇,参加那里的预选集会。在他到来之前,会场上已聚集了万余名群众。10时10分,拉吉夫·甘地到达会场,他一边微笑着向欢呼的群众挥手致意,一边踏上了通往讲台的红地毯。人们纷纷拥上前来为他献花。突然,人群中火光一闪,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会场上狼藉一片,乱作一团。十八具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拉吉夫·甘地的上身几乎被炸得粉碎,头部仅余下一大半,被抛到几米远的地方。当时的时间正是10时20分。

拉吉夫·甘地,是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长子,尼赫鲁的外孙。他自幼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甚至有些腼腆。在国内学成之后,被送往英国留学,先后在伦敦帝国学院和剑桥大学就读。1965年,学成回国,考入印度飞行俱乐部,接受正规的飞行训练,并于1966年获得飞行资格证书。1968年12月,拉吉夫正式担任了印度民航公司国内航线的飞行员,后又升为机长。他热爱飞行工作,将其作为终身事业。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对政治漠不关心。英迪拉·甘地已看出他缺乏政治热情和能力,便着手培养次子桑贾伊。但是,不幸的是,桑贾伊于1980年6月因滑翔事故而丧生。无奈之下,英迪拉·甘地开始让拉吉夫·甘地从政。拉吉夫·甘地难违母命,不得不离开自己喜欢的飞机驾驶舱,踏上政治之路。在母亲的提携下,拉吉夫·甘地对政治的兴趣有所增加,在民众之间的口碑日见看好。1982年1月,他出任青年国大党的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2月,他又登上印度第一大党国大党总书记的宝座,成了印度第二号人物。1984年10月31日,英迪拉·甘地被锡克族士兵射杀,正在孟加拉邦视察并帮母亲竞选的拉吉夫·甘地接到噩耗,立即返回,当日下午6时55分,拉吉夫·甘地在印度总统阿育王大厅宣誓就任总理。

在拉吉夫·甘地就任总理时,印度局势一片混乱,印度教徒对锡克教徒的报复行动不断发生。他强忍心头悲痛,呼吁人们要控制情绪,又提出要不惜一切以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保护国人的生命财产。同时,他还成立中央控制中心并采取严厉措施,处决制造混乱的恐怖分子。11月3日后,全国又归于平静。

11月12日,拉吉夫·甘地第一次向全国发表施政纲领,表示自己要继承英迪拉·甘地的政策,以迅速消除贫困为目的,与中国等周边国家改善关系,迎接挑战。他的讲话赢得了人们的称赞。12月24日,印度实行第八次大选,拉吉夫以高额席位当选为印度新总理。

在拉吉夫执政的日子里,他对内制定了新的经济政策,主要是减少国家的干预、扩大市场的作用;对外则努力寻求和平,与一些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1987年,政府中出现了军火交易中拿回扣的“博利斯”风波,严重损坏了拉吉夫“廉洁先生”的形象。刚刚平定的骚乱又开始抬头,民族矛盾再次激化。他与总统宰尔·辛格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在国大党内部也出现了内讧。1987年7月,他的表兄国大党总书记,电力国务部长阿兰·尼赫鲁也因从事反对他的活动被拉吉夫开除出党。在此前后被迫辞职的还有不少政府部长及其他官员。在此举措中,拉吉夫虽清除了反对派,同时自己的力量也被削弱。反对党趁此机会发难,以“博利斯案”要求拉吉夫辞职,十二个反对党的一百零四名议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8月30日,反对党还发动了要求拉吉夫辞职的总罢工。在这种形势下,国大党政府决定提前举行第九届大选。11月26日,大选结束,结果国大党仅获一百九十三席,尚不到半数。拉吉夫不愿在这种情况下去组织联合政府,便于11月29日正式提出辞呈。12月1日潍·普·辛格当选人民党议会党团领袖,次日就任总理,拉吉夫任第九届人民院的反对党领袖。

从1991年初开始,印度局势一直动荡不安。教派冲突和种族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任政府总理威信F降,被迫辞职。1991年3月13日,文卡塔拉曼总统宣布解散议会,拉开了第十届的大选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