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西夏的苍狼
1837800000031

第31章 姐婆的娑萨朗(1)

第5章姐婆的娑萨朗

-1-

紫晓跟朋友转了几处狗市,没得到任何有价值的讯息。那苍狼,仍蒸发了似的。她急得上火了,牙龈肿得老高。疼不说,有几个牙竟然松动了。

五岁前的紫晓一口虫牙,父亲怕她长大后影响美观,每周都带她去看牙医。后来,刚开始换牙时,姐婆就教了她一种乡下老人传下的秘法:每次换牙,旧牙都不能乱扔,要留下跟老鼠换牙。据说,换了后便有好牙,还会丰衣足食,有大口福。怎么换呢?很简单,只要把掉下的旧牙扔到床底下,对着床底念叨:“老鼠仔,唧唧唧!我用银牙跟你换旧牙,我换金牙吃鱼吃肉,你换银牙吃米吃谷!”(那时,紫晓就想:这不是欺负老鼠吗?)念叨完,把牙往床下一扔就行了。

六七岁时,紫晓很乐意跟老鼠换牙。每次换牙后,她隔几天就会往床下看,看老鼠把牙换去了没。要是看到那牙还在,她就特别着急跑去问姐婆:“姐婆,牙还在哩,是不是老鼠不愿换牙?”姐婆就说你别看,你老看老看,老鼠就不敢来了。于是,她就在一次次的关注和淡忘中,长出一颗颗白刷刷的新牙。

父亲是知识分子,尤其反对封建迷信,姐婆教的这些,都只能在背地里干。长新牙后,父亲对她的牙齿保健非常严格:1.一天必须刷三次,早中晚各一次;2.每次刷牙三分钟,既保证清洁又不能过度;3.刷牙力度要轻,轻握牙刷上下刷;4.不准剔牙和把牙签往嘴里塞(怕养成习惯不雅观);5.每天叩齿一百下;6.常吃要用力咀嚼的食物(父亲常把煮得跟柴皮似的肉给她吃),锻炼牙齿……除此之外,还严格挑选她的牙刷等。在父亲和姐婆的双管齐下之后,紫晓的牙齿长得非常完美,所以她特别爱笑。直到在遭遇常昊之后,她学会了吸烟,才毁了那嘴碎玉般的牙。

后来,紫晓给灵非谈及此事时,灵非的心一阵抽疼。正是从上面诸多的细节中,他读懂了紫晓父亲那颗对女儿的心。

灵非说:你不但打碎了你父亲心中的女儿,还打碎你美丽的牙齿。

这一说,紫晓便一脸泪光了。

政治打碎了父亲的人生梦想和幸福之后,他一直将紫晓当成了一生中最后打造的艺术品。除了逼她学国画、学英语外,父亲还在生活细节上要求极严。吃饭时,紫晓一说话,父亲的筷子就会飞了来,或是飞向她的嘴,或是打飞她手中的筷子。成年后的紫晓人见人爱,极有教养,就得益于父亲严格到近乎刻板的家教。

当紫晓忍受不了父亲的苛刻时,她就会逃向姐婆家。妈是姐婆的小女儿。姐婆有好几个子女,但她最爱紫晓妈。

-2-

姐婆爱修奶格玛瑜伽。每天早上,她都会打坐,诵一种韵律奇怪的文字。她本来想教紫晓的,可父亲不让。父亲说,妈,你可不能给她教那些封建东西。于是,姐婆只给她教一些优美的口歌儿,还讲一些故事。

姐婆最爱讲的,是那个娑萨朗的故事。

那是个很美的故事,美得叫紫晓神往不已。

瞧,姐婆张着没了门牙收不住风的嘴说,那娑萨朗,可美了。它有三层保护圈呢:第一层是由金刚杵织成的,烈火于杵间喷出,任何邪魔都靠近不了;第二层由无数的骷髅制成,象征着出离,那儿超然于红尘之外,绝没有人间的那些污七八糟;第三层由莲花织成,象征那是个清净的世界,清凉快乐,毫无热恼。姐婆说,所有向往娑萨朗的人们,只要信心不退,临终时诵“奶格玛千诺”,都能到达娑萨朗。那儿有无数的莲池,有斗大的莲花,每片莲瓣上都有百灵鸟在啁啾,它们唱着清净的歌儿。那儿黄金铺地,白玉为墙,琉璃点缀,珍宝庄严。那儿有八功德水。那水可大了,哗啦啦的,连个尘滓儿也没有。

姐婆边讲,边指那天上的星星,仿佛那娑萨朗在星星上似的。

紫晓于是也跟着指。

姐婆就说,小孩子不可以指,一指,手指头就会化脓。说时,姐婆鬼鬼地笑,悄没声气的。紫晓就知道,姐婆在逗她。

那时,紫晓一不高兴,姐婆就会教她唱客家歌谣:

月光光,照四方;

食龙眼,米枝香;

食腊蔗,透心凉;

好酒食人三日醉,

好花插人满头香……

落大水,刮大风;

亚姨仔,嫁老公;

嫁去哪?嫁三峰;

哪下做媒人?高鼻公。

边莲塘,骑白马,

连莲妹,唔爱她,

伢爱精精奶格玛。

姐婆除了教她儿歌之外,还教她唱木鱼歌。姐婆说,鱼在睡觉时也不闭眼,僧人敲木鱼,就是提醒自己要精进苦修。最早的木鱼歌现编现唱,后来才有人记录曲词,或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才渐渐成了气候,像大海的浪花一样多了。

在紫晓的记忆中,她的童年,就是在记诵木鱼歌中度过的。不过,她记诵的木鱼歌多佛教善本。它们已渗入了她的灵魂,许多时候,它们自个儿会在灵魂深处吟唱起来。虽然她不懂木鱼歌的内容,但那奇妙的文字和韵律,却一直印在她的灵魂深处。

后来,从那本《奶格玛秘传》中,她发现了一首“奶格金刚偈句”。其内容是:

诸法现象显,其实为虚幻。

禅修其体性,也是为虚幻。

真实佛果位,究竟亦为幻。

缘为虔诚故,离执而解脱。

姐婆小时候教她的木鱼歌中,也有相似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那纷纷扰扰的花花世界,

其实不过是心的幻影;

那禅修时追求的殊胜觉受,

也不过是空谷的回声;

那万千人追求的佛的证果,

究竟看何曾有永恒的实体?

因为有虔诚的光道相连,

我们才到达自由的幻城。

除了翻译时的不同文字外现,两者的精神内涵则惊人的相似。后来,她发现,姐婆教她的木鱼歌,都在《奶格玛秘传》中有相似的内容。